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模板

影响、意义类设问[设问特点](1)影响类: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2)意义类: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

[答题模板](1)影响类设问: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意义类设问:①笼统性设问: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②有具体设问角度: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典题感悟](2013·XX高考,节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答案]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XX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XX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高中历史影响意义评价类型的题型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分数,所以我们要学好这一部分,那么有哪些技巧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高考历史试卷中近年来都有小论文题,而小论文题是让很多考生都束手无策的题型,解答这类型的题目需要一些答题技巧来辅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_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朽: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_最新修正版

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_最新修正版

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4、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5、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6、目的、动机:直接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7、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 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8、影响、作用或意义类:影响、作用或意义= (积极+消极) + (国内+国际) + (经济+政治+文化) +当前影响+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国家+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9、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10、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11、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2、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3、开放性材料论述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高中历史答题原因影响类通用句式

高中历史答题原因影响类通用句式

高中历史答题原因影响类通用句式原因类通用句式影响类通用句式
(一)古代
(1)中国:(1)中国:
①经济:经济发展①经济:经济发展
②社会:社会稳定(动荡)②社会:社会进步
③民族:民族交融③民族:民族交融
④国家:国家统一(分裂)④国家:国家统一
(2)世界:(2)世界:
①经济:经济发展①经济:经济发展
②社会:分散孤立,联系少②社会:加强联系
③民族:民族迁移③民族:民族结构
④世界:国家战争④世界:区域化
(二)近代
(1)中国:(1)中国:
①经济:开办洋务,发展工商①经济:经济发展
②社会:双半社会,西学东渐②社会:社会进步转型
③民族: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③民族:民族觉醒
④国家:国家危亡,救亡图存④国家:国家近代化
(2)世界:(2)世界:
①经济:工业革命,经济发展①经济:经济发展,市场扩大。

组织管理变革
②社会:联系加强,走向整体②社会:社会进步转型,城市化加快
③民族:民族意识觉醒③民族:民族国家形成
④世界:航路开辟,殖民扩张④世界:欧洲中心,走向整体,推动近代化
(三)现代
(1)中国:(1)中国:
①经济:改革开放①经济:经济发展
②社会:拨乱反正②社会:社会进步
③民族:人民需要③民族:民族复兴
④国家:国家政策④国家:国家治理
(2)世界:(2)世界:
①经济:经济发展或危机①经济:经济发展,全球化
②社会:社会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②社会:社会进步,信息化
③民族:民族解放运动③民族:民族独立,多元化
④世界:世界大战、两极格局或瓦解④世界:世界和平,多极化。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其实是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仅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背景、原因类设问 [设问特点]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幺,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幺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1)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2)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内容、措施类设问 [设问特点](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幺内容,主要内容是什幺,基本内容是什幺,核心内容是什幺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幺,反映的是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答题模板](1)具体史实型: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或社会矛盾→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农。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分享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分享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影响、意义类答题方式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 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 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方法】主观题答题简单思路05影响作用意义类

【方法】主观题答题简单思路05影响作用意义类

1
影响、作用和意义的关系
2
影响和作用类答题模板
模板一: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模板二:现实影响+深远影响
注:
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3
意义类答题模板
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
“有利于……”、“推动了……”、
“促进了……”、“增强了……”、
“只有……才能……”等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其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包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

即主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3、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

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

高考文综历史中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分析解题技巧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

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简答题答题模板一、历史背景类1. 背景、原因、原因和条件:(1)从政治角度回答背景: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历史必然性(2)从经济角度回答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社会阶级关系+国际环境影响(3)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背景:学术思想发展+社会氛围(4)从阶级基础角度回答背景:代表人物出现+阶级力量壮大(5)从外部因素角度回答背景: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2. 启示类简答题:意义或认识或感受二、内容评价类简答题1. 内容:说明材料反映了某某事件或措施的哪几层意思?或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2.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或措施的影响或意义。

三、启示类简答题1. 认识、感受、看法、态度等:如何评价?有什么启示?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2. 谈谈自己的看法:对某某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是否赞同某个观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比较类简答题1. 比较异同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最佳选择题:选择最佳选项,说明理由。

五、原因类简答题1. 根本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或阶级斗争的需要等。

2. 直接原因:通常从事件本身出发,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3. 主观原因:从个人主观意志或动机角度分析原因。

4. 客观原因:从物质客观条件或环境角度分析原因。

5. 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因。

六、影响类简答题1. 影响方式: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经济影响、政治影响、思想文化影响等。

2. 影响内容:经济方面的影响,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政治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政局稳定、对外关系等;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包括思想解放、文化交流、价值观念等。

3. 影响程度: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局部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答题模板
第一部分:回答影响意义类
选修1部分
1、改革和变法专题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社会进步。

促进了民族融合。

缓解了民族矛盾。

它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缓解了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促进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

积累了(建设**)经验。

促进了思想解放。

打击贵族特权。

侵犯了大地主和官僚(或保守势力)的利益。

他们强烈反对。

2、民族关系、边疆治理专题
古代: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加强了边境地区的治理。

维护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它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促进了(边境地区和大陆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

巩固统治。

集权加强。

维护了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它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为边境地区的治理提供参考。

看更多专题答题模板。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
(真的超精细哦)
本文档汇总了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和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1. 选择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审题定位
1.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

2. 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要求。

3. 根据知识点和题干信息做出答案选择。

模板二:排除法
1. 阅读选项,将明显错误选项排除。

2. 留下可能正确的选项,根据题干信息做出最终选择。

2. 完成句子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逻辑推理
1. 仔细阅读待选项和题干,理解题意。

2. 根据题干信息推理答案。

3. 比较选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模板二:上下文衔接
1. 阅读前后文,理解文章意义。

2. 根据文章整体情况填写合适的答案。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连贯性。

3. 解答题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要准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2. 在答题纸上列出要点,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技巧二:清晰思路
1. 确定解答思路,条理清晰。

2. 分段回答问题,每段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技巧三:重点突出
1. 强调重要观点和事实。

2. 使用适当的例子或历史事件支持观点。

技巧四:简明扼要
1. 表达简洁明了。

2. 避免废话,只陈述必要的信息。

以上是本文档汇总的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取得好成绩!祝你们成功!。

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

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

当回答关于历史意义的问题时,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
1.确定关键事件或阶段:首先,确定问题所涉及的关键事件或阶段。

了解问题的背景和上下文非常重要。

这有助于你将答案聚焦在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上。

2.分析影响和后果:考虑事件或阶段对当时和后来的影响。

这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你可以讨论事件引起的变革、重要的决策、人们的态度变化等。

3.比较和对比:将事件或阶段与其他相关事件或阶段进行比较和对比。

这有助于你评估其相对重要性和影响。

你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或者将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事件进行对比。

4.强调历史连续性和变革: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事件和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影响。

强调这种连续性和变革有助于你展示事件的历史意义。

你可以讨论事件如何推动了社会、政治或文化的变革,并解释这种变革对后续发展的重要性。

5.多角度思考:考虑多个观点和解释。

历史意义往往是有争议的,不同的学者和历史学派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比较不同的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6.使用具体事实和证据:支持你的观点和论证时,使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证据。

引用可靠的历史来源和研究,这有助于加强你的论点并提高答案的可信度。

7.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确保你的答案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按照清晰的引导和段落组织你的思路,并使用过渡词语来帮助读者理解你的观点和论证。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准备并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理论框架。

这将使你能够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并提供深入的答案。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答题题目,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帮助大家在历史考试中更好地回答问题。

1. 问题引入开始回答问题时,要先给出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简要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话题,并指出该问题对于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2. 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确保解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2.1 时间背景和相关事件首先,介绍问题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和相关事件。

可以概括该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为后续的解答做好铺垫。

2.2 影响和原因接下来,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和原因。

可以指出该问题对当时社会、国家、个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原因和解释。

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法,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和动因。

2.3 后果和影响然后,讨论该问题的后果和影响。

可以探讨该问题导致的结果和影响,以及对后续历史事件和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明该问题对历史进程的推动和变革的作用。

2.4 其他观点和解释最后,介绍其他观点和解释。

可以列举不同历史学家、研究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解释,以展示多元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3. 总结在结束答题时,要简短地总结回答的要点和结论。

可以再次强调该问题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通过使用这种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可以使回答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同时,注意控制篇幅,不必过多赘述。

在撰写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历史学术著作和文献,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总之,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历史问题中灵活应用。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立意,可以使回答更加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展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这个模板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中的各种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

历史资料题解答全能模板一、高考历史资料题的解答方法1、三读资料,获守信息。

资料一般应当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理解大概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葛;第二遍,细读,联合资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成立资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察的是什么期间的什么知识,分清资猜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看法;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仍是互相增补;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资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资猜中的史实与看法(议论)分点或分层,有些资料较浅易的,能够先看发问,再带着发问看资料并确立有效信息。

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资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剖析发问,明确要求。

从发问状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联合资料回答、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照作出明确规定 .,在阅读发问时,应注意某一发问是要求如何回答的,同时要看清发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有的发问实质上包括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发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发问要求依据几则资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大意。

3、紧扣发问,仔细作答。

第一,在组织答案时,必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 ,而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照和限制性条件,如发问为“依据资料” ,那么,答案主要来自有关资料;如发问为“依据所学知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课本知识;假如没有规定答题的依照,则要视资料和问题来定,第二,假如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由、意义、举措、差别等)写在详细答案前方。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重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重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依据详细问题和发问赋分确立答案的多少,如“内容”“举措”“原由”“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含解析

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含解析

(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

.。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哪些影响,对中国或者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这类问题在回答时应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切忌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
答题模板——第一大类影响类设问:1.分项分析,可从三个小方面分析。

(1)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政治影响主要需要分析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

(2)从现实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表现为目的的指向性或动机实现的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以后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3)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方面思考。

2.全面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影响。

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考虑。

4.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各国的影响转化为对中国的影响等。

第二大类——意义类设问:1.“意义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问主题,即针对哪一措施、事件来设问;然后明确设问的方向,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最后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有些时政类试题的答案还要适当结合党或国家某些方面的方针、政策或指示精神。

2.“意义类”试题答题语句格式有:“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改变了……”“只有……才能……”。

3.注意考虑主体和方向,如对本国、对他国、对欧洲、对世界等
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对西欧和对亚非拉两个角度展开,既要考虑其建设性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其破坏性的影响。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网友爆料称,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元为侵华日军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1500万为开拓团拍电视剧立传,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不服从的要罚5000元,不给工商执照。

此事一经在网上曝光,迅速引发网友关注。

后经核实,当地确实建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等两座碑。

对此,更多的国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当地不应立此碑,有伤民族感情……昨天下午(2011年8月3日)3点30分左右,一条微博称,前天,“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从北京出发,于昨天到达黑龙江方正县,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砸毁。

——摘自凤凰网资讯《黑龙江方正县为“侵华日军”碑》
(1)材料中的“侵华日军满洲开拓团”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以及之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上述材料展示的矛盾焦点是什么?如果你是该事件的特约评论员,你对此事件将做出怎样的评论?
关键信息:侵华日军满洲立碑
解题方法:第(1)问包括两小问。

第一小问,与日军侵略东北相关的重要事件为九一八事变;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答题模板,注意答题方向是对中国方面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等角度回答。

第(2)问,“矛盾焦点”结合材料不难作答,即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第二小问的“评价”注意要站在民族立场和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体现理性和客观的分析思路。

答案(1)事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影响:长期战争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被迫中断,大量中国人民遭受杀戮、奴役,流离失所,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焦点:如何看待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问题。

评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日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肩负起了抵抗世界上最强大的法西斯国家之一日本的艰巨任务,为维护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黑龙江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同时,我们也强调,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是友好的,我们反对的是发动战争的法西斯政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正视历史,为维护和平而做出贡献。

(言之成理即可)
如何面对新情景、新材料的综合性试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某一方面或某一视角学习历史的,而这些知识反映在试题中往往以新的面目出现。

如试题中从未见过的图表信息、文字材料、史学观点等。

这些状况有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恐慌,但实际上此类试题都体现着一个典型原则——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或材料中。

这一考查趋势体现了高考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精神,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的能力等。

因此面对这类新情景、新材料试题,我们只要找到材料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或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如调研1,找准答题方向,进行针对性思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忆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

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

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注意和惊羡。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

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

到17~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

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2)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福音,也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是灾难,对此你如何评价?
关键信息:材料一工业革命焕然一新
材料二享乐主义贫困自暴自弃
解题方法: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该题共两问,分别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其的评价。

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有利于社会进步、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联系的加强等;材料二反映了阶级矛盾激化、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

第三步,套用“答题模板”。

此类对事件影响的分析应注意全面性,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着手。

评价在第(1)问的基础上回答。

答案:(1)积极影响: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被质疑,出现了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悬殊,工人相对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

(2)评价: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选择影响类设问的答题语句和句式?
一般来说,影响类试题的答语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褒贬立场。

如对积极影响类试题的回答,在语句和句式上一般选择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提高了……”“赢得了……”“促进了……”“推动了……”“打击了……”“动摇了……”等,这些句式能够给人一种肯定、赞扬、认同等方面的思想,因而增强了答题意向,有利于提高得分率。

同样,如果设问要求回答的是消极影响或者某事件的局限性的话,答语一般使用“未能……”“阻碍了……”“保留了……残余”“破坏了……”“脱离了……”“过于……”“失去了……”“不利于……”等句式。

此外,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有一定弹性的词语以增强答语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如可加入“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等程度性副词,避免极端词语的出现,如“完全错误”“彻底清除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