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关于信道为AWGN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道AWGN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等关键参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AWGN信道的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WGN信道的定义、特性和数学模型;2.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性质;3.AWGN信道中的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4.AWGN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WGN信道的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AWGN信道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WGN信道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通信实验装置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信道为AWGN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系统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及各自特点;2. 学会分析并描述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关键过程;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公式、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通信原理和过程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通信技术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通信技术发展应遵循道德、法律和伦理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对比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及数学描述,分析信道的特性及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技术:介绍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基本调制技术,以及相应的解调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调制与解调技术4. 信道编码与解码:阐述信道编码的原理及作用,介绍常用的编码解码方法,如汉明码、卷积码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信道编码与解码5.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如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6. 仿真实验:指导学生运用软件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具体内容包括: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送端、接收端、传输介质等;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的基本概念、调制的方法、解调的基本概念和解调的方法;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的方法、解码的基本概念和解码的方法;4.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性能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参考书:通信原理相关参考书,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通信原理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4.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设备,用于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2. 学习并运用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特性;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通信原理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通信实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通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年级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信号分类、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2. 信道与噪声: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特性、噪声分类与性能指标;3. 数字调制技术:幅度键控、频率键控、相位键控及其组合调制技术;4. 解调与检测: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最佳接收机原理;5. 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设计并实现基于数字调制解调的通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设备选型、数据采集与分析;6.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蜂窝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教材第二章;第二周:信道与噪声,教材第三章;第三周:数字调制技术,教材第四章;第四周:解调与检测,教材第五章;第五周: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结合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第六周:现代通信技术简介,教材相关章节及拓展资料。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理解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基本概念;•熟悉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具备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通信原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伦理观念,关注通信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以及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等,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过程。

2.调制解调技术:学习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调制方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调制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3.编码解码技术:学习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编码解码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4.信号传输: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学习信号波形、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参数的影响因素。

5.信道编码:学习信道编码的原理和目的,掌握常见信道编码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6.信号检测:了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学习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7.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掌握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通信原理的知识框架。

通信原理毕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毕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系统、变换等;(3)学习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4)熟悉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5)掌握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具备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能力;(3)学会使用通信系统相关软件和实验设备进行仿真和实验;(4)具备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3)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关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系统、变换等;3.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编码等;4.数字通信系统: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数字调制、信道编码等;5.通信系统性能评价:熟悉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6.通信系统应用与发展趋势:介绍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原理的验证和实践;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2.参考书:《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案例分析;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通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装置,用于学生动手实践和验证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3. 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与解调技术,以及其优缺点;4. 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信噪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并优化通信系统性能;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共同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与求知欲;2.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遵循科学原理,严谨治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内容安排: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通信系统分类及其应用。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分析其性能特点。

- 教材章节:第2章 模拟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模拟解调技术。

3. 数字通信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数字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数字调制与解调、误码率分析、同步技术。

4.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信号处理- 内容安排:数字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正交变换。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Stbc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Stbc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Stbc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STBC(Space-Time Block Code,空时块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在通信原理领域的知识水平。

1.了解STBC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STBC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3.理解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

4.能够运用STBC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5.能够运用STBC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TBC的定义、原理、编码解码过程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STBC的定义和原理:介绍STBC的基本概念,解释其工作原理。

2.STBC的编码解码过程:详细讲解STBC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阐述其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STB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STBC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STBC。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STBC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第二章:模拟通信原理,讲解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和接收处理等。

3.第三章: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

4.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介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5.实验环节: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通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开展通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核心知识点。

2. 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通信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通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信道的概念、分类及信道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性能。

- 教材章节:第3章 调制与解调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讲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并进行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和原理,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并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2.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4.能够使用SystemView软件搭建通信系统模型。

5.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6.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以及通信系统的模型,如发送器模型、接收器模型等。

2.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模型、添加组件、设置参数等。

3.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误码率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性能分析方法。

3.实验法: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实验,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SystemView软件、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SystemView软件:SystemView软件作为通信原理的仿真工具,用于学生的实验和练习。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训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训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训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通信问题,具备搭建和调试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模拟通信系统:讲解调制、解调、滤波器等基本技术,以及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3.数字通信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讲解编码、解码、信道编码等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4.现代通信技术:介绍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通信实验:进行通信系统的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通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研究通信原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动手实践。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2)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2)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通信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包括模拟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基本处理和调制解调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和定义。

2.理解模拟信号的特点和传输。

3.理解数字信号的基本处理和调制解调。

4.了解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如调幅、调频、调相等。

5.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2 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

1.3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

2. 模拟信号的传输2.1 模拟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

2.3 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3. 数字信号的处理3.1 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2 数字信号的采样和量化。

3.3 数字信号的编码。

3.4 数字信号的解码和恢复。

4. 调制解调技术4.1 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调幅调制和解调。

4.3 调频调制和解调。

4.4 调相调制和解调。

5. 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5.1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5.2 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5.3 通信系统的简单设计。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组成。

评估方式对应百分比平时作业20%实验30%课堂测试20%期末考试30%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介绍理论和技术,并在实验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材参考1.《通信原理》,第三版,袁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2.《数字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第二版,李豪、唐勇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

七、教学时长本课程总共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

八、备注本课程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就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就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就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信道等;–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具体内容如下: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信道、噪声等;2.通信系统的组成:发射器、接收器、信道等;3.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信号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4.通信技术的应用实例:无线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通信技术应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通信原理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信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通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以及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

1. 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在这部分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调幅调制系统,并利用软件仿真工具对其进行验证。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调幅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幅索引的选择等。

其次,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系统要求和信号源,设计调幅调制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信号源、载波生成、调制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调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调制效果。

2. 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涉及解调技术,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解调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解调技术,如包络检波、同步解调、PSK解调等。

然后,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解调要求,设计解调器的各个模块,包括接收机前端、解调器、时钟恢复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解调器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解调效果和误码率。

3.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将前两个实验的成果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带宽等。

然后,学生需要设计一个适合的调制解调方案,并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性能评估,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要求的符合程度,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掌握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边带通信(SSB)的基本原理,掌握其频谱特点及调制解调过程;2. 学会分析SSB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其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优势;3. 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如傅里叶变换、带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SSB通信现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SSB通信系统,完成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操作,加深对SSB通信原理的理解;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针对SSB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SB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SSB通信原理概述:介绍单边带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SSB调制与解调技术:讲解SSB信号的调制过程、频谱特点以及解调方法,涉及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知识点;3. 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分析SSB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功率效率以及抗噪性能,对比其他通信系统的优缺点;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SSB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教学实验与模拟:安排相关实验或使用模拟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S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SSB通信原理概述;第二周:SSB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三周: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第四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教学实验与模拟。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熟悉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2)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导入: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讲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讲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4.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通信原理的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器材,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通信原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通信原理的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引言1.1用户接口电路简介 (3)1.2 课程设计的目的 (3)1.3 课程设计内容 (3)1.4 课程设计要求 (4)2.电路工作过程2.1 用户接口电路功能 (4)2.2 PBL38710芯片功能及使用 (5)2.3 PCM编译码器TP3067 (6)3.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3.1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 (7)4.心得体会 (9)1.引言1.1. 用户接口电路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接口电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CHT 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译码器部分另外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译码器(CODEC),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完成。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 (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1.2 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电路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2、熟悉用户电路接口电路PBL38710和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67的电路组成和使用方法。

3、掌握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PCM编译码器在程控交换机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用户模块七个功能BORSCHT的理解。

1.3课程设计内容利用PBL38710和PCM编译码TP3067组成用户接口电路,完成用户电路的七项功能。

1.4课程设计要求1、熟悉用户接口电路的原理。

2、利用PBL38710和PCM编译码TP3067组成用户接口电路。

3、在老师的指导想,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2.电路工作过程2.1 用户接口电路功能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馈电(Battery feed): 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监视(Supervision):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

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

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2.2 PBL38710芯片功能及使用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PBL38710。

PBL38710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38710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减均为-1db,供电电源为+5V和-5V,PBL38710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电话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的有效值。

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

2.2.1 向用户话机供电,PBL38710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以及VDD供给。

恒定的电流为25 mA。

当环路电阻为2 KΩ时,馈电电流为18 mA。

供电电源VBat采用-48 V;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 V 电源接点至话机;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2.2.2 PBL38710内部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保护250 V左右高压;2.3.3 振铃电路可由外部进行控制;2.2.4 监视用户线的状态变化即检测摘挂机信号。

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用户“闲”;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表示“忙”;2.2.5 在TIP-RING端口间传输的语音信号为对地平衡的双向语音信号,在四线VR端与VX端传输的信号为收发分开的不平衡语音信号。

PBL38710可以进行TIP-RING端口与四线VR端和VX端间语音信号的双向传输和二/四线混合转换;2.2.6 PBL38710可以提供用户线短路保护:TIP线与RING线间,TIP线与地间,RING线与地间的长时间的短路对器件都不会损坏;2.2.7 PBL38710提供的双向语音信号的传输衰耗均为-1dB。

该传输衰耗可以通过PBL38710用户电路的内部调整,也可通过外部电路调整;2.2.8 PBL38710的四线端口可供语音信号编译码器或交换矩阵使用。

2.3 PCM编译码器TP3067其实电路编译码器的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还是可由外部电路来控制的,编译码器的发送时序由A-D控制电路来控制,而A-D控制电路还是受外部控制电路的控制,同样在译编码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规律一般有二种,一种是μ律十五折线变换法,它一般用在PCM24路系统中,另一种是A律十三折线非线性变换法,它一般应用于PCM30/32路系统中,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变换法,模拟信号经取样后就进行A律十三折变换,最后变成8位PCM码头,在单路编译码器中,经变换后的PCM码是在一个时隙中被发送出去,这个时序号是由A-D控制电路来决定的,而在其它时隙时编码器是没有输出的,即对一个单路编译码器来说,它在一个PCM帧里只在一个由它自己的A-D控制电路决定的时隙里输出8位PCM码,同样在一个PCM帧里,它的译码电路也只能在一个由它自己的D—A控制电路决定的时序里,从外部接收8位PCM码。

模拟信号经过编译码器时,在编码电路中,它要经过取样、量化、编码。

到底在什么时候被取样,在什么时序输出PCM码则由A-D控制来决定。

同样PCM码被接收到译码电路后经过译码低通、放大。

最后输出模拟信号到话机,把这两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就是一个单路编译码器,它只能为一个用户服务,即在同一时刻只能为一个用户进行A/D及D/A变换。

CVT-CK 数字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码电路中D-A控制电路也受外部控制电路的控制,这样,我们只要向A-D 控制电路或D-A控制电路发某种命令即可控制单路编译码器的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号,从而也可以达到总线交换的目的,但各种单路编译码器对其发送时序和接收时序的控制方式都有所不同。

像有些编译器就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编程法,即给它内部的控制电路输进一个控制字,令其在某某时隙干什么工作,另一种是直接控制,这时它有两个控制端,我们定义为FS和FSr,要求FS和FSr是周期,性的,并且它的周期和PCM的周期要相同,都为125μS,这样,每来一个FSX其中codec就输出一个PCM码,每来一个FSr,其codec就从外部输入一个PCM 码。

在本实验设计系统的PCM编译码电路中的器件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TP3067。

如图:由上述电路分析可知,PCM编译码电路所需的工作时钟频率为2.048 MH,FS、窄脉冲。

本实验设计系统PCM编译码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FS帧同步信号为8 KHZPCM编解码电原理图3.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3.1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为简单和经济起见,反映用户状态的信号一般都是直流信号,当用户摘机时,用户环路闭合,在用户线上有直流电流流过。

主叫摘机表示呼叫信号,被叫摘机,则表示应答信号。

当用户挂机时,用户环路断开,用户线上的直流电流也断开,因此交换机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线上直流电流的有无来区分用户状态。

TP14-TP24-TP34-TP44TP13-TP23-TP33-TP43TP12-TP22-TP32-TP42TP11-TP21-TP31-TP41由于4个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相同,即:TP14:振铃控制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即工作时为高电平,常态为低电平。

TP13:摘挂机状态检测测量点。

挂机:TP13=低电平;摘机:TP13=高电平。

TP12:通信时有接收话音波形:摘机后拨号前有450 Hz拨号音信号;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

TP11:通信时有发送话音波形;拨号时有瞬间DTMF波形;不通信时则此点无波形。

当用户听到450 Hz拨号音信号时,用户开始拨电话号码,双音多频号码检测电路检测到号码时通知CPU进行处理,CPU命令450 Hz拨号音发生器停止送拨号音,用户继续拨完号码,CPU检测主叫所拨被叫用户的号码后,立即向被叫用户送振铃信号,提醒被叫用户接听电话,同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信号,以表示线路能够接通,当被叫用户摘机时,CPU接通双方线路,通信过程建立。

一旦接通链路,CPU即开始计时,当任意一方先挂机,CPU检测到后,立即向另一方送忙音,以示催促挂机,至此,主、被叫用户一次通信过程结束。

用户线接口电路原理图4.心得体会心得:本次课程设计帮助我们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有关用户接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

同时Protel是当前电路原理画图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具,对它的深入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利用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PBL38710和TP3067芯片对用户接口电路进行设计,PBL38710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PCM编译码电路中的器件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TP3067。

summary::line circuit is pbl38710 and tp3067 chips to the user interface design, pbl38710 circuitry for two to four lines of the user interface to a thick wire circuits, and pcm compiled code in the circuit device for the united nations. the semiconductor firms tp3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