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导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

法》导学案设计

课题

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方式。本教学设计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加深对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的理解,感受除法竖式的写法及其含义。经历动作表征与算式表征的转换过程,从而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2.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形成就是动作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本设计注重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除法竖式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的意义,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计算。

依次说得数。

1.列竖式计算。

21÷4=11÷2=

20÷4=10÷2=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3分钟)

1.教学例3。

(1)出示课件,整体感知除法竖式的写法。

(2)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感知除法竖式的含义。

①表示什么,根据算式用小棒分一分。

②引导学生思考商3写在哪里。

③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12是指什么?写在哪里?

④引导学生思考:1表示什么?写在哪里?

(4)总结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步骤。

(5)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讨论: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2.教学例4。

(1)指导学生笔算,学生计算后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且小于43。

(3)归纳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1.学习例3。

(1)观察除法竖式,初步感知竖式的写法与横式的区别。

(2)思考后汇报: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

(3)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感知除法竖式的含义。

①这个竖式表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用小棒摆出算式)

②13除以4的商是3,把商3写在除号的上面,要与被除数13中的3对齐。

③12表示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也就是4和3相乘的积,应该写在13的下面。

④1表示剩余1根,写在横线的下面,写时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4)总结:第一步写好后,要先写商3,再算出3乘4等于12,13减12等于1,这里别忘了把横式的结果写上。

(5)小组合作交流,明确:16根小棒全部分完,没有剩余。

2.学习例4。

(1)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

(2)7和6相乘的积接近43且小于43。

(3)集体交流归纳: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试商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即商),使这个数与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最后得到的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填一填。

在这个竖式中被除数是______,除数是____,商是____,余数是____,被除数下面的15是____。

3.填空。

被除数写在“”的(),除数写在“”的(),商要写在“”的(),商和除数的积写在()的下面,最后用()减()得余数。

4.填空。

(1)22÷6=()……(),读作()除以()等于()余(),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2)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50,除数是7,商是(),余数是()。

5.□里最大能填几?

□×4<37

□×6<39

9×□<65

54>8×□

48>5×□

8×□<70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8分钟)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6=35÷5=

2.小红家有72本书,每8本放在一层书柜上,需要几层书柜?

1.独立完成,列出除法竖式并计算出得数。

2.独立解答,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组长汇报,集体订正答案。

6.算一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结合所学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