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精品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案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教案教材材料: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化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新儒家思想家。

他以其独到的思想和深厚的学问,对中国思想史和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他的许多著作都对中国现代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从人的人生观、宇宙观和道德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观、宇宙观和道德观,理解他对于人生追求的境界的阐释。

2. 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人生的境界》向学生介绍《人生的境界》这本书,说明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学生们可以预读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了解这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提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讨论。

第二步:人生观的阐述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整理《人生的境界》这本书对于人生观的阐述。

他们可以列出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第三步:宇宙观的阐述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整理《人生的境界》这本书对于宇宙观的阐述。

他们可以列出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第四步:道德观的阐述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整理《人生的境界》这本书对于道德观的阐述。

他们可以列出一些重要观点和理论,并用例子进行说明。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和理解。

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

在总结中,教师可以对于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概括和总结,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认识。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们对于《人生的境界》这本书的理解是关键评价标准之一。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1《人生的境界》是人教版高中选修3中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教案设计将围绕着这篇文章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并掌握相关的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能理解、分析、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式。

2.语言能力: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和语言知识,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讨如何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真谛,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的话题。

2.阅读(20分钟)让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阅读这篇文章,并完成一些预备工作,如画出关键词、概括文章主旨等。

接着,让学生进行阅读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互相讨论,并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和理解下文中提到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

3.词汇和语言点梳理(20分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并掌握一些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如比喻、排比、句式等。

4.写作(25分钟)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尝试写一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假设王峰写了一篇文章,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境界”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阅读王峰的文章,理解怎样表达才是深刻的表达。

然后,让学生在从王峰的文章中获得启示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探讨,回顾了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并强化了学生对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感悟,以此作为本次教学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如阅读、讨论、写作及分组活动等。

(完整版)人生的境界教案

(完整版)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想:冯友兰先生的这篇哲学论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应该把人生四种境界的理解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鉴别,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思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学目的: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理清文章的思路.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处理同一件事,人们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我们会说这和个人素质有关。

殊不知,人的素质的差别就是人生的境界不同.那么我们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

二、课题,作者简介(放映幻灯片)作者简介:冯友兰 (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人。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三、研习课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放映幻灯片)提问:结合预习,认真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明确:全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一课: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案——20号 07级心理系邹巧林一、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属于哲学随笔,学术味较重,概括性、抽象性较强,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文中提到中国哲学对于世界未来哲学的可能贡献,进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归属感,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自豪感。

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虽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来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生境界的高深追求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和可实现感。

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并从课文引申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弄清楚其中最关键的东西,体会哲学随笔的叙述特色,而外就是最重要的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

笔者则准备花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冯先生的观点讨论中国传统的几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讨论哲学和人生的境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得意义。

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概括性强、抽象性高、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人生的境界》说课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宋林春班级:20XX级1班学号:20090141186一、教学设计的凭据(一)教材《人生的境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

本文属于哲学论文,思想有深度,理论有高度,学术意味浓厚,作者对“人生的境界”和“哲学的任务”提出了富有独创性的见解。

这些见解,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哲学素养和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学情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零星地接受了各种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现在他们踏入人生旅途中的第十八个驿站,不知不觉将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就很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导。

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教学理念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及合作,重视自主探究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一)总体目标及其理由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对哲学论文学习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理解人生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能力目标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提升学生联系历史现实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境界的人。

2.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2)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丰富并深化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教学难点探究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如“觉解”、“超道德价值”、“入世与出世”等等。

对“自然境界”“天地境界”的理解。

4、教学方法对于哲学论文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过程。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一课: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案——20号 07级心理系邹巧林一、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属于哲学随笔,学术味较重,概括性、抽象性较强,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文中提到中国哲学对于世界未来哲学的可能贡献,进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归属感,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中国哲学的自豪感。

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虽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来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生境界的高深追求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和可实现感。

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并从课文引申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弄清楚其中最关键的东西,体会哲学随笔的叙述特色,而外就是最重要的对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

笔者则准备花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下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冯先生的观点讨论中国传统的几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讨论哲学和人生的境界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得意义。

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体会学者散文(随笔)的写作特点:思路明晰、内容丰富、概括性强、抽象性高、说理简明、语言平实。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

《人生的境界》教案篇一《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郭成杰473055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生无言。

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

是我们南阳人,他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

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基本原理,它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相比之下,冯友兰只是民间哲学。

现在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到哲学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

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考虑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生:冯友兰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它们的关系是依次从低到高。

师:第三个问题: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是觉解的不同。

师:“觉解”的意义是?生:觉解的意义是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了解,并且从而使他做事情有了意义。

师:冯友兰把他的四种人生境界分为两个层次,怎么分的?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生: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层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第二层次。

划分的依据是前者人们现在就是的,后者是人应该成为的。

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与追求。

师:关于课文的内容,问较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生:入世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就应该是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吧。

师:《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阅读理解并不难。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按理说,他应该给我们举一些例子,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地举例说明。

2023最新-《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的境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关于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门,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

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2、冯友兰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他根据自己的哲学理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了人生四境界说。

冯友兰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其有觉解,人生的意义就在觉解之中。

有觉解是人之理,求觉解是人之心,能觉解是人之心。

人生在世,必追求人之理,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欲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便需尽心尽性。

这实际上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成就理想人格是人之理的要求,是做人的必需;而尽心尽性便能达到这个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方法,只有尽心尽性,力求觉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生才有意义。

3、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1)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是什么?(2)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几个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3)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讨论以上问题。

第二课时5、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阐述人生境界的?是怎么阐述的?作者站在哲学高度阐述人生境界的。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经典教学设计1人教版第五册

高中语文《人生的境界》经典教学设计1人教版第五册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奉节师范学校陈志宏(根据铁皮鼓老师课堂实录整理)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冯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是一篇哲学论文,或者说哲学随笔。

【提问】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参考】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明确】我想说的是,哲学的定义很多,不同哲学家表述的方式不一样,不一样的表述又反映出不同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

比如冯友兰先生就认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大家注意,哲学是最高的学问,无处不在。

建筑有建筑的哲学,艺术有艺术的哲学,而每个人活在世上,也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可能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用哲学眼光去看书,去看待外部世界,可能会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更透彻。

比如大家喜欢看金大侠的武侠小说,那里面有哲学没有?(有)【提问】大家还记不记得欧阳峰?【提示】欧阳老前辈一辈子想当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上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

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我是谁?”“欧阳峰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大家注意,欧阳老前辈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欧阳峰终于成了哲学家。

大家不要笑,“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些都是关于人的基本思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关于人的思考,我们称之为价值观。

当然,说欧阳峰是哲学家是开玩笑,但人们常称哲学家为疯子却是常情。

【提问】大家再看,我眼前有张桌子对不对?(对!)【提问】我要问大家一句:我眼前有一张桌子吗?(众惊讶)你凭什么说我眼前有一张桌子?【参考】看到了。

【质疑】我打你一拳,你眼冒金花,但是你的眼前真的有金星在闪吗?我们整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仿佛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果真如此吗?可见我们的眼睛常常会欺骗我们。

那我再问大家一句:我的眼前真的有桌子吗?你凭什么保证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你们的感官没有被蒙蔽?如果我们连一张桌子的存在都不能肯定,那么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存在的吗?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只是我们的错觉?如果是错觉,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么,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何而来?大家看,我们生存的世界就是这么经不起追问,而哲学就是要进行这种追问,关于对世界的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世界观。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深层认识,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健康的人生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知识目标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属于什么境界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人。

作品结集为《三松堂全集》,逾600万言,建构成中国现代最完整的哲学体系。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被称为“贞元六书”),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2.写作背景1942年,冯友兰在西南联大任哲学系教授,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以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

本篇是他当时为学生讲授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是他在国难中所形成的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成果,是他终生抱定,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的安身立命之说。

冯友兰的境界说在当时带给了众多学子精神的升华和无穷的享受。

3.文体:学术随笔(议论性散文)4.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请问它是哪个词?明确:觉解(了解和自觉)。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老前辈一辈子想做武林盟主,在华山论剑时出出风头,可最终疯了。

他在华山问了几个问题:“欧阳锋是谁?”“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大家注意,欧阳锋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由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提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我希望大家看后能对“我到哪里去”有一些认识和想法。

附:冯友兰图片二、1、整体把握(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明确:文章论述哲学的任务——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作者划分出哪四种人生境界,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略)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觉解。

(板书)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自然境界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功利境界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道德境界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天地境界明确:A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另外,冯友兰认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从事比较复杂的社会劳动的人仍可能只具备“自然境界”。

B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

人常见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

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清楚地了解。

但这种了解限于通过自己“心灵的计划”和自觉的行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有的人积极地“为我”,其结果也可能使他人得利,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功在天下,利在万世”,他们自己也可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就其人生境界而言,仍然只能是“功利境界”。

2024年《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2024年《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

一、教案概述《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不同境界,并认识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1. 人生的不同境界及其含义。

2. 如何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1. 理解并领悟人生的境界。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幻灯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的境界及其含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人生境界。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追求经验。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引出人生的不同场景和境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人生的不同境界,如物质境界、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等,并解释每个境界的含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案例,如成功人士、道德楷模等,引导学生分析和感悟他们的人生境界。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追求经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 总结:总结人生的境界及其重要性,强调追求更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感悟程度,通过报告或口头汇报来评估。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通过报告或口头汇报来评估。

四、教学延伸1. 开展人生境界主题的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或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境界追求。

2. 组织学生进行人生境界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3. 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境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2.读语句,辨识人生境界。
A.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
B.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C.爱国、奉献、友善.( )
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至人无己。”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
二、 品读课文
(一)初步解读人生境界
1. 带着“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并说说你对每一种境界的理解。”的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其余的小组补充解读.
4.老师展示自己的解读
(二)辨识人生境界
1.看材料,辨识人生境界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位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
3.请欣赏圣贤的名言.
(四)强化人生境界
1.人生顿悟,倾情写志:请用优美、哲理的语言表达自己读后的感情与想法。
2.学生习作朗读展示
三、 课堂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作品,我很感动:我发现你们就有美的人生境界。如果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美的心灵国人,共筑中国梦!
四:板书设计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中国梦
圣人
贤人
自然人
十九大进课堂高中组语文教学设计
姓名
所在学校
职称
课题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结合时代精神,树立做道德人的意识。
3.用美的文字表达读后感悟。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人生的境界》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探究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对人生的四种境界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家对人生境界的看法。

二、品读探究(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全文的主旨句是哪句?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说说全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讨论明确:文章论述的是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主旨句: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段落层次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第8—11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第四部分(第12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二)了解四种境界的内涵1、具体研习,集体探讨:人生的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四种境界的内涵各是什么?明确:作者根据一个人对于他所做的事觉解的程度以及他所做的事的意义,把人生的境界划分为四种境界。

①自然境界的人对他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之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②功利境界的人觉解自己的利益,所做的事“有功利的意义”。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境界及其分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生的境界及其分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境界,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相关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一段关于人生境界的短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视频中的人生境界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对人生境界有什么看法?(二)自主学习a.人生的境界有哪些?b.这些境界分别具有什么特点?c.如何评价这些境界?(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人生境界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境界?为什么?b.如何才能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c.人生境界与个人价值观有何关系?(四)案例分析1.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境界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通过提升人生境界来实现个人价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深入思考:如何将人生境界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2.写一篇关于人生境界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对人生境界理论的理解是否深入?3.课堂讨论是否积极热烈,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人生境界分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视频,对各种人生境界有初步的认识。

例如: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完这个视频后,告诉我你们觉得视频中展示的是哪一种人生境界?请大家踊跃发言。

”2.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人生境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例如:教师:“我们来看这个案例,主人公在经历了哪些事情后,人生境界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他有什么影响?”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境界,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3.请欣赏圣贤的名言.
(四)强化人生境界
1.人生顿悟,倾情写志:请用优美、哲理的语言表达自己读后的感情与想法。
2.学生习作朗读展示
三、 课堂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作品,我很感动:我发现你们就有美的人生境界。如果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美的心灵,我想我们习总书记提出的美丽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让我们一起做美丽中国人,共筑中国梦!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请欣赏圣贤的名言四强化人生境界学生习作朗读展示三课堂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作品我很感动
十九大进课堂高中组语文教学设计
姓名
所在学校
职称
课题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结合时代精神,树立做道德人的意识。
3.用美的文字表达读后感悟。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三)升华人生境界
1. 自评一下: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你目前的人生境界?你觉得成为贤人或是圣人难吗?
2.精彩之笔欣赏:“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
请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引出一点为人处事的哲理。
二、 品读课文
(一)初步解读人生境界
1. 带着“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并说说你对每一种境界的理解。”的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其余的小组补充解读.
4.老师展示自己的解读
(二)辨识人生境界
1.看材料,辨识人生境界
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位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友兰认为,就社会现实说,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功利境界之中,功利境界是常人的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心态各异,所干的事也不尽相同,求名利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无论是求名的,还是逐利的,或者是求名利双收、以成就我一番事业的,他们的人生目的都是共同的。
与自然境界中的人无所追求、毫不自觉相比,功利境界中的人,有了明确的人生目的和自觉的行动、自觉的了解;他对个人名利的追求,客观上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无论就个人,还是就社会来说,人从自然境界过渡到功利境界,无疑都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付出了代价的。在这里,冯友兰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不免有舍本求末之弊。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本文,了解人生境界即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别,有四个等级,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曰作用,或曰任务,在于提升此种境界,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有所贡献。了解本文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要求学习质疑,练习随处发问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一、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功利境界: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随着人的觉解程度的提高,人就要从无求走上有求。人之求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冯友兰认为,人生追求的最低层次是从“我”开始的,严格地说,是从追求我之名、我之利开始的追求我之名利的精神境界,冯友兰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功利境界”。
顾名思义,功利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所谓“为利”是为他自己的利。这里的“利”,包括我们常说的“名”和“利”两个方面。在冯友兰看来,“利”即对我之需求的满足,精神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名,物质性的满足往往求助于物质利益即狭义的利。“求名于朝,求利于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求自己的乐(乐即一种满足感)。这样,功利境界与一般的功利主义便有一定的差别。功利境界的本质是为己。
二、题解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自晋唐以降,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的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更与主观感受、创造有不可分的联系。冯友兰正是在综合上述各种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境界”一词讲人生哲学的。所以,在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自然境界的觉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从纯主观动机论的立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人生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他认为,从总体上看,功利境界的人的人生目的是为己或为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取”字。但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有时必须用“予”这种手段。有的人就是专靠“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这一套达到自己目的的;有的人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利己不损人,有的人损人以利己;也有的人表面上损己以利人,骨子里却以利人为更利己之手段。如此等等,从根本动机看,他们同属一类,都是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冯友兰认为,人们常常崇拜的英雄,就其功业说,可能十分伟大,但就其境界说,并非十分高尚。英雄和奸雄,虽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但他们的境界却是相同的。冯友兰进一步指出,从古及今,有许多处世哲学、宗教信条、格言谚语,口头上都标榜仁义道德,事实上却成不了仁、取不了义,不是高层次的境界,同样也只是功利境界。包括他自己的《新世训》所讲的一套所谓人的生活方法,也不过是功利境界的人的一种处世术。如老子讲:“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墨子讲兼相爱,目的却是交相利。基督教也说爱人是为己积福、行道德是造上天堂之路,等等。道德说教并不道德,骨子里都是都教人利己,充其量不过是教人以利他之手段,达到利己之目的。冯友兰的这一思想,一方面十分深刻有力地揭穿了在道德说教、处世哲学之上的伪道学的面纱;另一方面也表明“己”作为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中是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不能彻底排除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并不相同。人生的意义是主观的,全在于他对人之理的理解,这种理解有程度深浅之别。
冯友兰指出,人的了解可有最低程度的了解、一般的了解、深的了解(胜解)和最深的了解(殊胜解)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的了解在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境界高低完全取决于觉解程度的深浅,标志着人格完善的程度。
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异于禽兽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义何在?他根据自己的哲学理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了人生四境界说。
冯友兰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其有觉解,人生的意义就在觉解之中。有觉解是人之理,求觉解是人之性,能觉解者人之心。人生在世,必追求人之理,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欲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便需尽心尽性便能达到这个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方法,只有尽心尽性,力求觉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生才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