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1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1)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
(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5、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
(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
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பைடு நூலகம்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难点: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课
高二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使用者:时间:
课题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目标
一、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设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及20世纪世界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分析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体会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情分析教授对象是高二文科生,作为一节新课,尤其是有关世界文学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僻,尤其是本课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背景又要对世界史的阶段特征有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此方面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学案课前预习检查情况及学生交谈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提供及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还是比较难整体清晰把握。
3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莫言获诺贝尔奖,展示本课理论支撑:一定时期文艺是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背景时候,通过提供“政治上动荡的欧洲”、席勒的名言等史料让学生清楚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西风颂》诗词、《巴黎圣母院》视频让学生借助课本自主归纳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通过课本找到相应的代表作品。
接着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当堂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讲授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使,先展示史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人间喜剧》片段介绍《葛朗台》,让学生自主归纳其特点;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自主找到本流派的代表作品。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2、特点: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注重严整和谐。
3、代表: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叶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特点: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不拘泥局部和细节。
强调色彩的作用。
3、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1、特点:注重社会现实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米勒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1、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Word版含解析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苏联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创作方法作了这样的概括:“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高尔基为什么认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提示: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欧美文学的发展1.浪漫主义文学(1)产生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________,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主要特征:①在政治上反对________,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______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____为主要特征。
(3)主要代表作:法国作家雨果的《__________》、英国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诗人____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都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2.现实主义文学(1)产生: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2)特征:关注________,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
②英国______的《大卫·科波菲尔》等,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③俄国______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__》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④丹麦______的作品、挪威易卜生的“__________”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1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
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讲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苏联文学、亚非拉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全面分析十九世纪以来各主流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历史时期主流文学出现的成因,把握它的基本特征;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此基础上,认识各主流文学产生及主要成就带来的影响,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学法指导1.联系语文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文学的关系,理解它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有机引入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1)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作品(请注意阅读“前言”、“资料回放”和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6组学生板演预测时期主流文学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国别作者代表作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反封建、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构思奇特、情节跌宕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3、代表人物及作品: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9 世纪 30 年代(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2、特点:
1 核心:关注(直面)社会问题;
2 方法:批判现实社会
3 风格:典型再现社会,深入剖析本质
(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合作探究】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西方:空虚、迷惘、痛苦 ;苏联: 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亚、非、拉美文学
学无止 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 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 19 世纪 30 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 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 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① 概述了 20 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社会根源。② 概述了 20 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 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 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 20 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 。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 增加 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 确评 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讨论。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结合实例,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5.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历史文本解读能力,但思考问题时往往逻辑性和严密性不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所以还需教师在课堂上以典型的材料积极引导。
同时教师应适当将知识面拓展,力求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使学生始终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再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补充大量原始史料,设置多个探究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
=四.教学内容分析“文学的繁荣”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本课通过“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文学。
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本课介绍了19世纪以来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而这些流派在19世纪以来的美术、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均有表现,这些流派就是一条线索,使本课与本单元后两课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历史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上半叶1、欧洲浪漫主义潮流产生的社会背景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仍频,局势混乱。
②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于是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特点:①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②在创作中,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3、主要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
历史人教版高二上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案(有答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一、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历史背景:⑴法国大革命⑵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2.特点:⑴不再刻意突出人的,而是深刻发掘人类的,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⑵在创作风格上,以和为主要特点。
3.成果:⑴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其代表作有《》。
⑵英国:雪莱的《》鼓励人们为争取而抗争。
⑶德意志:长诗《》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
4.影响: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问题思考1.恩格斯说:“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A. 启蒙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现代主义文学D. 古典主义文学问题思考2.2008北京奥运,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
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①,深刻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②,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成果:⑴法国:巴尔扎克的③《》堪称资本主义的④“”。
⑵英国作家⑤创作的小说⑥《》真实反映社会状况。
⑶俄国:⑦的诗体小说⑧《》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2《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共1课时)
7.跨学科融合,丰富内涵: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强化价值观教育,培养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能够理解并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识相对较为片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在审美观念和价值判断方面正处于形成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文学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注。
3.结合作品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艺术与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的密切关系。
4.强调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讨论。
2.提供讨论问题,如: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主题?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如《白毛女》、《青春之歌》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 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2)解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供给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分小组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继承优异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品、感情教育。
二、教课要点: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色。
2、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课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 20 世纪世界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课时: 1 节五、教课过程【单元前言解析】( 5 分钟)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出现了很多派别,不一样的期间,流行的派别也各不同样,第一请同学们依据单元前言第二段的内容,找出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在不一样期间的主要派别是什么?(边听学生回答,边展现PPT)同学们,全部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终究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来看下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展现资料:全部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终究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点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反应的产物。
——毛泽东)从毛主席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脑筋中的反响,请依据第二段的内容,归纳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原由有哪些?(课本 P105)从同学们归纳的原由中,我们能够发现,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要素是政治的演进。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边说边用PPT展现)文学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集体回答,PPT展现:社会的进步)【新课导入】(展现PPT 第二张) 19 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排山倒海的变化,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喜剧各自获得了重要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及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时讲述的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包括成书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学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科学掌握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成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熟悉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3.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与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
2.互动问答式授课。
3.小组讨论式教学。
4.作品阅读与解析。
五、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时的话题,简述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板书等方式,简述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案例讨论教师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解析。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及背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4. 总结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小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1.以“明清时期文学”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究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2.选读一本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 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质课教案
【教设计】《文的繁荣》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特点、社会根。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和亚非拉美的文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的多元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生鉴赏文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成就及亚非拉文成就。
②解分析文流派产生的背景,解文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世界文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②情景再现:;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与现代主义文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现代主义文和苏联文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1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记录。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
(3)强化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4.教学评价方面: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深入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结合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新文学运动的认识,以及它对我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文章要求不少于1000字,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仍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文学流派的演变、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②情景再现:;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学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朗诵英国著名作家雪莱的诗《西风颂》: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师:1819年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
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
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
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那么,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生: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师:说得很好。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结尾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
那么“冬天”和“春天”分别有什么含义?生:“冬天”象征着反动势力,寓意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春天”象征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师: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
作者在诗句中表达了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含义: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雨果:维克多·雨果(l802.2.26~1885.5.2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议员。
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堕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1885年,雨果逝世。
200万巴黎人民上街,参与伟大诗人雨果盛况空前的国葬。
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
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雪莱:(1792年~1822年),8岁时开始尝试写作诗歌,12岁那年进入伊顿公学,18岁时进入牛津大学。
1811年3月,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
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
1811年,雪莱与十六岁的少女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妹妹的同学)仅见了几次面,然后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
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6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
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
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海涅:(1797-1856)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1820年又来到哥廷根大学,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821至1830年期间,海涅曾到德国各地和波兰、英国、意大利旅行。
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
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在世界诗坛上,海涅的成就和影响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
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其数量甚至超过了被他和拜伦尊为“诗坛君王”的歌德,堪称世界第一。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含义: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
因此,它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2、特点:(1)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注意关键词:关注……,再现……,剖析……,揭露和批判……)(2)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799.5.20-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
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
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
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
狄更斯:(1812~1870),11岁时在一家皮鞋油作坊当童工。
从16岁开始,先后做过律师的抄写员、事务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记员。
1832年他又当了报社的采访记者。
1836年到1837年,狄更斯分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846年,他创办进步报刊《每日新闻》,并担任主编。
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写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这位英国文坛上的“天之骄子” 在赶写他的最后一部小说《爱德温·德鲁德之谜》时,患脑溢血去世。
狄更斯在死前的遗嘱中写道:“……我绝对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朴素、简洁。
不要张扬。
不要在报上发讣告……用普通的字型在墓碑上刻上我的名字就行了,而不用加什么,‘先生’、‘阁下’之类的字眼。
恳请我的朋友们不要为我建造纪念碑、撰写悼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