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之研究,对旅游容量问题从概念体系和计算方法上行进了最初尝试。保继刚(1986)在系统阐述旅游习境承载力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颐和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并计算其大小,提出了宏、微观两方而的调控措施。丁文魁(1988)在其所著的《风景名胜研究》中认为,风景区容量的测算指标是一个复合性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单位规模指标、风景区的最大可容量、风景游览空间和设施总而积、周转率高峰日容量、年容量等。总体看来,这一时期我国学者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有所关注,但仅仅处于初步的理论认识和相关概念的引进和介绍层次上。除了保继刚对颐和园进行了量化研究外,大多数学者还只是从理论上认识和研究该问题。

(二)国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过程。承载力起源于马尔萨斯时代。马尔萨斯是首先发现环境限制因子对人类社会物质增长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之一,而承载力这个词的概念最早由比利时生物学家P. E. 弗胡斯特(P. E. Forest)于1838年提出,并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旅游环境承载力一词由拉佩芝(Lapage)于1963年提出,当时没有做深入研究。到1971年,利姆(Lime)和斯坦奇(Stankey)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此后关注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学者逐渐增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二. 旅游承载力的科学内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完善。较具代表性的是崔凤军(1995)给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他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的人数,它是由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和可量性、交易性和可控性、存在最适量和最大值等特征,同时又是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并将容量划归为承载力的一个分量(即为承载力中的资源空间承载量)并结合实证在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旅游承载力指数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

三.旅游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阑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与可量性

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一定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闭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阑值具有可量测性。

(二)变易性

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匕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变。

(三)可控性

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四)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

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