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

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
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

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

本文通过分析宁夏固原市50年来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雷电资料,着重针对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在全年雷电中所占的比例达到68%,并且从建站50年来,6月发生雷电现象的年代变化呈现出准直线缓慢下降的趋势,7月呈现出双峰单谷型的变化趋势,而8月则出现了反正弦的周期变化。由此表明,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时间的月份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呈准正态分布。

标签:宁夏固原市雷电现象气候规律

0引言

雷电是一种激烈的天气现象,且通常会伴有大风和暴雨过程。雷电天气能够对诸多部门造成严重的破坏,如航天和航空部门、通信部门、电子设备部门、电力部门以及建筑部门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供的威胁。近年来,我国因雷电引起的灾害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不断研究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不仅可以为有效监测和预警预报雷电天气、合理设计防雷工程方案以及有效评估雷击灾害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宁夏固原市防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来源

雷电资料取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气象局195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雷电指的是既有雷声又有闪电的天气现象[1]。雷电日是指一天之内只要看到一次或一次以上闪电,而且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雷声,不论其持续多长时间,均可以统计为1个雷电日,单位为d。雷电时间为一定时期内雷电日的总和。

2宁夏固原市雷电发生的气候规律分析

2.1雷电日的年代变化

50年来,宁夏固原市雷电日的年代变化情况为:20世纪50年代是35d,60年代和70年代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2d和29d,到80年代又回升到31d,而到90年代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27d,进入21世纪之后,雷电日明显减少,下降到了11d。由此可见,宁夏固原市的雷电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80年有所上升,但进入90年代后出现明显下降,21世纪后为雷电日的偏少期。

2.2雷电日的年际变化

在多年平均值波动变化中,宁夏固原市雷电日的年际变化呈现出逐渐减少的

雷电知识重点

1.全球雷电的分布特征 全球在同一时刻大约会存在2000个雷暴,这些雷暴平均每秒钟约产生44±5个闪电,其中大部分闪电发生在陆地上,每年每平方公里陆地上会发生31~49个闪电,而广大海洋区域的闪电发生率则比较低,每年每平方公里约5个闪电,陆地和海洋的平均闪电密度之比近似为10:1。 全球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在赤道地区,其中闪电活动最频繁的三个地区均位于赤道附近,即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海洋性大陆(即印度尼西亚地区),而在赤道附近的卢旺达地区,闪电密度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80个闪电,是全球最频繁的地区. 2.全球大气电路: 在地球上局地的雷电过程可以通过电离层和地球的电传导作用而遍及全球。 1)在大气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向下运动,形成晴天大气传导电流,将大气中的正 电荷输送给地球,同时地面的负电荷向 上运动与向下运动的正电荷中和。如果 无相反的电荷输送,晴天大气电场就很 快消失,但是实际上大气电场是稳定的。 这就说明大气中必定有一与晴天大气相 反方向的电荷输送。 2)在有云区,电场方向相反,当有雷电出现时,出现闪电电流、尖端电晕电流和 降水电流。 3.雷害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的发展,雷电造成的危害亦有所变化,危害 面更广了,并且向微电子器件方面 倾斜,绝对损失在逐年增大。 ?雷害尤其以地闪造成的为甚。 ?地闪回击阶段峰值电流可达几万安,功率可在1011W,温度升到 30000?C。能量瞬间以热能、机械 能(包括冲击波、声波)及电磁能 (包括光能)等方式散发出来。并 在其贴近处产生强大的机械效应、 加热效应,也产生可波及较远处的 电磁效应。 4.雷电的主要定位技术: 地闪定位:美国LLP公司的地闪定位网、中国的时差测向的混合高精度系统云闪定位:SAFIR VHF云闪探测系统 雷电的卫星探测——OTD和LIS器 5.雷暴云中的起电机制——感应起电机制、非感应起电机制说 感应起电机制: 在外部电场的感应下,引起降水粒子的电极化,(极化强度取决于所涉及粒子的介电常数),从而出现分离的电荷中心。 在晴天电场下,电场方向自上而下。在垂直电场中下落的降水粒子被极化后,上部带负电荷,下部带正电荷。同这些较大的降水粒子相碰撞后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就获得正电荷,随上升气流向上,从而发生了电荷的转移过程,使得云粒子带正电荷、降水粒子带负电荷。 感应起电机制主要包括:雨滴破碎、粒子碰撞、极化水滴的选择捕获。 电容器的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的电容与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之比值称为介电常数(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的倍数)用ε表示 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非感应起电机制: 非感应起电包括:积雨云的温差起电机制、热带对流云起电机制、粒子碰撞起电与降水物粒子破碎起电 粒子碰撞起电: 热电效应、接触电位效应、Workman-Reynolds效应 降水物粒子破碎起电: 冻滴破碎、液滴破碎、霰溶化、淞附增长时破碎 6、降水过程对大气电场的影响:降水导致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减少,这样大气中的轻离浓度就会增大,导致电导率增加,从而使大气电场减小。 7、影响晴天大气电场的主要因素:气溶胶、大气中的水汽和温度。 8、人工引雷的特点:人工引雷是在雷暴电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施,人为地在某一地点触发的闪电。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陈家宏,童雪芳,谷山强,李晓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 摘 要: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 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 推荐的表达形式回归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性最好,其结果与IEEE 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符合,与我国当前规程中推荐的曲线有交叉,小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高出规程值20%,大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略小,与高压架空输电线实际雷击绕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相符合。关键词:雷电流幅值;雷电定位系统;统计;累积概率;雷电监测;雷电流分布中图分类号:TM8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520(2008)0921893205 基金资助项目:2006国网公司科研项目(13070052512353)。 Project Supported by 2006Scientific Item of State Electric Grid (1307005251235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Measured by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C H EN Jia 2hong ,TON G Xue 2fang ,GU Shan 2qiang ,L I Xiao 2lan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 ute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 :To satisfy the application demands of vast lightning current parameters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adopted by IEEE working group and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in some typical areas based on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 data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expression format adopted by IEEE is better for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gotten f rom lightning loca 2tion system than that adopted by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regul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stical curves ac 2cord with that recommended by IEEE ,in two sides of the crossing point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smal 2ler currents are 20%higher than the latter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values at higher currents are somewhat smaller than the latter ,which is accordant with that the actual shielding failure rates of high voltage overhead trans 2mission lines are higher than design values. K ey w ords :lightning current magnitude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statistic ;cumulative probability ;lightning de 2tection ;lightn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0 引 言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一直是国内外防雷界非常重视的雷电参数之一,在绕击和反击防雷计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外使用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不同。国内在近30多年中对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式进行过3次修改,目前使用的是电力行业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21997)[1]中推荐的表达式lg P I =-I /88,它是依据新杭线1962~1987年的磁钢棒检测结果,用97个雷击塔顶负极性雷电流幅值数据回归得到的[2]。国际上,Anderson 2Erikson 、Popolansky 、Sar 2gent 等人先后对全球各地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相应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表达式[3],IEEE 工作组于2005年对全球雷电参数研究 进行回顾和总结,仍然推荐Anderson 依据Berger 等人的实测数据提出的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的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式[4,5]。日本为了监测雷电流参数,1994~1997年在60个1000kV 降压至500kV 运行的双回路输电线路杆塔塔顶安装215m 长的引雷针[6],研究出自己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雷电定位系统是一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监测系统,采用遥测法依据M.A.Uman 提出的地闪回击场模型得到雷电流幅值数据。本文通过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多年监测资料对全国部分地区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得到一些典型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并将其与现行电力行业标准中推荐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曲线进行了比较。 1 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的再认识 在我国线路防雷历史上,对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进行的3次修订如表1[7]。 ? 3981? 第34卷第9期 2008年 9月 高 电 压 技 术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Vol.34No.9 Sep. 2008

三亚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灾分析

文章编号:167328411(2009)0120080203 三亚市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灾分析 何君涛1,李君海2,黄海智1,梁振飞1 (11三亚市气象局,海南三亚 572000;21陵水县气象局,海南陵水 572400) 摘 要:通过对三亚市1959~1997年共39a 资料统计分析,找出三亚市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单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影响系统及雷电受损特点。关键词:雷暴;影响系统;雷电灾害中图分类号:P 42713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understorm activ ity Character istics and lightn i ng d isaster i n Sanya H e J un 2tao 1,L i J un 2hai 2,H uang H ai 2zh i 1,L iang Zhen 2fei 1 (11Sanya M eteo ro logical B u reau Sanya 572000;21L ingshu iM eteo ro logical B u reau L ingshu i 572400)Abstract :B asing the L igh tn ing data du ring 1959~1997in Sanya city ,the tem po ral and sp atial distribu ti 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 tn ing activity w as studied .T he synop tic circum fluence background of ligh ting happ en ing and the ligh ting dam age w ere discu ssed . Key words :thundersto rm ;synop tic system ;ligh tn ing disaster 收稿日期:2008212210 基金项目:三亚市重点科研项目(“三亚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资助。作者简介:何君涛(1976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气象工作。 随着三亚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科技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雷击灾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剧增。本文分析了三亚市1959~1997年共39a 雷电活动的主要特征和1998~2007年雷灾特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三亚的雷电灾害,做好雷灾防御工作。 1 资料和方法 雷电资料使用了三亚市气象观测站1959~1997年39a 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对三亚市初雷日、终雷日、年平均雷暴日及其雷暴的季、月、日变化等进行分析,总结三亚地区雷暴活动的气候特征。雷灾资料使用了《海南省气象灾害大典》和三亚市气象局对三亚地区的气象灾害调查资料中三亚市1998~2007年近10a 雷灾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求更好的反映随着三亚市经济建设雷灾呈现的特点。 本文统计的初雷日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终雷日是指一年中最后一次发生雷暴的日期。雷暴日以一天内耳闻雷声(一次或几次)为一 个雷暴日。年雷暴日数为一年内雷暴日数的总和。雷 暴月是指发生过雷暴的月份。 2 雷电活动的主要特征 211 雷暴日数的月变化 资料统计表明,三亚雷暴日年平均6413d ,最多年100d (1975年),最少年33d (1996年)。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雨季多,旱季少。5~9月为雷暴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各月按雷暴多寡排列,次序为8、9、7、6、5、10、4月份,各月平均有13162d ~2195d ,其余3、11、2月份各月的平均雷暴日0172~0126d 。 从表1中看出,雷暴主要分布于5~9月,和三亚的雨季对应,月平均在9~14d ,占全年的85%。雷暴活动高峰月出现在8月占全年的21%。其他月份较少。有的雷暴多的年份,7~9月份中,有2 3的天数有雷,为21~22d 。 第30卷 第1期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V o l 130 N o 11 2009年3月JOU RNAL O F M ET EOROLO G I CAL R ESEA RCH AND A PPL I CA T I ON M ar 12009

[理学]气象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气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 2.气候: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某地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3.天气:一定区域短期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又叫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其气温的变化程 度的物理量。又指在对流层主要从地面的到热量,因此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就下降约0.65,通常用r表示。 5.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 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长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福利和环境污染的现象(大气中某些气体和尘埃的增多导致气体气候发上改变) 6.标准大气压: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 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0mm汞柱高 7.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量有一定限度,水汽含 量达到限度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压。(温度:指数曲线;形状:凸凹水平;性质:溶液面) 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的水汽压之差 9.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0.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 11.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 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演变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12.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 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 13.天气学:是研究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物理本质以及规律,并用以制作天气预 报的学科 1.气候和天气的区别:一,从定义上,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 间内大气状态(温度,湿度,压强)和大气现象(风雨雷电)的综合。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二,从形成机制上:天气是指一般在单一天气系统的控制和影响下形成的,气候则复杂得多,至少是天气系统共同作用所致。 三,从变化特点上:天气易于变化,而气候相对稳定。 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及其作用: 3.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作用: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吸收长波辐 射(主要是地面辐射),同时放出长波辐射,热量转换与地球大气层的保温作用 4.水汽:几乎全部分布在对流层,作用:一,成云致雨,二,经过水汽状态的变 化,使热量得到转换,三,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 5.臭氧:主要在平流层中,作用:一,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 温,影响大汽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臭氧同时还形成了一个“臭氧保护层”,使得到达地表的对生物有杀伤力的短波辐射(波长小于0.3um)大大降低强度,从而保护着地表生物和人类。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

雷电天气个人防护小常识 一、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 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林间空地。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 金属管道,打雷前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 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 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 地和小船上。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6、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 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7、不宜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和敞蓬拖拉机,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 因有屏蔽作用,及时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

二、具体防护如下所示: (一)、室内人身防雷 1.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没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时,不要靠近架空引入的电源、电话线路等金属导体和自来水管、淋浴设施等金属物体。因为建筑物及其附近遭受雷击时,会有雷电波从这些金属管线进入室内,造成人员伤亡。 2.在雷电当空时,当你处在具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时,不要触摸金属物体,不要使用自来水管、淋浴设备、电子电器设备等,非要使用电话时,采用免提功能。因为当建筑物及其附近遭受雷击时,这些金融管线会分流一部分雷电流进入室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在雷电当空时,不要敞开门窗,预防球型雷入室。球型雷(民间称为滚地雷)是一种火焰状球体,直径一般为10厘米至几十厘米,颜色有红色、黄色或蓝色等,有时无声无息,有时发出咝咝声或爆炸声。球形雷大都发生在直击雷后,经常从窗户、门缝、烟囱等钻入室内,在室内飘荡数秒钟后飘走或引起爆炸后消失。球型雷进入室内后会造成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损坏,会引起火灾和造成人员伤亡等。如果遇到球形雷钻入室内,最好屏息不动,以免破坏周围的气流平衡,导致球形雷追逐,更不要随意拍打或泼水。如某农场宿舍窜进一个球形雷,一女青年因害怕而夺门逃跑,球形雷随风尾追,碰到她身上爆炸,女青年倒地身亡。 (二)、室外人身防雷 当雷电当空时,要预防人身雷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首先不要使自己成为周围环境的突出物。其次,要使自己同可能遭受雷击的物体(包括树林)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1、雷电来临时,如身处空旷地带的情况下。 (1)及时到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但要与防雷引下线及其它金属物体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因为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引下线引导雷电流时产生的高电位或金属物体上的感应电压会发生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广州市雷电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

广州市雷电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1:30:48.9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黄科威刘文华[导读] 雷电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我国雷电天气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220)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广东省广州市2013-2015年闪电监测资料以及2010-2015年雷电灾害资料,对该地区雷击大地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雷电灾害频度特征以及雷电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广州市雷电发生发展规律总结概况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思路,以供相关部 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广州市;闪电;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引言 雷电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我国雷电天气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地处我国南部、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属于西江、北江、东江3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地理坐标为112°57′-114°03′E,22°26′-23°56′。境内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由于广州位于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既受大陆性气候控制又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冬季受冷高压脊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则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两次北跳和西伸加强,以及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春季风向凌乱以东南风为主,秋季则以偏北风为主。基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内地理分布形态及集水面分布状况,特别易形成强烈雷暴天气,使得广州市雷电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数达73.4d,雷电会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均会受雷击影响而损坏,有时还引起火灾,给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广州市雷电特征及监测预警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 1.广州市雷电特征分析1.1雷击大地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广州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不断降低,背山面海,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主要为丘陵盆地,南部主要为沿海冲击平原,广州市雷电发频繁,且各区域雷击密度有所不同。广州市雷击大地密度空间分布具备显著区域性特征,雷击大地密度大值区主要在广州偏西,大体分布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和花都、白云一些区域,其中广州市区雷击大地密度年平均数据为17.61次·km-2·a-1,广州市雷击密度最大值为31.81 次·km-2·a-1,出现于越秀区;雷击密度最小值为7.99次·km-2·a-1,出现于从化区。广州市地闪密度呈这种区域分布不均,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雷击密度大状况,和城市粗糙度不断增大导致气流在通过城市上空阻滞与抬升,及夏季影响广州天气系统大部分是由西面或者是西南面不断东移天气系统存在关联性,气流主要处于西面及西南面遭受城市粗糙下垫面,导致气流抬升促使雷电对流不断攀升,导致该区域雷击大地密度要比其他区域要大。 1.2雷电灾害频度特征分析 据广州市2010—2015年各区域雷电灾害事故及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比例分布图(图1),2010-2015年广州市有具体记录的雷电灾害事故达352起,在这些雷击事故中有18起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从雷电灾害发生频率来看,雷电灾害事故出现最多的区域为花都区,平均每年达19.7次;番禺区雷电事故次之,平均每年为13次;增城区与荔湾雷电灾害事故出现最少,平均每年仅为0.8次。从雷电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来看,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依然为花都区,占总体损失的31.0%,番禺区次之,占21.3%;雷电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少的则为越秀区,仅为总体损失0.5%。从雷击伤亡情况来看,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为白云区,2010-2015年共出现6次,占人员伤亡总数33.3%,番禺区次之,为4次,占总数22.2%。统计广州各地区2010—2015年雷电灾害情况可知,2012年前雷电灾害发生次数较多为从化、番禺、萝岗,2012年后花都区雷电灾害大幅增加,广州市地闪空间分布与雷电灾害频度分布并不呈显著比例关系,说明雷电发生不但和自然界雷电活动分布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同时也和承灾体特征相关联。 图1 广州市各地区2010-2015年雷电灾害比例分布图1.3雷电时间分布特征 从广州市雷电月分布特征可知,广州雷电发生比较频繁的为4-9月,尤其6-8月最为集中。此外,广州县雷电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雷电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夏季,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夏季雷电发生频率较高原因是,广州市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脊(边缘)控制,由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如西北部)空气比较暖湿,常常积聚大量的不稳定能量,所以易发生雷电天气。从雷电日变化规律来看,广州市雷电集中在13-21时,尤其15-17时出现频率最高,因为该时段底层大气与地表集取能量均相对较高,高空有冷空气下来时极易触发强雷暴对流天气。 2.广州市雷电监测预警分析2.1雷电监测

雷电的形成机理及特征

第一节雷电的形成机理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先从认识雷电谈起。 我国古籍中,有关雷电理论的记载十分丰富。例如东周时《庄子》上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这些学说与现代的雷电学说是如此相似,不过它比现代雷电学说要早2000多年。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又有盛弦之《荆州记》中记述:“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了,重母畏雷,为立石室,以避之,悉之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书中谈及的白石、文石,据分析应该属于绝缘性能较好的石块。至于宋、元、明、清代的建筑物多用“雷公柱”(宋代称枨杆)等措施以避雷。 在古籍中关于雷击事故的记述就更多了,例如在《续晋阳春秋》上记述:“太元五年,霹雳含殿四柱,杀内侍二人。”《晋安帝记》上记述:“义熙三年六月,震太庙鸱尾,彻壁柱,若有文字。”《晋中兴书征祥说》上记述:“元兴三年,永安王皇后至住巴防,将设威仪入宫,天大雷震,人马多死。”《沈括?梦溪笔谈》上记述:“内侍李舜举家为暴所震,其堂之西屋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默。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铝者,银悉容流在地,漆器不燃灼。有一宝刀,极坚刚,就刀室中容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烁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齐书?五行志》:“永元三年正月,豫章郡,天火烧三千余家。” 以上只是我国古籍关于雷电灾害中的点滴摘录,当然它与现代雷电理论和防雷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从历史观点来看,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么早的年代里就创造出那样完整的雷电理论,并且在技术上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最新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最新版)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各自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对重点部位做好雷雨和汛前检查,重点检查应急照明、救援、车辆等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要严格值班制度,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网,确保信息畅通。 雷雨季节是煤矿及非煤矿山事故高发期,各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矿山企业的防洪、防雷电、防排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排查事故隐患。 1、对有水患威胁区域的煤矿企业,必须认真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水害防治原则,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对水文地质复杂,矿区可能有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和可能受山洪、河流、水库威胁的矿山企业,要重点监控,特殊情况下要

停止生产活动。 3、对矿山废石、矿石和其它堆积物,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避开山洪方向,防止淤塞沟渠、河道,或形成泥石流。 4、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要加强排查。 5、对一时未能彻底整改的病、险、危尾矿库,要落实监管责任人,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对检查中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必须妥善安排居住在下游的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雷雨天气建筑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注意加强雷雨天气前的安全检查工作。 6、大型机械设备(塔吊、外用电梯等)、脚手架等必须有防雷接地措施,且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 7、加强对基坑的监控。基坑周边严禁住人或堆放重物,要保持排水畅通,注意基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随时做好沉降和位移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云是如何形成的 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雷云带电原因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一致认识。一般认为雷云是在有利的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强烈的上升气流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局部带正电的区域。实测表明,在5—l0km的高度主要是正电荷的云层,在1—5km的高度主要是负电荷的云层,但在云层的底部也有一块不大区域的正电荷聚集。雷云中的电荷分布很不均匀,往往形成多个电荷密集中心。每个电荷中心的电荷约为0.1库仑~10库仑,而一大块雷云同极性的总电荷则可达数百库仑。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的电场强度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lOkV/cm)时,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地的火花放电;放出几十乃至几百千安的电流;产生强烈的光和热(放电通道温度高达15000℃—20000℃),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闪电伴随雷鸣叫做雷电的原故。 试述关于乌云起电的三种理论 乌云起电机理有三种理论: (1)水滴破裂效应:云中的水滴受强烈气流的摩擦产生电荷,而且使小的水滴带负电,小水滴容易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云;较大的水滴留下来形成带正电的云。 (2)吸收电荷效应: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存在着两种离子,由于空间存在自上而下的电场,该电场使得云层上部聚集负电荷,下部聚集正电荷,在气流作用下云层分离从而带电。 (3)水滴冰冻效应:雷云中正电荷处于冰晶组成的云区内,而负电荷处于冰滴区内。因此,有人认为,云所以带电是因为水在结冰时会产生电荷的缘故。如果冰晶区的上升气流把冰粒上的水带走的话,就会导致电荷的分离而带电了。 雷云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雷云是产生雷电的基本因素,而雷云的形成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空气中有足够的水蒸汽; (2)有使潮湿的空气能够上升并凝结为水珠的气象或地形条件; (3)具有气流强烈持久地上升的条件 雷云一般分为哪几种 雷电过电压是由雷云放电产生的,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闪电和雷鸣是相伴出现的,因而

2012气象气候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考:概念,状态方程 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物理现象),简称为气象。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 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雷电等)及其状态(压、温、湿、密度)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气象学研究对象:大气圈。即大气圈及大气圈与水土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天气: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天气学:研究地理条件不同的区域内发生的大气过程的规律,以寻求预测天气变化方法的科学。 天气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 气候: 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形成的天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气候学: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气候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 大气层:包围地球的气体圈层。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整层大气 气候系统: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 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即干空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氮78.08氧20.95氩0,93) 干洁大气的定义: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成分变化:0~90km,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90km以上,氮稍有减少,氧稍有增多,氩和二氧化碳 明显减少,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氮气(N2):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氧气(O2):作用: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臭氧(O3):时空变化:时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垂直:55~60km,含量极少。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12~15km 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从10km向上,逐渐增加;近地面,含量很少; 作用: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单是臭氧层最上面的一部分臭氧就可以吸收掉投射在它表面的紫外辐射能量的90%以上)。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二氧化碳(CO2):来源: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烧和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对流层:特点: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分层:下层、中层、上层、对流层顶。 下层(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0-2km .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在接近地面约30~50m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近地气层,常有雾形成。 中层:2-6km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有中云和直展云出现,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 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上层:6km至对流层顶, 受地面影响更小,气温常在0℃以下,水汽含量少,各种云均由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飞机飞行在此气层常出现结冰现象。在中、低纬度地带,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m·s-1的强风带,即所谓高空急流。 对流层顶: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1-2km的过渡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甚至成为等温状态。由低层上升而至的水汽和尘埃等多聚集在这里,使能见度恶化。 气象要素的定义: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防范雷电天气安全知识

防范雷电天气安全知识 当雷电发生时,不要在山顶、山脊、建筑物顶部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停留。 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不要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 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切忌狂奔。

不要在空旷场地上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如自来水管、家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 带电的物体。 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内,不宜进入低矮建筑物。 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应找到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应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 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 入的金属导线。 用于晾晒衣服、被褥等的铁丝不要拉到窗口、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的发生;不 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要尽量避免使用家用电器,并将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切断电源。电源系统要进行重复接地,三极插座按规范接入保护接地线,对家用电器进行保护接地。

自救互救小知识 1、起火 被雷电击中后,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刻躺下,就地打滚,或者爬到有水的洼地和水池中,切不可惊慌奔跑,奔跑只会使火焰越烧越旺。救助者可以往着火者身上泼水灭火,也可以用外衣、毯子将伤者裹住在地上滚动,以隔绝火焰燃烧所必需的氧气。 在躺下滚动灭火的同时,伤者要用手护住脸部,以免火焰袭面,导致呼吸道烧伤而窒息。 2、烧伤 烧伤后要及时进行冷疗。冷疗就是将烧伤的部位放在流动的水里冲洗或放在大盆凉水里浸泡,如果没有自来水可以将肢体放入井水、河水中。冷疗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疼痛,阻止热力继续损害及减少渗出和水肿。冷疗持续的时间以停止后创面不再剧痛为准,一般为半小时至一小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水中放些冰块来降温。 冷疗对创面还有一定的机械清洗作用,有水疱的不要弄破,也不要撕掉疱皮,以减少创面受污染的机会。创面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或覆盖有油脂的敷料,以免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估计与处理。用干净的被单或者布料包裹保护创面,然后尽快送医。 3、晕死 雷电发生时,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叹息样呼吸或者不喘气,大声呼唤也没有反应,表明伤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这时应首先呼叫120,然后抓紧时间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伤者心跳骤停的6分钟内若能有效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活率可达40%以上,若延误时间,成活率明显下降。 现场的心肺复苏也叫初级生命支持,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具体做法如下: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将伤者仰面平放,将伤者颌部抬起,保持伤者呼吸道畅通,施救者跪在伤者胸部一侧,一只手的掌根放在伤者胸骨和两乳头连线的交叉点上,另一只手重叠在手上,用力垂直按压。心脏按压30次,停下来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人工呼吸时要捏住伤者的鼻子,用自己的口将伤者的口包住,用力吹气到伤者的肺部。这样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争取抢救伤者生命。

雷雨天气安全知识

防雷电、暴风雨天气安全知识 天气炎热、潮湿是夏季常见的特点,同时伴随着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威胁,为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针对多变的雷雨天气,暴雨雷电灾害预防工作要求如下: 一、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各区域要强化和落实对防暴雨防雷电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暴雨季节不外出游玩,特别是节假日,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1、在上下班途中突遇暴雨,应及时躲避在安全区域。 2、上班期间,如遇雷暴雨,各区域应及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二、增强防雷防暴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多了解防暴雨防雷的知识,突遇暴雨或雷电,应沉着应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预防雷击的方法如下: 1、室内如何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通用版)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通用 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17

雷电暴雨天气安全提示(通用版)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各自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对重点部位做好雷雨和汛前检查,重点检查应急照明、救援、车辆等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要严格值班制度,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网,确保信息畅通。 雷雨季节是煤矿及非煤矿山事故高发期,各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矿山企业的防洪、防雷电、防排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排查事故隐患。 1、对有水患威胁区域的煤矿企业,必须认真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水害防治原则,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对水文地质复杂,矿区可能有积水的旧井巷、老采区和可能受山洪、河流、水库威胁的矿山企业,要重点监控,特殊情况下要

停止生产活动。 3、对矿山废石、矿石和其它堆积物,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避开山洪方向,防止淤塞沟渠、河道,或形成泥石流。 4、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要加强排查。 5、对一时未能彻底整改的病、险、危尾矿库,要落实监管责任人,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对检查中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必须妥善安排居住在下游的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雷雨天气建筑施工单位现场安全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各建筑施工单位要注意加强雷雨天气前的安全检查工作。 6、大型机械设备(塔吊、外用电梯等)、脚手架等必须有防雷接地措施,且接地电阻满足规范要求。 7、加强对基坑的监控。基坑周边严禁住人或堆放重物,要保持排水畅通,注意基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随时做好沉降和位移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及相关机理探究

漫谈雷电及雷电天气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然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雷电天气就是其中之一,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都非常大。例如:今年夏季重庆市开县一小学两间教室由于雷击造成当场7人死亡、2人重伤、其余几十人昏迷的惨剧。因此,普及有关雷电知识加强雷电防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雷电的形成: (一)积雨云的形成:雷电是一种剧烈的大气放电现象,通常发生在积雨云当中。这类积 雨云又叫雷暴云,它是由于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水汽不断升到空中所致。它的形成必须具备 三个条件:一是空中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空气上升绝热膨胀降温,空 气中的水汽含量容易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便容易凝结成云了。三是环境能 不断提供云体增长的能量(层结不稳定)。在夏季的午后,空气潮湿,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快 速升高,暖湿气流迅速上升,天气闷热无风,若闷热得很厉害,淡积云快速发展成浓积云和积 雨云,就会出现雷暴。一次雷暴过程并不只是一块雷暴云,而往往是由几个或更多个处于发展 阶段的雷暴单体所组成。这些单体虽处于同一个雷暴云里,但每个单体内的环流一般是独立存 在的。在每个单体之间,一般都有空隙,这里上升气流很弱,或有下沉气流。这些多单体的雷 暴云所包含的每个单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处于不断新生和消失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因此,尽管每个单体的生命期有限,而一个多单体的雷暴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却可维持好几个小时。待到最后一个雷暴单体消失而不再出现新单体时,一次雷暴过程才告结束。 (二)雷雨的形成:上述雷暴云我们又称为雷雨云。在雷雨云里,空气动荡不定、上下翻腾,云的上部温度低于0℃的云滴互相碰撞,在冰晶上面冻结,使冰晶变大。当冰晶增大成大 水滴。一些大水滴再通过破裂,及与其它小云滴碰撞并增大,水滴又不断变大和变多。于是一 部分大水滴就落到地面,成为雨;另一部分随气流上长到云顶附近冻结成小冰珠,小冰珠随气 流的升降,来回反复,合并增大,落到地面便是冰雹。一块雷雨云就好象是一架庞大的机器,它把大量的水汽“制造”成雨滴、冰雹。同时,由于雷雨云中的微粒相互摩擦,使得一部分原 子最外层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带电。在积雨云之间或积雨云与地面之间。由于积雨云内空气 所含的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而电荷极易吸附在水珠表面,故积雨云可积聚许多电荷,引起大 规模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响。 (三)闪电的形成:A、实验基础:找一个小电池,从电池的正负两极各引出一根电线,然 后把两根电线头互相碰一碰,就会发现线头附近冒出火花,同时还有“叭、叭”的声音。这是 因为,两个线头相距很近、没有完全接触上,电流可以从空气中通过,把线头间那一个小区域 的空气灼热击穿,形成一个小爆炸,发出了光亮和响声。这个现象名叫“火花放电”。它和天 空中发出的电闪雷鸣的道理一样。天空中的雷电,就是在两块带电的云层之间,在云层与地面 之间,或者在一块云的不同部位之间放电的结果。 B、实际分析:我们知道,雷雨云中的气流,每时每刻都在激烈地翻腾着,这样一来,温 度低于0℃的云滴、冰晶或霰粒之间便发生剧烈的碰撞或摩擦,因而破裂分离,同时就帯上了 正负不同的电荷。带正电的小冰晶被气流带到云的顶部,而带负电的大冰晶较重,则下沉到云 的下层,融化为带负电的水滴。这时水滴受上长气流的冲撞,又分裂成许多带负电的小水滴或 带正电的大水滴,带正电的大水滴集中到云底,带负电的小水滴又被上长气流抬高。这样,在 云的不同部位就积聚着不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愈来愈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吐火挥鞭”——剧烈地放电。例如线状闪电,它是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的。先导闪击是沿着一条路 径一步一步地伸向地面的,这种情况叫做“逐级向下的先导闪电”。但是,先导闪击有时也会 毫不停留地一直向下延伸,这种情况叫做“直窜先导闪电”。紧跟在先导闪击之后的是主闪击。紧接着主闪击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放电,它们的数目可达到20个以上,整个放电过程可持续半 分钟。完成一次放电的时间是如此短暂,从而使每次放出的电流都十分巨大,可以达到1万安培,甚至超过10万安培。闪电的电流一般在10微秒左右达到峰值(10~100千安),在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