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与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定义

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英文“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大学文化的定义

版本1:大学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在大学长期办学的实践基础上,所积累、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版本2:从概念上讲,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行为和校园文化精神所组成的一种社区文化。

注意:大学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首先,随着大学逐步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文化的影响己远远超出了校园,对大学文化的研究必须将社会纳入视野;其次,大学文化更能体现大学的历史传承性,比如很多大学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址,但其文化却可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大学文化的内涵

“二分”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三分”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四分”说(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注意:以下整理采取此种分类

“六因素”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

大学精神(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文化的其它层次起着统领和引导作用。所谓大学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基于时代要求、历史传统和大学使命,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追求等。

一般而言,大学精神应当包括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学风、校风建设、师生群体意识、大学精神符号(校训、校服、校徽、校旗、校歌)等。

1. 校风、教风、学风等均围绕自身大学精神为指南针,务求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成每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打造独具本校魅力的精神文化。

2. 校训、校歌和校史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抓手,是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校训、校歌的提炼工作,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此外,校史也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高校应加强校史馆的建设,并通过校史资料展览、编订校史、进行校史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史教育,激发

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感,使其自觉践行大学精神,并积极投身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3.保持良好校风。校风是一所高校长期形成风气的总和,它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作为高校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校风存在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文化环境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良好校风一旦养成,就会对全校师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同化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展示大学精神的表现形式。

哪些共性精神:创造精神(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看,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等。

制度文化

是指由大学的主管部门或大学制定的各种条例、规章、规范和纪律等及其表现出来的理念与精神,包括了教学保障制度、学术评价制度、师资队伍管理建设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

行为文化

是指大学人的行为总和及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道德操守与文化品味。在大学校园里,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一所大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因为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因此,教师的代表举止、言语风范,管理、服务人员的勤奋、踏实

的工作作风,学生个体的文明行为等成了大学里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大学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可延伸:新聘任教师应注重言行举止)

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一般而言,物质文化大体有三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即校园布局结构、绿化、环境卫生、建筑风格等;二是设施文化,即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后勤装备等;三是标志文化,如人物雕塑、校园碑刻、教室标语等,这种标志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

独立学院文化现状

1.文化底子相对薄弱

独立学院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很多学院是由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改建的,有的学院甚至是完全新建的,由于缺乏厚重的文化底子,独立学院就更需要在办学实践中加强文化建设

2.文化体系相对不完整

完整的校园文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由于独立学院多处于建设的初始状态,因此制度及精神层面的建设往往滞后于物质层面的建设。这就带来许多问题,如:校园文化体系内部,由于核心价值观念尚未形成,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争夺激烈;专业设臵因过分强调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往往不能兼顾学科门类的多样化,导致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不对称性等。

3.文化功能相对不健全

独立学院自身文化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自身文化功能的不健全,如:学生难以获得城市和其他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的高密度信息量和先进文化思潮的有效感化。相反,由于缺乏文化反思能力,一些不良信息会以自我复制的形式在校园内迅速传播,对校风建设发生不良影响。又如: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再颁发申请学校的毕业证明,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失落感明显,对校园文化管理、规范功能的发挥带来消极影响。

独立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

1.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我意识。办学理念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关系到把学校建设成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这个理念只有被全体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内化为自我意识,并外化为行动的时候,才能形成这个学校统一的育人氛围,才能表征出这一学校的个性特点。对于初创的独立校园而言,将学校办学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我意识是构建精神文化体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2.要注重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风是良好的办学资产,它能够对人起到很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能使人在其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独立学院应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校风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从领导作风抓起,发挥表率和感召作用;其次,强化学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精力和时间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再次,加强师德即大学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以优良的教风带出优良的学风,构建教风、学风互动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努力建设起有良好的校风。

3.对学生搞好三种精神教育。独立学院由于培养目标的专业化,在专业设臵上往往不能顾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针对这一现实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品格。

4.要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活动有利于将抽象的精神文化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独立学院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开展活动时要坚持三条原则,即参与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把握参与性原则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把握多样性原则是为了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把握教育性原则是要明确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寓教于乐、提高素质才是活动的终极追求。(江净帆,现在重庆教育学院党委宣传部统战)

5.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的社会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指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及各种校园文化表现形式的协调发展,同时更应突出精神文化建设。被称为“社会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它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轨迹,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怎样把大学精神文化进一步推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同呼吸;怎样进一步发挥大学精神的先进作用,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向高层次、高文明发展。我们既要让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大胆地走向社会,与整个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又要注意保持大学某些须持有的“象牙塔”特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向着健康、文明、民主的方向发展。

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建设

1.对学生的制度文化建设。针对学生的制度文化建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