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食物的保存方法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传统的食物保存方法有冷藏、冷冻、腌制等,但这些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食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植物酸碱度对食物的保存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酸碱度与食物保存的关系,为食物保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效果的影响。
3. 寻求一种简单、环保、有效的食物保存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
(2)西红柿、黄瓜、土豆等蔬菜。
(3)食醋、柠檬酸、碳酸氢钠等化学试剂。
(4)保鲜膜、密封袋、玻璃瓶等容器。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
(2)PH计。
(3)冰箱。
(4)烘箱。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设计(1)将水果、蔬菜分别洗净、晾干。
(2)将水果、蔬菜分为A、B、C三组,每组重量相等。
(3)A组:用食醋处理,调整酸碱度至pH 3.0。
B组:用柠檬酸处理,调整酸碱度至pH 2.5。
C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
2. 实验步骤(1)将处理后的水果、蔬菜分别放入保鲜膜、密封袋、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2)将A、B、C三组样品分别放入冰箱冷藏、冷冻、室温环境中保存。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样品进行观察、称重、测定酸碱度。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植物酸碱度对食物保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冷藏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10天、8天、6天)、香蕉(8天、6天、4天)、橙子(12天、10天、8天)。
(2)冷冻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20天、18天、15天)、香蕉(15天、12天、10天)、橙子(20天、18天、15天)。
(3)室温条件下,A、B、C三组水果、蔬菜的保存时间分别为:苹果(5天、4天、3天)、香蕉(4天、3天、2天)、橙子(6天、5天、4天)。
创新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案
创新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案目标:通过实验,掌握气体的制备方法,观察气体的性质,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
实验材料:1. 氢氧化钠固体;2. 碳酸氢铵固体;3. 碳酸钙固体;4. 烧杯、试管、气体收集瓶、试管夹等玻璃仪器;5. 火柴或点火棍。
实验步骤:1. 制备氢气:将氢氧化钠固体与碳酸氢铵固体按1:2的重量比例混合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将试管倒置于水盆中,观察气体生成情况,用气体收集瓶收集氢气。
2.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碳酸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用气体收集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3. 观察氢气的燃烧性质:将收集到的氢气用火柴或点火棍点燃,观察氢气的燃烧性质。
4.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气体与溶液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实验中制备的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燃烧性。
2. 实验中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有微弱酸味的气体,在水中溶解产生碳酸溶液。
实验分析:1.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可以用于制造氢气球等玩具;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起到类似酸的作用。
2. 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性质,可以发现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的性质,有些气体有燃烧性,有些气体能溶解在水中,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气体的种类。
拓展实验:1. 制备氧气和氯气并观察其性质;2. 观察气体的密度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气体的制备方法和观察性质的技能,进一步深化了对气体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应用到所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 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做过或见过的有趣化学实验。
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并演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基本技能。
三、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新实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创新实验。
3. 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
4.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观察和分析了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并设计了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或改进实验标题: 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影响蒸发速率的创新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酒精和水溶液的不同组成比率,探究其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
为了验证假设,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使用精确的量杯和计时器来记录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蒸发的时间。
材料:- 酒精- 水- 量杯- 计时器- 温度计- 实验记录表步骤:1. 准备四组不同组成比率的溶液,分别为100%酒精、75%酒精和25%水、50%酒精和50%水、25%酒精和75%水。
2. 使用量杯分别量取所需量的酒精和水,将其混合均匀。
3. 将每种溶液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并使用实验记录表标记每组溶液。
4. 在恒定的温度下(例如室温),开始计时器并记录每组溶液开始蒸发的时间。
5. 每隔一段时间(例如5分钟),检查并记录每组溶液的容器中剩余溶液的比率。
6. 持续观察和记录溶液蒸发的时间,直到每组溶液完全蒸发为止。
7. 分析结果,并绘制溶液组成比率和蒸发速率之间的关系图表。
预期结果:预计纯酒精的蒸发速率最高,因其分子间作用较小;而纯水的蒸发速率最低,因其分子间结合较强。
其他组成比率的溶液将介于这两者之间。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即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有直接影响。
从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到,酒精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快;而水的含量越高,溶液的蒸发速率越慢。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以加深对液体蒸发过程的理解。
限制:本实验中,我们仅探究了酒精和水溶液的组成比率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并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初中化学家庭创新实验作业设计案例
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学化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篇文稿以初中化学家庭创新实验作业设计为题,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创新实验作业设计案例。
二、实验作业设计原则1.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选用简单易行的实验2. 强调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可观测性4.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实验题目及设计方案1. 实验题目:酸雨的形成及影响设计方案:a. 实验材料:醋酸、碳酸氢钠、玻璃瓶、试管等b. 实验步骤:将醋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收集生成的气体,用酸性和碱性指示剂检测气体性质。
c.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2. 实验题目:金属腐蚀的原理及防止方法设计方案:a. 实验材料:铁钉、铜钉、镁条、盐水、酸性溶液等b. 实验步骤:将不同金属置于不同溶液中,观察金属的腐蚀情况,探讨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防止方法。
c.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掌握金属腐蚀的防止方法。
3. 实验题目: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设计方案:a. 实验材料:硫酸钠、氯化钠、稀盐酸、玻璃烧杯、滴管等b. 实验步骤:分别将硫酸钠和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并逐渐加入稀盐酸,记录每次加入的量。
c.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掌握溶解度曲线对溶解度的影响。
四、实验作业的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价a. 实验目的的清晰度和准确性b. 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c.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d. 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实验操作评价a.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b. 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耐心度c. 实验操作的仪器使用和保养3. 实验表现评价a. 实验概念的理解程度b. 实验能力的表现c. 实验态度的认真度五、实验作业带来的益处1. 拓宽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3. 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4.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六、结语通过对初中化学家庭创新实验作业设计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的实验作业设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精选
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精选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一、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感觉实验效果不如意,为解决这个问题,特设计一套简单易行的实验,并且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更强。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带铁夹的铁架台、500ml烧杯、带铜丝的橡皮塞、硬质玻璃管、药匙、镊子、吸水纸(可用滤纸代替)、酒精灯、火柴、水、红磷、白磷、清洁纸、红墨水。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四、实验操作部分1. 依照图一进行实验时,先在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为了便于观察现象,用红墨水染红,下面垫一木块。
再把分成五等分的硬质玻璃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硬质玻璃管下端伸入烧杯中的水中,水面与硬质玻璃管下端第一格相平。
粗铜丝加工的小勺里加入一定量的白磷,拧紧橡皮塞,点燃酒精灯。
2. 依照图二进行实验时,先在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为了便于观察现象,用红墨水染红,下面垫一木块。
再把分成五等分的硬质玻璃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硬质玻璃管下端伸入烧杯中的水中,水面与硬质玻璃管下端第一格相平。
用镊子取一块白磷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然后放在橡皮塞下端的铜网中,拧紧橡皮塞。
点燃酒精灯,加热橡皮塞上端的铜丝。
过一会,看到硬质玻璃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继续观察现象。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新课标的教材中(人教版教材),所用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存在以下一些缺陷:如:1. 由于红磷的燃烧,集气瓶内压力增大,有时会把塞子冲出;2. 在把点燃的红磷伸进集气瓶时,动作不够迅速,容易使其中的空气少量膨胀外逸,当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与红磷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会大于1/5体积;3. 集气瓶冷却时间较长;4. 点燃红磷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在伸入集气瓶中时,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按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实验,仪器易得,操作简单,克服了上述缺陷1和3,并且节约了药品。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方案三则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方案三则一、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种液体与两种不同物质反应的速率。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自制多管胶头滴管(直径3cm长5cm左右的玻璃管、合适的橡胶塞2个、胶头滴管2支)、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活泼金属(锌、镁、铁等)。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1、多管胶头滴管图示四、实验操作过程:(1)吸取液体药品;(2)分别向装有不同试剂试管内滴加药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2)五、实验改进的意义:1、多管胶头滴管的使用,解决了同时往不同药品中滴加等量液体的问题,如比较碳酸钠粉末和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等对比实验。
2、对于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该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制成三管、四管滴管。
实验方案二: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装置1、实验目的:教材中提供的关于《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装置》,若操作不慎,则会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我们对此实验曾做过多次改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最终觉得此装置比较简便,操作安全、快捷,实验成功率高。
2、实验仪器及试剂:600ml空可乐塑料瓶一个、浓盐酸、锌粒、注射器、火柴。
3、实验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1)取一600ml空可乐塑料瓶,从距底部约6cm的凹处截开;(2)将截下的塑料瓶的上半部稍作修剪,使其高约为27cm;(3)将上部与下部套在一起,就连接好了装置。
4、实验操作过程:(1)在截下的瓶底内装入60克粒左右的锌粒(较多量的锌粒可以使装置底部更加稳定),盖上塑料瓶的上部;(2)再用注射器其中加入约5ml左右的浓盐酸溶液,迅速盖上瓶盖(为了便于实验进行,瓶盖不可拧紧);(3)待瓶口出现白雾时,打开瓶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处,此时会听到“呯”的一声巨响,塑料瓶的上半部腾空而起,底部一团火光。
(4)实验完毕后,往瓶底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洗涤锌粒,可继续重复上述操作,在短时间内可以进行多次实验。
初中化学绿色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绿色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并掌握制备环保洗涤液的方法,了解绿色创新技术对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碱性物质:小苏打粉
2. 酸性物质:白醋
3. 香精:薄荷香精或其他口味的香精
4. 蒸馏水
5. 干净的空瓶
6. 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将空瓶清洗干净并晾干,确保无异物残留。
2. 在空瓶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约占瓶子容积的1/4)。
3. 慢慢地加入白醋,同时用搅拌棒搅拌直到小苏打完全溶解。
4. 加入适量的薄荷香精,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香精的用量。
5. 最后添加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瓶盖摇匀即可。
实验原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泡沫,起到清洁的作用。
薄荷香精可增加洗涤液的清新度,使清洁过程更加愉悦。
实验注意事项:
1.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会释放气体,操作时请避免直接吸入。
2. 在添加薄荷香精时注意量的控制,以免过于浓烈。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具进行清洗,注意妥善处理实验废液。
4. 请勿将实验物品误食或接触眼睛,如有意外发生,请及时就医。
拓展实验:
1. 测试不同比例下洗涤液的清洁效果。
2. 使用其他香精或添加色素,观察洗涤液的变化。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环保洗涤液,从中了解绿色创新技术的应用,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大全初中
实验名称:彩色火焰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在火焰中的颜色变化,了解金属的燃烧特性。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锌粉、铝箔、盐、硼酸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实验步骤:
1. 将烧杯放在桌子上,倒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出氢氧化钠酸性溶液。
2. 分别取一根镊子夹一小块锌粉和铝箔,在氢氧化钠酸性溶液中进行清洗。
3. 将清洗干净的锌粉或铝箔放在镊子上,点燃酒精灯。
4. 将锌粉或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观察产生的火焰颜色。
5. 重复以上步骤,添加少量盐或硼酸等金属化合物,观察火焰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特定的颜色,这是由金属原子在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引起的。
不同金属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量不同,所以产生的颜色也不同。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洁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将不同种类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放在火焰中燃烧,比较它们产生的火焰颜色。
2. 利用火焰颜色进行金属成分鉴定实验。
3. 分析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探讨火焰颜色变化的原因。
以上是趣味化学实验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欢迎尝试和创新。
祝实验成功!。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比赛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比赛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次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比赛旨在鼓励教师们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优化现有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实验创新设计内容1.实验目的与原理的创新: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可以在原有的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入探究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内容,使实验更具探究性和综合性。
2.实验装置的创新: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其更简单、更安全、更环保。
例如,在氢气制备和纯度检验实验中,可以设计一种简易的排水集气法收集装置,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实验方法,采用更高效、更安全的实验方法。
例如,在金属活动性比较实验中,可以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效果。
4.实验内容的创新: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生活、社会、科技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三、比赛流程1.报名阶段:各参赛教师需提交参赛申请表和实验设计方案。
2.初选阶段: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表和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筛选。
3.现场比赛阶段:进入现场比赛的参赛教师将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评委将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4.公布结果阶段:比赛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将公布获奖名单,并为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四、注意事项1.实验安全:所有参赛实验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禁任何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实验操作。
2.环保意识:参赛教师应注意实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保护环境。
3.创新性:参赛实验应具有创新性,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师创新实验作品
初中化学教师创新实验作品
初中化学教师创新实验作品示例:
实验名称: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材料:
1. 一个塑料瓶(洗净并晾干)
2. 石英砂(或干净的河砂)
3. 活性炭
4. 棉花
5. 绳子
6. 过滤纸
7. 剪刀
8. 橡皮筋
9. 水
实验步骤:
1. 在塑料瓶底部打一个小孔,用橡皮筋将一块过滤纸固定在小孔上。
2. 在塑料瓶中依次放入石英砂、活性炭和棉花,用石英砂和活性炭作为过滤层,棉花作为过滤层。
3. 将瓶子盖紧,用绳子固定在瓶颈上,使瓶子直立。
4. 将自制净水器放在一个容器中,将污水从顶部倒入净水器,观察污水经过滤层后的变化。
5. 等待一段时间后,打开瓶盖,取出过滤后的水样进行检测,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
实验原理:
该实验通过石英砂、活性炭和棉花的过滤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色素和异味等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纸的作用是防止石英砂和活性炭等颗粒物进入出水口。
通过观察和检测实验前后的水样,可以了解自制净水器的效果和性能。
注意事项:
1. 过滤纸应该选择质量较好的三层过滤纸,以保证过滤效果。
2. 活性炭应该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活性炭,以避免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3. 净水器应该定期清洗和更换滤材,以保证净化效果。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教学内容:实验整合教学
目标: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材准备:
1. 实验器材:实验室台架、试管、烧杯、移液器、玻璃棒等
2. 原料: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钙等
3. 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流程:
1. 引入实验: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可能的结果。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材料。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规律性。
5. 总结反思: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实验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评价方法: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
3. 口头答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口头表达和讨论,展示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同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多组织实验交流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创新型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型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体会其化学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铜条、浓硫酸、试管、试管立柱、酒精灯、玻璃棒、蓝色试纸、火柴、瓷钳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铜条放入试管中,用试管立柱将铜条固定在试管中。
2. 用玻璃棒小心滴加少量浓硫酸至试管中,注意要远离试管装置,以免受到酸液的伤害。
3. 将试管置于酒精灯火焰中烘烤一段时间,直至试管内产生青色的水铜硫化物。
4. 将试纸浸湿后贴在试管口处,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铜条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是气体二氧化硫和溶于水的铜离子:Cu + H2SO4 → CuSO4 + H2O + SO2。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要佩戴护目镜,避免化学品溅射造成伤害。
2. 注意安全,不要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及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试管中生成青色的水铜硫化物,试纸颜色由蓝色变为红色。
实验效果:本实验直观展示了金属与酸类的反应过程,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氧化反应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一、果酸离子及溶液酸碱度的检测
案例:用香草汁代替果酸的检测
实验目的:观察和比较使用果酸溶液和使用香草汁检测溶液PH值的差别,从而了解实验过程中酸碱测定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香草汁、果酸溶液、PH试纸两款
实验步骤:
1. 将同等量的香草汁和果酸溶液放入两个容器中分别测定;
2. 依次将PH试纸放入香草汁和果酸溶液中,观察PH纸变色后的颜色及颜色深浅;
3. 对比两次测试结果,记录PH值。
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香草汁检验的PH值为3.7,使用果酸溶液检测的PH值为3.3,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结论:
本实验可以说明,酸碱检测非常重要,只有有效地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才能正确地判断实验结果。
实验化学初中创新设想教案
实验化学初中创新设想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食醋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知识,理解酸碱中和的
化学原理,并学会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
- 食醋
- 碳酸氢钠
- 酚酞指示剂
- 瓶子
- 玻璃棒
- 水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瓶食醋倒入试管中。
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
3. 使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食醋和指示剂。
4. 逐滴向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
5. 每次加入碳酸氢钠后,用玻璃棒搅拌试管,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预测:当碳酸氢钠水溶液加入到食醋中时,会出现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酚酞的颜色
会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结果:当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食醋中的酚酞逐渐变红,表明食醋中的酸被中和了。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也掌握了一种较为简单的
检验酸碱反应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食醋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实验,观察颜色变化的差异。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变化规律,比较它们的灵敏度和适用
范围。
教师提示:在实验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避免酸碱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实验结束后,需及时清洗手部和实验仪器。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阀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
五、实验步骤:
1、将盐酸溶液倒入玻璃瓶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搅拌均匀。
2、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一只玻璃小瓶中,加入少量石蕊指示剂,搅拌均匀。
3、将锌粒放入另一只玻璃小瓶中。
4、将硝酸银溶液倒入第三只玻璃小瓶中。
5、将氧化铁放入第四只玻璃小瓶中。
6、将五只玻璃小瓶放置在铁架台上。
7、打开控制阀门,让盐酸溶液流入第一只玻璃小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8、打开控制阀门,让氢氧化钠溶液流入第二只玻璃小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9、打开控制阀门,让锌粒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气体的产生和颜色变化。
10、打开控制阀门,让硝酸银溶液滴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11、打开控制阀门,让氧化铁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六、实验效果及分析: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步骤清晰,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同时,实验中的改进措施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让实验过程更加顺畅。
(完整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完整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初中化学创新实验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实验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实验,学生将能够探索化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研究创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pH测试纸的制作实验目的制作pH测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材料* 红茶叶* 火酒精灯* 水* 滤纸实验步骤1. 将红茶叶放入水中,用火酒精灯加热,使其浸泡10分钟。
2. 将浸泡后的红茶液倒入中,待其自然冷却。
3. 将滤纸浸泡在红茶液中,使其充分吸收。
4. 将滤纸晾干,切割成相等大小的小片。
5. 用测试液滴在pH测试纸上,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注意事项* 火酒精灯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 实验室操作时要佩戴好实验手套。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材料* 锌片、铁片、铝片*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皿实验步骤1. 将锌片、铁片、铝片分别放入三个实验皿中。
2. 向每个实验皿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3. 观察并记录每个实验皿内产生的气体情况。
4. 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每个实验皿内的产物进行中和反应。
结论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时所产生气体的差异。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实验目的比较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材料*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催化剂:甲酸、铁粉* 水槽* 试管实验步骤1.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2. 加入甲酸催化剂的试管放入水槽中,观察反应进行的速率。
3. 加入铁粉催化剂的试管放入水槽中,观察反应进行的速率。
结论通过比较实验,可以得出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化学创新实验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掌握创新思维,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学校化学试验创新说课稿1学问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想苯的结构,提高依据有机物性质推想结构的力量。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把握讨论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觉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胜利的过程,培育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二,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别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别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依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五,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试验证明你的猜测?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试验从试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看。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看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试验现象是?5、归纳小结试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一、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方法单一、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安全性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验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5.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要符合化学原理和科学事实,不能违背科学规律;2.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要确保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3.探究性原则:实验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4.创新性原则: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要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趣味性原则:实验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实验内容设计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下面是对该实验进行创新设计的内容:1.材料准备阶段: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所需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试管、单孔塞橡皮塞、导管、集气瓶等。
让学生参与到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的关注度。
2.实验操作阶段: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药品用量、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以及不同的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3.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实验条件会有不同的实验效果,从而加深对二氧化碳制取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
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
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