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在全球信息多元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进一步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活动形式化。比如有的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往往在具有象征意义的某个纪念日到来之际,作几场专题报告,举行一些形式上的会议,组织一两次参观学习,出几期专刊等,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缺乏新意,并且显得简单死板,没有体现出自身的鲜明特点。其实任何一所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可以与学校的个性特点、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使教育活动富有针对性。比如本校独特的校史校训、毕业生的优秀事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等,都可以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然而,许多高校在这些方面发掘得太少。有的学校没有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持之以恒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二是教育内容肤浅化。有的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只讲气氛,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没有把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既不注意结合我国的爱国传统来进行,也不善于充分利用我国现实社会中的活生生的素材来开展,既没有对优良传统精神的传承,也没有对当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扬,有的只是爱国主义的空洞口号,使人感到活动内容空洞无物。此外,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特别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大批英模群体的爱国奉献精神也宣传不够。

三是教育对象盲目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如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把它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的整体规划,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前瞻性,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尤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

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

□陈莹花

实践中不断增强同师生的感情,把手中的权力真正用在为师生服务上,用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上。

2.务实的工作作风

党委书记、校长的作风就是班子的作风,班子的作风就是干部队伍的作风,而且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风。因此,对于党委书记来说,一要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高校领导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党委书记更要以一种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精神感染和带领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在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任何懈怠和拖沓都会贻误时机。二要有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创新就是能力,创新就是责任,创新就是发展。党委书记要求别人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自己首先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发展的理论,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别人从“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自己首先要打破习惯性思维模式,坚持用新的思路研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求别人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己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和克服主观片面性。三是要有攻坚破难的工作魄力。工作中的困难、甚至大困难都是难免的,这就需要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运筹帷幄、大胆决策、有勇有谋、坚忍不拔。

3.高尚的从政道德

高校党委书记是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形象的集中体现。作为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形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和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已逐渐侵入到高校的某些环节中来。高校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一个能够赢得民心、凝聚师生的党委书记的成功形象,不仅仅是抓大事、创实绩的开拓者,不仅仅是政治上、业务上的表率,还应该是个人品德上的表率。处事以公、待人以诚、淡泊名利、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也是以德治校的基本能力。

“公生明,廉生威”。公,则心底无贪欲,用人办事秉公而行,因而能明察事理;廉,则洁身自好,除去贪欲,克己奉公而树立起威望。党委书记只有在名利、权位上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呈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景观。

(作者: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浙江湖州313000)

责任编辑徐建秋

观察与思考

2006.3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合理途径

1.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走综合化的道路,探索多种教育模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广播墙报、网络电视、人物专访、社会调查、教育实践、校史展览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要注意探索合乎时代要求和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尽量使教育的方法多样化和新颖化,使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渗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教育的“冷热病”,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长期的任务,做到持之以恒。尤其是在网络时代,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使网络成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2.教育对象要有针对性。要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需要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针对各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比如低年级学生,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他们进一步热爱家人、热爱家庭、热爱家乡;对中年级学生,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进而热爱专业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致力于引导他们由低层次的亲情热爱升华为高层次的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理性热爱。概而言之,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才能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使学生理解一个繁荣强盛的中国是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须臾而不可分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和国际地位。二是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制度是中华民族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三是教育学生热爱家乡。要经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要使祖国强大,首先就要使家乡发达。热爱祖国必须从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改变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做起。四是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学习。要通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奋发向上的热情。五是教育学生报效祖国。要通过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实现由热爱祖国到报效祖国的思想升华,使他们实现言与行的高度统一,激励他们满怀爱国激情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滚滚洪流中去。总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必须不断充实和丰富,尽可能使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三、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五个原则

第一,具体性和实物化原则。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进一步加强物化环境的建设,比如每所高校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校史馆,这种实物性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为祖国争光的先辈校友的光辉足迹。各校在环境布局上可以独具匠心地设置一些景点、雕塑等,在整个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爱校爱国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各高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红色旅游,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榜样性和表率化原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榜样可以是我国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可以是本地有名的模范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为人师表的教职工等。高校甚至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扩展到所在地区和整个社会,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大学生平时接触社会相对较少,尤其应该多组织学生到厂矿机关、城乡社区走访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使学生在走访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示范教育。

第三,实践性和规范化原则。坚持实践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教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品行,促使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由强制到自觉。因此,各高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知道,哪些行为是爱国的,哪些行为不是爱国的,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非常明确的荣辱感和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使学生饱含爱国激情,坚定爱国信念,勇敢地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第四,灌输性和引导化原则。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进行理论灌输,又要讲究灌输的艺术技巧。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或主题班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制作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增长了学生知识,提高了学生爱国的精神境界。

第五,时代性和激励化原则。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体现时代性才能取得成功,因为爱国在本质上是一种浓厚的感情,因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体现强烈时代气息的激励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活生生的现实来进行,这样才会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各高校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引导大学生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杨向荣,王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2]李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作者:湘南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湖南郴州423000)

责任编辑张永平

观察与思考

2006.3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