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学目标
高三生物教学进度表
高三生物教学进度表一、教材分析高三生物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以及选修部分。
必修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基础,选修部分则是对必修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经过高一和高二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存在着知识漏洞和理解不深入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高考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 1-6 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复习重点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等内容。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巩固和测验评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重点知识。
2、第二阶段(第 7-12 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重点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
采用讲练结合、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第三阶段(第 13-18 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复习重点复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稳态和环境知识的运用能力。
4、第四阶段(第 19-24 周)选修部分复习针对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选择重点章节进行复习。
2023学年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实验教学计划
2023学年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实验教学计划一、课程背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探究地球生命系统的演变和生态过程至关重要。
本门课程《稳态与环境》是生态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综合的、系统的生态环境学知识,以及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本门课程实验是实践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结合生态学理论,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证观察,使学生深入了解生态规律,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环境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道德认识。
二、实验课程目标1.以实验为手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环境的属性及其重要性,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念;2.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分析和监测技术和方法,建立环境监测的概念;3.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证观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实验通过仿真模拟市内一些主要点位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质和环境生物指标的采样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2. 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操作,结合光合作用的原理,对比不同环境因素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环境自然保护原则。
3. 生态系统关系的模拟实验通过搭建模拟生态系统环境,了解生态系统构成、生物间关系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机制,掌握生态系统稳态和动态特征,加深学生对于生态环境演化及其稳定性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验教学要求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实验安全;2.着眼于实验目的,认真评估数据结果,提出合理建议;3.注意实验细节,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五、实验教学评价实验教学采用单次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单次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50%。
高中生物全套精品教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分课时,很全的详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科学家访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2.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了解本模块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以及主要栏目设置;4.了解与本模块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品质,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内容、结构体系、栏目设置教学难点:对与本模块相关的科学观念的了解难点突破:例证教学方法:谈话、例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教程: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这一认知目标的达成,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就本模块来说,主要是在个体和群体水平揭示生命系统的稳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即自我调节)。
初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高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生命世界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群体,以至生态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有着自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遗传和进化》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本模块则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教学设计
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实验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的“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所附属的实验。
该节实验内容是学生理解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难以理解,本节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学习对象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二学生。
(1)知识基础学生们已经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中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对稳态调节的机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但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心理特征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已经认识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2)能力目标:1.学会用表格记录实验结果统计数据,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相关信息2.学会使用pH 计。
3.根据所得数据,能顺利做出溶液中加入酸碱以后pH 曲线变化图。
(3)情感目标:1. 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养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解释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②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pH 计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6. 【教学策略】1、加强预习环节,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2、重视组织教学,提高实验课效率,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
3、加强讨论和总结,落实教学目标。
7、【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小白板、图片、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卡片等
PPT展示
卡片等
PPT展示
第三
层级
学习
过程
课堂
检测
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习题,并抽查
课堂独立完成
PPT演示答案
活学活用,拓展延伸
请用所学:
为杜甫解惑
与前面导入相互呼应,到达通过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点评学生回答,并作相应总结
分组讨论“消渴症”的症状原因
口述、PPT演示
观看PPT,听音乐,读诗词,体会“消渴症”与现代病“糖尿病”的相似之处,做好学习新课的思想准备
PPT演示
第一
层级
学习
过程
自主预习
1.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导学案补充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与研讨----课题1】的内容。
2.每个小组做好收集资料的整理,并根据资料文字画出相应的图解式模型,这样可以为后面的模型构建作铺垫训练,也将传统地介绍“血糖来源和去路”改为经过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地理解该知识点,为后面的动态物理模型模拟血糖的调节打下基础。
授课年级
高二
课题
第2单元 第2节 激素调节---血糖调节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课借鉴STEM教学理念于教学中,设立小课题,让学生开展基于STEM的生物教学实验活动,在系列活动中建构生物重要概念模型,提升生物学素养,收了良好的效果。
目标
解读
知 识
与能力
描述血糖的平衡和调节机制。
过程与方法
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1.每人独立完成[知识体系梳理]的填空。
2.把握基础知识,思考
问题。
3.小组组员共同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讨论作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图解式模型。
2023年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3篇
2023年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计划3篇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安排篇1一、模块特点《稳态与环境》是中学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之一,它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植物的激素调整,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爱护等方面的内容。
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快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亲密的领域。
二、学问教化方面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相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整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整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学问结构。
三、实力培育方面课程标精确定的实力目标包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和科学探究实力三个方面,尤其重视科学探究实力的培育。
帮助学生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探讨中的应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试验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科学探究实力。
四、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方面充分利用教材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等,使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爱护须要从我优越的意识”让学生形成环境爱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此外,还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看法、科学精神、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化教学方法加强教法、学法探讨,强化科学方法教化、培育科学探究实力的途径,加强STS教化思想的渗透,重视与生活阅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问的建构,加强探究性学习的培育。
六、老师实力的提升方面重视备课组老师的集体备课、听课等沟通活动;尽量争取机会到外校进行学习沟通;订阅生物科有关书刊资料,留意网上关于生物科的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化教学实力。
注:教学进度按备课组安排执行。
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安排篇2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化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化,仔细实行《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养教化,努力提高教化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材引言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其内部环境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环境则是指周围生物体生活的外部条件。
本教材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稳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体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物体的稳态生物体的稳态是指生物体在内部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是通过生物体的各类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教材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水盐平衡水分和盐分是生物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们在细胞内外之间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平衡。
教材将详细介绍生物体的水盐平衡调节机制,包括肾脏的作用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酸碱平衡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对生物体的正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将讲解生物体如何通过呼吸、排泄等途径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态。
3. 温度调节温度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材将介绍生物体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和生理反应来调节体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
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响应生物体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需要适应和响应,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态。
教材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的适应生物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通过进化和适应机制来实现的。
教材将讲解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适应策略,包括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的区别以及植物的温度适应机制。
2. 湿度的适应湿度是环境中的水分含量的指标,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将介绍生物体在湿度变化下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的开放式气孔和关闭式气孔等。
3. 光照的适应光照是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教材将解释生物体对光照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光感应等。
环境污染与生物体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教材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水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水污染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生长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随堂问答评价,以期即时检测学生已有知识、新获知识
1.人的体温总能维持在什么范围内?人在寒冷与炎热的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人静脉注射蒸馏水可能的后果?人血浆渗透压约为多少?人的血浆渗透压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朱延平
案例名称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目
生物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后,对内环境的进一步学习,将具体学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本节既是第1节的延伸,也是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稳态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稳态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且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会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本节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讲解“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此节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第二章第3节中的两个具体实例“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提前到本节中讲解以便使知识的生成更流畅。当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稳态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的机制;
3. 了解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
4. 能够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中如何调整稳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理解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3. 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
2. 实验演示;
3. 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分钟)
a. 什么是稳态?
b. 为什么维持稳态对生物体很重要?
2. 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30分钟)
a. 负反馈调节机制;
b. 热调节;
c. 酸碱平衡;
d. 血糖调节;
e. 水盐平衡。
3. 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20分钟)
a. 温度;
b. pH值;
c. 营养;
d. 水分;
e. 其他环境因素。
4. 案例分析及讨论(20分钟)
a. 分组讨论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适应并维持稳态。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2. 研究一种具有很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生物体,并写一份报告;
3. 小组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并撰写总结报告。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 学生对稳态与环境的理解程度如何?
3. 是否做好了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的准备工作?
4.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三稳定与环境教学案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必修三牢固与环境教教课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教课设计江苏省阜宁中学伏书俊[ 课题 ]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3课时实验生物体保持pH牢固的体系[ 本节聚焦 ]1 、生物体为什么能使pH 牢固在必然范围内?2 、依照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样实验资料pH 变化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① 会产生好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② 食品中有时会含有一些③ 或④物质,这些⑤ 或⑥ 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⑦ 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由于血液中⑧的调治作用,机体能使 pH 牢固在○9。
2、目的要求经过比较1○0、1○1(如 Na 2 HPO 4、KH 2 PO4等的溶液,在加入1○2或○时,能使○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质料在加入○ 后○ 的变1 3 1 4 1 516化,推测17○。
3、资料用具1○8 防范手套,50mL1○9 1万用pH 试纸,镊子1 把,自来水匀浆、23○、用水5:1稀释的个, 50mL20○ 1 个,0.1mol/LnaOH(22○24○、黄瓜匀浆),pH=721○,pH计或),生物质料(肝的2○5。
4 、方法步骤①将 25mL②用 pH 26○倒入计或 pH50mL烧杯中。
试纸测试2○7,并做记录。
③一次加一滴○ ,尔后轻轻摇动。
加入 5 滴后再测○ 。
重复这2 829一步骤直到加入了○为止。
将 pH 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3 0加入 0.1mol/LHCl加入 0.1mol/LNaOH加入不同样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样数量液滴后的pH051015202530051015202530自来水缓冲液生物质料 1生物质料 2④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 。
测定并记录初步的○ 。
再3 132如步骤 3,一滴一滴地加入○,测定并记录 pH 。
3 3⑤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 ,重复步骤 1 至 4 ,记录结果。
3 4⑥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质料分别代替○,重复步骤1至4,3 5记录结果。
高中生物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1、描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素养要求】1、科学思维: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型分析的能力。
2、社会责任: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完成下列内容。
阅读教材P28-30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身体的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该器官就会分泌,该激素运输到,使分泌,该激素随运输到,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和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
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调节机制。
4、(1)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 、b. 、c. 。
(2)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乙:、甲状腺激素。
(3)图中“+”“-”分别表示和。
【学习过程】1、新课导入观看《每三人就有一人有甲状腺结节》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关注甲状腺健康问题。
2、问题探究(1)寒冷刺激时,你会做出哪些反应?(2)会在几个层次上会引起什么腺体分泌何种激素?3、小组活动一以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为例,分小组讨论,试一试构建激素分级调节的模型。
并选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4、问题探究(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体内激素增多时身体如何进行调节?(2)若切除垂体,TRH、TSH和甲状腺激素将如何变化?(3)若缺碘,TRH、TSH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又将如何变化?(4)激素怎样到达发挥作用的器官或细胞呢?(5)为什么TRH、TSH只分别作用于垂体和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5、小组活动二分小组讨论下列常见的激素类药物在实践中应如何使用,有何利弊?并选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稳态教学内容:生物必修三教学目标:1. 了解稳态的概念,并且能够解释稳态的重要性;2. 掌握维持稳态的机制;3. 能够分析稳态的破坏对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2. 维持稳态的机制。
教学难点:1. 稳态的破坏对生物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活动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的照片或视频,引出稳态的概念,并让学生自由讨论什么是稳态、为什么生物体需要稳态。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维持稳态的机制,涉及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维持稳态,让学生思考维持稳态的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的稳态破坏情况,如失血、感染等对生物体的影响,让学生总结稳态破坏的危害以及维持稳态的重要性。
五、展示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稳态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为维持稳态而努力健康生活。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选择一个生物体,结合维持稳态的机制,分析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维持稳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稳态展开,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稳态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稳态的重要性,提高对生物体调节机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命。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所生成的生物质量或生物化学能量的总数,通常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总生产力两种。
1.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由光合作用制造出的化学能量,通常采用光合有效能量(即生物体内实际有效利用的光合作用能量)来衡量,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每年。
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力,其大小受生物群落中植物数量、种类、年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1.2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在初级生产力之上,加上由异养生物消耗后剩余的部分,通常采用总生物量或总化学能量来衡量。
总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实际生产力的总和,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2.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生物体重或体积的总和,通常也分为初级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两种。
2.1 初级生物量初级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原生生物量的总和,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或立方米。
初级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量,其大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
2.2 总生物量总生物量是指初级生物量之上,加上其他生物如动物、真菌等的生物量。
总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终的生物量,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3. 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与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而环境则是影响稳态的最主要因素。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境中营养成分、水分、气候、光照等因素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生物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
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物量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而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则综合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人教版教学素材高中生物新课程讲座《必修3.稳态与环境》
两大部分
中心内容
1、什么是稳态?(概念)
重点
2、如何实现稳态?(调节) 3、为什么要实现稳态?(意义)
贯穿本模块的两大思想
1、系统论的思想 2、控制论的思想
系统论
1、诞生: 1952年, 贝塔朗菲创造 “系统论思 想”。
2、意义:
一切伟大的进步都必须以系统论 做为出发点及归属处!
3、核心思想: 系统的整体观念
–在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方面增 加了相当数量的活动,也提高了要 求。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也有 了新的含义,更加突出STS 教育, 不仅关注生物学基本思想观点的养 成、关注科学精神形成,也重视人 文精神的渗透。
例如:
关于免疫,课程标准的阐述和旧大纲 相比变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 中的作用。教材也把“免疫调节”作为本 节的标题。在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免疫作 为稳态调节网络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对免 疫系统组成和功能进行介绍。
2、知识结构
概念:
内环境
成分及理化性质:
功能: 概念:
人体内环 境与稳态
稳态
实现机制: 意义:
3、课时安排
节 课标内容标准和 活动建议
学习要求
教学活动
思考与讨论:P3 、 P5 资料分析:血浆的 化学组成 P4 技能训练:构建人 体细胞与外界环境 物质交换模型 P6 调查:体温的日变 化规律 P7 实验:生物体维持 pH稳定的机制 P9 思考与讨论:P9
(三)本模块之于高考的重要性
新课表全国卷中各模块分值统计
必修1
07年 37
必修2
14
必修3
24
选修
15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40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优秀课件)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 流向__________ 兴奋部位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 流向_____________ 未兴奋部位
双向传导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16
巩固练习
1、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
兴奋抑制
突触后膜
单向性
速度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为什么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3
小结:三、兴奋的传导
2 . 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结构基础 (2)传递过程: (3)传递形式: 突 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1 .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
刺激 → 膜电位变化 → 电位差 → 电荷移动 → 局部电流 兴奋传导
(2)传导特点:速度快,双向性 (3)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
19
神经冲动神经元间的传递 的传递?
〈 〈 〈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20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老马识途 肠胃蠕动 小狗识字 望梅止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
这一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化,又为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然后分别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接着探讨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最后讲述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机制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自我调节能力等重要知识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3:稳态与环境》教学目标3.1 植物的激素调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解释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评述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
(3)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操作,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5)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6)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7)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8)分析植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8)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10)列举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1)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2)说出植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作用。
(3)解释植物激素的比例对植物的意义。
(4)说出细胞分裂素、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
(5)描绘环境信号中温度、光对植物的影响。
(6)说明向性运动的概念、实例、机理。
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1)列出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2)阐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相互作用。
3.2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举例说明一个反射的实例,并阐明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3)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重要功能。
(4)简述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5)辨别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6)收集有关利用动物神经调节基本原理的仿生学资料,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分享。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阐明兴奋的本质。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概述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情况。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概述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
(4)解释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膜电位形成的作用。
(5)用“局部电流学说”说明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6)以神经肌肉接点为例说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组成。
(7)根据突触的结构阐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及特征。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1)描述人脑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人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3)指出人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4)指出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
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1)简述体液调节的概念。
(2)简述激素的概念。
(3简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4)简述下丘脑与垂体在功能上的关系。
(5)简述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6)举例说明内分泌腺机能异常引起的不良症状。
(7)举例说明一个激素分泌调节的实例,并阐明反馈调节机制。
(8)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发挥的作用。
(9)简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10)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索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
5.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调查动物激素在农业、鱼业、畜牧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3)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4)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6)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7)模仿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3)说明突触的信号传递。
(4)列举大脑皮层的功能。
(5)描述动物和人体的体液调节。
(6)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7)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描述体温恒定的调节。
(2)简述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和调节。
(3)分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说出糖尿病的成因及常见症状。
(5)模仿尿糖的检测。
(6)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概述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2)说出免疫系统组成。
(3)举例说出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4)简述免疫应答的含义。
(5)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6)说明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7)描述抗原和抗体。
(8)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9)列举免疫接种。
(10)举例说明过敏反应。
(11)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12)利用免疫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说出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
(2)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4 种群和群落1.列举种群的特性(1)列举种群的4大基本特征。
(2)说出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3)处理种群的存活曲线。
(4)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5)应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6)简述种群4大特征的内在关系。
(7)列出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
(3)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5)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量的计算等。
(6)解释“J”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7)阐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量的计算等。
(8)解释“S”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9)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0)区别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1)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
(12)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13)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1)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
(2)阐述群落的概念。
(3)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
(4)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5)描述种间关系。
(6)阐明生态位和竞争排除原理。
(7)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7)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9)测量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0)调查对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进行调查。
4.阐明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举例说明最初演替与二次演替的区别。
(3)简述初级演替的基本历程。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6)列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意义。
3.5 生态系统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解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5)描绘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
(6)解释营养级的含义。
(7)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8)分析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描述能量流动的概念。
(2)指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3)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4)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5)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6)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的差异。
(7)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8)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9)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
(10)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11)阐明生物富集作用。
(12)解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类型。
(2)简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3)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区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阐明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4)列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5)制作生态瓶,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形成生态平衡的观点。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简述全球人口增长过程。
(2)评述人口增长的原因。
(3)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4)评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6)收集资料,阐明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列举全球性环境主要生态问题。
(2)参与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保护。
(3)根据材料信息评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举例说明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的含义。
(5)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6)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举例说明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1)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形成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