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铜仔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3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案3 湘教版

丢丢铜仔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能用清脆的、甜美、略带俏皮可爱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律动活动并用背景材料进行合唱,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民族的兴趣。

2
3
4
5
活动2【讲授】新课
活动3【活动】活动
活动4【讲授】拓展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活动6【讲授】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学生对民歌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并能用甜美充满韵律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学生能默契的进行背景材料的配合演唱,本节课力图用形象生动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气氛下掌握民歌。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丢丢铜仔》初中音乐PPT课件

《丢丢铜仔》初中音乐PPT课件

《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 曲,歌曲的结构情势为小二段式,第一段 的演唱情势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 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 加入了虚字衬句。
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有 何特点?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歌声和 情感去演唱才能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境 呢?
简洁流畅的节奏﹑轻轻跳跃的旋律,甜 蜜干净、充满韵律美的歌声,感情真挚﹑ 欢快﹑略带俏皮可爱。
谢谢观赏
丢丢铜仔

歌曲背后的故事
• 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 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 顺水西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 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类似, 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 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 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4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4湘教版

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一、能对《丢丢铜仔》进行力度、速度方面的处置,并体验各类演唱形式。

二、能用仿照火车律动的背景音响材料,融入二声部轮唱《丢丢铜仔》。

3、能用冲击乐器为歌曲《丢丢铜仔》伴奏,体验小组合作演唱演奏的乐趣。

2学情分析由于小学音乐技术、音乐知识学习不到位,学生的音乐课学习比较费力。

第一从唱歌的呼吸方面,需要反复练习。

在音准方面也需反复聆听,反复学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旋律感。

问题最大的确实是声音的音色、发声位置,学生大部份已经适应了随意的姿势、随意的喊唱,因此坐姿和演唱方式、声音,就需要教师不断去练习,反复强调。

本课作为一堂二声部教学,第一必须让学生从音准、节拍、音色方面正确地把握歌曲旋律,在此基础上再训练二部轮唱。

背景音响材料作为第三步骤,必需反复练习,专门是节拍速度。

最后将二者有机组合,适当的力度、速度处置,从而完成合唱的教学。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的背景音响材料及冲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和冲击乐伴奏。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丢丢铜仔一、导入:同窗们,让咱们屏住呼吸,听!下面这段音响材料仿照的是什么?(播放背景音响材料)生:火车师:同窗们能仿照一下吗?学生仿照出背景音响材料中的两个素材:素材一2/4 X —|X —|……呜呜教师指导练声E—B音,提示声音位置靠眉心。

(敞亮、富有号召性)同时表现出渐强、渐弱的汽笛声。

素材二2/4 XXX X XXX X | XXX X XXX X |克特克特克特克特克特克特克特克特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小狗喘息,感受气息吸入的位置。

“克特克特”用气声轻念。

素材一、二合作演练,教师及时点评。

突作声音的渐强、渐弱。

活动2【练习】温习一、师:同窗们的火车开动得既欢快又有气势,在交通不方便的台湾山区,山里的小孩们迎接第一辆火车进山会是如何的场景呢?让咱们一路来表现一下山里小孩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二、齐唱歌曲强调歌曲情绪和速度,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在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丢丢铜仔教学设计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用竖笛吹奏歌曲,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交流﹑讨论如何更好的将歌曲演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演奏和演唱歌曲理解艺术与环境﹑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性。

2教学理念以人﹑自然﹑社会事物﹑文化的互动为主题,结合听觉艺术﹑演唱艺术﹑演奏艺术,带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情景,并用艺术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3重点难点共同合作学习体会﹑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并提问第一组图片:铜钱落地和山洞里的水滴落地提问:请同学模仿这组图片中两种物体落地的声音第二组图片:将木材捆绑成木排顺流而下和火车运送木材经过隧道提问: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何感想?导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两组图片的具体含义和意境,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相似,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

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

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

知道是什么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山里孩子迎接火车的喜悦之情吧!活动2【讲授】二、学唱歌曲《丢丢铜仔》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曲,歌曲的结构形式为小二段式,第一段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加入了虚字衬句。

首先请同学们跟着音响哼唱一遍旋律,然后再用竖笛将旋律吹奏出来。

(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歌曲旋律,培养自学能力。

)1﹑出示歌谱,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随音响哼唱旋律,熟悉歌谱。

2﹑学生练习竖笛吹奏,第一遍学生做指法练习并唱旋律,统一在句尾换气,注意节奏。

音乐七年级下册《丢丢铜仔》课件.

音乐七年级下册《丢丢铜仔》课件.

歌 中 的 “ 丢 丢 铜 ” 是 象 声 衬 字 ︐ 模 拟 他 们
家 的 路 上 ︐ 他 们 边 走 边 唱 ︐ 唱 成 了 这 首 歌 ︒
成 木 排 ︐ 放 在 河 里 顺 水 西 行 ︒ 在 从 淡 水 回
运 送 木 材 到 台 北 盆 地 的 淡 水 ︐ 便 将 木 材 绑
不 便 ︐ 伐 木 者 为 了 从 台 湾 北 部 山 区 的 宜 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丢 丢 铜 仔 ︾ 据 说 两 百 多 年 前 ︐ 山 中 交 通
学一学/比一比
《 丢 丢 铜 仔 》
课后作业:

1.了解《丢丢铜仔》的歌曲背景 2.能与小组正确轮唱歌曲


3.学会衬词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
?丢丢铜仔据说两百多年前山中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台湾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
泥土的歌(二)
——徐乐
教学目标:

1.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 歌的风格与韵味。

2.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 湾民歌《丢丢铜仔》(合唱),体验与 同学合作演唱的乐趣。
《丢丢铜仔》
这些你知道吗。。。

快 歌 曲 ︒
成 了 一 首 表 现 孩 子 们 要 迎 接 火 车 进 山 的 欢
历 河 道 的 急 流 险 滩 了 ︒ 这 首 歌 在 流 传 中 改
车 从 台 北 通 到 宜 兰 ︐ 运 送 木 材 再 也 不 必 经
经 过 的 山 洞 里 滴 水 落 地 的 声 音 ︒ 后 来 ︐ 火

七年级音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丢丢铜仔》七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台湾民歌《丢丢铜仔》2.了解该歌曲所属的民歌分类3.了解民歌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比较、欣赏、讨论、直观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又到了愉快的音乐时间,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做一个互动,当我的手画点( .)的时候,请你发出“克特克特”的声音,当我的手画横线(——)的时候,请你发出“呜”的声音,注意有强弱。

师: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生:火车过山洞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描绘的就是火车过山洞的情景,它的名字叫做《丢丢铜仔》,它是一首台湾民歌。

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同桌面对面(你拍一,我拍一)和老师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拍起来。

师:这首歌曲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师总结:欢快、风趣、热闹师:在唱旋律之前,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边做柯尔文手势边唱音阶练声。

(柯尔文手势+练声)师:老师将这首歌曲的旋律分为了4句,让我们边划拍子边慢慢的唱旋律。

(四二拍子指挥图示)各句的易错节奏加强练习。

师生互动,旋律接龙,师生角色互换师:这首歌曲的节奏规范,旋律婉转,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哪一类?生:小调一类手势:(画一画)师:跟着老师一起拿出手,伸出食指,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线,看看你有什么样的发现?生:与我们之前的课前互动不谋而合。

声势:(唱一唱)将歌词带入旋律中。

问一问:磅孔是什么?生回答铜仔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体势:(动一动)每组的第一位同学手叉腰,后一位同学的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肩上。

让我们用台湾话唱起来,火车开起来。

师:《丢丢铜仔》这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被台湾的同胞们演唱得妙趣横生,让我们再来用台湾话演绎一遍,火车开起来。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它属于我国民歌中的小调类型,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一湾浅浅的海峡搁不断我们血浓于水的情谊,祖国的民歌多姿多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唱,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丢丢铜仔-“衡水赛”一等奖

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丢丢铜仔-“衡水赛”一等奖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感受《丢丢铜仔》活泼的旋律,并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品味民歌的风韵。

2、学会运用声势动作模仿火车律动,创设背景情境,多角度地理解歌曲,合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教师演唱《青春舞曲》,等民歌片段,并提问: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让学生简单总结什么是民歌(民歌,人民之歌,劳动人民创造,能表达人民生活,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民歌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来自台湾宜兰县的闽南语民歌《丢丢铜仔》。

(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1、听赏《丢丢铜仔》,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2、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

《丢丢铜仔》又名丢丢铜儿,丢丢铜或丢丢咚,是一首流行于福建和台湾宜兰县的童谣,又称“宜兰调”。

民歌描写的是老式火车穿过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衬词,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

这首歌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二)、背景音响材料创编(律动)1、师:刚才我们在歌曲里还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汽笛声)2、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火车汽笛声音,并用双手握拳作火车车轮运行状,模仿开火车的律动,用气声轻念“克特克特”(提醒学生声音要求短促、清晰而富有弹性)3、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火车由“远——近——远”行驶场景,模仿火车由远及近、穿梭隧道、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并反复练习。

4、播放歌曲,以背景音响材料伴奏。

(三)、歌曲学唱1、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衬词。

2、先让学生读一遍歌词,老师再加上节奏读歌词(让学生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3、再听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4、教师教唱歌曲(1)、用视唱法教唱。

(前面已经听过几遍旋律,学生对歌曲已经熟悉。

)(2)、带歌词教唱,提示学生注意下滑音的唱法。

《丢丢铜仔》课件

《丢丢铜仔》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曲, 歌曲的结构形式为小二段式,第一段的演 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为二 声部合唱,歌曲在每一乐句的中间都加入 了虚字衬句。
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何特 点?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歌声和情感 去演唱才能准确的表现歌曲的情境呢?
简洁流畅的节奏﹑轻轻跳跃的旋律,甜美 干净、充满韵律美的歌声,感情真挚﹑欢 快、略带俏皮可爱。
谢谢观赏
丢丢铜仔
歌曲背后的故事
• 二百多年前,在台湾的山区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 山区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 顺水西行。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经过山洞时听 到水滴落地的声音,认为这种声音与铜钱落地极为相似, 并将此声音哼唱成歌。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北部山区, 运送木材再也不必历经河道和山洞。这首歌曲遂在流传中 改成了一首表现山里孩子迎接火车进山的的欢快歌曲。

《丢丢铜仔教案》初中音乐湘文艺 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初中音乐湘文艺 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丢丢铜仔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

2、通过欣赏、教唱等方法,让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以此为歌曲背景素材合作演唱歌曲,体验合唱乐趣。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理年龄特征充满好奇,对于这首歌曲用方言的演唱和其中称词的加入,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正值变声期的学生需要引导他们用自然轻快的声音去演唱。

重点难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二声部合唱,并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律动1、带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恒拍稳定)。

2、歌曲背景素材的准备——火车律动节奏的即兴创编(三连音进入):教师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声:克特克克特克······老师刚才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节奏是:(板书:三连音)你能试试用刚才的声势节奏模仿吗?3、启发学生:创设火车由远及近的场景,请同学们用声音表现!(强弱)【讲授】节奏读词、柯达伊手势练习音准等方式教唱歌曲1、听赏《丢丢铜仔》(1)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并请同学们为歌曲伴奏(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出示课题《丢丢铜仔》(2)老师简介《丢丢铜仔》的由来。

《丢丢铜》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配上词。

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了解歌词意义:引导学生分辨歌词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

并知道“磅孔”(火车隧道)和“丢丢”(水滴落的声音)的意思。

(3)第二遍聆听: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为教师范唱伴奏。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5 湘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5 湘教版

丢丢铜仔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丢丢铜仔》培养学生热爱歌唱的感情,体验与同学合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创编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歌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感受《丢丢铜仔》的方言魅力,能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并能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偏爱流行音乐,对于课本上的歌曲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死板,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3重点难点能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轻松地演唱歌曲《丢丢铜仔》学习如何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能够与小组合作展示歌曲。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兴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名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鲍元恺,他曾经多次到台湾采风,并收集整理了台湾的民谣,创作了非常好听的管弦乐曲《台湾音画》,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第三乐章《丢丢铜仔》(播放音乐,并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生:火车汽笛声2.模仿:a.模仿车轮转动的声音(克特克特)b.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呜)学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练习之后随音乐加入动作进行练习,不仅熟悉了歌曲,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这首歌曲呢,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

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现在咱们一起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丢丢铜仔》:1.念歌词2.随音乐学唱歌曲3.处理歌曲(1)下滑音的演唱(可以运用蹲的感觉)(2)歌曲的演唱情绪处理歌曲过程中老师要师范,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解释,让学生完全理解歌曲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丢丢铜仔》
中泉中学郭海洋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

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二、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难点:
完整演唱二声部歌曲《丢丢铜仔》。

四、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出示单元标题,教师提问:看到“泥土的歌”这四个字,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类的歌曲?
3、介绍民歌:民歌是不同于现代的由专业作曲家所创作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动时,为了舒缓劳累而即兴唱出来的,后来再由专业人士记谱整理而得以流传下来的。

4、教师演唱几首不同地方的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歌所具有的特征。

(包括陕北民歌《兰花花》;河北民歌《小白菜》;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江苏民歌《茉莉花》;甘肃民歌《刮地风》。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宝岛台湾的民歌《丢丢铜仔》。

(二)、欣赏歌曲《丢丢铜仔》
1、出示歌谱,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思考: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2、介绍歌曲:《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着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仔》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

3、再次聆听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旋律——跳跃;节奏——简洁流畅;情绪——欢快活泼。

(三)、学习歌曲《丢丢铜仔》
1、学念歌词:注意闽南语个别字的发音,如火车、行、水、铜、仔等字。

教师领读。

2、学唱歌曲
第一遍:强调字音对齐,节奏、音准等。

速度稍慢地练习。

第二遍:强调方言的语音语调。

直接示范模仿,用手势辅助。

第三遍:在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

3、二声部轮唱
第一步:练习第二部的结尾句。

第二步: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四)、为歌曲《丢丢铜仔》加入背景音响
1、播放龚琳娜演唱的《丢丢铜仔》视频,启发学生为这首歌曲加入声势伴奏。

2、通过课件出示背景音响材料,其中有模仿火车行进中车轮滚滚的声音和火车的鸣笛声,全班进行练习。

3﹑在演唱背景衬词“克特克特”的时候采用气声轻声的演唱。

(五)﹑全体学生合作演绎,巩固全歌
师:通过学习歌曲《丢丢铜仔》,我们发现这首歌曲可以通过领唱﹑齐唱﹑合唱﹑加入背景音响的形式来表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将它演绎吧!
1﹑将全体学生分为演唱组(领唱﹑齐唱)和背景音响组(火车鸣笛声、车轮声)。

2﹑将各组中的声部合理安排,力求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3﹑各组采用稍快的速度﹑适当的力度﹑喜悦的心情来将歌曲演绎。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可以反复吟诵,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

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