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容简介
本书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是,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本书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2写作过程
所谓经典社会学著作,往往是这样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在推荐书单里总会碰到,甚至其中的结论你也常常引用??但你基本不会完整仔细地去阅读它。这样对待《街角社会》,绝对是个遗憾,就像那些饱读爱情故事却不会恋爱的人一样遗憾。很难再找出一篇比它更像小说的社会学博士论文了,“迷人”两个字可以印在书脊上。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怀特亲身去波士顿北区的意大利贫民区(科纳维尔)做蛊惑仔,并在帮派里混到了副老大的位置。这样的经历使这本书生动、细致、雄辩而可信。正如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走的不够近。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招来了那些持批判认知论的同行的反对:观察者参与其中,将会使被观察对象失去其客观性。值得欣幸的是,怀特坚持他无需为他的品德或这本书的声誉辩护,反对者们也都没有质疑这本书的经典地位,并且它最终影响了社会学研究的批评标准。
怀特对科纳维尔的社会结构及组织文化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剖,对保龄球和社会地位、议会与群体团结、群体忠诚与社会流动的讨论,着迷于分解后的细部观察,又不失于琐碎和狭隘。而作者修订时增加的附录,《关于〈街角社会〉的成书过程》,对研究者的启迪意义更不亚于正文本身。
《街角社会》的最重要的价值和学术贡献,并不在于它对科纳维尔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的描写,而在于它的成书过程,在于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研究方法。正如在本书最后的附录中怀特所说的,正是对该书研究方法的讨论使这本书成为学界的经典之作,销量也跟着大增。
怀特很对我的胃口。他看到的贫民窟,“只是城市里的一个地区,那里高度集中着低收入的人,他们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卫生和健康条件恶劣”,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社会学的定义”,但“正是这些状况导致了他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他认为确定人们在这种条件下如何生活是一个从实际观察中提出的问题”。这本书在最初
确实遇到了许多的阻力,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最激烈的批评来自当时芝加哥城市研究学派的领导者路易斯.沃斯,最终是埃利弗斯.休斯出来打圆场,才使怀特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毕竟,怀特走过的学术道路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他最初的研究动力并非来自要拿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而是出于对人本身的关怀。因此他的学术道路是从实地研究开始,之后才进行大量的专业文本阅读。他自己显然有些得意于自己的不走寻常路,“对于我来说,幸运的是我在从事实地研究时对有关贫民区的社会学文献并不熟悉,正如我在刚开始研究时自认为是一名社会人类学家一样。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的那两年,我把自己埋在社会学的文献堆里,并认识到多数文献都是毫无价值、误人子弟的。在我看来,如果要我在开始研究之前先清除这些垃圾,这对我完成眼前的任务是不利的。”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此书出版几十年之后,关于其参与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者伦理道德问题产生了更加广泛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怀特的研究方法无科学性可言,还有的学者认为怀特的研究违背了伦理要求。这就有意思了,这些讨论触碰到社会学、尤其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
首先,作为参与者,怀特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惠关系是否平衡,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怀特势必对被研究群体产生了影响。既然如此,那他所研究的群体已经变了样子。如同一个人类学家来到一个原始部落做调查,但是在他进入的同时,这个部落就已经不是它原本的样子了。怎样衡量研究者本身作为参与者所造成的影响,是摆在每一个实地研究者面前的问题。
其次,作为研究者,应当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还是“后基础批评”的方法?在这里怀特试图将自己的研究作为定性与定量的综合。怀特自己也认为主观与客观根本不能分的一清二楚。他的方法中,既有对行为模式的定量分析,又有对个案分析的定性理解。他试图以自己的研究在实证主义和格尔茨的理解方法之间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最后,既是参与者,又是研究者,在实地调查中常常发生角色冲突的体验,这对研究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这从怀特对研究过程的回忆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不得不面临两难的抉择。在这里,主位观察与客位观察是交织在一起的,如同怀特所说,“我的解释与多克的解释常常混杂在一起”,如果“我”是代表客位的话,那么“多克”就是代表主位的。这对进行实地观察的研究者来说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两难处境。
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并没有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街角社会》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困难的问题,为思考留下了如此巨大的空间,所以才成为经典的吧。这还真应该感谢怀特这位半路出家的社会学家,以及他的未经“垃圾”污染的经典著作。
《街角社会》是威廉·富特·怀特用了三年半时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的成果,是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所做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怀特从“街角青年和男大学生”“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家”两个方面,还原了真实的科纳维尔,怀特以人物为线索,将复杂的内容连缀起
来,而后又对他所认识的科纳维尔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在附录中,还十分难得地写出了“关于《街角社会》的成书过程”,介绍了怀特的经历和使用的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附录二是怀特曾经帮助过的一个街角青年所作的演讲——“怀特对一个弱者的影响”[2]。
读完此书,着手写读书笔记时,我和另一个阅读此书的人达成一致看法:附录的阅读比前边正文的阅读更加利于读书笔记的写作,正文的内容如很多人所提及:像是一部小说。人物角色复杂,我不得不边读边画出人物脉络图才能保证下一次阅读时不至于忘记了内容。读完正文,尽管内容生动,并没有什么感觉,就像读完一部三流小说或者是看一部情节俗套的电影那样,看完就忘掉了。但是附录的阅读却使我大受震撼,怀特的个人背景,各种准备工作,进入可科纳维尔的尝试以及渐渐融入科纳维尔作为“街角帮”一员展开调查,以及怀特在调查了18个月后才知道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等等。如果说正文是关于意大利人贫民区的一部小说,附录一《关于<街角社会>的成书》就是怀特写作这本书的小说。
怀特对于小说的爱好可能是这本书以这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坦言道:我写得剧本和小说都是对我亲身经历或目睹的时间和情况加以小说化的说明[3]。所以写作这本书,对于怀特来说,也是小说化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也出国很多这样质性研究的书目,像是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或者是吴飞的《浮生取义》,读起来同样生动。也是走进一个社区并进行研究的案例。
在怀特印象中,贫民区是一些三层至五层的破旧楼房,里面挤满了住户,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人口密集这个条件,而科纳维尔的每英亩居住人口多于这个城市的其他任何地区,所以怀特最终选择了科纳维尔。当选择完研究地区制定研究计划的时,怀特颇受打击,怀特提到有益的忠告与无益的劝告一样,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后来他也认识到,这对于他的研究的确是有用的。怀特一开始想的通过一个家庭来展开并且画出社会结构图的方法在其调查中逐渐不合适,怀特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人们的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
CAPA那句名言是: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走得不够近;而怀特给出的回答则干脆是:走进,而不仅是走近[4]。怀特进入科纳维尔并成为“街角帮”的一员经历的层层的尝试:从在雷加尔旅馆的忐忑,到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引见认识多克,再到住进诺顿街的阿尔·马丁尼家以及跟阿尔的爸爸学习意大利语。最终,怀特终于融入诺顿街,建立了足够的私人关系,他也像多克和奇克一样,成为科纳维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他终于像一个地道的“古惑仔”一样了。他投保龄球的功夫,甚至超过了土生土长的科纳维尔青年军。而“保龄球”是群众游戏,“社会地位”才是各人目的。通过切身观察“保龄球”诸类群体活动,怀特计量出了各角色之间“相互作用”的频率和效果发现了仅靠一般旁观几乎不可能识别的街角社会内部非正式等级结构与个人行动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龄球赛的积分所反映出的社会等级关系也怀特所始料未及的,因此,怀特常说,“我在实地呆了18个月以后才知道我的研究方向”——这个下文再说。
走进去尚且需要这么久的时间,远观又能指望有多少重大发现呢?怀特坦言道:从事实地研究是很紧张的。当你还是一个局外人,总想知道人们是否会欢迎你的时候,心情最为紧张。虽然你喜欢你的工作,但只要你在从事观察和访谈,你就要扮演一种角色,你就无法完全放松。像是怀特第一次试着进入科纳维尔时,怀着几分惶恐,在雷加尔旅馆楼上的酒吧和娱乐厅四处观看,最终选中和在一起的一男两女搭讪时,其中的男人说,要把他扔到下楼去,于是怀特径直走下楼,怀特的第一次尝试可谓很失败。所以怀特把自己的研究的开始定在1937年2月4日,也就是怀特和多克第一次见面的日子。多克很聪明,立即明白怀特想要什么,并且保证只要怀特跟着自己,就可以了解到怀特想要知道的东西,并且还给怀特的工作开展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事实证明,怀特的工作能顺利开展,跟多克的帮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使后来怀特有几项事情犯了当地的忌讳。
洛夫兰夫妇在其著作《社会情景分析》中,曾把实地研究适用的议题归纳为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