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2a3a669eae009591bec65.png)
25
二、听声音(七)嗳气
嗳气频发,连续不止,兼脘腹冷痛 者,多属寒邪犯胃;
嗳气有酸腐气味,兼脘腹胀满而厌 食者,多为宿食停积;
嗳气低沉断续,兼纳差食少,多属 胃虚气逆。
26
二、听声音(八)太息
太息,又称叹气,指情志抑郁,胸 胁胀闷不舒而发出的长吁短叹声。 多为肝气郁结所致。
闻诊
1
一、概 述
闻诊指医生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气味 的变化来分析判断病证的方法。
听声音指听病人的语声、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 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指嗅病人身体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散发的及弥漫到病室的各种气味。
2
二、听声音(一)语声
1、正常声音: 发声自然;音调和畅; 言语清楚;言与意符。
有声无痰:咳; 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15
二、听声音(四)咳嗽
咳声重浊或紧闷——外感风寒或湿邪(寒咳)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热(热咳) 咳声清脆,少痰或无痰——外感燥热(燥咳) 咳声嘶哑——津亏(干咳) 咳声无力——虚(虚咳) 咳声夹痰音——痰(有痰咳)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终止时有鹭鸶鸟叫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郁证、
独 语 癫证,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结、痹阻心窍
语言错乱、语后自知错误,虚者为心气不足、见久病或
错 语 老年;实者为痰饮、瘀血、气滞阻碍心窍
9
病态语言
睡梦中说话、吐字不清、意思不明,因心火、胆热、
呓 语 胃气不和所致,久病虚衰呓语为神不守舍
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常见狂病、伤寒蓄
“听得清、听得懂” [意义]:宗气充沛,气机调畅。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0722a3feed630b1c58eeb598.png)
鼻鼾
音哑、 失音
声重
呻吟 惊呼
病痛难忍的哼哼声 高亢有力属实证剧痛 无力低微属虚
语声重浊, 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 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患者突然发出的尖锐叫声,表情惊恐 小儿为惊风,成人为剧痛或精神失常
二、听声音(二)语言
语言的辨别包括察看言辞表达与 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词是否清晰流 利等。语言的异常多与心神病变有关。
少气呼吸比较自然,静而无声,以气少不足以息,声低 不足以听为表现,纯属虚证
短气呼吸急而短促,不相接续,证候有虚有实
二、听声音(四)咳嗽
肺失肃降、气机上逆的一种症状。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其他脏腑病变也可累积肺脏,出现 咳嗽。
有声无痰:咳; 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二、听声音(四)咳嗽
闻诊
一、概 述
闻诊指医生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气味 的变化来分析判断病证的方法。
听声音指听病人的语声、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 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指嗅病人身体及其分泌物、排泄 物散发的及弥漫到病室的各种气味。
二、听声音(一)语声
1、正常声音:
发声自然;音调和畅;
哮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诱发,或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 咸生冷诱发。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短气 病态呼吸
呼吸气急短促、短气不足以息,数而不相接续, 虚证为气少不足以息,因体质弱或元气大虚所致 实证短气见呼吸气粗、或胸部窒闷、或胸腹胀满,痰饮、 胃肠积滞或气滞所致
少气
气微,呼吸微弱虚怯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 语无力 诸虚劳损证,为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
二、听声音(十)喷嚏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3ad5790ac5da50e2524d7f92.png)
第四章闻诊1、【多选】小儿夜啼,应考虑的原因是:A.惊恐为病B.心经有热C.脾经有热D.脾寒腹痛【答案】A.惊恐为病、B.心经有热、C.脾经有热、D.脾寒腹痛解析:小儿夜啼多因过食生冷,脾寒腹痛,心脾有热,惊恐,食积、虫积所致。
2、【单选】A.夺气 B.郑声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无中气大虚的表现是:A.夺气热扰心神的表现是:D.两者均无解析:夺气表现为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提示宗(中)气大虚;谵语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提示热扰心神。
3、【单选】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为:A.错语B.谵语C.独语D.夺气E.郑声【答案】D.夺气解析:夺气表现为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错语表现为神识清楚,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谵语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独语表现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郑声表现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
4、【单选】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由:A.气郁化痰,痰火扰心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E.瘀热互结,上扰神明【答案】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解析:独语表现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提示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5、【多选】心气不足时可见:A.独语B.谵语C.语言错乱D.语言蹇涩【答案】A.独语、C.语言错乱解析:独语表现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提示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阻,蒙蔽心神;错语表现为神识清楚,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提示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或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邪热内扰神明会出现谵语,而见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之症;言謇表现为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或病中言语謇涩,每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是中风先兆或后遗症。
6、【选择】A.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B.语无伦次,神志不清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D.语言错乱,说后自知E.自言自语,见人则止郑声可表现为:C.语言重复,声低断续谵语可表现为:B.语无伦次,神志不清解析:郑声表现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谵语表现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
![中医诊断学之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40b8d54ba45177232f60a2b3.png)
呃 逆
新病声高有力——实证、 热证(寒邪、热邪客 胃);
久病声低无力——虚证、 寒证(胃气衰败)。
古称“噫气” 胃中气体上出 咽喉发出的声 响,声长而缓。 嗳 气 胃气上逆。 俗称“打饱膈 儿”。
实——食积;肝气犯 胃;寒邪客胃。 虚——脾胃虚弱。
肠鸣:又称腹鸣,是气体或液体通过肠道而
产生的一种气过水声或沸泡音。正常4~5 次/分钟,若超过10次/分钟则为肠鸣频繁,持 续3~5分钟才听到1次者为肠鸣稀少。 1.肠鸣增多:饮水过后、水饮留聚于胃、 胃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 乱、肝脾不调 2.肠鸣稀少:气机郁滞、气虚、肠痹肠结等 多见于痰饮、脾胃虚弱、胃肠气滞、风寒 湿邪中阻。
通过听诊获得的异常声音 1.支气管、肺部听诊:
肺泡音异常
支气管呼吸音异常
湿性啰音
干性啰音
2.心脏听诊
听诊心音增强:可见于胸壁较薄、运动之后、情绪
激动等生理状况下,病变中主要见于气分热盛,或阴 虚火旺、肝阳上亢,或血虚之代偿性心音增强者。 听诊心音减弱,可见于肥胖而胸壁较厚者,病变中主 要见于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脉瘀阻、心阳暴脱, 或心肺气虚、气血亏虚等患者,亦可见于胸壁水肿、 肺胀、悬饮和支饮等患者 心脏听到杂音:心痹、胸痹、心瘅等心脏病变;或 见于外感高热、瘿气、肝阳上亢等阳热亢奋的病证; 亦可见于先天心脏发育不良、肺胀等心肾阳虚证患 者。
正 常 声 音
【特点】发声自然, 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 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 意符。是宗气充沛、气机 调畅的表现。
由于性别、年龄、禀赋等个 体差异和情志的变化而各有不同。
声音 疾病反 映于语 言声音 的变化
病 变 声 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胃肠异常声音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2abc9b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2.png)
第一节 听声音
指饮食物、痰涎等胃内容物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
病 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
变
声
实:病程短,发病急,声高力,嗳出气味酸、腐、
音
胃气上逆
臭、吐物腐败。
呕
虚:病程长,起病缓,声低无力,呕吐物,嗳出
吐
气味无特殊臭味,吐物清稀。
第一节 听声音
病
呕吐呈喷射状者——热扰神明,或因头颅外伤,或因脑髓有病
声 咳”声音。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或有害气体刺激等而
音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咳 嗽
第一节 听声音
重浊紧闷—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
病
咳声不扬,痰稠而黄,不易咳出——热邪犯肺,
变
肺津被灼
声
实证—
咳嗽痰多,易பைடு நூலகம்咯—痰湿阻肺
音
咳声有力 百日咳—风邪与痰热搏结咳声如犬
咳
语声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声
多属阳证、实证,多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等。
音
6.语謇: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但吐字不清
。
语
因习惯而成者——口吃,不属于病态
言
病中语言謇涩,每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第一节 听声音
病
闻呼吸是诊察患者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
变 声
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
发 声
第一节 听声音
主要是听辨患者语言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的清
病 晰程度等。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变
声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
音
——虚证,寒证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d303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2.png)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身体特征、舌苔等多个方面,以及倾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描绘,再通过对患者脉搏的摸诊、腹部的触诊等检查手法,综合分析得出中医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是四诊相互支撑、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中,“望”指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形态、舌苔等外部特征来判断病情;“闻”指通过嗅闻患者体味、呼出的气味等来判断病情;“问”指医师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切”指通过摸诊、触诊等手法来判断患者的脉搏和腹部情况。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色、舌苔、唇色等外貌特征,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的表现;面部黄色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良、湿热内蕴的表现。
舌苔也是诊断中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不同颜色、形态的舌苔在中医中代表着不同的脏腑状况和病理变化。
闻诊主要是通过医师嗅闻患者身体或排泄物的气味来诊断病情。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气味表现。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呼出气味带有水果香味的现象;黄疸患者可能有口腔异味等等。
通过闻诊,医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理变化和病因。
问诊是医师与患者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病症描述、既往病史等,医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这对于中医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因分析,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医师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因病机。
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非常独特的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来判断患者脉搏和腹部情况。
中医对脉搏的判断非常重视,通过判断脉搏的弦浮、滑数等特点,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脏腑功能等。
触诊腹部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脾胃功能等。
例如,中医认为,腹部胀满可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腹部疼痛可能与肝胆功能有关。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中医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诊断学:闻诊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闻诊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527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d.png)
中医诊断学:闻诊试题及答案及答案解析1、单选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的临床意义是()。
A.牙疳B.内有脓疡C.胃热D.口腔不洁E.龋齿正确答案:A2、单选呕吐呈喷射状的临床意义是()。
A.热伤胃肠B.脾(江南博哥)胃阳虚C.热扰神明D.食滞胃脘E.饮邪犯胃正确答案:C3、单选患者嗳气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属于()。
A.食积胃肠B.胃中有热C.脾胃气虚D.肝气犯胃E.寒邪犯胃正确答案:D4、单项选择题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A.错语B.狂言C.郑声D.谵语E.独语正确答案:D5、单选郑声的病机是()。
A.心气不足,神失所养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瘀血阻遏心窍D.热扰心神,神明失主E.痰湿阻闭心窍正确答案:B6、单选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称为()。
A.错语B.独语C.谵语D.呓语E.郑声正确答案:A7、单选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叫骂詈,登高而歌,称()。
A.独语B.错语C.狂言D.谵语E.郑声正确答案:C8、单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多为()。
A.痰湿阻肺B.热邪犯肺C.燥邪犯肺D.饮停于肺E.风寒束肺正确答案:B9、配伍题病室有尸臭气味,为()病室有蒜臭气味,为()A.消渴并发症B.有机磷中毒C.疮疡溃烂D.脏腑败坏,病属危重E.水肿病晚期正确答案:D,B10、单选外界压力增加时,液体的沸点会()。
A、降低B、不变C、增高正确答案:C11、单选下列各项,哮的临床意义是()。
A.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所诱发B.风寒袭肺C.燥邪犯肺D.肺阴亏虚E.肺肾阴虚正确答案:A12、配伍题燥邪犯肺咳嗽的特征是()痰湿阻肺咳嗽的特征是()A.咳声不扬,痰黄质稠B.咳声重浊紧闷,痰多易咯C.干咳少痰或无痰D.咳声低微无力E.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正确答案:C,B13、单选下列与虚喘发作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B.肝肺C.肺肾D.脾肺E.脾肾正确答案:C14、单选某女,28岁,神志昏迷,急诊收入病房,口中散发蒜臭味,首先考虑()。
中医诊断学 闻诊
![中医诊断学 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0cf0e8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d.png)
(二) 病变声音
概念 疾病反映于语言 声音的变化称之为病变声音。
内容 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喷嚏 呵欠 肠鸣
听病变声音原则
声高有力
病势急骤
阳热实
声音连续
声低而弱
病势徐缓
阴寒虚
声音断续
1、 发声
声重 语声重浊——外感风寒 音哑 语声嘶哑为音哑 失音 语而无声为失音
二便之气——臭热积; 经带恶露——气臭属热;气腥属寒 呕吐物——无臭属寒;酸臭属热
嗅病室
水肿病晚期——氨味 消渴重——烂苹果味 失血——血腥味 溃腐疮疡——腐臭味 脏腑衰败——尸臭味
小结
1 闻诊的内容.临床意义及发展 2 听声音诊病的一般规律 3 嗅气味诊病的一般规律 4 掌握听声音的常见概念 5 注意喘与哮、少气与短气、呃逆与嗳气、
第三章
闻诊
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
第一节 听声音 Auscultation of voices
声音产生 临床意义 判断疾病性质
发声器官
相关脏腑
寒 热 虚 实
(一) 正常声音
正常声音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性别 男声低而浊
女声高而清 ◆年龄 儿童尖利清脆
老人浑厚低沉 ◆个体差异 ◆情志变化
精神错乱
语无伦次 ——痰火扰心
狂躁妄言
3、 呼吸
喘 呼吸短促急迫,鼻翼煽动
肺肾气虚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肺失宣降
哮 呼吸急促似喘,
喉间伴有哮鸣音————痰湿内阻
短气 短气不足以息
元气大虚
数而不能接续
痰饮气滞
少气 呼吸微弱,虚怯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诸虚劳损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8c8bf74569eae009581bec8f.png)
第四章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诊可以诊察病情。
第一节听声音一、听声音诊病的原理:言为心声气动则有声《四诊抉五音之声肺主声喉、会咽、微》:“听应五脏脾之中气助发声舌等器官声审音,肾间动气上出于舌直接作用可察盛的结果衰存亡”。
二、病变的声音:(一)声音1. 一般病变表现:阳、热、实证—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阴、虚、寒证—语声低微细弱、懒言沉静、声音断续。
2. 声重:指语声重浊,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临床上常伴有鼻塞、流涕或咳嗽、痰多等症。
3. 音哑、失音:外感风寒肺失清肃——新病、多实证金实不鸣—外感风热邪闭清窍——声多重浊痰湿壅肺阴虚火旺久病—多虚证——声多嘶哑金破不鸣—肺肾精气内伤4. 鼻鼾:昏睡不醒高热神昏鼾声不绝神识昏迷中风入脏之危候5. 惊呼——痛、惊、恐痫病——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风痰随气上逆6.太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
二、语言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言为心声——虚证,寒证语言异常—心神病变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实证,热证1.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
温病热入心包可见于阳脏腑实证病热扰乱心神2.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心气大伤疾病的晚期时断时续精神散乱危重的病人语声低弱模糊之虚证3.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虚: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可见于癫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实:气郁痰结,阻蔽心窍证,郁证4. 错语:语言错乱虚:心气不足,神失所养—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之人语后自知言错实:痰、湿、瘀、气滞阻滞心窍睡梦中说话吐字 实证:心火、胆热、胃气不和不清意思不明 虚证:久病(气血)虚衰,神不守舍6. 夺气: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夺气,是中气大虚之征。
7. 狂言:指精神错乱,语无论次,狂躁妄言的症状,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实证。
中医诊断闻诊医学
![中医诊断闻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7afe31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4.png)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 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
04 添加标题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 低气怯无力者 ── 属胃气 衰败之危候;
05 添加标题
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 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 ── 多属饮食刺激,或
06 添加标题
偶感风寒,一时胃气上逆 动膈所致,一般是短暂的 呃逆,不治自愈。
(七)嗳气
•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 不同,以辨证之虚实。 •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激症兼, 不 无主冲
回, 复突
嚏 鼻 状 有 须 属 兼 要 于
道者恶视 病 证应鼻
,然
之,寒病 态 。注而
病出
故多发之 。
意发
有现
,因热久
喷出
好喷
属外,暂
嚏的
,
(十)呵欠
是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的一种表现。因困倦欲睡 而欠者,不属病态。
病者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阴盛 阳衰,体虚之故。因而《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篇》有“中寒家喜欠”之说。
5、经、带、恶露之气:经带闻诊主要是了解有无特异气 味。
添加标题
月经臭秽者 ── 多属热证。
添加标题
带下白稀而腥臭 ── 多属寒 湿。
添加标题
月经气腥者 ── 多属寒证。
添加标题
崩漏或带奇臭,并杂见异常颜 色-见于癌症,属危重病证。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闻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fb8048a45177232f60a2f7.png)
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
嗳气酸腐——宿食,属实证。 嗳声频而响亮,因情志而作——肝气犯胃。 (实证) 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味——胃虚气逆 (虚证)。 嗳声频作而无酸腐气味——寒邪客胃 (寒证)。 若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症时,不属 病态,不治自愈。
8、太息
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为 肝气郁结所致。此熟悉之即可。
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3、呻吟: 【特征】 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 【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或胀满不舒。 【辩证】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低微无力——久病、虚证。 理解呻吟、辨别证候,可结合姿态变化以 判断病痛的部位。(P34页)
4、惊呼: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多为剧痛或惊 恐。(P34页)
短气有虚实之分。 少气纯虚无实。
4、咳嗽
乃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表现的一种症状, 是肺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脏腑的病变亦可 出现咳嗽,故《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 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声和痰 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主 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
胃气上逆
(1)呕吐:
【含义】 呕吐——有声有物称为呕;有物无
声称为吐; 干呕——是指欲吐而无物有声,或 仅呕出少量涎沫。
【辩证】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 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 酸腐或苦水——实热证。 喷射状呕吐——热扰神明。
(2)呃逆(唐以前称为“哕”)
【含义】是指胃气上逆,从咽而发,不由自主,声短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表达和应答 能力及吐字的清晰度,“言为心声”,语 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中医诊断学》 闻诊
![《中医诊断学》 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a0442a506294dd88d1d26b56.png)
不属病态
张 口 深 舒 气 , 微 有 声 病人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阴盛阳衰
响的一种表现。
称数欠。
中医诊断学
(二)语言
1.要点:语言表达、应答能力、吐字清晰流利度 2.规律: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多虚、寒证; 烦躁多言,或胡言乱语,声音高亢,多实、热证 3.意义:反映心神病变 4.内容: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呓语、狂言、语言异常等
久病重病突然声哑
脏气将绝
持 续 性 声 音嘶 哑 , 并 逐 应及时检查咽喉有无肿瘤 渐加重,而咽喉无不适
中医诊断学
3)呻吟--可结合姿态变化判断病痛部位
含义
临床表现
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 疼痛胀滞,高亢有力
哼声,多为身有痛楚或胀
满。
疼痛胀滞,低微无力
临床意义 实证 虚证
4)惊呼
含义
患者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其 声尖锐,表情惊恐,多为剧 痛、惊恐。
临床表现 小儿阵发惊呼 成人惊呼
临床意义
惊风、受惊
剧痛、 惊恐、精神 失常
中医诊断学
5)喷嚏
含义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肺气上冲于鼻 新病喷嚏,兼恶寒重发热轻, 外感风寒 而发出的声响。 鼻流清涕
新病喷嚏,兼恶寒轻发热重, 外感风热 鼻流浊涕
喷嚏连续不断,反复发作
卫表不固,体质过敏
外感病日久不不愈,忽有喷嚏 阳气回复,病有好转
中医诊断学
第二章 闻诊 Auscultation of voices
1.含义 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收集病情资料来诊察病情的诊断方法。 2.沿革 早在殷代就已认识到“疾言” 。 首见于《内经》奠定了中医闻诊的理论基础,论述五音五声应五 脏原理,判断邪正盛衰。 推广于《难经》有云:“闻而知之谓之圣。” 发展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语言、咳嗽、喘息、呻吟、 呕吐、呃逆、肠鸣等闻诊内容。 完善于后世医家将嗅气味合入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https://img.taocdn.com/s3/m/ab1fe2bf8762caaedd33d4d4.png)
中医诊断学
(一)呼吸声的意义
1、病人呼吸正常——形病气未病。 2、病人呼吸异常——形气俱病。 3、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
实证。 4、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
虚证。
2019/5/20
中医诊断学
(二)病态呼吸:
1、喘与哮的特征、区别与联系: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 喘a: 不兼哮,哮必兼喘 喘哮分以虚声实响,言哮,辨喘寒以热气息言。
2019/5/20
中医诊断学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1)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 续——阳证、实证、热证。
(2)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 —阴证、虚证、寒证。
2019/5/20
中医诊断学
2.声重
(1)特征—语声重浊沉闷。 (2)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外感风寒:兼见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等症。
(1)顿咳——咳声短促,呈现阵发 性痉挛性,声音连续不断,咳后有 鸣啼样回声。(风热痰搏结)
(2)白喉——咳声如犬吠,声音嘶 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 攻喉)
2019/5/20
中医诊断学
五、呕吐 :
饮食食物、痰涎从胃中 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有呕、吐、干呕之不同。临 床意义为胃气不降。(或曰 “胃气上逆”)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 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 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时数】 2 学时
2019/5/20
中医诊断学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各种病变声音的变化及其一般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9a36e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3.png)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问诊](https://img.taocdn.com/s3/m/8730a55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1.png)
阳明潮热
湿温潮热
阴虚潮热
热势较高, 常于日 晡之时(即申时, 为下午3~5时)明 显
身热不扬(肌 肤初扪不觉热, 扪之稍久即感 灼手), 午后 尤甚
午后或入夜低热, 自觉其热自骨内向 外蒸发
阳明腑实证, 因 邪热入里, 与胃 肠糟粕互结
湿遏热伏, 热 在湿中, 难以 透达
阴液亏虚, 阴不制阳, 虚热内生
情资料
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 聚精会神 态度和蔼, 激发信心 语言通俗, 慎用术语 重点全面, 系统全面 必要提示, 避免暗示
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
况、职业、发病节气、出生地、常住
问
地、单位等
诊 主诉: 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的 现病史: 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情况
肺或痰浊痹阻心脉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 难于忍受—瘀
血、气滞、结石、虫积、寒邪等阻闭 或凝滞气机
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掣痛(引痛、彻痛)—疼痛而有抽掣牵引感 —筋脉失养而拘急或经脉阻滞不通
痠痛—疼痛伴有痠楚不适感—风湿侵袭, 气血 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 组织失养
隐痛—痛势较缓, 尚可忍耐, 绵绵不休 虚证
喘: 呼吸困难,气息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分为实喘和虚喘。
哮: 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声高断续,常时 发时止,缠绵难愈。内有痰饮宿疾,复感外邪 而引动伏痰而发。
短气: 呼吸急促,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气 虽急而不伴痰鸣,似喘而不抬肩。虚证: 肺气 不足或元气大伤;实证: 痰饮、气滞、瘀血阻 于胸腹。
头晕耳鸣,兼腰酸遗精,健忘——肾精亏虚
四、问头身胸腹 (二)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