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合集下载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学生介绍了解的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

教师补充,强调知识点。

完善关于诗人的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宗室,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甘肃天水县),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诞生在中亚的碎叶(前苏联)。

五岁随父迁绵州的彰明县(四川)清廉乡。

青年时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

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寓居安陆。

初到长安,贺知章见其文惊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而誉满京师,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天宝元年(七四二),玉真公主荐翰林,受到玄宗特殊礼遇。

不到两年,因忤杨贵妃,赐金放还。

此后漂泊流浪,客当涂令李阳冰所。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白诗纵横变化,凌轹百代,所谓天授,非人可及。

集中“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二语,惟太白足以当之。

王贻上谓: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记》,太白似《庄子》。

供奉断句尤妙绝古今,别有天地。

子美每饭不忘君国,太白亦然,特天性不羁,故放浪于诗酒间,其忧时伤乱之心,实与少陵无异也。

安得徒以诗人目之?李白天才横溢,乃五七绝圣手,和王昌龄的七绝,为有唐三百年典范。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之艺术特点。

李是继屈原而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解题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三、朗读诗歌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品味朗读时声调的高低,标注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或高昂的诗句。

明确:低-高-高-高-低-低2.诗人情感,由低沉到高昂又归于低沉,其感情的基调究竟是高还是低?明确:低沉3.由哪些诗句能看出来?(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具体地说,这种低落的心情是忧愁,李白因何而感到忧愁呢?介绍背景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学重点:了解李白的思想和诗歌主要特色;体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强烈感情色彩。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并称“李杜”,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熠熠生辉。

先读一首吊李白的诗歌经青山吊李翰林杜荀鹤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李白墓是在安徽当涂县的清山脚下,所在镇现叫太白镇。

晚唐诗人贾岛晚年不远千里拜李白墓,竟然忘归,也死在当涂,葬在李白墓不远处。

诗意:谁说先生已死,先生的精神日益新颖。

今夜青山明月下,墓中埋葬的是千古第一诗人。

自然白白地销毁了先生的身骨,生前声名不依傍,(死后声名远扬)。

有谁能把耒阳杜甫墓移到此处,与先生为邻,让两人共吟。

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下面我们来谈谈李白。

过去有过了解,现在更详细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和艺术成就。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于中亚碎叶城,家境较殷实。

(一)蜀中时期(701-725)李白的父亲是有学问之人。

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

周岁时抓周,李白抓了一部诗经。

父亲很高兴,说以后要成为一名诗人。

父亲一定要给儿子取个很好的名字,直到李白七岁时,名字还没有取好。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要母子二人对下面两句。

母亲想了好一会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自家姓,“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读了不少书。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学习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优秀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优秀教案
三、品诗句。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内容。
提出质疑,小组分别展示,组员补充说明,教师引导其正确理解诗义。发挥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写下你对此诗的理解。
四、悟诗情。
(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感叹人生的多烦忧。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下诗人为什么而烦忧?
明确:昨日、今日明显指的是过去和现在,开篇感慨时光流逝的无情,而作者却感觉时光难驻,心烦意乱,这忧愁中有离愁别绪,但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却壮志难酬的精神苦闷,也蕴含着诗人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
教师伴乐示范朗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全集》。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板书设计
昨日——不可留
今日——多烦忧愁
明朝——弄扁舟
2.以品读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以“诵诗文—知作者—品诗句—悟诗情”的方式,感知诗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说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课前用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首先为学习诗诗创设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说明:背诵与朗诵相结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设计殷都区水冶镇第一初级中学冯红薇一、教材分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安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中,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州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所作。

题为“饯别”,但是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忧愁。

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气势奔放,大开大合,却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思想独立有激情,争强好胜,课前分好小组,为竞争做好准备。

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配乐范读、齐读、分组读、诵读、美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开展竞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八年级学生一旦激发开学习兴趣,有了竞争意识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中“阅读”中的第9条中建议: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基于此建议要求,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洒脱的情怀。

3、赏析重点诗句,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感受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洒脱的情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诗句,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李白内心的复杂情感,并能尽快背诵本诗,我首先选择配乐范读法;在品味诗歌经典语句时,我选择了点拨探究法;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我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写愁绪的佳作佳句,选择延伸拓展法。

五、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圈点勾画批注的学习方法,把课堂留给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展示自我,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教学目标】1、品诗韵,感受明朗朴素的诗歌语言;2、赏诗情,学习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3、悟诗魂,体会诗人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曾几何时,屈原高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神圣殿堂。

千年之后,又有一位天才诗人引燃了这种情怀,他就是诗仙李白。

请大家回忆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他以超脱世俗的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李白的诗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二、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诵读品韵1、自读、齐读、分读诗歌。

(读诗应读出诗情,读出诗味。

)诵读指导:①放慢语速,注意停顿;②语气轻重,语调高低。

语速,我们朗读古典诗词,语速基本上是要舒缓一些,缓慢一些。

(找一位学生)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要重读。

当我们读到兴奋,激动人心时,语调要高亢,忧愁、沮丧时语调要低沉,使整个朗诵富于感情的起伏变化。

哪位同学来试一遍。

诵读是需要生命来投入的,你要把李白的诗变成自己的语言,我们现在分组朗读,看看哪一组读的声音更洪亮、感情更充沛。

2、鉴赏诗歌,首先要做到知人论世,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呢?3、同学们,通过诗歌背景以及多次的诵读,大家从诗歌里感受到了什么?(烦忧、豪迈、愁苦...)我们从这首诗歌中感受到多种情感的强烈对比,看来大家对诗歌语言都很敏感,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这只是我们对诗歌的初步感知,今天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以意逆志。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感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四、感受诗情1、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探究阅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语文版第二册教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语文版第二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情感内容,感受古人送别时的深情厚意;2.能够了解作者谢朓的人物形象、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感受其豁达洒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3.能够把握文章所表达的诗意,体会古诗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古人的辞藻和结构;2.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谢朓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的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并有老师朗读本篇诗歌,向学生展示诗歌之美和深情厚意。

2. 新知讲解(30分钟)1.讲解诗歌结构和辞藻。

首先,展示诗歌的格式,介绍作者的行文结构和韵律。

其次,讲解一些生僻字的意义,如“徜徉”、“俶装”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辞藻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歌的意境。

以这首诗为例,讲解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感受到雨滴洒落在小径上,遥望碧绿的草地,又感觉近在眼前,但是无法靠近。

该诗的意境充满了浪漫情怀和凄美之感,让人意犹未尽。

3. 典型例析(20分钟)讲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通过解读文中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为接下来的个人思考和群体讨论做好铺垫。

4. 合作学习(30分钟)1.按小组进行,让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个人思考和群体讨论,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如何理解‘遥’字表达的意境”进行个人思考,并在群体讨论环节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借鉴思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5. 精彩呈现(15分钟)1.各组代表呈现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汇报,展示思维碰撞所带来新的理解和想法,借此再次强化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创意展示,如可以自制诗词表情包、绘制图画、写诗等,让学生通过创意展示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从而拓宽展示和表达的方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一、导入唐朝诗圣杜甫有诗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台湾诗人余光中有诗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他们诗歌中这个人嗜酒爱月,剑胆琴心;他豪迈洒脱,浪漫出尘。

他就是大诗仙李白!今天我将和同学们再一次走近李白,去品味他带给我们的洒脱与浪漫。

(板书课题)二、释题让我们齐读标题谁能说说诗歌的题目有何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意为“在宣州的谢脁楼设宴送别远房叔叔(身份为校书郎)李云”。

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送别诗)二、读诗歌过渡语: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朱熹《熟读精思》1. 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2. 听读诗歌,注意录音所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3. 学生齐读。

三、悟“情”过渡语: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同学们再1.自由地读诗,然后结合语句,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情感?①生回答:“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内心苦闷忧愁2.诗人为什么烦忧呢?(展示诗的写作背景)生:理想无法实现生:得不到重用生:怀才不遇师总结:看来同学们是非常了解李白,正像大家说的那样,他空有壮志才情,却没法施展。

写作背景: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内心十分愤慨,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

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个别读、再齐读第1句,读出忧愁之情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烦恼暂时消除,心情舒畅,豪情满怀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无比自信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青天摘月本就虚无,李白高远的理想在现实中同样受阻,无法实现理想的李白内心涌起何种感受?)个别读、再齐读2-3句,读出高昂的情绪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教学设计一、概述:1、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虽为课外篇目,但它的意境和思想是深远的,诗中的很多名句仍是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中的常见句子,所以我把它作为讲读课来处理,也希望以此来加深我们对大诗仙李白的认识。

2、李白的诗,如他的人,自然豪放,洒脱浪漫。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世,都是尤值吟咏与赏析的佳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几乎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所有特色——李白喜月,诗中有月;李白嗜酒,诗中有酒;李白怀才不遇,诗中写满了他的忧愤与期冀;李白豪迈洒脱,于是他诗情如狂涛,笔势若天马......我们既要品味赏析李白诗歌的大气与豪迈,也要努力当堂背诵。

我们将再一次领悟与感受,李白作为一个诗仙所带给我们的沉醉与惊叹。

3、学习这首经典之作,我们要用1课时时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把握李白诗歌特色;积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名句;并赏析这些精彩语句。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有感情诵读、并努力背诵;扩展李白与月与酒有关的诗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体味他虽在逆境,但仍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本课虽只是一首古诗,但仍有诸多可以值得去探究和扩展的妙处。

我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诗《行路难》开头,中间以诗解诗,最后以诗结尾,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将进酒,杯莫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自信的心理素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高中之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裨益。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课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课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从文本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州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所作。

题为“饯别”但是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诗人痛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触目现实,忧愤难当,全诗情感起伏变化,而又气势奔放,大开大合,却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和之前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都很好地体现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从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分析,《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阅读与鉴赏”中,是《李白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属于精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唐诗,初步了解能体现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诗的唐朝”,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鉴于以上两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受、了解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诗风。

能力目标:(1)学会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

(2)把握比较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这一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感受李白的自由精神和伟大的人格,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的确立: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这首诗歌情感充沛、波澜起伏的特点。

突破办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从而理解作品的情感;在朗读中进一步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共3篇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共3篇

《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共3篇《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1《唐诗四首》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引言: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是李白和杜甫。

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清照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曾被嫁接到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中。

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中充满了乡土情愫和忧国忧民之情。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杰作,同时也是为了为教师提供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案。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描绘了临行前一群朋友之间的离别场面。

这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早的诗歌之一,其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

李清照的丈夫陈实功曾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教诲对于后来的李清照自然有所影响。

在该诗中,她表达了对于朋友离别的思念和遗憾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她对于朴实的乡村生活和美好的人生追求的热爱。

此外,该诗的创作背景也与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南宋末年,外敌入侵,国家危急,诗人李清照夫妇因受辱而离开了原来的家乡定居在了新的地方,这种背景的影响无疑也萦绕在这首诗的曲折情节之中。

第二部分:叙述文本内容诗人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朋友之间离别的情景。

她的情感表达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对于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

诗中描写了临别之际,众人欢聚一堂,到前门送别之后便无人相送,情感转为朦胧,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慷慨悲歌。

在此过程中,诗人视角的转变,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纠缠。

这首诗既柔美又深刻,充满了对于情感世界的深刻洞见,令我们见识诗人的智慧和艺术修养。

第三部分:课内教学安排针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1.了解作者背景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于作者李清照的背景作了简单介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
客舍:客中送客。(板书:客舍)
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板书:柳舍青青柳色新。”
三、品诗意,三叹“故人”。
1、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2、师: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理解“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初读全诗:(古诗幻灯片)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课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一课时
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讲读
备课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2、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
教学重点
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教学难点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个性批注
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今天,我们将要送别的是千古传唱中的哪一曲呢?板书:送(播放课件)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字音、识字义、写规范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语文学习过程与能力:(1)了解七言律诗的诗歌形式,学会鉴赏诗歌。

(2)体会诗歌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感情。

(2)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3)欣赏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七言律诗的诗歌形式,学会鉴赏诗歌。

(2)体会诗歌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教学难点:(1)感受使人感情的起伏跌宕。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时数一学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图解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艺术鉴赏法、串讲法。

五、教学媒体音乐、图片、多媒体分案一、教学教点全诗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这是谁的诗歌?我们还学过他的那些诗歌? 提问法生:李白,《静夜诗》、《早发白帝城》。

师:很好,同学们对李白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学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是李白的诗歌,同学们请看图,了解诗作背景:天宝三年———天宝十年———天宝十四年图解法被赐金放还作此诗安史之乱爆发自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就四处漂泊,一直得不到重用,个人遭遇趋困窘。

在宣州写此诗讲授法时已年过半百,此时唐朝已由盛转衰,正在酝酿着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国家混乱。

所以诗人是在壮志难酬、四处漂泊、社会动荡的情景下写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诗人写了什么?(二)整体感知,充分读书。

播放朗诵诗歌,让学生听诗歌的轻重、节奏、感情让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

师:读了诗歌,同学们感受到诗歌有哪些特点?生: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

问题教学法师:很对,同学们再看看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音有什么特点?生:多是押ou韵。

师:诗句多是几个字组成?生:七个。

师:很好,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讲究声韵美,所以讲究对仗与押韵。

生:老师,有两个四字句,而且五六句的尾字“发”和“月”不押ou韵?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来解答它。

解题师:同学们看看诗题,你们得到那些信息?学:这是一首送别诗发现问题法师:在哪送别?生:宣州谢朓楼师:送别的人有谁?生:李白和云师:云和李白是什么关系?生:是李白的叔叔。

师:同学回答的很好,这里的“校书”是唐朝的一种官名,只是一首写发生在谢朓楼的送别诗,是李白告别李云的诗,李云是盛唐是的散文家,极有才华,但遭贬谪,只作了秘书省的小官。

讲授法诗歌一共6句话,看第一、二句(范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朗读法今日之日多烦忧。

先看第一小分句弃:抛弃、离弃。

我:今天的我,串讲法李白诗歌中的主观色彩浓烈。

去:离开。

昨日:昨天。

之:结构助词,的。

留:挽留。

句子描述:抛弃我而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可以挽留。

诗人感叹日子的匆匆流逝、时光难驻、年华易老。

采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弃”和“留”两个动词采用拟艺术鉴赏法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自己被日子抛弃想挽留而不得。

第二个分句乱:扰乱。

心:心情、心绪。

今日:今天。

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多。

烦忧:烦恼、忧愁。

句子描述:扰乱我心情的今天的日子有很多烦恼和忧愁,诗人在此点出“烦忧”联系时代背景诗人的“多烦忧”的“多”指烦恼自己年过半百却壮志难酬和四处漂泊,忧的是君王和国家,是动荡混乱的社会。

采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二句的句法有四字句与七字句混用,这是散文句发运用,这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昨日之日”“今日之日”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感情基调低沉。

第三四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朗读法长风:远风,大风。

长风在这里突现出风的有力,因为风度强,所以可以吹得很远很远,暗示天空的空旷串讲法艺术鉴赏法万里:照应长风,在此作状语,修饰“送”,表现路程的远。

也暗示天空的宽广。

送: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长风送秋雁,秋雁:秋天南归的大雁。

这句话描述:长风不远万里送还秋天南归的大雁,这句话写谢朓楼外的天空的景色:长风送秋雁,点出了送别的时间:秋天,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秋雁”秋天南归的大雁,在此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南归的秋雁反衬诗人四处漂泊的处境。

第四句对:面对。

此:即长风送秋雁的景色。

酣:读Han,畅饮。

高:高高的。

楼:串讲法谢朓楼。

高楼,名词活用作状语。

句子描述:面对此景,(我们)可以在高高的谢朓楼上畅饮。

这句话采用直接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内的画面:畅饮楼。

此处畅饮为后文“举杯”设下伏笔“高楼”照应了诗题“谢朓艺术鉴赏法楼内的画面:畅饮楼。

此处畅饮为后文“举杯”设下伏笔“高楼”照应了诗题“谢朓楼”。

三四句是两句写景句,诗人在此处用了两个意象开阔宽广的字“长”和“高”表现了诗人豪门豁达的胸襟。

感情基调由低转高,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抒发。

第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朗读法蓬莱:传说海中的仙山,是藏经典秘籍的地方,喻指文的高深渊博。

建安骨:建安风骨,串讲法是以曹操父子为首的建安七子的诗派,诗风以“刚健遒劲”出名。

小谢:南朝齐人,谢朓,著名诗人,其诗风以清新秀丽著名。

清发:秀发,用清秀的头发喻指诗风的俊逸秀丽。

句子描述:(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贮藏的仙文一样高深,(同时还兼具)建安风骨的“刚健遒劲”,(而我的诗风)像谢朓的诗歌那样清新秀丽并且俊逸美好。

这两句分别写主客双方的文章,对彼此的文章的赞美,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负,用艺术鉴赏法“蓬莱”“建安骨”“小谢”三个典故,采用用典的修辞手法突出各人的才华。

“请发”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把诗风比作俊逸的人的秀发,形象表现了诗歌的美好,第七八句(范读)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朗读法俱:都。

怀:动词,怀有。

逸:飘逸。

兴:兴致。

壮:雄壮。

思:神思。

飞:飞跃。

串讲法欲:想。

上:登上。

览:通假字,通“揽“摘取。

明:明亮的。

月:月亮。

句子描述:(我们)都胸怀飘逸的兴致,雄壮的神思飞月,想要登上青天去摘取那明亮的月亮。

这两句是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承接上句对两人才华的自信所展开的想象,是虚写。

想艺术鉴赏法象去摘取皎皎明月吗“明月”这个意象在此象征光明的仕途前景,“逸兴““壮思”“览明月”夸张想象的词表现了诗人豪迈。

在这里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是想象,是虚写,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自己才华的自负。

第九十句(范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朗读法抽:抽出。

刀:宝刀。

断:砍断。

水:流水。

更:副词,形容水流得很急很快。

举杯:举串讲法酒杯。

销:异体字。

同“消”,消除。

愁:忧愁。

愁更愁:第一个愁是名词,忧愁。

第二个愁是形容词,形容愁的浓和苦。

句子描述:(我)抽出宝刀砍断流水而流水流得更急更快了,(我们)举起酒杯(想要)消除忧愁而忧愁更浓更苦了。

这两句是转折句,从上两句的想象回到现实中来,情感基调艺术鉴赏法由高转低。

写诗人面对愁苦想要消除它,却不想这愁不仅排遣不掉,结果却更浓烈了。

这种动作与心理的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动作上想消愁,心理上的愁却消不了,理想中希望愁不在,现实中的愁却多。

突出强调了“愁”的“多”,在此照应了第二句的“多”。

这里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加强语势。

突出浓愁。

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愁比作流水,使愁更形象鲜明,表现了愁如流水的砍不断一样消除不了。

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抒愁绪,“断水水更流”“销愁愁更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愁的淋漓。

第十一、十二句(范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朗读法生:出生。

世:世界上。

称:称心。

如:如意。

明朝:明天。

散发:不束冠,披散头发,意指放弃仕途。

弄:泛,划。

扁串讲法舟:小船。

诗句描述:人出生在世界上不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散头发,泛舟湖上,退隐江湖。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下,在消愁不成的情况下艺术鉴赏法的决定:退隐江湖、泛舟湖上。

“扁舟”是一个典故,典出《史记·殖列传》“乘扁舟浮与江湖”中描写范蠡的退隐。

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也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范蠡的退隐是功成名就的退隐,而李白在写下这首时已年过半百,却一事无成,反衬了诗人的“不称意”的愁苦。

(四)拓展延伸,巩固积累。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愁苦、烦闷的。

但诗人的情感却是变化跌。

线索引导法一二句低三四、五六、七八句高九十、十一、十二句低感情如波浪,如山峰。

一共有两次感情变化:当诗人看到廖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大雁的壮丽景色,不由得激起了豪情逸兴。

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

第二次是高潮过后,回到现实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的苦闷。

现在我们根据诗歌可以做一幅画画面分析法首先我们要画一个高楼,楼外是宽广的天空,天际有一群南飞的大雁,苍劲有力的飞翔。

送别的时间是白天,诗中出现“揽明月”是虚写,是虚实相映的表现手法。

楼内有两个畅饮的人。

师:诗人最总的选择结局是什么?生:散发弄扁舟。

(五)结尾课程,设计作业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习了这首诗歌,对于诗人在如此苦闷的处境之下,还能写出这样一首高昂乐观的浪漫主义诗歌,可以说诗人的这种乐观豁达的胸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学完这首诗歌,联系自己的生活处境写一篇关于面对困难或种种不如意的事时,你们的感受、感想、体会或看法。

三、板书设计黑板中间写诗名、右上角写作者黑板左边写要点:(1)写作背景(2)每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3)每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黑板右边做稿书举例、画图四、教学反思师生互动环节不够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