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螳螂捕蛇(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解析)螳螂捕蝉吴王预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尽管取胜的期望专门大,但假如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吴王顽固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青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但是吴王差不多下了死命令,如何办呢?翌日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如此,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青年终于被吴王发觉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青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青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爱好,问:“什么事啊?”青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悠闲地喝着露水,却不明白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明白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认真!那黄雀要捉螳螂吗?”青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颈项刚要啄食螳螂,却不明白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害呢!”听了青年这番话,吴王豁然爽朗,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因此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先从字典里查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看看该选字典中的哪个说明,再说说那个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入豁然爽朗2.“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文中对什么“毫不介意”?请把具体的语句画下来。

3.吴王豁然爽朗,他终于悟到了什么?从什么情况当中悟到的?答案:1、虚:空虚。

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恍:突然。

豁然爽朗:突然醒悟过来。

2、“毫不介意”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文中指青年打鸟时,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一点儿也不在意。

具体的语句: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3、吴王豁然爽朗,他终于悟到:不能—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害。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

阅读“历史故事”文《螳螂捕蝉》完成测试题(后附答案)螳螂捕蝉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B不能像吴王那样固执,不听大臣们的好心劝阻。

C要向劝阻吴王那个少年学习,遇事多动脑筋。

D做错了事就要及时改正,才能不辜负别人的期望。

2故事中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A都是非常愚笨的小动物B都是非常贪吃的小动物。

C都是善于飞翔的小动物D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3故事中的“少年”具有什么特点?()A英勇顽强B口若悬河C聪明机智D善于说谎4“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吴王下了死命令”。

这两个“死”字怎么理解?()A前者是惩罚,后者是断绝B前者是失去生命,后者是不可更改C前者是处理,后者是惩罚D前者是不可更改,后者是失去生命5“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螳螂捕蝉吴王预备收兵攻击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

大臣们以为,攻击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假设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结果将不堪想象。

可是吴王顽固地说:〝谁敢来劝止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曾经下了死命令,怎样办呢?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味,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在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细心!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失掉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豁然开朗,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消除了攻击楚国的念头。

1.先从字典里查到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看看该选字典中的哪个解释,再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入豁然开朗2.〝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文中对什么〝毫不介意〞?请把详细的语句画上去。

3.吴王豁然开朗,他终于悟到了什么?从什么事情当中悟到的?答案:1、虚:空虚。

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恍:突然。

豁然开朗:突然醒悟过去。

2、〝毫不介意〞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文中指少年打鸟时,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一点儿也不在意。

详细的语句: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3、吴王豁然开朗,他终于悟到:不能—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1、⑴要;⑵旁边;⑶伸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2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A 悠闲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A拱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专题-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中)——《中考新突破》艾军平主撰部分〔冲刺训练〕(一)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臣蛇围②如碗,摆扑丛树中。

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③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④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⑦。

(摘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觇(zhān):探看②围:这里指蛇的身围。

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④攫:抓住,钳制。

⑤攧(diān):甩脱。

⑥革肉:皮肉⑦云:句末助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临()则()去()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审视殊无所见译句: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划分两处朗读节奏。

闻崖上有声甚厉。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触?(二)宋人酤酒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③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④壶瓮而往酤,而狗迓⑤而龅⑥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摘自《韩非子》)注释:①酤:通“沽”,有“买”“卖”二义,视语境而定。

②升概:升是古代量器,概是刮平升、斗的木棍或木片。

③遇:招待。

④挈:携带。

⑤迓:迎。

⑥龅:咬。

1、根据注释①,视语境判断“酤”到底为“买”还是“卖”之义?(1)宋人有酤酒者(2)挈壶瓮而往酤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县()著()怪()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令孺子怀钱译文: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地方划分朗读节奏。

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采用隐喻的手法。

“宋人”比喻诸侯国君;“狗”暗指在国君手下办事的一些坏人;“孺子”泛指报效无门的士人,也是作者的自况。

B、这是一篇游说文字,目的在于打动击国君,重用象作者那样愿意为国效命的士人。

螳螂捕蛇

螳螂捕蛇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

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

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似有物捉制之A、辍耕之垄上B、受任于败军之际C、悍吏之来吾乡D、环而攻之而不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以剌刀攫其首攫:(2)蛇竟死竟: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

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2)今也则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2)弟子孰为好学()(3)不贰过()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文言文阅读答案】《螳螂捕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螳螂捕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螳螂捕蛇》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5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

寻途尼里觇见到巨蛇围如碗挂挥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涨之状,似存有物制之。

然检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之南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滚不容回去,久之,蛇竟死去。

视额上革肉已断裂云。

【注释】①觇:察看,窥视。

②摆扑:扭动摔打。

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④据:占据。

⑤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Lizier蒲松龄《聊斋志异》)
【小题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2分)
寻途尼里觇见到巨蛇围如碗挂挥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小题2】螳螂和蛇打斗,结果蛇,从这个结果,你明白了的道理。

(3分)
答案
【小题1】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小题2】死去了只要查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出它的弱点,把握住沃埃尔,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战胜强者。

(意思相似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控,建议学生四书五经该句,念出含义,念出层次,然后分割节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从生物链的角度考虑,螳螂是蛇的天敌,但是能从本文中得出为什么是天敌的原因,用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考点:分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23年《螳螂》阅读答案

2023年《螳螂》阅读答案

2023年《螳螂》阅读答案2023年《螳螂》阅读答案1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②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③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④,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①觇(chān):探看。

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③殊:完全。

④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⑤攧(diān):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渐近临之()(2)攧不可去()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B.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肉已经被割破了。

C.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皮肉已被割破了。

D.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

(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已经被割破了。

14.螳螂凭借这一举动杀死了蛇。

(2分)15.读了上文后,你悟出的道理是(3分)参考答案:12.(1)靠近( 2分)(2)离开(2分)13.C (3分)14.(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2分)15.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3分)2023年《螳螂》阅读答案2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阅读训练一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 (攻打) 旦(天,日) 子(您)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三) - 文言知识.doc

备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三) - 文言知识.doc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三)- 文言知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

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

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以剌刀攫其首攫:
(2)蛇竟死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答案:
1、D
2、①抓住,钳制②最后,到底
3、可是仔细地察看也完全看不到什么东西。

4、B。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合集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⑶黄雀延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1、⑴要;⑵旁边;⑶伸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2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A 悠闲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A拱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螳螂捕蛇阅读答案

螳螂捕蛇阅读答案

螳螂捕蛇阅读答案【篇一: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s=txt>(一)细柳营答案:一. 1.c 2。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答案:1.①?的样子。

②为什么。

③同意,赞同。

④哪里,哪一点。

2.諠是 3.d(助词,的。

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答案:1、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

《螳螂捕蝉》阅读练习(附答案)螳螂捕蝉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先从字典里查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看看该选字典中的哪个解释,再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乘虚而入恍然大悟2.“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文中对什么“毫不介意”?请把具体的语句画下来。

3.吴王恍然大悟,他终于悟到了什么?从什么事情当中悟到的`?答案:1、虚:空虚。

乘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恍:忽然。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过来。

2、“毫不介意”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文中指少年打鸟时,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一点儿也不在意。

具体的语句: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3、吴王恍然大悟,他终于悟到:不能—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精选5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精选5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精选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篇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

②悲鸣:动听地鸣叫。

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

④委身:曲身。

⑤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欲取蝉()⑵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⑶黄雀延颈()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螳螂捕蝉:1、⑴要;⑵旁边;⑶伸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

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

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

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篇2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初一语文古文三四

初一语文古文三四

螳螂捕蛇一、填空1、《螳螂捕蛇》作者是时代的,字号;选自小说集《》。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3、课文是按的顺序来描写螳螂捕蛇的过程的,其过程主要是——————————。

4、文中描写蛇的外形巨大的句子是,描写蛇痛苦之深的句子是,,。

,。

5、文中描写螳螂捕蛇的句子是,,。

二、注音觇()崩()殊()据()攫()攧()頞()三、解释(一)甚厉:摆扑:崩折:蛇竟死:反侧倾跌:之状:捉制:殊无:大疑:渐近:据顶上:攫其首:攧:頞:革肉:破裂云:(二)围如碗今义:古义:刺刀今义:古义:不可去今义:古义:(三)1、寻途登觇:2、见巨蛇围如碗:3、然审视殊无所见:4、渐近临之:5、视頞上革肉:(四)之:1、反侧倾跌之状:2、似有物捉制之:3、渐近临之:4、久之:5、何以明之:6、处士笑而然四、翻译1、然审视殊无所见:2、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3、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五、读法和停顿1、视頞上革肉2、闻崖上有声甚厉3、然审视殊无所见4、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答李几仲书一、填空1、《答李几仲书》作者字号又号,时代诗人、家。

他出于苏轼门下,与苏轼并称“”。

2、列出文中表明黄庭坚委婉、谦恭的词、、、。

二、注音仲()占()磊()逾()赐()归重()倾囷()倒廪()见畀()不吝()呻()吟()衰懦()窘()蚤()从仕()窥()佽()助琢()磨欤()中()朝艾()眩()为1、以为是必磊落人也()2、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佽助()3、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一惜此日力耳()()4、凡为足下道者()5、足下以为然()6、唯为亲为己自重()三、解释(一)足下:占:磊落:一游:旧者:逾年:乃蒙:赐教:称述古今:归重:不肖:见畀:胸次:激衰懦:幸甚:少孤:窘:蚤:从先生:偏亲:从仕:得学之功:窥观:超迈:依归:佽助:刻意:所至:所有:豪:日力:未必用:废惰欤:凡:中朝:以为然:艾:侍奉之庆:风土:唯:问姓名于士大夫:刻意于德义经术:(二)是古义:今义:恨古义:今义:呻吟古义:今义:高明古义:今义:学问古义:今义:十五古义:今义:春秋古义:今义:聪明古义:今义:左右古义:今义:(三)以其枝叶,占其本根:倾囷倒廪:学问琢磨:四、翻译1、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懦而增高明者也。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现如今,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1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1、课文中蝉、螳螂、黄雀的关系,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_________”。

2、朗读课文时,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吴王是一国之主,读他的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少年只是一名侍从,读他的话应该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

3、如果排演课本剧,吴王和少年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在括号里写下来。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4、“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这里的“终于”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吴王问前两个问题的时候,少年都只是针对问话,简单回答。

你认为少年的做法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高傲恭恭敬敬3、举起弹弓,天真地好奇地一本正经饶有兴趣4、不可以。

少年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已经转了三个早晨,“终于”一词说明少年是有目的转,目的就是为了让吴王发现。

5、我认为少年的做法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吴王才不会有戒心,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吴王明白利害关系。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多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多篇(二)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多篇(二)超级有用的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二)(十六)螳螂捕蝉(《说苑》)[选文]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句:()(2)如是者三旦。

字:句:()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和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超级有用的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选文]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

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1)[求益]求得长进。

(2)[凌忽]欺侮和轻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臣蛇围②如碗,摆扑丛树中。

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③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④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⑦。

(摘自《聊斋志异》)注释:①觇(zhān):探看②围:这里指蛇的身围。

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

④攫:抓住,钳制。

⑤攧(diān):甩脱。

⑥革肉:皮肉⑦云:句末助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临()则()去()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审视殊无所见译句: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划分两处朗读节奏。

闻崖上有声甚厉。

4、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触?(二)宋人酤酒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③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邪?”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④壶瓮而往酤,而狗迓⑤而龅⑥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摘自《韩非子》)注释:①酤:通“沽”,有“买”“卖”二义,视语境而定。

②升概:升是古代量器,概是刮平升、斗的木棍或木片。

③遇:招待。

④挈:携带。

⑤迓:迎。

⑥龅:咬。

1、根据注释①,视语境判断“酤”到底为“买”还是“卖”之义?(1)宋人有酤酒者(2)挈壶瓮而往酤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县()著()怪()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令孺子怀钱译文: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地方划分朗读节奏。

问其所知长者杨倩。

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采用隐喻的手法。

“宋人”比喻诸侯国君;“狗”暗指在国君手下办事的一些坏人;“孺子”泛指报效无门的士人,也是作者的自况。

B、这是一篇游说文字,目的在于打动击国君,重用象作者那样愿意为国效命的士人。

C、文章开头以排比句式,对“宋人”作了一番美化,称颂他办事公道,待人有礼,又有求贤治国的好愿望,想以此博得国君的好印象。

语文阅读聊斋志异螳螂捕蛇

语文阅读聊斋志异螳螂捕蛇

语文阅读聊斋志异螳螂捕蛇
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的故事,思考问题。

有一个姓张的人,偶尔一次在山谷里行走时,听到山崖上有很大的响声,心生好奇,就找了一条路登上去观察。

看到一条碗口粗的蛇,在树丛里摆动颠扑,尾巴打在柳树上,柳枝都噼里啪啦地折了。

看它翻转跌打的样子,好象有东西在捉弄它,让它痛苦难忍,可是细看,根本看不到什么东西,他非常疑惑。

慢慢靠近它仔细观察,才看到一只小螳螂在蛇头顶上用它那镰刀状的前脚死抓住不放,蛇怎么颠扑也弄不掉它。

过了不久,蛇竟然死了。

看它额上的皮肉,早已被割得裂开了。

1.弱小的螳螂是怎样战胜强大的毒蛇的?
答:
2.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3.与课文比拟,两位比蛇壮大的农夫反而被蛇打败,比蛇弱小得多的螳螂却能置蛇于死地,在比拟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答:
一、1、“在蛇头顶上用它那镰刀状的前脚死抓住不放”,让蛇在想方设法要甩掉它的颠扑中死亡。

2、在貌似强大的敌人面前,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弱可以制强,小可以胜大。

3、对敌人不能心慈手软,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生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二十五】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④视殊⑤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⑥顶上,以刺刀攫(音:jué)⑦其首,颠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⑨,已破裂云。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
①觇:察看,窥视。

②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⑤殊:极、很,完全,非常。

⑥据:站立。

⑦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⑧攧(diān):同“颠”,跌,甩脱。

⑨革肉:皮肉。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反侧倾跌之状.(样子)(2)大.疑(很、非常)(3)渐近临.之(接近)(4)蛇竟.死(终于)2、用自己的话翻译“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这句话。

答: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就是跌不下来。

3、巨蛇被小小的螳螂杀死,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1)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

(2)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会取得胜利。

(3)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4)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

他在找寻登上山崖的路径探看,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

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

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

慢慢地走近,从上向下看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
螂就是跌不下来。

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

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选自于《聊斋志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