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五讲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课件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课件
三、常人方法学 P124
▶是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其思想主要来源于舒茨 的现象学社会学。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P125-129
一、社会网络的涵义 P125
▶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特征 P126
▶1/ 普遍性 2/ 多重性 3/ 滚珠性 4/ 多向性 5/ 隐蔽性
《社会学概论》

FIVE
社会互动(共4节)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P113-118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P118-123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P123-125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P125-129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P113-118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二、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1/ 暗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2/ 模仿; 3/ 交换; 4/ 竞争; 5/ 合作(自发性、制度化传统、指导性、契约式合作); 6/ 冲突; 7/ 调适;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P118-123
一、语言
符号:指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食物的象征。 语言:指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
▶弱关系: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关系不紧密,没有太 多的情感维系。如公司的上下层员工之间。
五、社会资本分类
1/ 社会资本含义: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 2/ 按性质分: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P129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P123-125
一、符号互动论 P123
▶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 ▶早期代表: 托马斯、米德:“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5讲 社会角色2

5讲 社会角色2

5讲社会角色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案教研室:社会工作授课教师:朱明贤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主要教学内容第五讲社会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角色的确定(二)角色的表现(三)扮演过程(四)角色距离(五)角色扮演理论的精神实质四、社会角色的失调(一)角色冲突(二)角色不清(三)角色中断(四)角色失败课次 10 时间分配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使用教具思考题弄清角色扮演的内涵和意义,正确理解角色的失调。

社会角色扮演的内涵。

社会角色的失调。

课件教学;案例分析。

授课总结第五讲社会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指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承担和再现角色的过程与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一)角色的确定。

1、角色确定,就是社会和自我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认同。

明确是干什么的,应当怎样干。

干什么的,是讲你的职业和地位;怎样干,是讲你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

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认同”,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对一个人来说,社会角色的确定就是要回答“我是谁?”,在这一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及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

但是当人们遇到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当人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时,就会遇到角色确定的难题。

例如,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他们成为同一班集体的成员以前,互相并不认识。

这样当他们见面以后,马上就面临着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地位,即角色确定的问题。

他们所进行的选举班委会活动就是角色确定的活动。

这种活动有可能确定的较好,这时人们便各自胜任了各种角色;也有可能确定的不好,这样还要重新确定角色。

2、角色意识第一,角色意识:是角色对自己地位、作用、形象理解和掌握的自觉性、准确性和倾向性的总体反映。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还使我们能够以适度的效率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绝大部 分事务。
社会结构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一 方面促使有效率的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同时它也限制了个人的 自由。如果这种限制性的压力过大,就会产生改变社会结构的 反作用力。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5.1
社会概述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5.3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5.1.2 关于社会概念的解释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 •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在我国的古籍中,“社会”是“社”与“会” 的连用,也就是 说,“社” 、“会” 的出现,早于“社会” 一词。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1.地位 一个人在体系中所占的结构性位置,即某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 中确定的社会位置。

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
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 寡做出的社会排列。(4)(P70)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
2.角色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当来自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 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状态。 • 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况导致 的个人压力就是角色紧张。

医学社会学概论 第五讲 疾病、病患和病人

医学社会学概论 第五讲 疾病、病患和病人

作者: 阮芳赋
出版物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页码: 47-50页
主题词: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念;生物学概念;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标签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人;illness;自我觉察
摘要:<正> 疾病,既是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的惯见现象,也是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然而,究竟什么是疾病,却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争论,不是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中关于疾病的种种定义的入微推敲,而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究竟疾病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社会给“差异行为者”贴的标签,还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身体内可以检测出的形态、机能异常的特定变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仿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本我(id)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 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 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交往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
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 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4.社会交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的物
质条件。需要是义往的原因。经济交往 是其它交往的基础。
本章是教材的逻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社会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而社会 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基础上的,本章 继续深入分析究竟为什么有了社会交往 和社会关系,就能构成社会,这是本章 的主要内容。本章在理论主和重点和难 点,就是要深刻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诉 社会交往理论,以及吸取符号相互作用 认在社会交往中的微观分析理论。
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 关系
三、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两端位置
上的行为类型、行为模式。所谓社会位 置,就是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地位。而社 会角色就是与那个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行 为模式,社会角色按一定的社会规范, 表现一定的社会行为。
2.社会角色的类别
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 角色。
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 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 断提高
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
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3.社会需要的满足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
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 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 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 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谢谢大家!
二、社会结构的微观要素(重点)
1、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
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2、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国家—民众”“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阶层内部分化,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1、微观、中观与宏观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 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该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 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 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
2、社会群体、临时性集群、社会类属
秧歌队、公园里的游人、老年人
3、广义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
父亲缺位家庭、双薪核心家庭、代沟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的社会化、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 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儿媳妇、双面胶、新妈妈、离婚
3、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处于结构资源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 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自己的角色,违反了社会的期 望——越轨
5、集群行为、社会运动、集体行动、政治运动 6、社会变迁、现代化、全球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异与变迁(重点)
1、改革前后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前后:政治标准多元、封闭性二元结构、不平等低断裂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聚合、资源的一体化配
2、社会学的想像力:
跳出日常生活,重新思考“习以为常”
人们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 起认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们。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学概论_课件
社会价值观变迁:指社会道 德、社会观念、社会信仰等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ppt课件
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ppt课件
4
一、社会学方法体系
社会学的方法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 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 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
具。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1
概念、变量、假设、操作化 范式 “科学之环”原理 定量、定性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实验法 社会指标 抽样、分层抽样
ppt课件
2
第一节 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社会指标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一,动态性: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关心的
是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第二,整体性: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
体论(holistic)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 迁过程。
第三,经验性: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 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 体的分析框架。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
ppt课件
17
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ppt课件
5
一、社会学方法体系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 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 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2 简答题(5题,每题8分):只需要回答要点。

3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尽可能详细地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10分),并尽可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着重考察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准确性(10分)。

第一讲:社会学导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农业的、宗法的、慢节奏的)向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转型。

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贫困化以及犯罪率上升等社会危机出现。

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社会学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与长期无序、失范的社会常态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反应。

思想条件:历代社会思想:哲学、政治以及伦理中的社会思想的发展,观念与价值的变迁:神权——君权——人权。

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被用于解释社会变迁。

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17世纪源于英国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以及各种类型的民族志、环球旅行笔记等经验材料的积累。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具有科学性。

即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依靠洞察力、无确凿根据的信念或道听途说的基础之上。

而只能依赖科学的证据,而这些证据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的系统研究获得的。

具有客观性。

尽可能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技术。

在提出问题、得到结论时努力做到不受感情、偏好的影响。

其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不可避免的主观性。

社会学者感情及其道德因素的介入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描述社会、解释社会、预测社会●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像力使我们能够抓住历史与我们的经历,以及在社会中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它的任务,是它的承诺……这种想像力的第一个果实:即仅仅通过将其自身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经典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孔德:科学的目的:认识为了预测,预测为了控制社会学的目的:发现社会秩序的法则,以保持稳定和建立新秩序。

社会学概论课程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大纲

社会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编号:授课对象:本科生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周学时/总学时:4/72 学分:4任课教师:卢云峰开课学期:春季先修课程:无课程目标本课程为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内容涉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是什么以及尝试运用社会学的视角理解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戴维.波普诺,2007:《社会学》(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课堂参与10%,中期考试30%,期终考试60%。

课程安排和阅读书目第一讲课程介绍第二讲社会学简史教材章节: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参考书目:科塞,1990:《社会思想名家》。

第三讲社会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教材章节:安东尼.吉登斯,2009:《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章,“社会学问题的设问与解答”。

参考书目:赖特.米尔斯,2001:《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三联书店罗伯特.金.默顿,1990:《论理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彭玉生,2010:“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社会学研究》第2期。

第四讲社会与文化教材章节: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章。

戴维.波普诺,2007:《社会学》(第十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章、第四章。

参考书目:帕森斯,1988:《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本尼迪克特,1988:《文化模式》,三联书店费孝通,1998:《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梁漱溟,1987:《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辅助材料:电影The Gods Must Be Crazy、电影《刮痧》第五讲社会化教材章节:王思斌主编,2010:《社会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章。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解析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群体概述解析

• 理解: • 1.家庭以婚姻关系为基本特征,婚姻是 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连接家庭的第一 纽带。 • 2.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是连接家庭 中的第二纽带。 • 3.家庭以其成员的共同生活活动为存在 条件。 • 4.家庭是正式群体。
• (二)家庭的建立的基础——婚姻 • 1.定义 • 婚姻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 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 • 2.婚姻的属性 • 自然属性:两性差别、性本能。 • 社会属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符合社会 规范
• 3.婚姻的动机 • 自然因素:生理要求、延续后代。 • 社会因素:经济、政治、职业、感情精 神需求等各有侧重。 • 4.择偶标准 • 自然标准:年龄、相貌、身体。 • 社会标准:经济、政治、职业、文化、 宗教等。 • 一般是双重标准
• • • • • •
5.婚姻限制条件 血缘关系限制——近亲 民族限制——异族 宗教信仰限制——异教徒 阶级、阶层限制——门不当户不对 身体限制——某些疾病
二、家庭的类型 • 按照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规模等综合 指标分: 1.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 特点:只有一对夫妻关系、 • Double income on kids——丁克家庭 • 形成原因: • 追求生活享受、不愿受孩子拖累。 • 为事业 •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 减轻负担
2. 按照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分为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 主要划分标准是看成员之间是否有经常的 面对面直接交往。 (1)初级群体:又称作基本群体、首属群体, 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 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 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 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表 1-7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6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 1-5) 表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
7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 1-6) 表 1-6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
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 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 研究对象。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 1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见表 1-7)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 5 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威♥ -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社会学概述 ★★ 1 社会学的提出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 1838 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 卷中正式提出的。社会运行论认为,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 1-1)
表 1-1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 1-2) 表 1-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 1-3) 表 1-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5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 1-4) 表 1-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ppt课件

•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自然属性的性质和方向,
是人类活动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 。
• 人的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而其社会性则
是在自身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是人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并发展的。
PPT课件
7
狼孩的故事
•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
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 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 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 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 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 的主持人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 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 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 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 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 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 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 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PPT课件
18
(二)少年社会化
• 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 • 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 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 主要任务:学习文化与社会知识,掌握谋
生技能,学会并运用社会规范,逐步完善 自我观念。
• 社会化的“危险期” :自主要求与对成人
的依赖
PPT课件
19
• (三)青年社会化 • “第二次诞生”、“心理上的断乳” • 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 自我观念深化 • 人生观、世界观大体形成 • 采用了新的社会化方式 :内化逐渐取代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自考2012版)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自考2012版)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 (一)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 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习 题
单 选
1、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从互动个体的日常 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 A.日常互动论 B.拟剧论 C • C.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2、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 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 A •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 社会学家布鲁默总结了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基 本观点: • 1、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 决定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 2、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相互作用的 结果。 • 3、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 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 动。
二、拟剧论
• 拟剧论,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 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 • 这种理论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 员,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 “自我呈现”。 •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 戈夫曼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 的表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困窘 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面子”, 故意视而不见。
• 二、身体语言 • (一)身体语言: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 思的动作或方式 • (二)身体语言的种类 • 身体语言的种类很多,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 表情 和手势。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S 1.社会化的不一致性(分歧/社会变迁) S 2.代差问题
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 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它反映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S 3.网络的冲击 (虚拟社会化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程度 家 社 学
庭会 校
出生
7岁
18岁
大学毕业 退休 死亡
(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问题
一、社会化的过程 生命周期,即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根据身心发展的特点,生命周期 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
阶段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很大 的差别,社会化也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
民主型、专制型、权威型
2. 学 校
❖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 设立的学习机构,强调社会化 的专门性、系统性,带有强制 性。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有一 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 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 按规范的要求扮演自己的社会 角色,理解和把握在组织群体 中的人际关系。
3. 同龄群体
特点:
二、社会化的环境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 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
S 1.家庭 S 2.学校 S 3.同龄群体 S 4.工作单位 S 5.大众传播媒介
1. 家 庭
(1)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 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 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2)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 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3)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 化具有重大影响。 管教孩子的几种方式:

社会学概论五讲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学概论五讲社会研究方法
的一组叫做实验组,另一组叫做控制组。 是通过对现状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展现。
(一)确定研究假设。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来理解世界。 (五)解释调查结果并得出结论。 事物的可能性原因或解释性变量,称之为自变量,原因所导致的结果是因变量。 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四)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 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 。根据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以将其分 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 访谈。
所以很少有力量对研究对象采取普遍调查的方 式,而常常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 代表,用问卷的方式来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 所得的结果去推论和说明调查对象的总体的特 性。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 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即是样本。
(二)调查研究五步走
2.1 确定调查总体。
2.2 选取调查样本。 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2.3 设计调查问卷。 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
2.4 问卷调查实施。
2.5分析调查资料。
(三)物质痕迹测量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 2基本依据或理由,说明为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
(三)实验法 理论是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是概念间关系的系统化论述。
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分析。
社会学所使用的大部分概念中,所界定 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它们或者在时空维度 上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或者代表了不同人 或群体,这就是变量。
(二)假设、经验概括和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距离
C.亲密距离
D.个人距离
习题练习
8、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
1/ 普遍性 2/ 多重性 3/ 滚珠性 4/ 多向性 5/ 隐蔽性
Part
SIX
家庭与婚姻(共3节)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与婚姻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与类型 第三节 变迁中的家庭与婚姻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一)社会互动的概念 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
影响的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1/ 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 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 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P113-118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和类型
(三)、家庭的特殊类型 P137-138 ★
重组家庭
“失独”家庭
同性恋家庭
丁克家庭
留守家庭
第三节 变迁中的家庭和婚姻
(一)、家庭形态的变化 P138-140 ★★★
《社会学概论》第五讲
主讲:李博儒 zuojia.ru@
Part
FIVE
社会互动(共4节)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P113-118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P118-123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P123-125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P125-129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P113-118
三、常人方法学 P124
▶是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 其思想主要来源于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P125-129
一、社会网络的涵义 P125
▶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特征 P126
▶1/ 普遍性 2/ 多重性 3/ 滚珠性 4/ 多向性 5/ 隐蔽性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与婚姻
一、什么是家庭 P130
(一)概念 ★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
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特征(古德在《家庭》中的6项概括)
(二)什么是婚姻 P131 ★ 婚姻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的
一种社会制度
活资格的过程,被称为
A.正向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2.再社会化也称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与婚姻
一、什么是家庭 P130
(一)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P132 ★★ 1、结构-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
运行非常重要。家庭功能包括: 社会化 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 性规则 经济合作
2、社会冲突理论分析 P133 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 另一些人从家庭中获益更多。
二、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1/ 暗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2/ 模仿; 3/ 交换; 4/ 竞争; 5/ 合作(自发性、制度化传统、指导性、契约式合作); 6/ 冲突; 7/ 调适;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P118-123
一、语言
符号:指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食物的象征。 语言:指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
▶弱关系: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之间关系不紧密,没有太 多的情感维系。如公司的上下层员工之间。
五、社会资本分类
1/ 社会资本含义: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 2/ 按性质分: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资本 P129
习题练习
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
习题练习
4.在社会互动的理论中,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 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是 A.日常互动论 B.拟剧论 C.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 ,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三、社会网络的形态 P126
1/ 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 2/ 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社会网络连接的紧密程度) 3/ 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P125-129
四、强关系和弱关系 P127
▶强关系:是指个人在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 素维系着的人际关系。如父母子女的关系。(格兰若维特)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P123-125
一、符号互动论 P123
▶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 ▶早期代表: 托马斯、米德:“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库利:“镜中自我”。
二、拟剧论 P124
▶指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互动理论。 ▶戈夫曼认为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构成的系统。
二、身体语言
指的是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或方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P118-123
三、个人空间
是指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人们可以利用它在社会互 动中表达某种意义。
个人空间理论:
1/ 亲密距离: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 2/ 个人距离:指相距18英寸4英尺; 3/ 社会距离:指相距4英寸到12英尺以内; 4/ 公众距离:指相距12英尺以上的距离。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和类型
(一)家庭的功能 P134 ★
规范性行为功能 经济生活功能 人口再生产功能 精神生活功能 教育功能 抚养、赡养功能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和类型
(二)、家庭的结构类型 P135-137 ★★ 1、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3、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4、其他家庭:(残缺、断代、单身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