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起来分类》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起来分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是分类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实现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分类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运用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对于这个重难点,我将会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分类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分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巩固分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体验分类多样性、感知分类标准和初步尝试分类。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为大家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单元内容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体验分类多样性、感知分类标准和初步尝试分类。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活动,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全都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全都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了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类活动。
2. 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动手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分类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出示了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最终得出答案是“书包”。
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物品呢?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类。
2. 体验分类多样性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书包中拿出一些物品,如文具、书本、玩具等,然后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起来分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起来分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数学课吧!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起来分类》。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分类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
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同学们发现物体的共同属性,并据此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如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分类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属性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实物,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2. 讲解:接着,我向同学们讲解了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我解释了如何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
3. 实践:然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同学都收到了一些实物和分类卡片。
他们需要根据卡片上的属性,将实物进行分类。
4. 讨论: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他们分享了在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我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了指导。
六、板书设计分类概念:根据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方法:观察、比较、归纳步骤:发现共同属性,进行分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实物,如玩具、书籍等,并根据它们的属性进行分类。
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与,看看谁分类得更好!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分类的概念和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分类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起来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的依据。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理解分类的含义,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杂乱的房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让房间变得整洁,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
111 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分类。
11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
12 新授121 展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物品。
12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
123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 教师示范教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如颜色、用途等,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分类的方法。
13 实践操作131 让学生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132 同桌互相检查分类是否正确,并说一说分类的依据。
14 巩固练习14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142 拓展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
15 课堂小结15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152 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6 作业布置161 让学生回家后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16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类能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以上协议内容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整理与分类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概览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准确找出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形成有序的分类习惯,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
操作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分类的过程,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教学:准备充足的实物材料,供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使用。
四、教材特点与优势1.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教材中的插图和示例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 注重实践,操作性强: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类的过程,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3. 注重思维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学情分析一)、学生基础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处于初步接触和适应阶段。
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耐心引导。
二)、学生特点分析1. 好奇心强,兴趣浓厚: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分类这一有趣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一起来分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起来分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本节课的主题是“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数的认识”中的第1节“数字与数量”以及第2节“数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110的认识,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对数字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对数字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分类以及理解数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学会对数字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实物模型、黑板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相同类型的物品,并进行分类。
2. 知识讲解: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讲解数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量的多少。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把数字110分成两组,一组是奇数,一组是偶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分类练习,如将数字110分成奇数组和偶数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对数字进行分类,并分享各自的方法。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110的分类规律。
板书设计:将数字110分成两组,一组是奇数,一组是偶数,并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标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数字110分成奇数组和偶数组。
一起来分类(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起来分类(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起分类(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一起来分类》。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物品的分类,二是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物品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分类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卡片和实物。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他们观察并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分类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明白分类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示范分类方法: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并让他们跟着我一起实践。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的概念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对身边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把分类结果画在练习本上。
答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请学生们思考一下,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思考。
答案: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找到需要的物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分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在分类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思考和合作。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教案及板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分类图形,培养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提升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类图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搭建分类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具体的事物进行分类。
2. 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PT演示素材。
2. 各类形状的卡片。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观察一副操场上的学生分布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比如,男生和女生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Step 2: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分类的概念和目的。
举例说明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
Step 3:分类讨论(1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原则,并要求他们给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Step 4:操练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复杂一些的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新的图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类。
之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分类。
板书设计:标题:一起来分类内容:-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图形分类的方法- 颜色分类- 形状分类- 大小分类- 学生分类讨论的步骤- 观察图形- 确定分类标准- 进行分类讨论- 操练练习和巩固拓展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和板书设计,能够帮助一年级学生深入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分类第2课时 一起来分类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分类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学会将物品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分类的概念:介绍分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2. 分类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进行分类。
3. 分类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将分类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物品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类的依据,避免出现错误的分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台、卡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引出分类的概念。
2. 新授:介绍分类的定义和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根据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进行分类。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分配不同的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类。
4. 总结:通过实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类知识。
板书设计1. 一起来分类2. 内容:包括分类的概念、方法、应用等,以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展示。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2 一起来分类 课件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共18张PPT)
第2课时 一起来分类
情景导入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探究新知
把书本分成两类,说 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语文书和语文练习本都 是语文学科的,把它们 放在一起。
书分为一类,练 习本分为一类。
探究新知 分一分。
科目
用途
探究新知
把笔袋里的笔分成两类,说一说你 是怎么分的。
我按形状分,有 圆形、正方形和 三角形。
基础练习
把附页中的图剪下来,分一分。
请你动手试一试。
基础练习 按颜色分
基础练习
按形状分
基础练习 1.把同类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餐具
玩具
水果
文具
基础练习 2.按要求分一分,说一说。
基础练习 3.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分类的。
拓展练习 分成两组。分一分,说一说。
男人 性别
年龄
女人 眼镜
拓展练习
儿童 性别
年龄
成人 眼镜
不戴眼镜
性别
年龄
戴眼镜 眼镜
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圈出来。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我把带橡皮的分为一类, 不带橡皮的分为一类。
铅笔一类, 彩笔一类。
探究新知
你有什么分类的好方 法,与同伴说一说。
分类标准有:蔬菜、水果、颜 色、形状、大小……
先想一想按什 么标准来分。
把同一类的 放在一起。
分类的标准不同,类的结 果一般也不相同。
基础练习
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
我按颜色分,有黄 色、蓝色和绿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整理房间,今天大家帮助老师整理书籍,并且帮助老师把书籍分类。
(板书:一起来分类)
设计意图:由整理房间过度到整理分类书籍,知识前后衔接,便于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程
第一学程
1.我们一起把数学书、语文书、数学本,与文本进行分类整理。
2.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3.交流汇报:鼓励学生边说边分。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分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
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
第二学程
1.把你们组的学生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类的。
2.不管用什么标准,分出类别就行。
3.你能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类吗?试一试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分享,体会标准的多样性,通过实践又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不一样”的结论。
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在平时的哪些地方会用到呢?(生答)而且我们海知道按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看来数学真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以后一定要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做“生活的小主人”。
四、作业设计
课后讲自己的书包进行分类。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的内容包括认识分类和排序,以及运用分类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排序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简单的物品分类到复杂的图形分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分类和排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经验,比如他们会将玩具、书籍等物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但学生对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排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分类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排序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和排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分类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分类和排序;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分类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分类卡片、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找家”的故事,引出分类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相同特征的小动物,并将其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各种分类和排序的例子,如物品、图形、数字等。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一起来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类的概念、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接触,也是对学生分类能力的一次培养和锻炼。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是,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分类的实践操作会比较容易上手。
同时,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在培养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分类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准备分类的操作材料,如卡片、图片等,用于学生的操练和巩固。
3.准备相关的小组合作游戏,用于学生的拓展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玩具、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从而引入分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进行分类。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材料,如卡片、图片等,进行实际的分类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起来分类
2021-2021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4.2一起来分类一、选择题1.(2021一下·良庆期中)下图中,按物品的种类可以分成()种。
A. 2B. 3C. 4【答案】A【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下图中,按物品的种类可以分成2种。
故答案为:A。
【分析】茄子、白菜、萝卜都是蔬菜,菠萝、苹果、葡萄、西瓜都是水果,可以分成2种。
2.(2021一下·廊坊期末)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 B. C. D.【答案】C【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图中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知识,分类的标准要一致,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地上跑的与天上飞的,据此分类即可。
3.(2021一下·横县期末)下图中,不同类的是()。
A. B. C. D.【答案】C【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A、B、D都是水果,C是蔬菜。
故答案为:C。
【分析】苹果、梨、桃子都是水果,南瓜属于蔬菜,因此南瓜不同类。
4.(2021一上·尖草坪期末)下面哪一个物体与其它的不同?A. B. C.【答案】B【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解:三角板和橡皮是文具,帽子是服饰,帽子与其它两个物体不同。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三种物体,根据三种物体的特征和用途分类并找出不同类的物体。
5.想一想,选不是同类的一个。
()A. B. C.【答案】C【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二、填空题6.给下面六幅图进行分类。
分法一:按________分。
________分为一类,________分为一类。
方法二:按________分。
________分为一类,________分为一类。
【答案】个数;①②④⑥;③⑤;颜色;①③④⑥;②⑤【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解析】【解答】分法一:按个数分。
①②④⑥分为一类,③⑤分为一类。
方法二:按颜色分。
①③④⑥分为一类,②⑤分为一类。
-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3课时 一起来分类(课件)
⑥
⑥
④
④
②
②
①
①
③
③
⑤
⑤
⑦
⑦
⑨
⑨
⑧
【P47 练一练 第2题】
3. 把这些衣服和裤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怎样分?为什么?
根据颜色分成:①③⑤⑦⑨⑩和②④⑥⑧
根据种类分成:①②⑤⑥⑨和③④⑦⑧⑩
4.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分类的。
【P47 练一练 第3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小结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北师版 一年级上册
一起来分类(2)
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起来分类,学习了以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三角形
正方形
圆形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黄色
蓝色
绿色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
黄色
蓝色
绿色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课后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角形
正方形
圆形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
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按颜色分类
按形状分类
我会分类啦!
归纳小结
达标检测
1.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按大小分
按用途分
达标检测
1.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2. 按要求分一分,说一说。
分成两类:__________ _________
分成三类:________ _______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