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刘邓大军渡黄河》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刘邓大军渡黄河湘教版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的壮美和渡河的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他人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黄河的了解,如地理位置、特点等。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故事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刘邓大军渡黄河的认识。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历史画面,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壮美和艰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验。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刘邓大军渡黄河》这篇课文,文章记叙了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千里跃进,的战略行动。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
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审美鉴赏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引导他们感受文本魅力,体会历史内涵,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 ppt课件
• 当太行、冀南和豫皖苏 部队同敌人连续打了几 • 战术取得明显 效果 天几夜,把敌人打得晕 头转向,弄不清我军主 力行动方向时,国民党 郑州前线司令部却发表 电讯,说什么刘邓的军 队南进受挫,被迫“西 窜”。可见,刘邓大军 “明修栈道”的战术已 经奏效。
• 本来,国民党新调 来的两师主力已挖 了滩头阵地,因听 指挥部的情报,就 放松了戒备,部队 根本未进入阵地。
• 本文中 心句, 故事发 展高潮
• 蒋介石鼓吹的 “黄河战略”神 话,只一夜工夫 就烟消云散,成 为历史的笑谈。
• 侧面说明渡河 成功
• 解放战争的战 略进攻,从此 揭开了序幕。
• 揭示渡河的 历史意义
学习第二部分:
1、刘邓大军渡黄河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2、课文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什么? 3、自由读,找出最能突出刘邓决策英明的地 方,小组交流。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 那样轻松,胸有成竹。 其实,为了使部队能 顺利渡过黄河,他们 精心部署,可一点儿 都不轻松啊!
过渡句
•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 主力集结起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 部队伪装成主力,在豫北发起攻势,跟敌 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部 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 视线。此时,真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 地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 插叙,表现杰出军事才能。 • 争分夺秒的工作。
• 5·重新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 ()树苗喝足了水,显得挺有精神, 仿佛在对我们笑哩。 •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凤 凰山植树。 • ()我们按照老师说的要领,将一颗 颗树苗栽好,然后又一一浇上水。 • ()老师说:“栽的时候,根一定要 埋深,苗一定要扶直。填上土后,还 要把根周围的土踩结实。
《刘邓大军渡黄河》课件1-优质公开课-湘教六下精品
虚伪(wěi)
词语解释
滔滔:形容水势很大。 广阔无垠:宽广无边。 离弦之箭:形容速度快。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很有把握。
学习目标
1、学习插叙的写法,感受老一辈 革命家的机智勇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
邓小平精心部署作战计划的妙处。
方式,叫插叙。
重点句型学习
既……又……
即使……也…… 因为……所以…… 所以……是因为…… 如果……就……
学习目标
1、了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 文中指什么,体会刘伯承、邓小平 的英明决策。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激发对他
们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拓展练习
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②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
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再 见Biblioteka 段 落 分 析• 第一部分(1-5段)具体介绍刘
邓大军渡黄河的情形。
• 第二部分(6-11段)介绍他俩 部署作战计划的情形。 • 第三部分(12段)概述作战过 程,结果。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 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 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 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
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邓大军 吗?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刘邓大
军是如何渡过滚滚黄河的吧!
学习目标
认识字词。 课文学习。 知识拓展。
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 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 野战军的别称。
刘伯承
邓小平
滚滚黄河
词语学习
敏捷(jié) 弦(xián)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刘邓大军渡黄河湘教版
4.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浓,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纪录片或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写作练习: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刘邓大军渡黄河的短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境再现,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和理解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刘邓大军渡黄河的艰辛历程。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刘邓大军渡黄河的过程及所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障碍
《刘邓大军渡黄河》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文档(3篇)
突然,两架敌人的第侦1察~机5自,然沿段黄:河介由绍西刘向、东邓飞在来6月,3一0日路 投下许多照明弹,顿时晚打率破部了分夜队的伍沉“静暗。度这陈时仓,”站—在—船偷头渡、黄 解开外衣的邓小平,见河敌。机临空,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 “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 来轰炸机,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草顶,房间 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方桌,桌上铺着黄呢 军毯。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仔细地看着地图。刘伯承则 双手叉在腰间,在屋里踱步沉思。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 在这间小小的指挥所里,筹(chóu)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 的战略战术。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主力集结起 来,而让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队伪(wěi)装成主力,在 豫北发起攻势,跟敌人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指挥豫皖苏军区 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以转移敌人视线。此时,真 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指挥部设在一所农民的房子里,泥坯墙,茅草顶,房间 不大,四壁钉满了地图,中间摆着4张方桌,桌上铺着黄呢 军毯。邓小平坐在桌子的一头,仔细地看着地图。刘伯承则 双手叉在腰间,在屋里踱步沉思。就这样,刘伯承和邓小平 在这间小小的指挥所里,筹(chóu)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 的战略战术。
“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 “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战前 谈笑风生 暗度陈仓
刘伯承、邓小平显得那样轻松,胸有成竹。其实,为了 使部队能顺利渡过黄河,他们精心部署(shǔ),可一点儿 都不轻松啊!
渡河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把12万野战军主力集结起 来,而让太行军区这、是冀课南文军的过区渡部段队,伪将课(文wě从i临)战装前成拉主回到力部,署在作战 豫北发起攻势,计划跟时敌的人情打况得介绍难。解对难比分“,显得同那时样指轻挥松豫”和皖“苏一军点区儿都 部队向开封以南不轻地松区”佯,施体攻会部势署,作以战转时移的精敌心人。视线。此时,真 正的主力部队正夜以继日地进行渡河的准备工作。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二课时
《刘邓大军渡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强小学:邝瑾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
2、感受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3、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2、感受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3、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刘邓大军渡黄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刘邓大军渡黄河的经过、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理解和珍惜中华民族的独立、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
3.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与历史资料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怎样评价刘邓大军渡黄河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现并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请学生谈谈他们所听说过的历史事件,回顾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认为哪些事件是比较重要的。
2. 阅读教材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文章,记录下自己想到的问题和所见所闻。
3.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学生对刘邓大军渡黄河事件的理解和想法,小组内交流后进行大组讨论,由学生提出观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对事件全貌的认识。
4. 案例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和战略作用。
5. 总结讲解
老师讲解刘邓大军渡黄河的经过、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对中国现代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6. 练习与作业
1.请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回答刘邓大军渡黄河的主要目的和具体行动。
2.请学生写一篇对刘邓大军渡黄河事件的评价文章,分析其意义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参考资料
1.《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中国近代史》
3.《毛泽东文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刘邓大军渡黄河》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本课的生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语言,体会其含义,感情刘伯承、邓小平的军事才能及军事家的风范。
学习文章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
2、文章在表达顺序上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有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历史故事呢?请讲给同学们听听。
2.同学们听后,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3.提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见识见识刘伯承、邓小平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4.板书课题:刘邓大军渡黄河。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驻(zhù)捷(jié)侦(zhēn)署(shǔ)伪(wěi)毯(t ǎn)碟(diě)筹(chóu)蹲(dūn)弦(xián)
(2)理解词语。
广阔无垠敏捷夜以继日序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住处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认错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淡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更体现了刘邓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刘邓的
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3.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在文章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呢?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1刘邓的轻松、胸有成竹。
a.“敌不怕我们渡河寂寞……渡河完毕了!”
b.“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呢!”
c.渡河之前……准备工作。
2渡河顺利。
a. 船像离弦之箭,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b. 午夜时份……渡过了黄河天险。
c. 本来……部队根本未进入阵地。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学习这篇文章后,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观念上的收获吧,并与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2 刘邓大军渡黄河
6月30日夜刘邓急驶
渡河之前筹划
插叙“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午夜时分刘邓大军偷渡强渡渡过
篇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刘伯承、邓小平图片资料,提问:谁认识这两个人?能讲一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简介刘伯承、邓小平。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词语。
(1)指名读。
演示课件出示:敏捷、离弦之箭、精心部署、筹划、伪装
(2)小老师教授5个生字的音形义。
(3)查字典,交流词语的意思。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精心部署:特别用心安排或布置。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课文记叙的顺序分段,集体订正。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刘邓率军准备渡河。
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插叙刘邓部署的作战计划。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刘邓大军渡黄河的经过及影响。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讨论,班内汇报。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说说课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文中插叙了刘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部署。
上学期我
们学习、了解了插叙的记叙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运用了这种记叙方法。
回忆插叙在两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在刘邓大军渡黄河这件事中插叙一段呢?
刘邓大军能取得渡黄河的胜利关键是刘邓两位首长精心部署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战术的奏效。
插叙这段就是具体向我们讲述刘邓是怎么精心部署这个作战计划的,更能突出刘邓的决策英明。
二、品读课文,揣摩人物品格
学习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读好人物的语言。
2、品读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高大。
(1)(邓小平)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黄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
等他们叫来轰炸机群,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
“天灯”是指敌人投下的照明弹。
“谈笑风生”是形容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表达了革命者对敌人的蔑视及对战争必胜的信念。
(2)“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说完,他俩相视而笑。
这句话说明刘伯承、邓小平对自己精心问罪的计划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学习第三部分:
1、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读?为什么?
2、毛遂自荐朗读,读后评议。
3、随录音磁带练读。
4、你学懂了什么?集体交流。
5、把第一段和第三段连起来读。
了解这两段的关系。
学习第二部分:
1、刘邓大军渡黄河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2、课文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什么?
3、自由读,找出最能突出刘邓决策英明的地方,小组交流。
三、回味全文,总结章法。
相关资料
刘伯承善用“守株待兔”
1937年10月26日,我军在平定县东七亘村成功地伏击了一支日军辎重部队。
照一般地“胜战不复”地原则,我军短期内不能“守株待兔”,即在同一地点对同一股敌人再次设伏。
但刘伯承是个谋略高手,他认为这支日军想预定地区输送物资地人物没有完成,前方急需补充,除七亘村之外,又不可能绕道别处。
特别是日军料定我伏击成功后,必定转移到他处,不敢再返回原地。
根据这些情况,刘伯承算定日军近日内必定再次经过七亘村,于是毅然再次再原地伏击敌人。
果然弹未虚发,三日后又歼敌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