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知识要点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要点1、(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面积;“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3)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2、面积单位换算。
(1)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2)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3)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单位的换算练习题120000平方米=( )公顷78公顷=( )平方米3公顷=( )平方米360000平方米=( )公顷10平方千米=()公顷120公顷=()平方米3000公倾=()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600公顷=()平方千米500公顷=( )平方千米13平方千米=(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平方米40000平方米=( )公顷300公顷=( )平方千米2平方千米=( )公顷3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平方千米=40 公顷=()平方米78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60000平方米=()公顷450平方千米=()公顷300平方千米=()公顷680公顷=()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平方米3200平方千米=()公顷7900平方米=()公顷8公顷=()平方米900平方千米=( )公顷56000平方米=()公顷6公顷=()平方米58平方米=()公顷480000平方千米=()公顷960平方千米=()公顷70000平方千米=()公顷60平方米=()公顷5900平方千米=()公顷68平方千米=()公顷78公顷=( )平方米900平方千米=()公顷56平方千米=()公顷40平方千米=()公顷5公顷=()平方米678平方米=()公顷33公顷=()平方米45公顷=()平方米把 5.009 公顷、5900 平方米、5 公顷900 平方米、59 公顷、59000 平方米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预习重点+预习检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预习重点+预习检测《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公顷、平方千米(km²)。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要点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用于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面积,而平方千米用于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2.面积单位换算。
进率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进率: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进率xxxxxxx: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下面是一些单位换算的练题:平方米=12公顷。
78公顷=xxxxxxx平方米。
3公顷=平方米。
平方米=36公顷。
10平方千米=1000公顷。
120公顷=xxxxxxx平方米。
3000公顷=30平方千米。
xxxxxxx平方米=1平方千米。
600公顷=6平方千米。
500公顷=5平方千米。
13平方千米=xxxxxxxx平方米。
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平方米=4公顷。
300公顷=3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200公顷。
3平方千米=300公顷=xxxxxxx平方米。
40公顷=平方米。
xxxxxxx平方米=7.8平方千米=780公顷。
平方米=0.6公顷。
450平方千米=公顷。
300平方千米=公顷。
680公顷=6.8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3200平方千米=公顷。
7900平方米=0.79公顷。
8公顷=平方米。
900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0.56公顷。
6公顷=平方米。
58平方米=0.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960平方千米=96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60平方米=0.0006公顷。
5900平方千米=公顷。
68平方千米=公顷。
78公顷=平方米。
900平方千米=公顷。
56平方千米=公顷。
40平方千米=公顷。
5公顷=平方米。
678平方米=0.公顷。
33公顷=平方米。
45公顷=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课标解读

《公顷和平方千米》课标解读“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
所以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学生较为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
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占地面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园、教室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二、依托学生的学习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对学生而言,“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教材除了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还强调了学习者经验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一篇: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课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重点知识+练习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公顷、平方千米(km²)。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小学数学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数学人教版第六册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五年级教学。
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有规律,所以提前进行教学。
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把学生带到了大操场,通过实际测量来感受1公顷的大小,然后在感知1公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的思维跟着我对从学校出发的行走路线的描述来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最后回到教室结合教材“生活中的数学”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200个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进一步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学生脑中的直观形象。
我觉得通过亲身实践来建立这个观念并不是一个难点,难的是作业中让三年级的孩子根据这两个观念来选择测量实际面积的大小的单位名称。
比如说台湾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城市或地区的面积使用的单位名称,虽然孩子们通过经验积累能发现城市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但问题是很多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名称代表的是一个城市,另外,根据单位前面数据的变化,像鱼塘、果园等有时该填平方米,有时又要填公顷,而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果园或广场等用公顷作单位。
看着孩子们惨不忍睹的作业,我似乎只能一声叹息!
内容总结
(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数学人教版第六册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五年级教学
(2)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有规律,所以提前进行教学
(3)看着孩子们惨不忍睹的作业,我似乎只能一声叹息。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平方千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进行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进行土地面积的估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面积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这为学习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大面积的估算和实际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提供实例: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回答:假设学校占地面积为5公顷,那么换算成平方千米就是0.05平方千米。
-教师点评:很好,大家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了。
4.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复习讲义(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年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复习讲义(讲义)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精练(知识梳理+典例精讲+专项精练)1、常用的面积单位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
平方厘米(cm²):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分米(dm²):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m²):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大面积单位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平方千米作单位。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公顷=10000平方米(2)平方千米(km²):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1、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使用乘法,将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如,将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就在公顷前面的数后面直接添写4个0。
(2)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使用除法,将低级单位前面的数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如,将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就去掉平方米前面的数后面的4个0。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2、解决问题(1)先按照面积公式计算题目要求的图形面积,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面积单位转换。
(2)比较面积大小时,熟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将两个不同的面积单位统一,才能进行比较。
常考易错题型1: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典例精讲1】(23-24六年级下·福建三明·期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有关小学数学四五年级上下册《公顷和平方千米》课后日常基础知识考查单元习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习题一、填上适当的数。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0平方千米=( )公顷50公顷=( )平方千米35000平方米=( )公顷 15265平方米=( )公顷3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5公顷=( )平方千米10平方分米( )1000平方厘米 3平方米( )30平方分米9平方千米( )90公顷 12平方千米( )68公顷( )平方千米=( )公顷=7800000平方米81公顷=( )平方米,二、基础知识填空。
1、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大约(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3、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三、解决问题。
1、一块正方形地的周长是800 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这块地收稻谷多少吨?2、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500 米,宽是400 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3、红光小学的操场长100 米,宽 65 米,小明绕操场跑了两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一个长3500米,宽130米的长方形机场跑道,这条跑道占地多少公顷?5、一台播种机宽4米,工作时,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前进,3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6、一个占地5公顷的长方形公园,宽是 200米,它的长是多少米?7、一个长400米、宽200米的植物园,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6平方米栽一棵树,这个植物园可以在多少株植物?如果每平方米施肥20千克,一共要施肥多少吨?8、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500米,宽是40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9、在12公顷的荒地上开一个长1200米,宽50米的鱼塘后,还剩下多少公顷的荒地?10、一块正方形的麦田,边长 200 米,平均每公顷收小麦 650 千克,这块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千克?11、把5.009公顷、5900平方米、5公顷900平方米、59公顷、59000平方米,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公頃和平方千米》知識點1、已經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頃、平方千米(km2)。
2、(1)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測量土地的面積,可以用公頃作單位。
例如:鳥巢的占地面積約1公頃。
400跑道圍起來的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
(5)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
3、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1)首先要記住它們之間的進率: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1平方米=10000平方釐米(2)換算方法:○1把高級單位化為低級單位,要用乘法計算,只要用高級單位前面的數去乘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即高化低,乘進率,小數點向右移,移幾位,看進率。
)○2把低級單位聚成高低級單位,要用除法計算,只要用低級單位前面的數去除以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即低化高,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左移,移幾位,看進率。
)a、把公頃轉化為平方米,只要在公頃前面的數據後面直接添寫4個0。
b、把平方米轉化為公頃,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數據後面直接去掉4個0。
c、把平方千米轉化為公頃,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數據後面直接添寫2個0。
d、把平方千米轉化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數據後面直接添寫6個0。
e、把平方米轉化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數據後面直接去掉6個0。
4、填寫面積單位的規律:(1)國土面積、省份(含直轄市)面積、省會城市面積、州(市)面積、縣、鄉鎮面積、村委會、村莊面積、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公園、院(校)園、體育場(館)等,一般要用“公頃”作單位。
(公开课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六组合图形的面积3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 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1公顷=10 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知道1公顷=10 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现在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写什么单位合适呢?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4( )。
教室的面积大约50( )。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200( )。
师:在我们班同学中,有人去过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吗?大不大?你知道金鸡湖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学生估计面积,之后课件呈现:金鸡湖的总面积约为740公顷。
)师: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1公顷有多大?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二、新课学习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
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那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米有多长呢?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二、内容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分别安排了两个例题对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教学。
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学生生活中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注意选取了学生熟悉和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经验链接,唤起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应用价值。
在学习结果上,引导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初步表象是重要任务。
三、教学设想:1、从生活问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土地的面积是经验化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上学期学习的面积和生活中的房屋面积、操场面积等等,但学生接触到和感受清晰的都是相对较小的面积,可以在回忆和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后,出示相对较大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辨析填空,从而发现以往的面积单位不够用了,形成认知冲突,教师顺其自然引出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
2、唤起学习经验,激活学生学习方法的意识[S3] 。
在学习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过程中,使学生回忆以往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帮助学生建构起这两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建立表象比较困难,在教学课本的同时,还要设计充分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检验,通过三个环节: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研究。
四、课时安排:4课时(2节授课、1节实践、1节复检)五、教学过程:《公顷的认识》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知道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结合实例,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初步表象。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P34——P3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过程与方法: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及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现在我们就来个就地取材。
(1)师随手拿起一个卡片,问: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45()。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3)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
刚才同学们都讲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回忆说一说。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 1 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分别有多大?从你们响亮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对面积单位掌握得很扎实,同时,我也了解到你们非常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约2()。
师:能填我们学过的单位吗?二、新课探究对于以上的答案,师引导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疑问.且梳理出来.1.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来表示?2.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1公顷和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表示一些较大的面积,如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沙漠的面积等等,常常会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板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认识公顷:1公顷到底有多大?“公顷”和“平方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同学们打开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
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
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的表面积以及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使学生更清楚地体会计量大面积的土地要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
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
两个内容各编排一道例题、一道“试一试”和一个“练一练”。
例题着重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基础知识,“试一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为单位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一练”里继续感受公顷与平方千米。
练习十四配合两个面积单位的教学,并安排知识的整理和综合应用。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
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
例2也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
其次是例1的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都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
小学数学四五年级上下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日常常见基础知识考查练习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题一、填上适当的数。
4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12平方米9平方分米=( )平方米30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3.5公顷=( )平方米6000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 )。
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 )。
三、比大小。
2000000平方米○4公顷 3平方千米○3000 公顷5公顷○5000 平方米 9平方千米○9公顷四、基础知识填空。
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 )。
2、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 )作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 )作单位。
五、解决问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面积是8公顷,底是400米。
高是多少米?2、一个长400米、宽200米的植物园,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6平方米栽一棵树,这个植物园可以在多少株植物?如果每平方米施肥20千克,一共要施肥多少吨?3、在12公顷的荒地上开一个长1200米,宽50米的鱼塘后,还剩下多少公顷的荒地?4、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5、一个长100米,宽65米的长方形果园。
如果长与宽都扩大1倍,那么果园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6、一块正方形地的周长是800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这块地收稻谷多少吨?7、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长200千米,宽40米。
那么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8、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长 200 千米,宽 40 米。
那么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