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性质 获奖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正方形模型、直尺、剪刀、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的正方形实物,如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模型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正方形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直尺测量其边长,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对角线、内角等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如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4.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如给定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10分钟)2. 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直尺测量其边长,判断是否相等。

3. 给出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强调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并写一篇关于正方形的小短文。

2. 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物体,拍照并到学习平台,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黑板画图、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正方形性质的深入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对角线除了互相垂直平分外,还有其他特点吗?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剪刀将正方形的对角线剪开,观察对角线剪开后的形状。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定理,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在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20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一、情境导入教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那么大家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吗?2/ 20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教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并归纳: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说明: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思: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正方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教师:正方形都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3/ 20教师:你能详细说一说正方形的性质吗?学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由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教师:同学们能尝试完成这两个定理的证明吗?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教师点评.教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三、举例分析4/ 20例1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解:BE = DF,且BE⊥DF.理由如下:(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BC = DC,∠ BCE = 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DCF = 180°-∠ BCE = 180°- 90°= 90°.∴∠ BCE =∠ DCF.又∵ CE = CF,∴△BCE ≌△DCF.∴ BE = DF.(2)延长 BE 交 DF 于点 M(如图).5/ 20∵△BCE ≌△DCF,∴∠ CBE =∠ CDF.∵∠ DCF = 90°,∴∠ CDF +∠ F = 90°.∴∠ CBE +∠ F = 90°.∴∠BMF= 90°.∴ BE⊥DF.例2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学生尝试画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课件出示如下图:6/ 20四、练习巩固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AF,C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五、小结7/ 2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六、课外作业教材第22页习题1.7第1~4题.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亲自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学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能力.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8/ 20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经历探究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综合推理的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9/ 20难点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一、复习导入1.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10/ 20(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怎样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教师:你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1-20,提出问题: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解: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因此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11/ 20教师:满足什么条件的矩形是正方形?满足什么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教师: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同学们能尝试完成这3个定理的证明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2.中心四边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梯形和直角梯形中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12/ 20平行四边形矩形13/ 20菱形正方形14/ 20等腰梯形直角梯形15/ 20梯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举例分析16/ 20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BE平分∠ABC,CE平分∠DCB,BF∥CE,CF∥BE.求证: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证明:∵BF∥CE,CF∥BE,∴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DCB=90°.又∵BE平分∠ABC,CE平分∠DCB,∴∠EBC=12∠ABC=45°,∠ECB=12∠DCB=45°.∴∠EBC=∠ECB.∴EB=EC.∴▱BECF是菱形(菱形的定义).在△EBC中,∵∠EBC=45°,∠ECB=45°,∴∠BEC=90°.17/ 20∴菱形BECF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24页“随堂练习”.2.完成下列问题:图①图②18/ 20图③(1)如图①,在△ABC中,EF为△ABC的中位线.①若∠BEF=30°,则∠A=________.②若EF=8 cm,则AC=________.(2)如图②,在AC的下方取一点D,连接AD,CD.取CD和AD的中点G、H,问EF和GH有怎样的关系?EH和FG呢?(3)如图③,四边形EFGH的形状有什么特征?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六、课外作业教材第25页习题1.8第1~4题.19/ 20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学习情境,通过图形的变换,使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并且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一步一步地探索、归纳、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20/ 20。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测量正方形纸片,观察和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数学抽象:让学生从具体的正方形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4.数学建模:通过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数据分析,培养数据解读和处理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认为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除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和生活中寻找正方形的例子,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5)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5)

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知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经历探究正方形判定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综合推理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教学难点: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那么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包含关系?请填入下图中.通过填写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还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2、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怎样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二、讲授新课1.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研究,老师巡回其间,进行引导、质疑、解惑,通过分析与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基本方法.(1)直接用正方形的定义判定,即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3)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那么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后两种判定均要用到矩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矩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是判定正方形的基础.这三个方法还可写成: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上述三种判定条件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一般方法,可当作判定定理用,但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也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2.正方形判定条件的应用【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 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 四个角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师生共析:(1) 是真命题,.因为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又四个角相等,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知每个角为90°,所以由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可以判定此命题是真命题.(2) 真命题,由.四个角相等可知每个角都是直角,是矩形,由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所以根据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可判定其为真.(3) 假命题,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它不一定是正方形.如下图,满足A O=CO ,BO=D O 且AC ⊥BD 但四边形ABCD 不是正方形.(4) 假命题,它可能是任意四边形.如上图,AC ⊥BD 且AC=BD ,但四边形ABCD 不是正方形.(5) 真命题。

正方形性质教案

正方形性质教案

正方形性质教案【篇一:正方形的性质教案】【篇二: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学生思考回答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几何画板演示动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多媒体显示)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师:同学们能尝试写一下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想一想: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三、典例学习,巩固新知如图 1-18,在正方形 abcd 中,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解:be = df,且 be⊥df.理由如下:(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bce = ∠ dcf.又∵ ce = cf,∴△bce ≌△dcf.∴ be = df.(2)延长 be 交 df 于点 m(如图 1-19).∵△bce ≌△dcf,∴∠ cbe = ∠ cdf.∴ be⊥df.议一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学生画图)(多媒体显示)设计意图:①使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得到的关于正方形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实际上就是充分锻炼学生理论依据(本节课是关于正方形的定理)图形化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使学生养成阶段性回顾总结的习惯,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对知识结构的再建过程,是学生丰富、重建自身认知结构的必要手段.巩固练习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四、课堂小结,内敛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五、达标检测,反馈纠正1、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角线____.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afe=∠aef.f3.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 b c六、作业布置,落实目标选做题:课本22页习题7.1第1、2题.选做题:课本22页习题7.1第3题.板书设计【篇三:正方形的性质教案】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已经具有了四边形的基本认知与知识结构,这些已有的认知结构可以迁移到正方形的学习中来。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1.活动内容:搜集身边的矩形(提前布置)。

2.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应用的各种矩形图形。

3.准备好数学常用的度量工具:直尺、量角器、圆规。

4.附部分学生作品:学生搜集的图片或实物(部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展示学生的成果,包括图片以及实物等各种学生能得到的“图形”,并让学生利用适当的度量工具,对搜集到的图形素材进行度量或者对素材进行适当的操作,并记录、整理数据。

活动的注意事项:我们要注意实物测量、操作和利用软件进行测量,这两种方式显然各有可取之处,比如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折叠显然比用软件要方便的多,所以老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

由于度量会有误差,所以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小组多次(或多人分别)测量减小误差。

由于可测量的数据较多,所以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可以借鉴前几节课的研究,对于测量数据进行适当的选择,并整理记录数据。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示范性的数据整理模式(如下表),但不要强求。

图形名称数据角线边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对角线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对称性(二)合作学习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对其得到的数据或是操作得到的结论进行交流。

(三)性质应用1.引用课本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F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形的性质。

2.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2. 正方形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正方形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正方形的定义1.1 引入: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正方形的定义。

1.2 讲解: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如棋盘、正方形纸等。

第二章:正方形的性质2.1 引入: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性质。

2.2 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2.3 互动: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

第三章:正方形的判定3.1 引入:展示非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3.2 讲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包括: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第四章:正方形的应用4.1 引入:展示正方形应用的例子,如正方形图案设计、正方形桌面等。

4.2 讲解: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板设计等。

4.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练习5.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5.2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互动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方形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正方形边的性质6.1 引入:通过正方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边的性质。

初中物理正方形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正方形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正方形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正方形模型或图片。

2. 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正方形的地板、正方形的桌面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方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一种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3. 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正方形的内角,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

4. 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边长,验证四边相等。

5. 讲解正方形性质的推导过程,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纸张剪出一个正方形。

2. 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和角度,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3. 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正方形的性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强调正方形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纸张剪出一个正方形,并测量其边长和角度,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物体,总结正方形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和讨论,加深了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正方形在数学史上的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等奖创新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等奖创新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等奖创新教案教案一: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示意图,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3.能够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场景,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绘制和识别。

三、教学内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有四条边,四个顶点,四个内角,其中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四个顶点,四个内角全为直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1)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3)正方形的任意两边相等且平行;(4)正方形的对边相互垂直;(5)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对角线的内角。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绘制:(1)长方形的绘制方法:先画一条边,确定长方形的一条边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定义,画出相邻边,最后连结两个相邻点即可得到长方形。

(2)正方形的绘制方法:先画一条边,确定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确定其他三条边。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建筑、园艺和绘画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2.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分析出它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给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表。

3.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示意图:(1)教师给出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尝试用直尺和铅笔绘制出来。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绘制的结果,讨论和比较。

4.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场景:(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例如:一些长方形的长是12cm,宽是8cm,求它的面积和周长;一些正方形的边长是5cm,求它的面积和周长等,让学生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以及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矩形、菱形和正六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矩形的性质,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方形作为一个特殊的矩形,其性质更为特殊,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学生已知的矩形性质,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正方形性质的证明和推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性质;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正方形和矩形的模型或图片。

2.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知的矩形性质,提出问题:“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正方形的四个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正方形和矩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测量和记录正方形和矩形的边长、角度和对角线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使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判定;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正方形图形3.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矩形和菱形的性质;2. 提问:正方形是矩形还是菱形?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二、探究正方形的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图形,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2. 让学生用量尺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验证四条边相等;3.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4. 让学生用量尺测量正方形的对角线,验证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5. 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三、正方形的判定(10分钟)1. 给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 让学生举例判断一些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3.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它可能是正方形;4. 让学生通过绘图,尝试构造正方形。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给出一些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正方形;2. 让学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 提问:你认为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绘图,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六、正方形的对角线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2. 学会运用正方形对角线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对角线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正方形图形3.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教学过程:1. 回顾正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图形,发现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3. 让学生用量尺测量正方形对角线,验证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4.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对角线垂直平分一组对角;5. 让学生通过绘图,验证正方形对角线垂直平分一组对角。

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课题与课时】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012版),第一章1.3.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共2课时第2课时设计教师:【课标要求】1.经历正方形判定的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判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证明正方形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由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转变为正方形,能分别描述出由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添加什么条件能得到正方形,感受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发展归纳能力. 并通过自主学习,能证明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发展自主学习及推理的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小组活动能归纳出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3.能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综合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发展分析能力及应用意识.【评价任务】1.独立完成任务一:1,2,3,4(检测目标1)2.合作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3.合作完成任务三:1, 2(检测目标3)【学习提示】阅读评价任务,明确本节内容有几个任务需要完成,每个任务要怎样完成,完成以后的检测评价内容是什么,同时明确针对目标的评价标准,有效引导自己学习.【资源与建议】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正方形的判定、应用及中点四边形的探究。

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和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概念,这是本节的知识基础.关于正方形的判定和应用,就是在这些基础上的进一步强化.2、本节授课思路为“创设情境——猜想归纳——逻辑证明——知识运用”.课堂上的动画演示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判定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3.本主题的重点是正方形判定定理的探索与证明;难点是综合应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发现正方形的判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应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习提示】在开始本节课学习之前,先认真阅读以上资源与建议,明确这节课内容的出处、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的路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途径,为顺利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作好准备.【学习过程】学前准备:1. 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2.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3.怎样用一个图直观的表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根据正方形的特征,不难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下面就来研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任务一:探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指向目标1)1.观察思考:(多媒体动画演示以下三组图形的变化)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分别添加什么条件能得到正方形?()_________(正方形的定义)()()2.归纳判定方法(1)有一组并且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定义)(2)有一个角是的菱形是正方形.(3)有一组的矩形是正方形.3.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对角线分别有什么性质?从对角线的性质分析怎样的菱形是正方形?怎样矩形的是正方形?猜想:对角线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的矩形的是正方形.4.请验证你的结论. (2-4题检测目标1)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多媒体出示)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行是正方形.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定理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定理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评价最高标准:第2-4题答案正确每题+4,最高12分)【学习提示】认真观察图形的直观变化并依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性质的差异→猜想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推理验证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及推理能力其中判定定理的证明要依据正方形的定义.通过评价任务掌握判定方法,正确说明目标1达成.任务二:判定应用(指向目标3)1.例题(多媒体出示)已知:在矩形ABCD中,BE平分∠ABC,CE平分∠DCB,BF∥CE,CF∥BE.求证: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证明:∵BF∥CE,CF∥BE,∴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DCB=90°.又∵BE平分∠ABC,CE平分∠DCB,∴∠EBC=∠ABC=45°,∠ECB=∠DCB=45°.∴∠EBC=∠ECB.∴EB=EC.∴□BECF是菱形(菱形的定义).在中△EBC中,∵∠EBC=45°,∠ECB=45°,∴∠BEC=90°.∴菱形BECF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处理方式:本例是正方形的判定问题.首先由教师引导分析思路,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与课本对照,找出异同后分析原因并订正.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明确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证明.2. 已知:如图,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A′=BB′=CC′=D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检测目标3)(评价最高标准:规范解答+6,最高10分)【学习提示】认真观察图形分析,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正方形的判定问题,其中涉及到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在应用过程中要明确所选方法的思路清晰,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理解正方形的各种判定方法.任务三:探究中点四边形(指向目标3)(多媒体出示)1.我们知道,任意画一个四边形,以四边形的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任意画一个正方形,以四边的中点为顶点可以组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呢?先猜一猜,再证明.处理方式:本题通过研究中点四边形的问题,力图综合应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省一等奖)

正方形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知道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2、教材分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学情分析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并培养学生对符合语言转化的能力。

学习目标1、借助学具,通过探索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合作交流,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会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重点)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指导,能独立说出正方形的概念,知道几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目标1)2、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类比归纳”和“合作交流”环节的内容,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转化成符号语言。

(目标2)3、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完成“例题探究”和“拓展延伸”环节的证明。

(目标2)学习过程学习环节评价要点教学流程温故知新通过图片找出熟悉的四边形,并说出他们的概念1、这些图形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呢并说出他们的定义。

2、视频导入,了解生活中的正方形自学探究自学课本,同桌两人交流得出正方形的概念。

1、自学课本P58-59页,对照课本图,借助手中的学具,试着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角度给正方形下定义。

(目标1)问题1: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问题2: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问题3: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自学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2、思考: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目标1)检测一(达成目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正方形一定是矩形,正方形一定是菱形()(2)菱形一定是正方形,矩形一定是正方形()(3)正方形、矩形、菱形都是平行四边形()(4)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类比归纳通过复习矩形,菱形的性质,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介绍这是一份关于正方形性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学生将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全面了解正方形的特征、公式以及应用。

目标-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 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展示正方形的示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正方形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正方形与其他几何形状的区别和联系2.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介绍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4 ×边长- 引导学生推导周长公式,并进行实际计算练- 介绍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 引导学生推导面积公式,并进行实际计算练3. 正方形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建筑设计、园艺规划等- 分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应用场景想法- 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与应用场景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方法- 观察和探索:通过展示示例图片和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主动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和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正方形的认识和思考- 推导和计算:引导学生推导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进行实际计算练- 应用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解决数学问题-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应用场景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程度来评价他们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估学生推导和计算周长、面积公式的正确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参考资源- 正方形示例图片- 正方形性质教学视频- 相关教材和练题时间安排本次公开课的时间安排为1小时,具体安排如下:- 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 推导和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20分钟- 分组讨论和应用实践:20分钟- 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0分钟结束语通过这堂公开课,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正方形的性质、公式和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合作交流: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实践操作: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已知四边形性质出发,推理出正方形的性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解答,形成对正方形性质的完整认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已知信息中提炼出结论,并能够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4.教会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1.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设计正方形地砖铺设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正方形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四边形性质出发,通过类比推理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性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鼓励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追求卓越。

人教版正方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正方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是否为正方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正方形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辨别正方形与非正方形。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尺、纸张、剪刀、胶水、书籍《数学教材》。

2. 学生准备:对线、画直线、剪纸和拼贴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入问题:请同学们列举一些正方形的特点。

2. 引导探究: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正方形的定义。

步骤二:知识讲解1. 利用黑板示意图,向学生解释正方形的定义。

2. 告诉学生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步骤三:展示实例1.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正方形图片,并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

步骤四:操练练习1. 将学生按小组分组,每组4人。

2. 每组发放一张纸和剪刀,要求学生利用纸张制作正方形,并在纸张上标明四条边和对角线。

3.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检查,讨论并核对是否制作出了正方形。

步骤五:归纳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并归纳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总结并补充学生归纳时可能遗漏的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经过观察和实践,已经了解了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并掌握了判断正方形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在家中寻找周围的事物,拍摄或绘制出正方形,并在下节课开始前交给班主任。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制作纸上正方形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保证每个学生都完成。

正方形的性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正方形的性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8.2.3 正方形 第1课时 正方形的性质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重点)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难点)一、情境导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方形的性质探究点一:正方形的性质 【类型一】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C .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平分D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解析:选项A 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选项B 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选项C 正确,三者均具有此性质;选项D 不正确,矩形的四条边不相等,菱形的四个角不相等.故选C.方法总结:正方形具有四边形、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类型二】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计算或证明问题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C 是对角线,AE 平分∠BAC ,EF ⊥AC 于点F .(1)求证:BE =CF ; (2)求BE 的长.的长.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E=EF ,再证明△C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BE =CF ;(2)设BE =x ,在△CEF 中可表示出CE .由BC =1,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得BE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 =90°90°..∵EF ⊥AC ,∴∠EF EFA A =90°90°..∵AE 平分∠BAC ,∴BE =EF .又∵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平分∠BCD ,∴∠ACB =45°,∴∠FEC =∠FCE =45°,∴EF =FC ,∴BE =CF ;(2)解:设BE =x ,则EF =CF =x ,CE =1-x .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E =2x ∴2x =1-x ,解得x =2-1,即BE 的长为2-1.方法总结:正方形被每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正方形的计算问题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类型三】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角的计算或证明问题在正方形ABCD 中,点F 是边AB上一点,连接DF ,点E 为DF 的中点.连接BE 、CE 、AE .(1)求证:△AEB ≌△DEC ;(2)当EB =BC 时,求∠AFD 的度数.的度数.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 =CD ,根据“正方形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可得∠BAD =∠ADC =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E =EF =DE =12DF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EAD =∠EDA ,再得出∠BAE =∠CDE ,然后利用“SAS SAS””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B =EC ,再得出△BCE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C =60°,然后求出∠ABE =30°3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AE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FD =∠BAE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B =CD ,∠BAD =∠ADC =90°90°..∵点E 为DF 中点,∴AE =EF =DE =12DF ,∴∠EAD =∠EDA .∵∠BAE =∠BAD -∠EAD ,∠CDE =∠ADC -∠EDA ,∴∠BAE =∠CDE .在△AEB 和△DEC 中,îïíïìAB =CD ,∠BAE =∠CDE ,AE =DE ,∴△AEB ≌△DEC (SAS);(2)解:∵△AEB ≌△DEC ,∴EB =EC .∵EB =BC ,∴EB =BC =EC ,∴△BCE 是等边三角形,∴∠EBC =60°,∴∠ABE=90°-60°=30°30°..∵EB =BC =AB ,∴∠BAE =12×(180°-30°30°))=75°75°..又∵AE =EF ,∴∠AFD =∠BAE =75°75°.. 方法总结:正方形是最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正方形中进行计算时,要注意计算出相关的角的度数,要注意分析图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等.探究点二: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探究点二: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 【类型一】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倍、分、和、差关系如图,AE 是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AE 分别交BD 、BC 于F 、E ,AC 、BD 相交于O .求证:求证:(1)BE =BF ; (2)OF =12CE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求得∠ABE =∠AOF =90°90°..由于AE 是正方形ABCD 中∠BAC 的平分线,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求得∠AFO =∠AEB .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BFE =∠AEB ,BE =BF ;(2)连接O 和AE 的中点G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即可证得OG ∥BC ,OG =12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得∠OGF =∠FEB ,从而证得∠OGF =∠AFO ,OG =OF ,进而证得OF =12CE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ABE =∠AOF =90°,∴∠BAE +∠AEB =∠CAE +∠AFO =90°90°..∵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BAE ,∴∠AFO =∠AEB 又∵∠AFO =∠BFE ,∴∠BFE =∠AEB ,∴BE =BF ;(2)连接O 和AE 的中点G .∵AO =CO ,AG =EG ,∴OG ∥BC ,OG =12CE ,∴∠OGF =∠FEB .∵∠AFO =∠AEB ,∴∠OGF =∠AFO ,∴OG =OF ,∴OF =12CE .方法总结:在正方形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关系,通常的方法是连接对角线构造垂直平分线,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位线定理、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知识来证明,有时也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类型二】 有关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题如图,正方形AFCE 中,D 是边CE 上一点,B 是CF 延长线上一点,且AB =AD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则AC 长是________cm.解析:∵四边形AFCE 是正方形,∴AF=AE ,∠E =∠AFC =∠AFB =90°90°..在Rt △AED 和Rt △AFB 中,îïíïìAD =AB ,AE =AF ,∴Rt △AED ≌Rt △AFB (HL),∴S △AED =S △AFB .∵S 四边形ABCD =24cm 2,∴S 正方形AFCE =24cm 2,∴AE =EC =26cm.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6)2+(26)2=43(cm).故答案为4 3.方法总结:在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时,可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实现转化,时,可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实现转化,使不规使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变成我们熟悉的图形面积,从而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形是正方形.对边平行,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归纳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继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使学生使学生保持一颗健康、保持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及一份浓厚好学、进取的心及一份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习兴趣.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 勾股定理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 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重点) 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说其中的奥秘吗?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勾股定理探究点一:勾股定理【类型一】 直接运用勾股定理 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13cm,BC =5cm ,CD ⊥AB 于D ,求:(1)AC 的长;的长;(2)S △ABC ;(3)CD 的长.的长.解析:(1)由于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 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 △ABC ;(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 ·AB =BC ·AC 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AC =AB 2-BC 2=12cm ;(2)S △ABC =12CB ·AC =12×5×12=30(cm 2);(3)∵S △ABC =12AC ·BC =12CD ·AB ,∴CD=AC ·BC AB =6013cm.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类型二】 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试求△ABC 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 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1)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5+9=14,∴△ABC 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9-5=4,∴△ABC 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4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32.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对于存在的可能情况,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类型三】 勾股定理的证明探索与研究:探索与研究:方法1:如图: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 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 ,所以∠BAE =90°,且四边形ACFD 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相等,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股定理的过程;方法2:如图:该图形是由任意的符合条件的两个全等的Rt △BEA 和Rt △ACD 拼成的,你能根据图示再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吗?吗?解析:方法1:根据四边形ABFE 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进行解答;方法2:根据△ABC 和Rt △ACD 的面积之和等于Rt △ABD 和△BCD 的面积之和解答.解:方法1:S 正方形ACFD =S 四边形ABFE =S △BAE +S △BFE ,即b 2=12c 2+12(b +a )(b -a ),整理得2b 2=c 2+b 2-a 2,∴a 2+b 2=c 2;方法2:此图也可以看成Rt △BEA 绕其直角顶点E 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得到.到.∵∵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S △ABC +S △ACD =S △ABD +S △BCD ,即12b 2+12ab =12c 2+12a (b -a ),整理得b 2+ab =c 2+a (b -a ),b 2+ab =c 2+ab -a 2,∴a 2+b 2=c 2.方法总结: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证明勾股定理.探究点二: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探究点二: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正方形A 、B 的面积和为S 1,正方形C 、D 的面积和为S 2,S 1+S 2=S 3,即S 3=2+5+1+2=10.故答案为10.方法总结:能够发现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三、板书设计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弦图”、“刘徽青朱出入图”、“詹姆斯·加菲尔德拼图”、“毕达哥拉斯图”.图”.3.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勾股定理的验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率.勾股定理的验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设计一些拼图活动,并自制精巧的课件让学生从形上感知,再层层设问,从面积(数)入手,师生共同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师生共同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1.了解正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重点)
2.会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难点)
一、情景导入
如图(1)所示,把可以活动的矩形框架ABCD的BC边平行移动,使矩形的邻边AD,DC相等,观察这时矩形ABCD的形状.
如图(2)所示,把可以活动的菱形框架ABCD的∠A变为直角,观察这时菱形ABCD的形状.
图(1)中图形的变化可判断矩形ABCD→特殊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图(2)中图形变化可判断菱形ABCD→特殊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经过观察,你发现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图形是什么四边形?
引入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注意: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方形的性质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2,求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OA=OD=2.
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OA2+OD2=22+22=8.
∴正方形的周长为4AD=48=82,面积为AD2=(8)2=8.
方法总结:结合勾股定理,充分利用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是解决与正方形有关的题目的关键.
探究点二: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类型一】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角度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 是等边三角形,求∠BEC的大小.
解析:等边△ADE可以在正方形的内部,也可以在正方形的外部,因此本题分两种情况.
解:当等边△ADE在正方形ABCD外部时,如图①,AB=AE,∠BAE=90°+60°=150°.
∴∠AEB=15°.
同理可得∠DEC=15°.
∴∠BEC=60°-15°-15°=30°;
当等边△ADE在正方形ABCD内部时,如图②,AB=AE,∠BAE=90°-60°=30°,∴∠AEB=75°.
同理可得∠DEC=75°.
∴∠BEC =360°-75°-75°-60°=150°.
综上所述,∠BEC的大小为30°或150°.
易错提醒:因为等边△ADE与正方形ABCD有一条公共边,所以边相等.本题分两种情况:等边△ADE在正方形的外部或在正方形的内部.
【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线段长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cm,AC为对角线,AE平分∠BAC,EF⊥AC,求BE的长.
解析:线段BE是Rt△ABE的一边,但由于AE未知,不能直接用勾股定理求BE,由条件可证△ABE≌△AFE,问题转化为求EF的长,结合已知条件易获解.
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90°,∠ACB=45°,AB=BC =1cm.
∵EF⊥AC ,
∴∠EFA=∠EFC=90°.
又∵∠ECF=45°,
∴△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FC.
∵∠BAE=∠FAE,∠B=∠EFA=90°,AE=AE,
∴△ABE≌△AFE,
∴AB=AF=1cm,BE=EF.
∴FC=BE.
在Rt△ABC中,
AC=AB2+BC2=12+12=2(cm),
∴FC=AC-AF=2-1(cm),
∴BE=2-1(cm).
方法总结:正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在正方形中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三】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已知过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求证:AP=EF.
解析:由PE⊥BC,PF⊥CD知四边形PECF为矩形,故有EF=PC,这时只需说明AP=CP,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知AP=CP.
证明:连接AC,PC,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D垂直平分AC,
∴AP=CP.
∵PE⊥BC,PF⊥CD,∠BCD=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AP=EF.
方法总结:(1)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证明线段相等;(2)无论是正方形还是矩形,经常连接对角线,这样可以使分散的条件集中.
三、板书设计
正方形
错误!
经历正方形有关性质的探索过程,把握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这一特性来学习本节课内容.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究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习惯,体会平面几何的内在价值.
1 2
3 4 5
2
3 45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