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川菜的流派和特点
川菜的流派和特点川菜是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菜系之一。
川菜以其浓郁的口味、多样的调料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流派众多,包括川渝菜、成都菜、重庆菜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川菜的特点之一是口味鲜美,特别重视调味品的使用。
川菜常用的调味品包括豆瓣酱、辣椒、花椒、姜蒜等,这些调料使得菜肴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
川菜独特的调味品和烹饪方法使其在中国菜系中独树一帜。
川菜的另一个特点是食材丰富多样。
川菜以牛肉、鸡肉、鱼肉、豆腐等为主要食材,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的蔬菜和豆制品,使得菜肴的口感更加丰富。
川菜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的独特。
川菜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炒、炸、煮、炖、蒸等多种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川菜中的麻辣烹饪法。
川菜中常用的辣椒和花椒使得菜肴具有麻辣的口感,这是川菜烹饪中独特的一面。
此外,川菜还注重火候的掌握,使得菜肴的口感更加鲜嫩。
川菜在烹饪技巧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川菜注重刀工的精细和烹饪时间的掌握,使得菜肴的口感更加细腻。
川菜中的一些经典菜肴,如宫保鸡丁、水煮鱼等,都需要掌握特定的刀工和烹饪技巧才能制作出正宗的味道。
川菜流派之一是川渝菜,川渝菜以其麻辣的口味和丰富多样的菜肴而闻名。
川渝菜的代表菜肴有麻婆豆腐、火锅等。
川渝菜独特的调味品和烹饪方法使得菜肴具有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另一个川菜流派是成都菜,成都菜以其麻辣鲜香和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成都菜的代表菜肴有水煮鱼、回锅肉等。
成都菜注重菜肴的色彩搭配和口感的平衡,追求菜肴的精致和美味。
川菜流派之一是重庆菜,重庆菜以其麻辣鲜香和独特的火锅文化而闻名。
重庆菜的代表菜肴有麻辣火锅、干锅等。
重庆菜的火锅烹饪方式以及独特的调味品使得菜肴具有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总的来说,川菜以其口味鲜美、调味品丰富、食材多样、烹饪方法独特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川菜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四川省的地方饮食为基础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而来。
它是以其独特的调味风味和创新的烹调技巧而闻名于世。
为什么川菜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本文将从川菜的形成、发展以及其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川菜的形成川菜的形成少不了眼前的“三大件”,即天府之国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四川盆地是一个位于亚热带和温带之间、高原和平原交错的地理区域,加之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地形的高低起伏,使得四川菜有了强大的地理底蕴。
四川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川秀丽,自然景观瑰丽,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这些物质的丰富性提供了四川美食传承和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
四川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
不少民间节日都和川菜结合在了一起。
例如,腊八节食七碗粥、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香包等等,这些故事和传统时令风俗节日,都对于川菜的特色造就起来了重要作用。
二、川菜的发展四川菜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现代的川菜才是逐渐成熟并形成今天的体系。
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明朝以后,四川成为南北交通要道的角色。
借鉴其他菜系和不断的创新,也是川菜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
民间的饮食文化总是在不断创新中不断逐渐完善。
除了一些优秀的川菜大师之外,像川菜协会这样的组织也花费了很多心智在宣传川菜和研发新品种上。
三、川菜的特点川菜烹饪风格的特点是“麻、辣、独特”。
特别是“麻辣”成为家喻户晓的形容词。
更进一步的来说,“麻”是由花椒制成的,而“辣”的“辣味”是由辣椒造成的。
这两个因素造就了火锅,麻辣烫和牛肉汤等一些川菜经典品种。
另外,川菜讲究“中和”,在“麻、辣、香、脆、嫩、鲜、酱”的七个口味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菜品味道。
总之,流传至今的川菜广为人知,并且成为了国内外很多人的饮食首选。
有趣的事情是,川菜的特色和独特味道很难以配合其他菜系的食物,因此,需要川菜本身的配菜和餐具。
不同的食材配合川菜不同的调味,会让你体验到不同的口味和碰撞,让你引吭高歌。
最后,川菜不仅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符号,也是国际间舌尖的味道。
川菜文化论文(精选范文6篇
出酸中带辣、辣中带酸的独特风味。
美食摄影技巧分享
01 02 03
光线运用
在拍摄川菜时,合理利用光线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光是最 好的光源之一,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窗边进行拍摄。此 外,还可以使用柔光板或反射板来柔化光线,减少阴影部 分的过度曝光。
构图技巧
构图是美食摄影的关键所在。可以采用三分法、对角线构 图等经典构图方式来突出主体并营造层次感。同时,还可 以通过添加一些道具或背景元素来丰富画面内容,提升整 体美感。
发展历程
从秦汉时期的初创,到唐宋时期 的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 川菜逐渐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
代表人物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川菜厨师, 如清朝的丁宝桢、近现代的黄敬 临等,他们对川菜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川菜特点及流派
特点
川菜以麻辣著称,讲究刀工、火 候和调味,注重菜品的色、香、
味、形俱佳。
流派
。
05
CATALOGU锅肉
作为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回锅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酱香味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图片展示中,可 以欣赏到肉片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搭配青蒜、豆瓣酱等调料,呈现出诱人的食欲。
麻婆豆腐
作为川菜中的经典之作,麻婆豆腐以其麻辣鲜香、口感嫩滑而著称。图片展示中,可以看到豆腐块与肉末、豆瓣酱等 食材完美融合,呈现出红亮诱人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
民间烹饪技艺
四川民间烹饪技艺丰富多样,如火锅、串串香、 麻辣烫等,这些独特的烹饪方式在川菜中得到了 传承和发展。
当代社会变革与川菜创新
全球化影响下的川菜变革
0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川菜不断吸收外来饮食文化的元素,进行
创新和改进,如融合西餐技法的创新川菜等。
川菜菜系的特点
川菜菜系的特点1、形成:四川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为川菜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2、特点:(1)注重调味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
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
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及使用。
(3)、代表菜:川菜的代表菜很多,有"干煸牛肉丝"、"水煮牛肉"、"宫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等。
(4)复合味型川菜川菜特点——复合味型川菜咸鲜味型:主要以川盐和味精调制,突出鲜味,咸味适度,咸鲜清淡。
如鲜蘑菜心、白汁鲤鱼、黄烧鱼翅、鲜溜鸡丝、雪花凤淖、鲜溜肉片等。
家常味型:以川盐、郫县豆瓣、酱油、料酒、味精、胡椒面调成。
特点是咸鲜微辣。
如生爆盐煎肉、家常臊子海参、家常臊子牛筋、家常豆腐等。
麻辣味型:用川盐、郸县豆瓣、干红辣椒、花椒、干辣椒面、豆鼓、酱油等调制。
特点是麻辣咸鲜。
如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麻辣牛肉丝等。
糊辣味型:以川盐、酱油、干红辣椒、花椒、姜、蒜、葱为调料制作。
特点是香辣,以咸鲜为主,略带甜酸。
如宫保鸡丁、宫保虾仁、宫保扇贝、拌糊辣肉片等鱼香味型:用川盐、酱油、糖、醋、泡辣椒、姜、葱、蒜调制。
特点是咸辣酸甜,具有川菜独特的鱼香味。
如鱼香肉丝、鱼香大虾、过江鱼香前饼、鱼香前花、鱼香酥凤片、鱼香凤脯丝、鱼香鸭方等。
姜汁味型:用川盐、酱油、姜未、香油、味精调制。
特点是咸鲜清淡,姜汁味浓。
如姜汁仔鸡、姜汁鲜鱼、姜汁鱼丝、姜汁鸭掌、姜汁菠菜等酸辣味型:以川盐、酱油、醋、胡椒面、味精、香油为调料。
特点是酸辣咸鲜,醋香味浓。
如辣子鸡条、辣子鱼块、抢黄瓜条等糖醋味型:以川盐、白糖、醋、胡椒面、味精调制。
特点是咸鲜酸甜,糖醋味浓。
如糖醋松酥鱼、糖醋酥鱼丁、过江糖醋鱼卷、糖醋扇贝、糖醋麻酥鸡。
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
介绍四川饮食文化特点饮食习俗特点和四川饮食文化历史发展情况四川饮食文化的特点:1.麻辣味道:四川菜以麻辣味道为特色,辣椒和花椒是四川菜的主要调料。
这种麻辣味道独特而浓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口感丰富:四川菜追求口感的多样性,无论是麻辣、酸甜还是咸鲜,都可以在四川菜中找到。
四川菜的烹饪技巧独到,可以将不同食材的口感完美结合。
3.炒技高超:四川菜以炒菜著称,炒技高超,火候控制精准。
四川菜的炒技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传承,对锅气、火力和时间的把握非常精准。
4.丰富的食材:四川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处,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四川饮食文化以花椒、辣椒、豆瓣酱、豆腐等为特色食材,这些食材给四川菜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饮食习俗的特点:1.四川人讲究“吃辣”。
四川人对辣椒情有独钟,认为辣椒可以驱寒、解毒,并且可以增加食欲。
因此,四川人在日常饮食中喜欢吃辣椒。
2.四川人喜欢聚餐。
四川人热爱美食和社交,常常邀请亲朋好友聚餐。
聚餐时,大家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的四川菜,并且可以一边聚会一边品尝美食,增加亲友之间的感情。
3.四川人讲究“过年”。
四川人过年时,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多样。
年夜饭是四川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家人们会围坐一桌,共同品尝各种美食。
同时,四川人过年还会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四川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地区就出现了具有高度文明的古蜀文化。
这种高度文明的存在,恰好为四川的饮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古代,四川作为中国西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汇集了来自各地的人才和资源。
这使得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饮食文化逐渐形成独特的特色,并逐渐影响了周边地区。
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川的食品工艺和烹饪技巧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四川的火锅文化在清朝时期得到了发展,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麻辣火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火爆的口感,吸引了无数食客,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总结起来,四川饮食文化以其麻辣味道、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四大菜系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与特点任品- 20112221一、川菜川菜的形成: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原料多而且广。
即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②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
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橱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肴馔绮错的筵宴。
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
③广泛吸收融会各家之长。
川菜的发展,不公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
它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都有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
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
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馔佳肴带入四川。
川菜的特点:①是选料认真。
自古以来,厨师烹饪菜肴,对原料选择非常讲究,川菜亦然。
它要求对原料进行严格选择,做到量材使用,物尽其能,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注意节约。
②是刀工精细。
刀工是川菜制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它要求制作者认真细致,讲究规格,根据菜肴烹调的需要,将原料切配成形,使之大小一致、长短相等、粗细一样、厚薄均匀。
这不仅能够使菜肴便于调味,整齐美观,而且能够避成菜生熟不齐、老嫩不一。
③是合理搭配。
川菜烹饪,要求对原料进行合理搭配,以突出其风味特色。
川菜原料分独用、配用,讲究浓淡、荤素适当搭配。
味浓者宜独用,不搭配;淡者配淡、浓者配浓,或浓淡结合,但均不使夺味;荤素搭配得当,不能混淆。
川菜研究报告
川菜研究报告简介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四川省为代表,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川菜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菜品种类而闻名于世。
本研究报告将对川菜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历史背景、特点、代表菜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历史背景川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蜀国时期。
古蜀人民生活在川府地区,通过长期发展和探索,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巧和风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流,川菜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貌。
二、川菜特点川菜以其麻辣鲜香的味道和多样化的菜品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川菜的几个主要特点:1. 麻辣风味川菜注重菜品的辣味和麻味,使用大量的辣椒和花椒作为调料。
这种独特的麻辣风味使得川菜在口味上与其他菜系有明显的区别。
2. 多样化的烹饪技巧川菜以其多样化的烹饪技巧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烹饪技巧包括煮、炒、炸、炖、蒸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通过不同的烹饪技巧,川菜制作出了丰富的菜品种类。
3. 注重原料和调料川菜注重原料的选择和调料的搭配。
新鲜的食材以及独特的调味品是制作出正宗川菜的关键。
其中,川菜最重要的调料之一就是豆瓣酱,它为菜品提供了独特的风味。
三、代表菜品川菜具有丰富的菜品种类,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川菜菜品:1. 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川菜中最有名的菜品之一。
它以鸡肉丁、花生米、豆瓣酱等为原料,独特的调料和烹饪方式使得宫保鸡丁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
2.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经典菜品之一。
它选用新鲜的嫩豆腐,配以辣椒、豆瓣酱等调料,烹饪出麻辣味十足的菜品。
3. 水煮鱼水煮鱼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
它以新鲜的鲜鱼为主料,配以豆瓣酱、花椒等调料,经过特殊的烹饪方式制作而成。
水煮鱼的麻辣口感和鲜美的鱼肉使其深受食客的喜爱。
四、结论通过对川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川菜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川菜以其麻辣风味、多样化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菜品种类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川菜作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川府地区的独特风味,也是中国餐饮文化的瑰宝之一。
川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川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川菜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地方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调料和辣味的特点而闻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川菜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川菜的历史渊源川菜起源于中国四川地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要道,连接了中原和西南地区。
四川地区的气候条件多变,土地肥沃,拥有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为川菜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自然环境。
早在春秋时期,川菜就已经开始形成。
这时期的川菜以冷热兼顾、一菜一品的方式为主,留下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经典菜品。
随后,唐朝时期,川菜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水土丰富的四川大地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来自中原地区的文化、食材和烹饪技巧的影响也加速了川菜的繁荣。
这个时期川菜开始采用大量的调料和香辛料,并逐渐形成了川菜独有的麻辣口味。
明清时期,川菜开始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
尤其是清朝时期,四川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官员,而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不仅带来了更加繁复的烹饪技巧,还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和要求。
因此,川菜在这个时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高峰。
二、川菜的发展里程碑1. 川菜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20世纪初,大量的四川移民开始涌入中国的其他地区。
这些移民带去了家乡的味道和烹饪技巧,川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
今天,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能找到川菜馆,川菜已成为了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四川菜谱的整理和出版20世纪5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四川的烹饪文化受到了冲击。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批热衷于保护和发扬川菜的专家开始整理和出版川菜的经典菜谱,如《川菜譜要》和《川菜譜》等。
这些菜谱的出版,为川菜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四川菜入选世界美食之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川菜开始走向世界。
1982年,中国著名厨师教育家向红福在国际厨艺比赛中以川菜夺得金牌,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川菜发展历史及特点
川菜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与文明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一)川菜历史悠久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国初年形成菜系四个阶段。
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战,中国烹任各派交融,给川菜烹好以深刻影响,使之更加丰富。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烹饪事业,厨师地位提高,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川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探索川菜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有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多而且广。
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穿此外,四川所产的与烹任、筵宴有关的许多酒和茶,其品种质量之优异,也是闻名中外的,如宜宾的五粮液、沪州的老窖特曲、绵竹的剑南春、成都的全兴大曲、古蔺的郎酒,以及重庆的沱茶等,它们对川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是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
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肴撰绮错的筵宴。
中国川菜文化
中国川菜文化摘要: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
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
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
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
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
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著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
川菜文化
中国川菜文化摘要: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着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着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民以食为天”。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老夫子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饮食是人生、社会的头等大事。
从古到今,人类皆离不饮食,然而,远古时代的饮食仅是“茹毛饮血”,还只限于果腹求生的范畴,谈不上体现精神文化特质。
当生产力发展到获取食物比较富足,社会精神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社会分工产生烹饪职业并出现烹饪理论的时候,烹饪才能成为艺术,饮食文化才能产生。
在世界上许多民族、许多国家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饮誉全球的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和法兰西民族饮食文化。
法国曾经是欧、美公认的“烹饪王国”,可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和欢迎。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在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是中国商业文化体系中的瑰宝。
川菜是中国的主要菜系之一,川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菜文化是随着川菜烹饪技术和四川饮食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物产、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各地的烹饪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若干各具地方特色的菜系。
川菜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发源于近三千年前的巴蜀古国。
在约两千年前的汉、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
讲究食品味道和调味品的使用,是饮食责任编辑:肖建春郡江原人,江原在今四川崇庆县西北)在所着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好辛香”的传统。
川菜的哲学
川菜的哲学1 前言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菜系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北宋、明、清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川菜的基本形式。
2 口味特点川菜以其独特的口味享誉全球,其特点主要有麻、辣、鲜、香、嫩、脆等。
其中,麻和辣是其最为著名的特点,川菜中的麻辣味道常常被用来形容川菜口感的特点。
同时,川菜的制作技巧非常独特,包括:爆、炸、熬、泡、炒等多种方法,这些技巧使得川菜的口感在大多数人的口中都有着难以言喻的魔力。
3 文化背景川菜的特点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四川历史上属于盆地地理,多山地区发达,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越,这种地理环境成就了四川丰富的自然物产。
而四川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自古以来就是四面辟土,融会贯通的地方,这种开放性使得川菜广泛融合了各地的财富。
同时,四川的饮食文化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红楼梦》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以川菜为背景。
这些文化因素使得川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
4 哲学思想川菜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自然也有其哲学思想。
川菜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麻辣与平衡川菜中的麻辣味道常常被视为一种味道的极端表现,但事实上,这种极端的味觉体验背后却有着平衡的设计。
在川菜的制作过程中,烹调师傅通常会搭配一些其他的调料来降低辣度和麻度,最终呈现给食客的是一道既刺激味觉,又能不失口感的佳肴。
4.2 原料与符号川菜中广泛运用了丰富的食材,这些食材代表了丰富的符号含义。
例如,四川古代的人们认为鸭肉可以让人们清醒,因此川菜中经常以鸭肉为主材料;而辣椒则被赋予了驱邪防疫的意义,川菜中的大量使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形式的祈福行为。
4.3 巧思与创新川菜作为一门艺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增加新的菜式和方式。
其实,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也可以被解读为川菜哲学的一部分。
在这里,巧思和创新不仅仅扩大了川菜的影响范围,还让川菜的绝妙之处得以不断被发掘和挖掘。
5 结论川菜的哲学思想,既是一种艺术创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川菜的发展历史以及特点
川菜的发展历史以及特点
川菜,又称川味菜,是中国广泛流行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
川地区,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川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秦朝,当时川菜的起
源地在川中地区,后来扩展到川东、川南、川西等地。
在汉代,
巴蜀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外来
的移民,他们的饮食文化影响了川菜的发展。
唐朝时期,川菜开
始流传到其他地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川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麻辣独特:川菜以其麻辣口味而闻名,主要使用花椒、辣椒、姜、蒜等香辛料,给人独特的刺激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
一是麻辣火锅,将各种食材放入火锅中烹煮,口感麻辣开胃。
2. 注重刀工:川菜在刀工上有很高的要求,追求精细烹调和巧妙
切割技巧。
切菜时讲究“三顺”即刀、菜、手的协调,使得菜品保
持原味的同时更易入口。
3. 多样化的味型:川菜有多种味型,如麻辣、酸辣、麻酸、甜辣、鱼香等,让人品尝到不同口味的滋味。
川菜的调味料丰富多样,
使用酱油、豆瓣酱、花椒油等进行调配,使菜品味道丰富复杂。
川菜以其麻辣独特的口味、精细的刀工和多样化的味型而闻名,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菜系。
川菜的发展历史悠久,今天在中国
及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川菜
传统派系
川菜派系初步形成于近代,近代川菜有上河帮、下河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之分。其中上河帮指岷江 流域成都、乐山一带的川菜;下河帮指川江下游重庆、达州、万州一带的川菜;大河帮指长江上游泸州、宜宾一 带的川菜;小河帮指嘉陵江和川北地区南充、绵阳一带的川菜;自内帮指自贡、内江一带的川菜。
先秦时期
从巴蜀文化的出土文物就可见川菜的发展源远流长。商代以前,巴蜀就已经能制出精美的陶质食器。巫山大 溪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陶器中,有餐饮器具鼎、釜、罐、杯、盘、碗、盒、豆、簋、壶等。考古学家认为, 大溪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有同等价值。到商周时期,巴蜀不但制作出了精美的青铜餐饮器具,而且已有较为丰富 的烹饪原料和一定数量的菜肴品种,并组合成筵宴。川菜的萌芽可见一斑。
近代
近代川菜,时间段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这一时期,川菜不断兼收并,川菜菜系 在清代后期最终形成,成为中国主要的四大地方风味菜系之一,并在民国时期稳步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坚船利炮逐渐进人中国。四川地处西部内陆,没有受到战乱的直接侵扰,社会 经济和百姓生活相对稳定,使得川菜持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特色菜点和名店名师,筵宴不断兴盛,饮食市场日 益发达。 出现了普遍的繁荣景象,曾经引起了在中国访问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注意,李希霍芬在他的通 信集里写道:“在正常情况下,四川显得处处存在着对生活物资充裕的满足和幸福,这在中国其他省份是不常见 的”。这一时期,起初是因为东南战事,下江农业残败,四川第一次取代两湖,成为清政府最大的粮赋省,因此 清政府开始重视四川,向四川派出了有影响的官员,如丁宝桢、张之洞、芩春煊、锡良等人,他们在四川开始了 初期洋务运动和新政、兴学,使这一时期四川的学术文化活动出现了自从南宋末以来,沉寂了七百年以后第一次 飞跃,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正是由于清末来川的北方和江浙官员的提倡和南在成渝两地 的开设而使现代上层川菜演进得到强化。
川菜的构成、特点、味型、代表作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
川菜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等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的统称,川菜最大的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菜以成都、重庆、川南三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以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而著称。
尤以麻辣、鱼香、怪味等味型独擅其长。
烹调手法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
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
水煮牛肉、火鞭子牛肉、冷吃兔、富顺豆花、火爆黄喉、牛佛烘肘、粉蒸牛肉(或名牛肉蒸笼) 、风萝卜蹄花汤、芙蓉乌鱼片、无汁葱烧鲤鱼(又名“合浦还珠”) 、火爆毛肚、谢家黄凉粉、郑抄手、酸辣冲菜、李家湾退鳅鱼等。
其他资料四川各地小吃通常也被看作是川菜的组成部分。
主要有担担面、川北凉粉、麻辣小面、酸辣粉、叶儿粑、酸辣豆花等以及用创始人姓氏命名的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吴抄手等。
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川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民间最大菜系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重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在明末清则辣椒传入中国一段时间后,川菜进行了大革新,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川菜。
原料多选山珍、江鲜、野蔬和畜禽。
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
以“味”闻名,味型较多,富于变化,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
川菜的风格朴实而又清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蓉派川菜精致细腻,渝派川菜大方粗犷。
著名菜品: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回锅肉、盐煎肉、宫保鸡丁、干煸鳝片、辣子鸡丁、辣子肥肠、麻婆豆腐、水煮鱼、泡椒肉丝、青椒肉丝……成渝两地的小吃也归类于川菜。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素来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38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兹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历来有“七味”、“八滋”之说。
平时食欲不好的人非常适吅吃一些川菜,微辣的复吅味有助于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川菜一般麻辣口味较重,普通人吃多了可能会肠胃不适。
因此,辣菜最好和一些清淡的菜搭配着吃。
特点在于味型多样。
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兹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
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三个特征。
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风味体系。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粉蒸肉
干煸鳝鱼
樟茶鸭子
夫妻肺片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宫保鸡丁
盐烧白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回锅肉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麻辣豆腐 清蒸江团
中华八大系川菜
泉水豆花 蒜泥白肉 蚂蚁上树
鱼香肉丝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2.下河帮
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 其特点是家常菜,亲民,较麻辣,多创新。 渝派川菜大方粗犷 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 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
川菜作为我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 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 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 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 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2.川菜的派系
1.上河帮
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 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 传统菜品较多
白油豆腐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郑抄手
富顺豆花
水煮牛肉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火爆黄喉 富顺豆花 冷吃兔
二、川菜的风格
(一)偏重麻辣 (二)重视味道变化(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 (三)类型多样 (四)选料认真 (五)刀工精细 (六)合理搭配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川菜的风味特点
•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雅安等地方菜 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辣椒、胡椒、花椒、 豆板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 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 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中华八大菜系川菜
九斗碗(坝坝宴)
川菜及主要特点
川菜及主要特点一、川菜的成因川菜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类丰富,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尚滋味,好辛香”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三峡地区乃至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春秋至西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有教大的发展,特别是秦汉两代,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得到更大发展,两宋时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国初年形成菜系四个阶段,之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战,中国烹饪各派交融,给川菜以深刻的影响,使之更加丰富。
(一) 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
所谓“天府之国”,一是水好,二是土质肥沃,三是气候温暖。
这些都适合蔬菜生长,而且品种很多。
四川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饪原料多而广,既有江河里的蟹鳖鱼虾,又有山区的野味山珍;既有四季不断的多种新鲜蔬菜和笋菌,又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种植调味品和酿造调味品,如郫县豆瓣、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宜宾)牙菜、南充冬菜等,都成为各式川菜的烹饪及其变化无穷的调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 影响深远的风俗习惯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食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因素。
据史学家考证,早在公元前316年前,秦统一“六国”夺取蜀国时,姜、花椒等辛香调味品,就已成了巴蜀地区的风味特产。
《吕氏春秋·本味篇》曾有“和之美者,阳朴之姜”的记载;《蜀督赋》中亦有“魔芋酱流誉于番禺乡”的描述;《华阳国志·蜀志》曰:“其辰值末,故好滋味,德在少昊,故尚辛香”,这是以阴阳五行之说来解释蜀人“好滋味,尚辛香”的原因。
这段话也说明位于中国西陲(少昊)的巴蜀,由于气候环境的感染和影响,好食辛辣味厚的食物。
而四川盆地气候温热潮湿,生活在这种气候和自然环境中的人,无论从生理和味觉上,都会对辛辣芳香的食物产生一种自然的需要,以刺激味觉,摄入较多对身体有益的养分,来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抵御疾病的侵袭。
知识|川菜历史文化及特色
知识|川菜历史文化及特色概括地说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按中国历史演变序号--朝代来说,川菜历经了春秋至秦的启蒙时期后,到两汉两晋之时,就已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较大的发展。
两宋时,川菜已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川菜的基本特征川菜发展至今,已具有用料广博、味道多样、菜肴适应面广三个特征,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
“味在四川”,便是世人所公认的。
川菜之味,以麻辣见长。
且看川菜怎样运用辣味,就能和别的地方比较出它的长处了。
辣椒与其它辣味料合用或分别使用,就出现了干香辣(用干辣椒)、酥香辣(糊辣壳)、油香辣(胡椒)、芳香辣(葱姜蒜)、甜香辣(配圆葱或藠头)、酱香辣(郫县豆瓣或元红豆瓣)等十种不同辣味。
四川常用的23种味型,与麻辣沾边的达13种,如口感咸鲜微辣的家常味型,咸甜辣香辛兼有的鱼香味型,甜咸酸辣香鲜各味十分和谐的怪味型,以及表现不同层次麻辣的红油味型、麻辣味型、酸辣味型、糊辣味型、陈皮味型、椒麻味型、椒盐味型、芥末味型、蒜泥味型、姜汁味型,使辣味调料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辣出了风韵。
川菜的烹饪方法川菜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
这些菜点是由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五个大类组成的。
当今流行的川菜品种既有对历代川菜品种的传承,也有烹饪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开拓、创新。
众多的川菜品种,是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出来的。
常用的烹饪法,大类有30种,这当中既有一些全国通用的,也有一些四川独创的。
如四川独创的小炒、干煸、干烧、家常烧就别具一格。
小炒之法,不过油,不换锅,临时对汁,急为短炒,一锅成菜,菜肴起锅装盘,顿时香味四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菜的形成发展及特点庞 燕内容提要:在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被划分为若干个饮食文化圈。
本文着重介绍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菜系,重点论述川菜从雏形到形成菜系的过程,分析了川菜形成为浓郁地方风味体系的因素,以及川菜风味菜肴体系形成的原因,并且列举了川菜风味菜肴体系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菜肴,最后总结了川菜的特点。
关键词:饮食文化 区域性 饮食文化圈 菜系 川菜作者简介:贵阳 花溪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2002级 庞 燕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中国,炎黄子孙世代生息、繁衍的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是举世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古代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在我们祖先文明伊始便追随其前进的脚步,逐渐发生、发展并趋向繁荣的。
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科学。
具体来说,饮食文化是指原料获取、加工和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艺术、科学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
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便不可避免地与食物联系起来。
人总是要吃的,但是吃什么、怎样吃却是大不相同的。
广东人爱吃蛇,而北方人一提吃蛇就作呕,这是吃什么的不同习俗。
住在沿海地区的人能生吃蟹子活吃虾,而内地人对海产品则必须清洗之后做熟方能吃,这是怎么吃的不同习俗。
不难看出,饮食文化不是整齐划一、大同小异的,它具有区域性特征。
如何来理解饮食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呢?人类文化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区分为许多不同的文化群、文化圈、文化区,这些不同的文化群落由于地理环境、自然风物、食物获取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饮食习俗。
到西汉时期,中国形成了几大基本作物区,例如,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大、小麦为主;北方草原地带以种植荞麦、高粱为主;西北高原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这几大基本作物区的形成,奠定了区域性饮食文化圈主体风格的物质基础,并给以后的民族饮食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文化、风格乃至宗教等原因,历史地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类型,也可以称为饮食文化圈。
自然地理特征,决定食物原料的种类、数量以及饮食习惯,因而是个基本的客观因素。
文化、风俗、宗教等则是主观因素。
饮食文化圈是个物质和精神交互作用的文化动态过程,是历史区域经济、文化封闭状态下的产物。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的这块广大区域划分为许多区域性差异较为显著的饮食文化圈,即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西部高原饮食文化圈、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目前,通常将某一饮食文化圈或某一区域内较为有代表性的菜称为菜系。
所谓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物产、气候、历史条件、饮食习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调技艺,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
按照这样的说法,中国菜有这样一些菜系:鲁、川、扬、闽、湘、鄂、徽、京、沪、苏等等,并且存在四大菜系说、五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十大菜系说、十二大菜系说等说法,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真正可称之为菜系者,西南地区的川菜,长江下游的淮扬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黄河流域的鲁菜。
无论从菜系的标志、客观尺度或者形成因素来考察,都能证明它们被称为菜系是当之无愧的。
下面将重点介绍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菜系。
二、川菜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川菜发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是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按照中国历史的演变序号——朝代来说,川菜的发展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时期,隋唐至五代的较大发展时期,两宋出川至各地的交流时期,明末清初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以及清末明初形成菜系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春秋至两晋时期。
这一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江堰的修建,使蜀内经济大为改观,人民富足。
再加上四川境内沃野千里,江河纵横,为烹饪川菜提供了多而广的原料,为饮食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具有川菜的雏形。
第二阶段为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丰衣足食。
地处西南一隅的蜀中地区的安定繁荣,使巴蜀地区的专业食店和酒肆增多,烹饪技术突飞猛进,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这一时期为川菜的发展期。
第三阶段为两宋时期。
这一时期,川菜跨越巴蜀境界进入北宋东京、南宋临安这两个京都,流传各地,为众人所知。
这时期有许多文献有关于川菜的记载,比如陆游的《剑南诗稿》,两宋时期为川菜的交流期。
第四阶段为明末清初时期。
明清建都以后,随着入川官吏的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都落户,经营饮食业。
同时,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继承并且发展了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
因而使川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五阶段为清末民初时期。
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各军阀在生活上极为奢侈,这客观上使川菜更加繁荣,逐渐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扬菜同列。
川菜形成为浓郁的地方风味体系,主要有下列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天府之国的地理物产优势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全省分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两大部分,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江河纵横,群山环抱,西面被青藏所扼,东有长江之险,南部有云贵高原所拱,北有秦岭巴山为屏障。
四川自然条件优越,得天独厚。
56万平方公里境内沃野千里,江河纵横,为烹饪川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牛、羊、猪、狗、鸡、鸭、鹅、兔,可谓六畜兴旺,韭、芹、茄、藕、菠,堪称四季长青。
淡水鱼中的佳品,有产于岷江乐山江段和长江重庆江段的长吻鮠,产于长江中上游支干流的原鲤,产于长江上游支干流、金沙江下游的圆口铜鱼,产于长江上游的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齐口裂腹鱼,产于岷江的石爬鱼,以及长江鲟、鲶鱼、鲫鱼等等,品种繁多。
蔬菜中的葵菜(冬寒菜)、落葵(木耳菜、胭脂菜)、豌豆类(豆苗,豌豆尖)、莴笋、韭黄、红油菜苔、青菜头(菜头、羊角菜、疙瘩菜)、红心罗卜、甜椒(灯笼海椒),亦成为川菜中的名特原料。
即便是一些干杂品,四川品质优异的也不少,通江、万源的银耳(白木耳),宜宾、乐山、涪陵、凉山等地等地出产的竹荪,青川、广元等地出产的黑木耳(耳子),宜宾、万县、涪陵、达县等地出产的香菇,渠县、达县、南充等地出产的黄花菜(金针菜),四川多数地方盛产的魔芋,亦堪称佼佼者。
就连石耳、地耳、绿茶、苕菜、则耳根这些生长在田边地头,深山河谷中的野蔌之品,也成为做川菜的好材料。
还有作为中药的冬虫夏草、川贝母、川杜仲、天麻,亦被称作为“药膳”食疗食治的烹饪原料。
四川人特别讲究滋味,因此,很注意培养优良的种植调味品和生产高质量的调味品。
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郫县豆瓣、清溪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辣椒、忠州豆腐乳、温江独头蒜、二金条海椒等等。
有了这么多原料、调味料及食料,“巧媳妇”就不会为“无米之炊”犯难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川菜形成为浓郁的地方风味体系的首要因素。
二是尚滋味的饮食习俗四川历代居民的饮食,不仅追求生存的生理需要,还特别追求享受的心理需要,把享受食之乐、饮之乐、味之乐、筵席之乐看作是人生乐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回顾四川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四川个阶层人士都不停地在追求美味的享受。
这种追求,由于历代战乱相对在四川这块土地上发生得少一些,加之又有雄厚的烹饪物质基础,因而得到了强化,形成了《华阳国志.蜀志》中早就描述过的“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
仅从四川的宴饮习俗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四川的上层,四川王族富豪“娶嫁设太牢只厨膳”,良辰列金缶以御嘉宾,繁肴绮错,宴饮作乐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出土文物中宴饮画像砖、画像石、餐具饮器和一些历史文献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一些诗赋对此也有描述,汉代扬雄的《蜀都赋》写宴饮的肴撰,就说“调夫五味,甘甜之和;勺乐之羹,江东鲐鲍,陇西牛羊”以及珍稀的野禽野兽等“五肉七菜”其品种之多,不亚于战国是宋玉在《招魂》中描述楚宫筵席之品数。
西晋左思的《蜀都赋》说,四川豪富选择吉日良辰宴饮,有“巴姬”、“汉女”组成的乐对演奏,演唱《西音》和《江上》等歌曲助兴,还有长袖飘洒飞舞流丽的舞蹈队表演。
主客不顾一切享受宴饮之乐,哪怕醉一个月也不在乎。
史料记载,四川上层社会宴饮不仅名目繁多,而且颇具“川味”。
野宴或设于茂林修竹之处,或设于散发着荔枝果香的园林。
五代是后蜀宫廷在江河中举办“船宴”,宋代盛行在高山流水奇色美景之地举行“游宴”,都别具风采。
普通平民经济条件虽然不可能有豪华的宴饮,但对于“尚滋味”的美食追求亦不示弱。
清代开始四川民间娶亲是举行的“上马宴”和“下马宴”,以及婚丧寿庆在田地头院坝举行的“田席”,都是深入人心的民间宴饮活动。
特别是至今仍广泛流行于农村乡镇的“田席”,它那“三蒸九扣”独特的菜肴格局,丰富而实惠的菜肴,筵席前和席间伴随着唢呐吹奏的曲调,热烈的锣鼓敲动着赴宴者的心扉。
最富有情趣的是在散席时,热情好客的主人还让客人带点杂糖、酥肉、烧白、点心之类的杂包回家,让没有到席的人也分享一下快乐,使尚滋味的饮食习俗扩展成为饮食情趣,无形中推进了川菜的发展。
三是乐于对烹饪不断研究川菜烹饪的广泛普及到家庭,促进了专业烹饪工作者和热心饮食之事的文化人对川菜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使四川饮食烹饪文化相对地得以发达。
四川的历史,记载着扬雄、李白、苏轼、苏易简、韩驹、费著、杨慎、李化楠、李调元、郭沫若等川中人在辛勤笔耕之时,所讴歌的家乡的美味和精到的食论。
四川中江人苏易简在给宋太宗赵光义讲学时,回答宋太宗问“食品弥珍,何物为最”的问题是说:“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此话成为至今人们仍然引用的语录。
四川仁寿人韩驹最早创造了“烹调”一词,比《词源》引用陆游的诗作为烹调词源还要早几十年。
四川的历史,还记载着蜀汉诸葛亮、西晋左思、盛唐杜甫、北宋宋祁、南宋陆游、明朝李时珍这些外人,曾经为川菜的魅力所吸引,并对川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葛亮在蜀中首创带馅馒头,宋祁帅蜀时倡道游宴。
杜甫、陆游写下了大量描述川菜、川酒的诗篇,陆游更因为川菜之美而把四川当做他的第二故乡。
热心饮食之事的文化人,不仅研究、记载川菜,他们中也有亲自执勺操瓢者。
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临邛开酒店,“文君当垆”也作为轶事记下了。
苏轼的烹调经验和技艺水平,连专业厨师也不能不佩服,“东坡肉”自宋代以来便是川菜中最为著名的菜肴之一。
曾任社洪,巫溪等县县长的“姑姑筵”老板兼厨师黄敬临,创造了樟茶鸭子、香花鸡丝、罈子肉、烧牛头方、酸辣鱿鱼等著名川菜,至今仍为川菜馆的供应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