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联系观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特点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联系观点的重要性。
讲解联系观点:介绍联系观点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与反思:总结联系观点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观点。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2.4 教学步骤复习联系观点: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讲解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介绍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与反思:总结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观点。
第三章:联系观点与问题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3.4 教学步骤复习联系观点的应用: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讲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介绍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发展联系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学生机会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联系的观点是指通过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感冒?”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索联系的观点: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问题,并列出可能的联系观点。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联系观点,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个观点是重要的。
应用联系的观点: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如何改善学校的午餐质量?”要求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他们的观点,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解释他们选择这个方案的联系观点。
总结与评估: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课学到的联系的观点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
3.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的书面作业来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联系的观点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比如科学、历史和社会学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在展示中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学生在个人书面作业中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运用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精选9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精选9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篇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重点: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难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了联系的三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我们懂得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有的同学也许会问,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价值?)不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有什么坏处?举例:看到吊灯、房子在颤动,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地震——振震——躲到哪里呢——三角空间,千万不能躲在床底下和桌子底下,这样就会加大了被击中的可能。
煤气泄漏——马上关闸门、开窗印尼海啸——动物的反应——一个10岁的英国女孩看到了海面的异常,联想到刚刚在书本上学到的海啸知识,迅速呼喊周围的人逃离,这使得周围百余人因即时撤退而幸免于难。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材p57探究1:————人是一个整体,手包括手指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如果改动了这一手指,就会影响到人物的整体,所以,黄筌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过渡)正是因为整体和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黄筌跟本无法改动原画。
而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那么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全局、全过程——数量上是一——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局部、各阶段——数量上是多——被支配地位。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种类3.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4.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5. 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观点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PPT展示,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3.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的掌握程度。
b. 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素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
2. 第3-4课时: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实际案例。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与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逻辑清晰。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学校: 石楼职中科目: 哲学教师: 郑迎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联系的三大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复杂多样性;(2)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学习重点:唯物辩证法关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我们的要求;学习难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学前准备:(1)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元素及其地位;联系、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学习流程:一、概念解析:(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
例如:师生关系。
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骨骼、肌肉、神经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我们看到的“嫦娥奔月”。
(2)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
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分类:二、师生互动:(1)举出一些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关于联系的事例;(2)思考并列举关于联系的成语、名言、典故等;三、分析总结: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对我们的要求?(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四、学生讨论:(1)把握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具有那些意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3.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联系在生活中的体现”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联系观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讲解联系与矛盾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住主要矛盾。
导学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标要求】的方法安排工作【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能力目标: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重点、难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合作探究】探究一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来探究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任务一:找区别任务二:找联系探究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要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体现什么哲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大报告的内容2、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体现什么哲理?探究二【提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所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提示】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所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探究三(活学活用)寻找身边的整体和部分,这些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下列诗句体现的哲学道理?(小试牛刀,学以致用)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3、牵一发而动全身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谋势而不谋子5、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6、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探究四(活学活用)想一个刚才讲过的整体部分的例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例子?水环境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重要性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应用。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定义、联系的类型和联系的规律。
2.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的定义、类型和规律。
第三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问题、寻找联系、分析联系和提出解决方案。
3.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社交、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
4.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展望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
5.3 教学过程展望:讨论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六章: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6.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6.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重要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主备人:郭晓玲参加人员:李晓伟备课时间: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法指导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知识链接《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你知道这段话的意思吗?它蕴含着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自主学习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⑴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
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部分和于整体。
⑵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构成的,离开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②部分是的部分,离开了,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到部分。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⑴我们应当树立,立足,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从而达到整体功能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状态。
⑵同时,必须重视的作用,用的发展推动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的关系。
2、系统是由和的诸要素构成的。
3、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内部结构的。
4、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P59,理解)5、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意义:我们要用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从出发,把各个、各个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的认识。
互动探究探究一:请你查阅资料,给大家讲述一下《太子丹赠手》的故事,并说出其中的哲学道理。
探究二:阅读第59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思考其中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三:星期天,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择菜要用5分钟,洗菜要用3分钟,淘米要用2分钟,切菜要用4分钟,用电饭煲煮饭要用30分钟,用煤气灶炒菜要用18分钟。
第16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16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梳理】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P57-58)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地位、作用不同;③功能不同(2)联系:①相互依赖;②相互影响。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①全局观念;②重视局部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8-59)1、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合作探究】1、球队和队员之间什么关系?谁处于主导统帅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谁服从服务于谁?其间蕴含什么哲理?2、一个队员无法单独完成发球、抢球、传球、投球整个比赛,而一个球队就可以做到。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2013赛季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进入第四轮争夺,中国队1-3不敌土耳其。
教练认为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在配合默契程度上和对手有差距。
为何实力相当我们却输给了对方?体现了什么哲理?【学以致用】总结以上三个问题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4、在球队中守门员、前锋、中场、后卫缺一不可,说明了什么道理? 进球了,能不能说功劳都是前锋的,为什么?5、科比是当今篮坛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如果让他加入我们班的篮球队,我们球队的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吗?为什么?由科比带领我们班同学组成一个球队去参加NBA比赛,科比还能频频进球吗?为什么?【学以致用】总结问题4、5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思考判断】(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3) 部分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
(4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完全等同的。
【预习检测】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民,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推动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最近遇到过什么问题吗?请谈一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 引入联系的观点: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讲解联系的观点(15分钟)1. 讲解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观点: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就要考虑到人类的活动、自然界的变化、政府的政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问题来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问题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3. 要求每个小组通过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写下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4. 助教和老师在小组之间穿梭,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2. 学生们互相提问和讨论,探究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老师总结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你们在小组讨论中有哪些收获?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涉及使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2. 学生们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小结(10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联系的观点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和特点。
2.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
3. 联系的种类和联系方式。
4.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5. 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联系,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种类和联系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4.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系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典型案例。
3. 练习题。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联系,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种类和联系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
4.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八、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联系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拓展阅读:1. 联系的哲学原理。
2. 联系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3. 联系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六、教学案例:1. 分析典型案例一:探讨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疫情与经济的关系。
2. 分析典型案例二:分析环保政策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七、练习与讨论:1. 练习题一:根据联系的种类和联系方式,判断给出的实例属于哪种联系。
2. 练习题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重要性。
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观点。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联系观点的应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联系观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点的分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定义和分类。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联系观点的实际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联系观点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的应用场景。
第三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确定问题、寻找联系、分析联系、提出解决方案。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进行分析。
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进行分析。
第四章: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提供更全面的问题理解、促进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实例: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
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和应用实例。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洞察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定义,解释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联系观点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内探究学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内探究学案
一、预习目标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含义、特征;理解和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预习内容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首先,运用所学的关于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道理,剖析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在知识的应用中真正体会到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立足于全局,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其次,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选取恰当的实例,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内探究学案:
1.(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
(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
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
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跨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
这一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A.要注意系统内部机构的优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C.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要求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B。
学案16: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主学习】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________________的辩证关系。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是整体和部分是___________的:整体——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从数量看是一部分___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____,从数量看是多,整体居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___,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二是整体和部分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____________;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____________。
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____________;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整体和部分在____________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_____,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方式来认识事物。
【互动探究】探究:“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局部大于整体B.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C.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D.“心”是人的力量的源泉3.右边这幅漫画中一些文学艺术家“坐井观天”的做法在哲学上属于A.只见部分,不见整体B.只见整体,不见部分C.只见偶然,不见必然D.只见运动,不见整体4.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B.系统和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难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P57-58)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地位、作用不同;③功能不同
(2)联系:①相互依赖;②相互影响。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①全局观念;②重视局部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P58-59)
1、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
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合作探究】
1、球队和队员之间什么关系?谁处于主导统帅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谁服从服务于谁?其间蕴含什么哲理?
2、一个队员无法单独完成发球、抢球、传球、投球整个比赛,而一个球队就可以做到。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2013赛季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进入第四轮争夺,中国队1-3不敌土耳其。
教练认为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在配合默契程度上和对手有差距。
为何实力相当我们却输给了对方?体现了什么哲理?
【学以致用】总结以上三个问题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
4、在球队中守门员、前锋、中场、后卫缺一不可,说明了什么道理? 进球了,能不能说功劳都是前锋的,为什么?
5、科比是当今篮坛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如果让他加入我们班的篮球队,我们球队的整体水平会有所提高吗?为什么?由科比带领我们班同学组成一个球队去参加NBA比赛,科比还能频频进球吗?为什么?
【学以致用】总结问题4、5体现的哲理,说说我们在球赛中该怎么办(方法论)?
【思考判断】
(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3) 部分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
(4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完全等同的。
【预习检测】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现代农民,推行综合配套改革,推动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党和国家的全局,体现了
①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②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C.部分的结构状况制约着整体 D.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挺直了,才能行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
这说明
A.整体统率着部分,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D.联系具有普遍性
4.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
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
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②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整体功能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④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100-1=O”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 -1=O”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发展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中央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务院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同时还将继续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材料说明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在动物世界中,“小个子”并不等于“弱者”。
三条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马吃掉。
有人将经济领域中的分工协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B.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要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课堂巩固】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全省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十分之一。
山东是农业大省、我国粮食主产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山东经济发展状况,事关全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认识山东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
【预习检测】
1---5CCBDC 6—7AC
【课堂巩固】
问答题参考答案:
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站在全国发展的大局看山东,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当中占有重要位置。
把山东的各项工作搞好,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