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讽刺艺术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围城》讽刺艺术的特色
2013级函授汉语言文学一班张莉泾川县移动公司
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时代为背景,关注时代、关注人生的杰作。
《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的,并以精雕的细节把它流露,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手法多样,反映了当时在中西文化交汇背影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由于这部小说的主题的复杂性和艺术的独特性,本文无意于小说的内容和主题的分析研究,仅拟对其讽刺艺术的独特性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风趣幽默比喻漫画手法名称寓义涉笔成讽
《围城》是钱钟书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奇书,它首先让你笑,然后让你哭。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低徊轻叹的悲剧底蕴。
钱钟书的《围城》创作基调是讽刺,撕破了那些学历辉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而钱钟书受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不单只是讽刺,而是将讽刺与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令人吃惊的讽刺效果通过如落英缤纷的比喻和一针见血的漫画笔法,还有名称寓义和涉笔成讽的手法表达出来,形成了小说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使其与《儒林外史》或其他讽刺作品截然地分开,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讽刺力量,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一、《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在《围城》中,讽刺与幽默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有如一卵双生,总是同时出现。
正因为这一点,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幽默的清香就像“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慝性存,无痕有味。
”①形成这种讽刺与幽默的完美结合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该小说中讽刺形象的独特性,
其次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气质以及才学等主观因素。
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
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②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在讽刺之外,我们更可看到作者的深心和忧虑。
对于分析那些自以为有名的人用笔名时说“只怕一个名太大,负担不起了,化了好几个笔名来分”,“化了好几个避免”,只是不负责任或是做坏事的表示,作者对三十年代笔名泛滥的恶劣现象,在尖锐刻薄的语言中进行嘲弄。
又如方鸿渐同赵辛楣斗口,书中写道:“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
”③“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就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围城》的语言处处是幽默,时时有讽刺。
决定《围城》的讽刺与幽默联姻的另一主观方面的原因便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气质及才华等因素的综合。
在钱钟书身上,确能找得见方鸿渐的影子,尽管他是反对文学的作者身世决定论的。
作者本人机智、幽默、诙谐的个性以及学贯中西的才华无疑地决定着小说讽刺艺术的基本特点,即散发出阵阵幽默的清香。
(杨绛女士的散文集《将饮茶》对钱钟书的这种性格有生动的讲述。
)在《围城》中,这种例子随处可见,现顺手拈上二例:
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
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④
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约翰牛”(John Bull)一味吹牛;“山姆大叔”(Uncle Sam)原来只是冰山(Uncle Sham),不是泰山;至于“法兰西雄鸡”(Gallic cock)呢,它确有雄鸡的本能——迎着东方引吭长啼,只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的太阳。
⑤在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得出,作者精心地把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以及渊深的
知识巧妙地编织成一根闪烁着幽默之光的讽刺缨络,让人读后忍俊不禁,而且对此人此事厌恶至极,意之所指,无不束手就擒。
二、《围城》书中比喻如点缀夜空的繁星一般多的,它们形象而新奇,大多与机智轻巧的讽刺、幽默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既感到轻松愉快,又忍不住要细细品味,这是这部作品讽刺的又一特色。
钱钟书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
他的比喻常将两个看似毫不搭连的意象接通在一起而出奇制胜地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对此,他认为,比喻的两者之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也就愈新奇创辟。
作者的这番论述确实是我们理解和赏析《围城》妙喻的钥匙。
试举几例予以说明。
(1)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⑥(2)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
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⑦
例文1.2)中无论是用遮羞的树叶来比喻文凭的重要,还是用端茶送客、信女吻活佛脚趾等情形比喻吻的分量很轻,都体现了钱氏比喻的两方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别,而且分得愈开,合得愈妙。
,巧妙地将差别很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努力实现形象、深刻的比喻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例文1中作者将抽象之事物(文凭的作用)形象化,在轻松的笔调中对比喻对象予以嘲讽,这正是钱氏讽刺的一大特点和成功之处。
例文2中妙喻迭出,使人几乎应接不暇,但在附掌而笑之余却留给读者丰富的回味和充分的想象余地。
比喻连用,讽刺语言措辞考究,知识内涵丰厚,这也是钱氏比喻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至于书中将风雨中的夜行比喻为在“墨水瓶里赶路”,“鬼都得要碰鼻子拐弯”将两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比喻为“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将上海住房紧张比喻为“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等等,这此比喻都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细致、深刻的观察、体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我们知道手段并非目的。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围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讽刺艺术服务。
而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比如前文引过的对沈太太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下面再举个例子:“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
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
……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
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
”正是这一连串形象的比喻,使得讽刺的对象在抗战初期那个病态的社会里的腐朽状况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三、《围城》中讽刺的第三个特色是姓名寓义巧妙深刻,切合人物性格特点而又暗含作者的喜好,讽刺针贬于无形。
注重姓名本身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姓名暗示人物的某些形象特征或是提示作者的创作倾向,这或许称得上是中国学者小说的一大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即在人物姓名上暗示了全书是“贾(假)雨村言,甄(真)士隐去”,与此相比,钱钟书的《围城》在人物命名上的功夫并不比曹雪芹逊色。
他融合自己在文学、哲学以及英文等方面的知识,对书中部分人物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命名,使人望名知其性格、人品,读后回味颇多。
现试举小说中几个人物姓名作一分析阐释。
方鸿渐:姓方寓示着他做事不圆滑。
书中有“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鸿渐虽出国留学,但他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做事方式仍是中式的,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
苏文纨:姓苏且有人打趣她为苏小妹,自然使人想到她也是一才女。
文纨之名有“文采昭然,品质洁白”之义,这层含义与苏文纨的早期形象应该说还是比较吻合的。
孙柔嘉:此名多半是反其意而用之。
孙小姐表面性情柔顺,实则精明厉害。
李梅亭:此人在书中炫耀他的英文译名如何独特,实则为“五月、吵闹、草地”的大杂烩,让人联想到此人好附庸风雅,而性格、人品却杂乱不堪。
至于其他姓名,如唐晓芙有“清水出芙蓉”之寓意,而鲍小姐之姓则暗示着与其交好如入“鲍鱼之肆”,等等,各有其独特寓意。
又如书中有一段关于李梅亭及其名片的描写:背面是花英文字professor May Din Lea(李梅亭教授。
May、Din、Lea分别是五月、吵闹、草地的意思)……鸿渐问他,为什么不用外国现代姓Lee,李梅亭道:我请教过精通英文的朋友,托他挑英文里声音相同而有意义的字。
……辛楣狠命把牙齿咬嘴唇,因为他想着Mating(交配)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
李梅亭的淫邪之相在这之前已有所暴露,而这段“戏笔”更是辛辣地嘲弄了他虚伪丑恶的嘴脸。
在小说中,卖假博士文凭给方鸿渐的那个爱尔兰
人的署名也颇有意思:Patrick Mahoney。
在英文里,Pa、Ma分别是口语爸、妈的意思,而trick、honey则分别是诡计和甜蜜的意思。
确实,高手为文看似漫不经心,但一举手一投足,皆具匠心。
下面再举几例:那个爱尔兰人打听到卖假文凭的大学很多,克莱登法商专门学校,即客来登(门),效法商人(卖文凭)之意;联合大学(Intercollegiate University)即埋葬(Inter)大学的(collegiate)的大学;神玄大学(College of Divine Metaphysics)即神的(Divine)空谈(Metaphysics)大学。
这些是讽刺买卖文凭的“逞才戏笔”。
而把T•S•Eliot(艾略特)译成爱利恶德,则是讽刺性地暗示曹元朗以后走私发国难财的“爱利恶德”。
三闾大学的命名更耐人寻味: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也称三闾,历来是文人节操的榜样。
然而三闾大学的一帮文人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且还装出一副副道学模样。
所以三闾大学的校名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这些虽都是作品中的一些小小的细节,是所谓的“逞才戏笔”,但却使作品的智慧之光更加明亮,亦可征作为大学者、大作家的钱钟书先生的炉火纯青的文笔之功。
与其他一些擅长讽刺艺术的现代作家,如鲁迅、张天翼等笔下的讽刺形象有所不同,钱钟书在《围城》生的讽刺之笔可以说完全地集中在抗战初期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身上。
作者以其深厚的讽刺艺术功底以及驾驭长篇小说的高超技巧,刻划出了一系列生存在他称之为充斥着臭人丑事的粪窖的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人物画脸谱。
把人物形象用漫画的笔法勾勒出来,使讽刺感知形象化。
这里面有知识界、文艺界的名流如褚慎明、董斜川、曹元朗等;有涉世未深,到处碰壁的留学生如方鸿渐;有被西方文化和半殖民半封建文化扭曲的女性形象如苏文纨;还有一批在高等学府里忙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而误人子弟的假道学们如高松年、李梅亭、韩学愈、汪处厚等。
这些带着一些漫画倾向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中国这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某一病态部分。
艾青曾经说过:“讽刺是人类的理性向它的破坏者的一种反击。
⑧”钱钟书对当时社会上某些知识分子的堕落极为蔑视,慨然擎起冷嘲热讽这把理性之剑。
比如写到当董斜川羡服地问褚慎明是否跟罗素很熟时,完全不知羞耻二字的褚慎明回答道:“还够得上朋友,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许多问题。
”天知道褚慎明并没吹牛,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
寥寥数语就将褚慎明这个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的嘴脸勾勒了出来。
又如描写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假使一个犯校规的女学生长得非常漂亮,高校长只要她向自己求情认错,也许会不尽本于教育精神
地从宽处分。
这证明这位科学家还不老。
”⑨这里对高松年假道学的无情嘲讽暗示了他后来与汪太太私通之实。
尽管作者犀利的讽刺笔触所及的都是些上层知识分子,但却是有区别地对待,隐含着作者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对于诸如高松年、褚慎明、汪处厚等人的无情嘲讽;一种是对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等人的包含着同情的讽刺。
下面举褚慎明和方鸿渐两个例子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他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 posteriori(从后果推测前因)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后臀),看见X记号会联想到kiss(接吻),亏得他没读柏拉图的太米蔼斯对话。
⑩这一段叙述将褚慎明道貌岸然下面的满肚子男盗女娼的阴暗下流心理无情地揭露出来,并加以辛辣的嘲讽。
与这段叙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方鸿渐上大学时想和女生接近而又害怕的情形描绘,它是借助于苏文纨之口说出来的。
他老远看见我们脸就涨红,愈走近愈脸红,红得我们瞧着都身上发热难过。
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因为他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学生距离的远近。
上面两段话一比较,作者的爱憎同情便清晰可见。
《围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密度最大的一部长篇,在书中,作者知识渊博,涉笔成讽。
小说主要是反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但在书中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渊博的特长,对众多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态都作了或深或浅的讽刺。
小说第一章中写道:“船又到了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
”这种对殖民者的讽刺可谓生动犀利,妙趣天成。
作者往往在主要描写和论述的对象之外,附带着对其他社会现象或是人和事进行讽刺。
如书中即借方鸿渐之口说道:“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
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寥寥几笔,即对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作了嘲讽,此书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发行,由此,我们或许可以看出钱钟书讽刺艺术的高妙。
总之《围城》的讽刺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在小说那对社会不容情面的蹊落、挖苦的背后,有蕴涵着作者那样多的对人生的热望,通过方鸿渐的命运,剖析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更重要他的讽刺语言就是一种精致隽永,使人会心发笑的书面讽刺语言,充满着趣味性和知识性。
读钱钟书的幽默文字,我似乎是在和隐藏的作者玩智力游戏,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
作者每写一人一事,几乎在瞬息之间,都会有相类的诸种意象和思绪,跨越古今中外,一齐汇集在笔下,奔涌于笔端。
就这样把现代主义思想与讽刺艺术有机地运用在一起,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也就是它独特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所在。
注释:
①钱钟书.《钱钟书文集(谈艺录)》.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②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22页
③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54页
④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58页
⑤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71页
⑥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20页
⑦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93页
⑧艾青.《诗论》
⑨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170页
⑩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围城)》.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82页
参考文献:
[1]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张丽丽
[2] 略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吴国分. 周少青
[3]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张如法
[4] 浅谈《围城》的讽喻艺术.张嘉敬
[5] 评《围城》的冷嘲热讽.黄国彬
[6] 《围城》与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王卫平
[7] 《钱钟书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