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运动和位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运动和位置-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课件
光滑的斜面上,小立方体沿斜面滑动下去; 粗糙的斜面上,小立方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小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是不一样的,主要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情况;物体的形状和它 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 察、描述、比较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小球的运动状态:小球滚动的速度变快了。
知识拓展
• 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它们会怎样运动? (2)六棱柱的运动状态
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的运动状态:当斜面一端低时,六棱柱滑动,或者先滑 动后滚动;当斜面一端变高时,六棱柱直接滚动。
知识拓展
• 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它们会怎样运动? (3)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多面体的物质的运动状态
• 制作斜 面
制作完成展示:
新知探究
制作须知:尽量选择在较粗糙的桌面去摆放制作材料或是用物体或手挡 住木板的底部,这样可以防止制作材料在组装时散落、不稳定。
新知探究
• 观察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 (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 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地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新知探究
• 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自制斜面、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的铅笔代替)、小球
实验步骤: (1)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2)将小球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1)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 后再滚下来。(2)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探索:在一条轨道上比快慢
要点:
①将小组成员分为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终点并及时发令停止计时。 ③发令员尽量使用一个字的口令,如“跑”“停”。 ④计时员操作秒表要与发令员的指令同步。 ⑤操作员放开小球也要和指令同步,并且不能给小球施加助力。 ⑥记录员除了记录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小球是否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提醒 小组成员重新开始。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一
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 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 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探索二
在这些并交流。
拨动尺子,圆点上下振动
拨动指尖陀螺边缘,圆点转动
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 和之前一样吗?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 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如:前进、后退、转弯、旋 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画出人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探索一
做一个较低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木块在斜面的运动
探索三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观察了地球仪,世界地图,大致计算了海洋面积和陆 地面积的大小,知道了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而且基本是“七分海 洋三分陆地”的局面。丰富的液态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保护 地球,保护水资源。
观察世界地图
观察世界地图, 判断一下陆地和 海洋面积的大小。
数格子比较
在活动手册上记录 对应的格子数!
活动手册
记录格子数,在判断!
研讨
问题1:通过观察,你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特点吗? 问题2: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拓展
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 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
地球—水的星球
地球的表面
你看到了地球的表面主要有 什么?
聚焦
聚焦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们有 很多不同之处,那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呢?最独特的是什么呢?
观察形地球仪, 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再看看地 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

部编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质课件

部编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优质课件
影子的位置、方向随着光源的位置而变化。 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侧面形状有关。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太阳:东—偏南—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最长。
影子:西—偏北—东
观察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谢再谢大见家 第框 认认认识识识自自自己己己
太阳 (光源)
阳光下的物体 (遮挡物)
让影子发生变化
影子的长度与光照射的角度有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 长。
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
让影子发生变化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手影游戏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光源、遮挡物、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遮挡物要在 光源和屏之间)。

遮挡物
光源
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全册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月球——地球的卫星
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词歌赋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 什么秘密呢?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 船第一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宇航员阿姆斯 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上半月,人们看到的 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 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
观察月球的运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谢再谢大见家 第第第三三三课课课 发发发现现现自自自己己己 第第第一一一框框框 认认认识识识自自自己己己
全册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再见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单课元课课 太发阳发发、现地现现球自和自自月己己球己 1.仰望天空 第第第一一一框框框 认认认识识识自自自己己己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套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套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 学全套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植物生长与变化 • 动物行为与习性 • 物质性质与变化 •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 科技创新与环保实践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 01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近现代科技革命
概述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电 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成就和 意义。
当代科技创新成果
展示当代科技创新的代表性成果, 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 等,并简要说明其对社会和生活的 影响。
环保理念推广和实践行动
01
02
03
环保理念宣传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 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 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树立 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世界的基本 02 规律和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
本课程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 03 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 科学知识和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 验、思维和表达能力 ,以及科学探究的基
晴天
天空无云或少云,阳光充足,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
阴天
天空被云层覆盖,阴暗多雨,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高。
雪天
天空降下雪花,温度较低,地 面和物体表面被雪覆盖。
预测和记录天气变化情况
观察天空
通过观察天空的云量 、云状、云高和颜色 等变化来预测天气情 况。
测量气温和湿度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 测量空气温度和相对 湿度,了解天气变化 趋势。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 《月相变化的规律》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  《月相变化的规律》课件

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
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下弦月
残月
新知讲解
1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蛾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 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蛾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 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 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 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 亮。由于我国农历日期是根据月相排定的,因此我国 古代的劳动人民有时靠它来判断农历日期及夜间的大 致时间。
板书设计
4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科 版


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上半月亮面在右边
拓展提高 观察月球的运动。
观月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 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 化。你也可以试试,在不同时间,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位置 有何不同。
木星合月是行星合月天象中的一种,一年中行星合月的现象 会发生几十次,因为木星的体积比较大,除金星合月之外,木星 合月是观赏效果最好的。在西方天幕之上,一轮明月高悬。在明 月左上方不远处,一颗亮星熠熠生辉,犹如“月宫嫦娥”抛下的 一枚宝石,这就是著名的木星。两者近距离接触,为人们奉献出 一幕精彩的“星月童话”。
新知讲解
1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 置所需的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 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 53 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新知讲解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知讲解
画月相和月相成因演示
新知讲解
3 交流我们的排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的月相图片;在相同的时间上,月相相同;都能看到 月相由缺变圆,由圆变缺的过程。 不同:排序的形状不同,排成圆形的好像月球绕着地球转一周(一个周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8页 0118页 0140页 0179页 0203页 0240页 0287页 0354页 0477页 0521页 0536页 0614页 0653页
物体的运动 2.各种各样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8.测试 “过山车”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3.蚕长大了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4.月相变化的规律 6.地球的形状 8.太阳、 月球和地球
7.我们的 “过山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8.测试 “过山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动物的一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物体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1.运动和位置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课件

新知讲解 观察记录:(1)蚕蛹的外形。
2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2)蚕蛹的运动。 蚕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如用手轻轻地触摸它,用手电筒照或 发出声音时,蚕蛹的体节会轻微弯曲。 (3)蚕茧的内部。 在剪开的蚕茧里发现了一层蜕下来的皮,它是蚕吐完丝化成蚕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皮。 蚕一生共蜕皮6次,第6次是在化蛾之前。
其他发现。
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 样呢?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次蜕的皮。
蚕蛹的颜色是黄褐色的,蚕蛹有触角原始 体和气门。
蚕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蚕蛹的简图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观察蚕茧和蛹。
新知讲解
2
蚕茧、蚕蛹
蚕茧的特征: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或纺 蚕蛹的特征: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 锤形等不同形状。蚕茧通常为白色或黄色, 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 现在也有淡绿、肉红等颜色的蚕茧。蚕茧 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迎着光 部长有9个体节。 观察或轻轻摇动蚕茧,可以发现蚕茧里面 有东西。
新知讲解
1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观察记录: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
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变得透明 。
吐丝后的蚕
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画一个蚕茧
蚕怎样吐丝
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其他发现
花费长时间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
观察结果:熟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新知讲解
我觉得蚕蛹会变 化,因为有个成 语叫做破茧成蝶, 所以我推测蚕蛹 会长出翅膀……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指南针》精品课件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指南针》精品课件

1.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的时候,我们要 注意避免( C )对指南针的影响。 A大风 B太阳 C铁器
2.指南针是根据磁铁( B )的性质制 成的。 A能吸引铁一类物质 B能指示南北方向 C同极相斥
3.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具有磁性的石头做成了一种仪器,叫 (C ) A指南鱼 B指南车 C司南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 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简答题:
给你一块没标明南、北极的条形磁铁和一个 指南针,你怎么快速判断条形磁铁的南、北 极?
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 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 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 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 察磁铁的朝向。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
指南针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指南针: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关于指南针,你有什么问题吗?
指南针的历史
磁石,俗称吸铁石,能吸 引铁、镍niè 、钴gǔ等金 属物质。
光滑铜盘,磁石做勺
勺柄指南,叫司南
指南针的历史
磁石——司南——指南鱼
水浮式指南针
罗盘
指南针
观察指南针的组成
外壳
磁针 支架
方位盘
磁针:确定北极(N)和南极(S) 方位盘:指引确定其他具体方向 支架:支持磁针,让它保持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 车站 1500 米的地方,请在图中用圆点标出汽车的位置。
(2)对位置进行描述:
①选择参照物;
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
③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18:11
‹#›
参照物:学校正门 方向: 西北方 距离: 50米
描述: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18:11
‹#›
参照物: 操场 方向: 东南方 距离: 50米
描述:我在操场东南方向50米处。
18:11
‹#›
‹#›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参照物。
18:11
‹#›
结论: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 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11
‹#›
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两人静止不动,用卷尺测量两人之间 的距离为1米。描述女同学的位置为: 位于男同学的东北方向,1米处。
四、要点问答 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则乙物体是运动的;和甲 物体相比,乙物体的 位置没有移动,则乙物体是静止的。一般情况下, 我们经常将物体与地面相比较,观察是 否发生了位置变化,从而判断 该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如图,女生对男生说,你在我的东南方向,距离大约是 10米。 请 问女生在男生的什么位置? 答:女生在男生的西北方向,距离大约是10 米。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 止的。
18:11
‹#›
研讨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 (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Nhomakorabea18:11
‹#›
车的位置 参照物: 车站 方向:车站东方 距离: 1500米
18:11
‹#›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
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 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8:11
‹#›
运动和位 置
18:11
1.1 运动和位置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 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结 果不同。
18:11
‹#›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 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 体是静止的。
18:11
‹#›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位置描述:参照物、方向、距离
‹#›
课完本成:同步练习题
第29页第1、3、4题
18:11
‹#›
一、精准填空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3.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4.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和地面比较,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 被鱼搅动 的水是(运动)的。 5.和道路旁的树木比较,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6.我们站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天空的老鹰是(运动)的。
18:11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空中的老鹰来说,它是静止的,而白云是运动的。
相对于白云来说,它们是静止的,而老鹰是运动的。
18:11
‹#›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18:11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新版目录
18:11
‹#›
2020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河水流淌
鸟儿飞翔
18:11
‹#›
运动员奔跑
18:11
车辆行驶




‹#›
18:11
‹#›
18:11
‹#›
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
1 8 :静1 1止的?怎样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
A.成群的鱼 B.水中的鱼饵 C.鱼池边的石块
5.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前飞,相对于(A)而言, 领头雁是运动的。 A.地面的房屋 B.同向同速行驶的汽车 C.紧随其后飞行的伙伴 6.如右图,距离雷达站东北方向 6千米的是(B)。 A.巡洋舰 B.鱼雷艇 C.护卫舰
三、判断正误 1.骑自行车时,和路边的树木比较,人和自行车都是运动的。(√) 2.飞机在高空中飞行,和座椅比较,坐在位置上的旅客是运动的。(×) [解析:和座椅比较,坐在位置上的旅客是静止的。] 3.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和船比较,画在船舷上的记号是静止的。(√) 4.篮球比赛时,和篮框比较,跳起投篮的队员是运动的。(√) 5.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的位置。(√)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地面来说,甲乙同学都是运动的。
相对于乙同学来说,乙同学是静止的,甲同学是运动的。
18:11
‹#›
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站台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是静止的,车中的人是运动的。
相对于车中的人来说,它们自己是静止的,站台的人是运动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8:11
‹#›
18:11
做一做,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图中男同学静止不动,女同学多次改 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和描述女同学 的位置。即位于男同学的什么方向, 距离多少。
‹#›
18:11
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
(1)确定图片中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择优录取
1.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和掉入江水中的宝剑比较,船是(B)的。
A.静止
B.运动
C.有时静止有时运动
2.坐在往前行驶的汽车里,觉得道旁的树木往后退,这是和(A)比较
的结果。
A.车厢
B.地面
C.飞翔的小鸟
3.我们无法借助(C)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A.方向盘 B.软尺
C.风向标
4.我在鱼池边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鱼,和地面比较,(C)是静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