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定位控制桩复测报告
地面施工控制网交桩复测报告 (1)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交桩后复测报告批准:审核:复核:编制:2022年10月目录第一章技术设计书 (3)1、工程及控制网概况 (3)1.1工程概况 (3)1.2既有资料情况 (3)2、复测的目的及任务范围 (4)2.1任务来源 (4)2.2任务范围、内容、预计工作量 (5)3、执行标准 (5)4、坐标及高程系统 (5)5、施工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6)5.1施工组织机构 (6)5.2人员配备计划 (6)5.3设备配备计划 (7)6、实施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7)6.1复测原则 (8)6.2平面控制网复测 (8)6.3高程控制网复测 (11)6.4成果资料 (14)7、保证措施 (14)7.1安全保证措施 (15)7.2质量保证措施 (15)7.3环境保证措施 (16)第二章技术总结 (17)1任务概述 (17)1.1任务名称 (17)1.2任务范围 (17)1.3任务内容 (17)2、工程概况 (17)3、既有资料情况 (18)4、交桩后复测主要技术依据 (18)5、交桩后复测技术方案执行情况 (18)5.1控制网选点原则 (18)5.2控制网点的补设 (18)5.3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19)5.4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处理 (20)5.5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25)6、技术结论及建议 (34)第三章本次复测成果表 (35)1、×××号线GPS控制点复测成果表 (35)2、×××号线高程控制点复测成果表 (36)第一章技术设计书1、工程及控制网概况1.1工程概况×××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植被茂密,市区作业区车流量大,且车速快,高楼密集,市郊鱼塘、山体较多,交通不便,给外业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2既有资料情况根据×××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号线工程×××站至×××站段地面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2022年10月),×××号线共布设平面控制点60个,其中GPS控制网点56个,联测地铁××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点2个(G551、G515),联测地铁2号线GPS平面控制点1个(GATS3(同GPS2-2))。
测量定位控制桩复测报告
测量定位控制桩复测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本次测量项目是对已经设置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旨在验证已设置控制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后续工程施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二、测量方案和方法1.测量方案: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结合GPS定位系统,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2.测量方法:(1)首先,选择起点和终点,确定待测量的区域范围。
(2)然后,设置测站,将全站仪与GPS定位系统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3)开始测量,将全站仪对准控制桩,观测测站坐标和控制桩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4)对于每个控制桩,进行多次观测,计算平均值,以降低误差。
(5)最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测量结果与分析1.在测量范围内,共设置了20个定位控制桩,通过测量,得出每个控制桩的坐标数据。
2.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控制桩之间的距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
(2)控制桩的坐标与设计坐标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保证施工的精确性。
(3)控制桩的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移动或变形现象。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测量过程中,由于天气因素和其他工程施工影响,对数据采集和测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建议在测量前提前了解并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2.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更加精确的算法和软件进行处理,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部分控制桩的设置位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在后续工程中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控制桩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通过对定位控制桩的复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控制桩的设置位置和坐标符合工程要求,可以满足后续工程施工的需求。
2.控制桩的稳定性良好,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3.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1.针对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建议提前了解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困扰因素,以提高测量精度。
2.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问题,可以采用更加精确的算法和软件进行处理,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点复测要求
控制点复测要求1、根据交桩情况,结合此段线路所有构造物的特点,对设计院提供的C级和D级控制网进行增设、补设控制点。
2、采用GPS复测C级网,全站仪(Ⅰ级或Ⅱ级测距精度、角度指标差1″或2″)分段符合D级点,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四测回),距离采用往返测(四测回),增补的导线点按照同精度进行附测,在复测前所使用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其指标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照准部旋转时,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4格);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格(按两端气泡读数子和比较为2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DJ2型仪器不应超过2″。
(3)、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仪器不应超过0.3″;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0″。
(4)、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1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15″。
(5)、经纬仪2倍视轴(2C)的绝对值:DJ1型仪器不应超过20″;DJ2型仪器不应超过30″。
(6)、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
(7)、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8)、发射、接受、照准三轴之间应平行和重合。
(9)、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
(10)、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乘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3、在测量作业时,仪器要轻拿轻放,键盘按钮、制动锁、微调螺旋要柔手操作,仪器搬站必须装箱,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检校三周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视线宜高于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
(3)、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
桩基检测典型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桩基检测是指对桩基的质量、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工作。
桩基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桩基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桩基存在的问题,提前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桩基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也是评估工程质量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方法和报告的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首先介绍桩基检测的重要性,包括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然后,将详细阐述桩基检测的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观测、声波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技术和工具。
接着,将深入探讨桩基检测报告的内容,包括报告的结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要点等。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桩基检测的典型报告模板,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在进行桩基检测时能够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检测数据,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通过本报告的模板,希望可以规范桩基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高检测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岗位人员提供一个范例,以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编写出符合标准要求的桩基检测报告。
2.正文2.1 桩基检测的重要性桩基检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桩基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桩基的实际情况,包括桩基的位置、长度、直径、承载能力等重要参数,这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其次,桩基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稳定。
此外,桩基检测也对工程的验收和竣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业主和监理单位评估工程的合格性和可靠性。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目录1.设计桩点情况 (2)2.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3)3.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3.1加密复测范围 (3)3.2 加密复测精度 (4)4.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5)5.坐标系统 (5)6.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5)6.1 加密复测实施 (5)6.2 数据处理 (9)6.2.1 基线解算要求 (10)7.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11)8.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6)9.平面补桩成果表 (17)10.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8)11.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22)附件一,资质证书 (23)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25)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5)1.测区及设计桩点概况1.1 工程概况贵开线路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
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DK0+000)至磨槽石隧道(DK14+109)(DK3+700之前为左右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LgDK1+200)至贵阳东站(LgD2K11+313.9)。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
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
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
海拔高程在1000~1400m间,一般相对高差100~200m;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靠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一般的深切“V”型峡谷。
1.2 设计桩点情况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GPS四等精度要求建网。
本标段设计院平面控制桩CPI桩点12个,除CPI02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现场经勘查后情况完好;CPII桩点7个,除CPII02、CPII01、CPII310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经现场勘查情况完好。
复测报告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一号线一期工程Ⅵ标段监理单位: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编号:S106/A003/001/0905施工测量报验单A-003注:1、由承包单位呈报三份,作出结论后监理单位、测控中心各留档一份,另一份退承包单位。
复测说明我部于2009年4月29日接收宁波地铁《樱花公园~世纪大道段工程测量交接桩记录表》后,对所接控制桩点进行了平面导线及高程复测,复测情况如下:一、复测依据: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20082. 《城市测量规范》CJJ8 993.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 99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 97二、使用仪器:平面导线复测使用TOPCON GTS-721 型(1"/2+2ppm×D)全站仪,高程测量使用TOPCON TG3261 (0.7mm/km),所用仪器均经南京市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
三、导线复测:以DT[1]85、DT[1]86、DT[1]78、DT[1]79为起算坐标,以DT[1]85---DT[1]86为起算边,经DT[1]83、DT[1]82、DT[1]77、DT[1]76、附和到DT[1]78---DT[1]79;复测时按照精密四等导线精度进行测量作业,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四个测回,边长往返观测四次取平均值。
观测时将当天的温度、气压直接输入仪器中进行气象改正。
导线观测成果符合测量规范要求。
四、水准复测:利用SZ006和BM[1]68组成附和水准路线进行测量,测量时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精度作业,往返观测一次。
观测时定人观测,定人扶尺,以减少测量误差。
水准复测往返闭和差+3mm,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要求;有关测量数据及平差成果附后。
五、结论:从后附坐标和高程复测成果表中可以看出,控制点点位误差和高程误差均小于测量规范允许误差,控制点原测数据正确无误,可以用来指导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1.1道路线路控制桩的复测
I级
2+2ppm 1/20000 1/10000
3.3实施施工复测计划 高程控制桩的复测
高程控制桩的等级:四等
高程控制桩的复测方法:四等水准测量
3.3实施施工复测计划
高程控制桩的复测 四等水准测量施测精度要求
沿设计线路附近布设控制点每500米一个点; 每隔3~5km设置一对GPS D级控制点,相隔 不小于800米; 在GPS控制点之间布设Ⅰ级导线。
高程控制桩的等级及施测方法
高程控制桩按四等要求布设; 沿设计线路附近每500米布设一个点,通常与 导线点同位置。
3、施工复测的步骤
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交接控制桩; 制定施工复测计划; 实施施工复测计划;
f
仪器设备要求 全站仪:2秒 ,2+2ppm 水准仪:DS3
平面控制桩的等级及复测方法
平面控制桩的等级:I级导线
平面控制桩的复测方法:三联脚架法
3.3实施施工复测计划
施工复测的角度测量精度要求 导线 等级 I级 测角 精度 5秒 全站仪 测回数 精 度 2秒 2 限差
10秒
3.3实施施工复测计划
检查施工复测结果;
编写施工复测报告;
报送总监办审批。
3.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交接控制桩;
方式1
由设计单位测量人员带领确定控制桩的位置;
方式2
根据控制桩点之记、坐标,利用手持GPS确定
控制桩的位置。
3.2制定施工复测计划
分析已有资料 控制桩的完好程度、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投 影面、地形、天气。
等级 四等 仪器 类型 DS3 视距 m ≦100 视距差 m ≦3 视距累 积差m ≦10 视线 高度 三丝能 读数
控制点复测报告
榆林市凯达路桥有限公司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控制点复测报告编制:测量组审批:批准: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标项目部二〇一八年五月导线点复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Ⅱ合同段桩号K4+400~K8+776.786,长4.4约 km。
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40km/h,其中K8+000-K8+776.768设计行车时速30km/h。
全线路基宽度8.5m,路面满铺宽度7.9m,两侧各0.3m宽的C20混凝土硬化路肩,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其中K4+400-k5+035和K5+383-K7+171(大概里程)两段为重新规划新建路段,其余路段基本沿旧路路线旧路改造。
并设有24座涵洞及8座桥梁,其中大中桥5座,小桥3座。
本标段设置长链一处为:K6+121.319=K6+085.497,长链35.822m,线路经JD32至JD66G共设平曲线35处,其中回头曲线6处,其余均为缓和曲线。
本标段超高以路基中心线进行旋转最大超高6%,K4+400-K8+000设计时速40KM/h,采用二类加宽,其中K8+000-K8+776.786段,设计时速30KM/h,采用一类加宽。
二、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桥涵施工设计规范》(JTJ 041-20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平利县白果坪至狮坪公路改建工程设计文件。
三、使用仪器设备项目投入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四、主要测量内容一、控制测量的目的、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
1、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使各项构造物按规定精度、设计要求修建。
桩基工程测量控制方法
桩基工程测量控制主要方法根据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不同,测量控制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所有测量目标都是相同的,即保证工程桩的位置准确、桩顶标高及桩身的垂直度复合设计要求,测量工作就是做好这三项内容。
1、工程桩的定位测量方法一:根据图纸要求及测绘院给测设的两个坐标控制点,使用全站仪使用XYZ三维坐标体系准确的将工程桩的圆心位置及标高布设到施工现场做好标示,根据工程桩圆心及半径可以准确的测出桩位,等施工机械就位施工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测,复合要求后进行正常的挖桩施工;方法二:根据图纸要求及测绘院给测设的两个坐标控制点,在现场测设建筑轴线及测量方格网,根据工程桩位与建筑轴线的关系,测量出桩位,等施工机械就位施工后,直接在轴线上尺量进行复测,复合要求后进行正常的挖桩施工;2、工程桩的标高测量根据现场测绘院给测设的坐标标高点,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设出工程桩护筒的标高,做好标记,等施工到设计深度时,在用仪器从原始标高点复验。
3、工程桩垂直度的测量机械施工灌注桩垂直度的测量,包隆项目使用的是口径小的测斜仪,基本满足要求,泥浆粘稠度大的时候不太准确;现在绿地518项目使用的是:垂直度测量仪,该仪器能测出桩护壁的光滑度、桩底沉渣厚度、桩深度;工程桩测量原理基本就是这样,我在叙述一下监理在测量控制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监理控制要点(一)、测量质量控制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测量人员,必须依据规划测设的坐标点、按照设计图纸认真放线;要求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认真验线;监理工程师认真复核。
保证测量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测量资料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做好原始测量数据记录;测量结束后及时、准确整理形成测量成果表;施工单位质检员及监理测量工程帅根据复测结果,检查合格后,建档、存放,为工程保留测量资料。
二、监理工作流程图三、监理实施测量控制(一)、施工准备阶段1、仪器检校测量前监督对承包单位拟采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进行计量检定和校核,确认计量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全部合格后测量仪器方可投入使用,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并监督承包单位校核测量配套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所用卷尺的精度。
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编制:复核:审核:技术负责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2014年5月目录1 完成任务情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工作内容 (2)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 (2)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1.5 施测单位 (3)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3)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3)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2.1 坐标系统 (5)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 (5)3.1 仪器检定 (5)3.2 精密控制网复测 (5)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 (6)3.4 GPS网数据处理 (7)3.5 水准复测 (8)3.5.1 水准点的观测 (8)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 (8)4 项目质量检查 (9)5 提交的成果资料 (9)6 附件 (9)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0)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3)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20)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 (24)1 完成任务情况1.1 任务来源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
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
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
控制点复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3.本次开工复测主要内容 (4)4. 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 (4)4.1测量人员配置 (4)4.2 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 (4)5.控制网复测安排 (5)5.1 本标段可用交桩点号 (5)5.2 加密控制点布设 (5)5.3 复测路线 (5)5.4复测时间安排 (6)6.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7)6.1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7)6.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7)6.3保管时的注意事项 (8)7.测量方法及要求 (8)7.1 地面GPS点测量 (8)7.2地面导线点测量 (10)7.3地面高程点测量 (12)8.坐标系统 (13)8.1平面坐标系统 (13)8.2高程系统 (13)9.内业处理 (14)9.1 GPS数据处理 (14)9.2导线数据处理 (15)9.3高程数据处理 (16)10.复测成果评判方法及标准 (17)11.测量工作安全保证措施 (17)12.测量资料的管理 (17)13.测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18)14.提交资料 (18)1.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201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5)测量控制点交接桩成果;(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2.工程概况X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公路北侧的XXXX,终点为XXXXX站。
全长43.191km,设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
最大站间距2.965km,最小站间距0.486km,平均站间距1.522km。
XXX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7标段全长4.2公里,主要施工任务包括:3座地下车站、3段区间隧道,分别为:XXX路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X站区间、XXXX站。
定位和测量放线复测
定位和测量放线复测3.4.1.1 施工方案线路施工定位放线采用测设基标对线路进行控制和定位。
通过监理机构书面提供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红线以及基准标高配合基标测设单位对基标进行测设;配备先进的仪器和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根据基标测设单位已测定的基标对轨道铺设基标进行全面复测校验、保护等工作,以确保轨道铺设施工顺利进行。
3.4.1.2 施工复测土建主体工程移交后,我们将选派精通测量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一个专业测量组,配备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对线路进行复测,以正确指导施工。
轨道施工前,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以监理机构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依据配合基标测设单位进行线路复测。
将复测成果以书面形式,报告业主、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审核。
确认无误后,会同基标测设单位进行轨道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的测设。
3.4.1.3 施工定位放线(基标测设)铺轨基标是轨道铺设平面和高程的基准,基标测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轨道铺设质量和线路运输限界,为此,基标测设必须准确,以确保轨道铺设的质量,为列车平稳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3.4.1.3.1 整体道床正线基标测设规定基标设置前先进行隧道结构净空限界检测、轨道线路中线、水平贯通测量,偏差调整闭合后,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设置铺轨基标。
铺轨基标设置规定:铺轨基标分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两种,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也可设置在线路中线的右侧,道岔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⑴控制基标直线上不超过120m,曲线上不超过60m设置一个,且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及道岔起止点和各控制点均设置控制基标。
⑵加密基标直线上6m,曲线上5m设置一个。
基标设置精度符合下列规定:⑴控制基标①方向允许偏差为6″;② 高程允许偏差为±2mm ;③ 直线段距离为1/5000,曲线段距离1/10000。
⑵ 加密基标 ① 方向为±1mm ; ② 高程为±2mm ;③ 直线段距离为±5mm ,曲线段距离为±3mm ; 3.4.1.3.2 基标测设方法及技术要求 基标测设工艺流程图3.4.1.3.2。
控制点复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本次开工复测主要内容44. 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4测量人员配置 4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45.控制网复测安排5本标段可用交桩点号5加密控制点布设5复测路线5复测时间安排 66.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7运输时的注意事项7使用时的注意事项7保管时的注意事项87.测量方法及要求8地面GPS点测量8地面导线点测量10地面高程点测量128.坐标系统13平面坐标系统 13高程系统 139.内业处理14GPS数据处理14导线数据处理 15高程数据处理 1610.复测成果评判方法及标准 1711.测量工作安全保证措施1712.测量资料的管理1713.测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1814.提交资料181.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201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5)测量控制点交接桩成果;(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2.工程概况X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公路北侧的XXXX,终点为XXXXX站。
全长,设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
最大站间距,最小站间距,平均站间距。
XXX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7标段全长公里,主要施工任务包括:3座地下车站、3段区间隧道,分别为:XXX路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X站区间、XXXX站。
1)XXX站沿花溪大道南北向设置,西靠山体,东临XX河,站址位于花溪大道与梧桐大道交叉口南侧、保利凤凰湾的西侧、英才文武学校北侧。
采用全盖挖逆作法,地下二层11m岛式站台,车站总长(外包尺寸),标准段宽,有效站台长120m,站台中心处车站顶板覆土为,轨面埋深,底板底面埋深。
车站共设置3个出入口,1个安全出口,3组风亭(1组低风亭、2组高风亭)。
平面控制点复测报告
省高速公路定汉线坪坎至(石门)(K111+465-K115+900)设计点复测方案及成果报告计算:复核:审核:中铁十局集团定汉线坪坎至(石门)高速公路第PH-01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四年八月一日目录1.测量依据2.复测方案2.1控制桩情况说明2.2复测方案说明2.3平差计算说明2.4基线向量解算原理2.5控制网平差原理3.GPS外业观测操作要点4.人员及设备5.附录1.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公路工程勘测规》JTG-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18314-2009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省定汉线坪坎至(石门)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2.复测方案2.1工程概况及控制桩情况说明定汉线坪坎至(石门)高速公路路线起点位于市凤县坪坎镇北约8.5 公里处,与定汉线至坪坎高速公路顺接,沿西和向南经坪坎镇,狮子坝至留坝县江口镇营村,与定汉线至陕川界段顺接,通过石门枢纽立交与十天高速相接,道路全长88.172 公里。
本标段设计起点K111+465-K115+900,线路全长 4.435 公里,主要工程项目为隧道2235.5 米/3.5 座,桥梁1987.8 米/4 座,地方改路等。
具体为:永安大桥,西和大桥,小圆大桥,瓦桥湾大桥,永安隧道,小圆1#隧道,小圆2#隧道,黄立圆隧道进口段(1010 米)。
本次复测围为K111+465-K115+900,全长 4.435公里。
本次标段实测设计点共计8个,自行加密点13个,共计21个控制点。
2.2复测方案说明本标段设计点线路控制网按照四等(D 级)GPS 边联结构网要求进行精密测量,其中作业方法、精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GPS D 级网的要求进行,组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同步观测2 个时段,120 分钟。
设计GPS 点网平差精度满足基线边方向中误差≤1.8秒和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
测量前我们对现场观测条件、控制网图形结构的优化等等都做了精心的策划。
控制点复测报审
CB12 联合测量通知单(承包[2019]联测001号)合同名称:怀集县柑洞水(木兰段、大梨大龙平面村段)治理工程(施工)说明:本表一式 3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签署后,发包人份、监理机构份、承包人份。
CB13 施工测量成果报验单(承包[2019]测量001号)合同名称:怀集县柑洞水(木兰段、大梨大龙平南村段)治理工程(施工)合同编号:HJGDSZL-SG-01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承包人份、监理机构份、发包人份。
怀集县柑洞水(木兰段、大梨大龙平南村段)治理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测量人:陈伟江记录人:谭天镜广东开元实业有限公司怀集县柑洞水(木兰段、大梨大龙平南村段)治理工程项目部2019年2月19日根据合同文本要求关于首级控制网复测的规定,我项目部于2019年2月18日进行了对各控制点全面的再次复测,依次对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分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GPS19、GPS20、GPS21、GPS22、GPS23、GPS24、GPS25、GPS26进行复测,现就复测成果报告如下:一、要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GPS19、GPS20、GPS21、GPS22、GPS23、GPS24、GPS25、GPS26点位平均距离在2KM之内。
可按照E级GPS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复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0度,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至少5颗以上,有效观测卫星总数至少5颗以上。
二、编制依据1、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工程分院提供的交桩记录表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4、《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三、外业观测记录表详见附件:《控制点测量(复核)记录表》。
四、此次复测采用仪器为华测M5。
控制网交桩及复测
控制网交桩及复测------《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5.7.1 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并履行交接手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参加交接工作,并按本规范附录G的要求履行交桩手续。
5.7.2 控制网交桩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1 CP0、CPⅠ、CPⅡ控制点成果及点之记;2 CPⅠ、CPⅡ测量平差计算资料;3 线路水准基点成果及点之记;4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资料;5 测量技术报告(含平面、高程控制网联测示意图)。
6 CP0、CPⅠ、CPⅡ控制桩和线路水准基点桩。
5.7.3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期间,应加强CP0、CPⅠ、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复测维护工作。
控制网复测维护分为定期复测维护和不定期复测维护,定期复测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不定期复测维护由施工单位实施。
5.7.4 定期复测维护是对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网全面复测,复测内容包括全线CP0、CPⅠ、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
复测频次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
2 CPⅢ建网前,CP0、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应复测一次。
3 工程静态验收前,CP0、CPⅠ、CPⅡ、CPⅢ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一次。
4 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5.7.5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需要开展不定期复测维护,复测周期不宜大于6个月。
不定期复测维护内容包括CPⅠ、CPⅡ、线路水准基点及施工加密控制点复测,检查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点位的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当复测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由监理单位确认。
5.7.6 控制网复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 编写复测技术方案。
2 复测采用的方法和精度应与原测相同。
3 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好性,对丢失和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扩展方法补设。
5.7.7 CP0复测按本规范第3.2.10条的规定执行。
控制点复测报告
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
、平均边长可适当放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Ⅲ)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
半测 回归零
合读数之差(秒)
差(秒)
一测回内 2C 互 差(秒)
同一方向 值各 测回较差(秒)
四等及以上
1 秒级仪器
1
6
9
6
2 秒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2 秒级仪器
故我部选取保留了其中保存较好,初步勘测误差较小的部分点位进行复测,在复测完成后,并对我
部施工难点的安乐寨五桥进行了局部控制网的布设,曾设了
G1、G2、G3 三个控制点,并进行了静态
加密观测。
3 我部选取了 D10、D11、D17、D19、D37、D38、D40、D41 进行了导线复测,附合导线以 D10-D11
5、控制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
级别 E级
(Ⅰ)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距离 (km)
a (mm)
b (1 × 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0.2 ~ 5
≤ 10
≤ 20
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 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mm。
等级 三等
(Ⅱ)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 复测成果: 详见附表导线点测量检查表
(二) 四等水准控制测量
1,本次水准复测加密以 D10(标头)联测到水准点 D19(标尾) . 根据施工控制所需要在本 标段内加密施工水准点 . 总计 3 个点,原有水准点 19 个。观测按“后 - 前 - 前 - 后” 的方法进行。
复测成果报告
沪汉蓉通道武汉至安康增建第二线第三项目部(DzK175+007~ DzK176+908、DzK178+386~ DzK184+613)施工复测及控制测量成果报告编制:审核:中铁电气化局襄渝二线胡安段第三项目部2005年7月20日复核测量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及沿线自然特征本段新修铁路线路工程自DzK175+007~ DzK184+613。
线路主要以隧道、桥梁方式穿越汉江南岸山体,此地形起伏大,地势陡峭,相对高差100m以上,所穿越山体基岩大都裸露,山体坡面上植被茂密,水量丰富。
平面控制测量采取复合导线复核设计院GPS控制点坐标,导线点主要沿316国道布设在公路边民房上,点位非常稳固,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莱卡TPR1201,仪器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mm+3ppm。
测量期间大气温度在29℃~35℃之间。
水准测量采用1002厂S3水准仪进行测量,复核设计院所交的DBM水准点,水准线路长大约10Km。
工程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平均3.3℃,最热月27.4℃。
年平均降水量796.9mm,年最大降雨量1106.5mm,年平均蒸发量1252.7mm。
最大季节冻结深度0.07m。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二、施测依据1、《沪汉蓉通道武汉至安康增建第二线老河口东至安康段修改初步设计控制桩表》。
2、现场交桩情况3、《新建铁路测量规范》。
三、施测情况我项目部测量人员于2005年7月12日开始对胡家营至下白河段设计院交桩的GPS51、GPS52、GPS53、GPS54、GPS55、GPS56、GPS57、GPS58、GPS59、GPS60导线点进行了复核。
导线点沿316国道布设在民房上,通视条件非常好,最长边不超过1000m。
测量从胡家营开始向下白河进行测量,全线分为四段复合导线(GPS51、GPS52- GPS53、GPS54, GPS53、GPS54- GPS55、GPS56, GPS55、GPS56- GPS57、GPS58, GPS57、GPS58- GPS59、GPS60)。
控制点复测报告
控制点复测报告⼀、⼯程概况1、⼯程总体概况本⼯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
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交与五桥⽴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道,交通较便利。
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晒⽹坝,江南新区以⾏政⽂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物流为核⼼职能的新城区。
其规划⾯积约为15.62平⽅公⾥,远期规划⼈⼝达到12万⼈。
联合坝⽴交⾄五桥⽴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区的重要交通⼲道。
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峰时段交通压⼒较⼤,尤其是五桥⽴交拥堵明显。
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不便,绕⾏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
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桥、南滨路、万川⼤道以及长江⼤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五桥⽴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交分两层,上层为⽴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架桥;下层为万川⼤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
五桥⽴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交衔接,联合坝⽴交是喇叭形⽴交,⽴交主线上跨南滨⼤道上段。
两个⽴交的连接主线宽14⽶,双向4车道,⽆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交⾼架桥梁纵坡8%。
五桥⽴交、主线道路、联合坝⽴交现状路⾯结构均为沥青混凝⼟。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交与五桥⽴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
根据项⽬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 段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交经五桥⽴交最后⾄万川⼤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主线段)、6.25⽶(匝道段)、6.25~11⽶(转盘渐变段),设计内容包括新建道路、挡墙、桥梁、1号桥⼈⾏系统、万川⼤道⼈⾏下穿通道接长、排⽔、照明、新建隔⾳屏、防撞护栏改建及现状管⽹绿化迁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