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综合复习二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2002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2002](https://img.taocdn.com/s3/m/793ac7d9d15abe23482f4dbe.png)
2002级《普通地质学》课程期终试卷一.选择题(在答卷上写正确的选择序号)每题1分;10分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
a.日本b.印尼c.智利2.角闪石矿物发育有两组解理,其解理交角是----度。
a.87b.45c.563.----是通过真溶液质方式搬运、沉积的。
a.灰岩 b.粉砂岩 c.浊积岩4. 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作用发生在----的环境中。
a.暴露b.稳定c. 介质动荡5.在我国大别山榴辉岩中发现的超高压矿物是---。
a.蓝闪石b.柯石英c. 斯石英6. 在地震中,对建筑物破坏力最大的波是----.a.推进波b. 剪切波c.面波7. 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的褶皱叫作----。
a.倒转褶皱b. 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8。
断面近直立、断面上擦痕近水平的断层叫作----。
a.平移断层b. 正断层c.逆断层9. 在波浪影响的范围内,从上而下,水质点作圆周运动的半径----。
a.不变b. 增大c.减小10. ----是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
其上一般没有隔水层。
a.承压水 b.孔隙水 c.潜水二.是非题(在答卷上写“对”或“错”)每题1分;10分1.递变层理形成于水介质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可用来确定地层的顶底。
2.科马提岩是基性火山岩。
3.在地质年代学中,相对年代是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时间。
4.地幔是由基性岩组成的。
5.太平洋中的平顶海山群是地幔柱热点作用的产物。
6.边滩是单向环流将凸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凹岸沉积形成的产物。
7.引起表层洋流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定期到来的信风。
8.碳酸钙鲕粒是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在深仅几米的浅水海域中形成的。
9.节理两侧的岩块有明显滑动。
10.分水岭二侧河流的溯源侵蚀不会降低分水岭的高度。
三.填空(在答卷上写正确的答案)每空1分,20分1. 引起沉积物固结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和新矿物生长。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ddf7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9.png)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三、填空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5、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四、判断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5、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7、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8、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9、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10、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1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13、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二、选择1、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它是由A 形成的;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2、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5、下列地区中几乎没有沉积物发现的是DA、海沟;B深海平原;C、陆隆;D洋中脊裂谷;6、下列岩石中最易风化的是AA、橄榄岩;B花岗岩;C、石英砂岩;D、长石砂岩;7、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A、河流向源侵蚀;B、河流下蚀作用;C、河流截弯取直;D、河流分叉;8、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D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9、海蚀地貌不包括BA、海蚀柱;B、天生桥;C、波切台;D、海蚀崖;10、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BCDFA、太阳辐射能;B、旋转能;C、重力能;D、结晶能和化学能;E、日月引力能;F、放射能;11、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ABCD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1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CD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13、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BC有关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14、河流容易发生机械沉积的主要场所是ACDA、河流进入湖泊处;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区河流进入平原处;15、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BCD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16、冰川搬运冰运物的方式有CDA、悬运;B、跃运;C、推运;D、载运;17、成岩作用主要包括ABCA、压实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体沉积作用三、填空1、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2、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3、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___________和与之平行的___________;高压低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然地理条件,岩性6、河流的下蚀极限是___________;侵蚀基准面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海浪,潮汐,洋流,浊流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陆冰川,山岳冰川9、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搬运到别处;悬移,跃移,推移10、风积物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风成砂,风成黄土四、判断1、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块运动通过地幔柱的时候可能形成火山链;√6、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7、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8、糜棱岩是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9、水化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10、相同气候条件下,非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或孔隙度大的岩石比成分相同的结晶质、非等粒和粗粒的岩石更不易于化学风化;×11、在风化作用中,岩石最不易风化的矿物组分是石英;√1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15、泉华是地下水沉积作用的产物;√16、南极洲属于大陆冰川;√17、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18、蜂窝石是风蚀作用的产物;√19、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五、简答与论述1、简述世界地震的分布;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2、简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4、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5、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6、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压实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2、胶结作用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7、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2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8、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二、选择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2、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3、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4、白云母和黑云母属于C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极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5、橄榄石属于B矿物A、环状结构硅酸盐;B、岛状结构硅酸盐;C、架状结构硅酸盐;D、链状结构硅酸盐;6、花岗岩属于A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三、填空1、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2、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2>65%四、判断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饱和度,因此可1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1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1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1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1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16、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五、简答与论述1、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答: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1、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2、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3、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放出;确定的含量比;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4、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O存在其中,占有确2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5、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2、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答: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对应出现共结关系,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个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终产物;根据上述反应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二、选择1、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2、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A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3、竹叶状灰岩是BA、生物骨架结构;B、粒屑结构;C、晶粒结构;D、泥状结构;4、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ABCD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鲕粒;D、团粒;三、填空1、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2、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3、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4、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四、判断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2、纯石英砂岩为白色是继承了石英的颜色,是一种继承色;√3、厚度~的岩层我们称为薄层;×4、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的碎屑颗粒为中砂;√5、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含砾的粉砂质砂岩”;√6、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7、基底胶结代表碎屑与胶结物同时沉积,是快速堆积的产物;√8、在砂岩和杂砂岩中,按照三个端元组分石英Q、长石F、及岩屑R的相对含量划分类型;√9、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10、我国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竹叶状灰岩中的“竹叶”体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五、简答与论述1、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答: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因此,斜层理常用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常见者如下:a、板状斜层理: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b、槽状交错层理:在层理的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凹槽状,细层的弯度与凹槽一致或以很小的角度与之相交;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缓弧状彼此切割,细层与之斜交;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之;c、楔形层理:层系呈楔形,多出现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浅水地带;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舒良书复习整编重点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舒良书复习整编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9d7f5a2e3f5727a5e962c4.png)
普通地质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3、地质学的任务:(1)指导人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2)指导人们抵御自然灾害(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4、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圈层相互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5、地质作用的特点:区域特色、复杂性、漫长性第二章矿物1、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元,元素是构成矿物的基本物质单元2、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某一地区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地区的元素丰度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非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晶面:包围晶体的平面晶体结构:其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呈有序排列的状态5、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的现象,如石墨、金刚石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如橄榄石(Mg,Fe)2[SiO4]中的Mg2+和Fe2+可以相互替代6、显晶质: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能看出来的晶粒隐晶质:晶粒细微,要通过显微镜才能分辨7、矿物手标本的鉴定,一般可根据其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及特征(a)矿物的形态矿物单体(单形):同形等大的晶块组成的晶体,形态有柱状体、针状体、板状体、双晶体矿物集合体(聚形):由矿物单体组成的的聚集体,形态有柱状体、针状体、板状体、块状土状(b)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1)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光线能从矿物0.03mm薄片透过,称其为透明矿物(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分为金属光泽:反射很强,方铅矿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强,磁铁矿非金属光泽:i)金刚光泽,反射较强而耀眼,金刚石;ii)玻璃光泽,反射较弱,方解石、石英晶面(3)颜色:白色、他色、假色(4)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5)硬度:摩氏硬度计1 滑石 6 正长石2 石膏7 石英3 方解石8 黄玉4 萤石9 刚玉5 磷灰石10 金刚石注:指甲2.5 ,小刀5.5(6)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如云母、方解石根据解理的完好程度分类: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解理四类(7)断口:指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形成的断裂面,主要见于解理不发育的矿物集合体中,如石英8、常见矿物(1)石墨:常见为鳞片状集合体,有时为块状或土状,色与条痕均为黑色,金属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度1~2(2)石英:常呈单晶或晶簇出现,或呈致密块状集合,玻璃光泽,硬度7,贝壳状断口(3)萤石:常呈块、粒状集合体,或立方体、八面体单晶,颜色多样有绿、紫、黄、蓝等,透明,玻璃光泽,硬度4,有4个方向的完全解理(4)方解石:常发育成单晶或晶簇、粒状、块状集合体,常呈白、灰、浅红、黄色,玻璃光泽,硬度3,具有3个方向斜交的完全解理,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5)白云石:块状集合体,一般为白色,因含Fe常呈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具有3个方向斜交的完全解理,遇冷稀盐酸反应微弱(6)硬石膏:单晶体呈等轴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纯净的透明,含杂质的乘暗灰色,玻璃光泽,硬度3,有互相垂直的3组完全与中等解理(7)石膏: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常为块状、纤维状,白色,玻璃光泽,纤维状为丝绢光泽,硬度2,具有多方向的解理(8)橄榄石:常为粒状集合体,淡黄绿到橄榄绿,玻璃光泽,硬度6~7,解理不发育(9)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为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玻璃光泽,发育平行柱状方向的两组解理(10)普通角闪石:单晶常见,为长柱状,横切面呈六边形,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绿黑色,玻璃光泽,发育平行柱状方向的两组解理(11)滑石: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纤维状、块状集合体,白色,解理面上珍珠光泽,平行片状方向解理完全(12)白云母:单晶体为短柱状及板状,横切面为六边形,珍珠光泽,晶体细微称为绢云母,薄片无色透明,有平行于片状方向的极完全解理,易撕裂成薄片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浆作用: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体,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2、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其中硅铝氧化物含量高,温度低,气泡多的岩浆黏性大3、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由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灰形成凝灰岩,火山砾及火山渣形成角砾岩,火山块形成集块岩4、火山喷发方式: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狭长裂缝喷出5、喷出岩浆的类型,根据SiO2含量进行分类(1) SiO2<45% ,超基性岩浆,富含Fe,Mg氧化物,超镁铁质岩浆,科马提岩(2) SiO245%~52% ,基性岩浆,又成玄武岩浆,镁铁质岩浆,玄武岩,由辉石、斜长石组成(3) SiO252%~65% ,中性岩浆,又称安山岩浆,安山岩,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4) SiO2>65% ,酸性岩浆,又称花岗质岩浆,流纹岩,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6、侵入岩的产状(1)岩基:规模极大的侵入体(2)岩株:截面积数十平方千米以内的侵入体(3)岩墙:也称岩脉,狭长形的侵入体(4)岩床:层状板状的侵入体(5)岩盖:底平上凸,岩盆:中间向下凹7、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8、火成岩的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有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层状构造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中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类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物质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3、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排列形式,包括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其中层理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交错层理4、沉积岩分三大类,(1)陆源碎屑岩,包括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页岩,泥岩)(2)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3)内源沉积岩,包括化学岩(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铝质岩,磷质岩,)和生物化学岩(硅藻岩,放射虫岩)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份、化学成份、岩石结构构造的变换,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作用(属于地球内动力作用范畴)2、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3、变质岩中的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4、变质岩的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5、变质岩的构造:(1)变成构造:包括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2)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原岩的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状构造6、变质作用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活动引起,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接触带范围内,例如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2)区域变质作用,广大范围内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引起的变质作用,例如板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3)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一种过渡性成岩作用,混合花岗岩(4)动力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石在强烈的定向压力下变化,糜棱岩,构成韧性剪切带第六章地质年代1、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年代)及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绝对年代)2、国际地质年代表:Q N E K J T P C D S O Є(新→老)第四级Q、新近纪N、古近纪E、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Є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1、地震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距、等震线2、强烈地震一般特点:突发性、破坏性、连锁性3、地震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震源深度分类: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4、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部分能量以弹性振动波的形式在地球中传播,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1)体波纵波:推进波,P波,质点做前后运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剪切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破坏性较强(2)面波,不是从震源发生的,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仅沿面传播,不能传入地下,分为勒夫波与瑞利波5、地震的震级:衡量地震规模大小的量,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第八章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1、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运动,分为水平运动(相邻块体背向分离、相向汇聚、剪切错开)和垂直运动(差异性上深下降)2、构造变形: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3、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4、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5、褶皱的类型:背斜(油气、)、向斜(煤矿、地下水)6、褶皱分类轴面产状分类:直立、倾斜、倒转、平卧横剖面形态分类:扇形、箱行、单斜枢纽产状分类:水平、倾伏7、褶皱野外判别,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背斜核老两翼新;向斜核新两翼老8、断裂包括断层与节理断层: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位移滑动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9、断层几何要素:断层面、断层盘(断层面以上的上盘)、断层滑距10、断层命名(1)根据断层两盘滑动方向:正断层(上盘下降)、逆断层(上盘上升)、走滑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被断岩层走向:走向断层(平行)、倾向断层(垂直)、斜向断层(斜交)(3)根据断层组合关系地垒: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上升盘),常为山岭地堑: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降盘),常为谷地11、断层的识别标志(1)擦痕、镜面与阶步(2)拖曳褶皱 (3)断层角砾岩 (4)断层泥 (5)密集节理(6)地质体错断 (7)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8)断层崖 (9)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12、断层的研究意义(1)找矿、找地下水、找油气(2)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13、节理分类(1)按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2)按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垂直于张应力方向发生张裂形成,裂面较粗糙,裂缝较宽,常被矿脉填充剪节理:剪切作用形成,节理面平直光滑,裂缝细小、延伸稳定,成群出现14、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地层平行但是不连续)、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第十章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的过程2、风化作用类型物理分化: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撑裂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生物风化3、影响岩石风化因素:气候、地形、岩石特征4、风化壳:全风化、半风化、微风化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1、河流的侵蚀方式: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2、河流的侵蚀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3、河流的搬运方式:底运、悬运、溶运4、河流冲积物的特点:由碎屑物组成、分选性好、磨圆度好、成层性明显、韵律性清楚、具有波痕交错层等原始沉积构造5、河流阶地的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冰川的剥蚀作用:挖掘作用、磨蚀作用2、冰蚀地貌:冰斗、冰蚀谷、角峰3、冰碛物特点:碎屑物、分选性差、无定向排列、无成层现象、磨圆度差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地下水类型根据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根据含水层空隙性: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2、喀斯特发育条件:岩石可溶性、水具有溶蚀力、水具有流动性不断循环更新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1、风的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作用2、风积物的特点:碎屑性、分选性良好、磨圆度好、碎屑矿物成分复杂、具有大型的交错层理、颜色多样3、风的堆积方式:沉降堆积、遇阻堆积4、黄土:主要由粉砂组成,含一定数量的细沙与黏土,棕黄色,质地均一,未固结,稍具粘性,孔隙度大。
普通地质学课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课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74d9a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a.png)
普通地质学课复习重点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整理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资源、环境、灾害、起源、演化。
2、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法: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
课后习题: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见本章复习重点12、地球科学的特点决定地球科学⼯作者的思维和研究⽅法有什么特点?①时间漫长、空间巨⼤:时空尺度跨度⼤,思维⽅式和研究⽅法有所不同②系统庞⼤、对象复杂:要有系统思想,有时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定量计算更重要③重现性差、探索性强:现场直接观测⾮常重要,不要受经验和理论所限④信息量⼤、超越国界:⼤量使⽤⾼新技术,重视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3、举例说明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
将今论古: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现今地质作⽤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如通过现今珊瑚的⽣长条件,由该区域珊瑚化⽯推测该区古环境将古论今:现今能观察到的地质作⽤往往是漫长地质作⽤过程中的⼀个⽚段,⽽过去的地质记录往往只保留了某⼀地质作⽤的全部过程,因此认识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未来。
如地质时期的冷暖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这在深海海底沉积物中留下了清晰的记录,研究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候变化趋势。
4、地球系统科学与通常所说的地球科学有什么不同?地球系统科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个术语。
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地球是⼀个系统,⼀个整体。
岩⽯圈、⼤⽓圈、⽔圈、⽣物圈以及地球内部的地幔、地核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组成⼀个复杂的、巨⼤的系统。
每个组成部分也都是⼀个复杂的⼦系统。
在研究地球这个系统的运动时,还必须考虑太阳、⽉球、陨⽯等其他天体从外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其强调在研究地球时要有“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法,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门基础学科。
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中的⾃然地理部分、⼤⽓科学中的⼀部分、海洋科学中的⼀部分、环境科学中有关全球⽣态环境的部分。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79e1597eff9aef8951e063e.png)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
1.日本2.印尼3.智利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7.世界上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地震带是--------。
1.洋中脊带2.地中海-印尼带3.环太平洋带8.地壳中,硅镁层的成分相当于-------。
1.安山岩2.花岗岩3.玄武岩9提出地幔对流说的学者是-------。
1.魏格纳2.毕乌夫3.霍尔姆斯10.承压水是-------。
1.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2.岩石空隙中的水3.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喷出岩中含有许多实含水及实含挥发份的矿物。
()2.片麻岩矿物组成特点是长石含量大于石英。
()3.莫霍面是岩石圈与地幔的分界面。
()4.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主要埋藏在裂隙断裂中。
()5.侧蚀作用发生时,河流凸岸受到冲刷和崩塌。
()6.层理是岩石沿水平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构造。
()7. V形谷是幼年期河谷的特征。
()8. 河流搬运入海的沉积物越丰富,其三角洲就一定越发育。
()9.没有河流及其它外动力作用的侵蚀,便没有大陆地面的起伏。
()10.确定岩层走向之后,便可推断其倾向。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195932ba0d4a7303763abe.png)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
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
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
历史比较法的缺陷。
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
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
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普地复习要点 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普地复习要点 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5460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地质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在那几个方面?基本内容是介绍有关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动力地质作用原理,地球和地壳的演化发展历史.第二章地球1.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各包括那几个行星,其特点如何?类地行星指性质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它们一般具有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有固体表层、重元素多、距太阳近的特点。
类本行星指坦质类似于木星的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一般有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无固体表层、轻元家多、距太阳远的特点。
2.何谓磁偏角及磁倾角?磁倾角(互与水平面夹角)磁偏角(另水平分量与N向之间的夹角)3.大气圈自下而上可分为那几个次级圈层?根据温度变化和密度状况可把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外逸层。
4.地球内部划分哪三大圈层?其划分界面叫什么?地壳、地幔、地核。
分别是莫霍面(M面)和古登堡面。
5.上地壳(大陆地壳)和下地壳(大洋地壳)的区别?地壳厚度在大陆地区较厚,平均35km(厚处可达60km),大洋地区较薄,平均厚6km。
大陆地完由硅、铝成分为主的硅酸盐和硅、镁成分为主的硅酸益组成。
大洋地壳由硅、镁成分为主的硅酸盐组成。
6.陆地地形有哪些?海底地形有哪些?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类型。
根据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把海底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1.何谓克拉克值?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些?把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包括:氧、硅、铝、铁、钙、纳、镁、钾8种。
2.矿物的概念?主要根据矿物的哪些特征对其进行肉眼鉴定?矿物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根据:形态、颜色与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概念?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一般将岩石分为哪三个大类?岩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和矿物的碎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f9c48f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b.png)
普通地质学期末复习
一、地球与地壳
地球的形态;
大陆表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裂谷;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斜坡、大陆基、海沟-岛弧-山弧;
大洋盆地;
洋中脊。
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和压力、重力、地磁、地电、放射性、地热、弹塑性;
地球的结构:硅铝层、硅镁层、康氏面、地幔、软流圈、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依据;组成和物态;
陆壳、洋壳
二、矿物
元素、同位素、造岩元素;
矿物的定义,扩展;晶体和非晶质体;同质异(多)像、类质同像;
晶体的性质:结构,对称性,性质-稳定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自限性;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形态-单体、集合体;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裂开、弹性和挠性;比重;磁性;放射性;吸水性;气味、味道。
常见矿物的分类、特征
三、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含量高;岩浆作用。
岩浆;岩浆的性质-温度700-1300°C、粘稠状、SiO
2
火山作用-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喷发物-气液固态;
火山喷发方式;
世界火山带-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
侵入作用-岩床、岩盆、岩墙、岩脉、岩基、岩株;捕虏体、分异作用、同化作用;
岩石的概念;三大类岩石;。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e73013f111f18583d05a87.png)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二、选择题:第一篇,地球和地壳1、克拉克值是(A )A、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B、某种元素在地球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C、某种矿物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D、某种矿物在地球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数2、大气圈中与地表地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是(A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电离层3、裸子植物占统治的时代是( C )。
A、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三叶虫主要生活在( D )A、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D、早古生代5、古登保面是指( C )的分界面。
A、地壳与岩石圈,B、地壳与地幔C、地幔与地核D、上地壳和下地壳5、莫霍面是指( B )的分界面。
A、地壳与岩石圈,B、地壳与地幔C、地幔与地核D、上地壳和下地壳6、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划分依据是(B )A、物质组成B、结构构造C、形成状态D、产出状态7、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B、沉积岩,C、变质岩,D、混合岩8、爬行类的恐龙主要生活在( C )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9、海底峡谷的主要部位在(B )A、大洋盆地中B、大陆坡上C、洋中脊旁D、大陆架上10、地质年代单位的四级划分(由大到小)是(A )。
A、宙,代,纪,世,B、宇,系,纪,统C、宇,界,系,统D、宙,代,纪,统12、固体地球圈层划分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是(D )A、重力值,B、地磁场强度C、地温梯度D、地震波传播速度13、软流圈包括在( B )。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14、肉眼鉴定矿物主要根据( C )来鉴定A、矿物的物质组成B、矿物的外形C、矿物的物理性质D、矿物的产出形态15、产生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是(C )。
A、地面高低不平,B、海陆分布不均,C、幅射热差异。
16、上、下地壳之间的界面称为(B )。
A、莫霍面B、康德堡面C、古登堡面17、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 D )。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图文稿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图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e8f188551810a6f424864c.png)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含习题及参考答案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
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三、填空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doc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89a4b50066f5335a8121ee.png)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宂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
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2、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各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3、克拉克值1889年,美国化学家克拉克通过对世界各地5159件岩石样品化学测试数据的计算,求出了掙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力地壳元素丰度,国际地质学会将地壳元素丰度命名为克拉克值。
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
5、晶体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与晶体定义相对应,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特制称为结晶质,简称晶质。
习惯上,“晶体”是指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面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
6、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屮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7、矿物集合体由矿物单体组成的聚集体,称为集合体。
每个矿物的集合体往往各自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
8、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这种性质受内部结构的特征所制约。
9、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开裂而形成的断裂面。
断裂面方向无规律,断口的形态多样如贝壳状、参差状、鋸齿状、平坦状等。
10、熔岩液体喷发物称为熔岩,它是喷出地表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
它可以沿地而斜坡或山谷流动,其前端呈和舌状,称为熔岩流。
熔岩因黏性不同,其流动能力不等。
分布面积宽广的熔岩流,称为熔岩被。
11、侵入岩与围岩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佼入作川。
其形成的岩石为佼入岩。
2014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历年真题试题(1998-2011)共14套
![2014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历年真题试题(1998-2011)共14套](https://img.taocdn.com/s3/m/f41cb46725c52cc58bd6be6a.png)
2014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 历年真题试题(1998-2011)目录1998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2)1999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3)2000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4)2001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7)2002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9)2003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11)2004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14)2005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17)2006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19)2007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22)2008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26)2009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29)2010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31)2011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 (34)1998年南京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卷真题一、名词解释。
(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2.克拉克值3.矽卡岩4.地热增温率5.共轭定理二、填空。
(每空2分,共40分)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B_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B_C_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B_C_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B_C_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B_C_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B_C_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A_B_C_三、问答题。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7bc4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2.png)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重点何在?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4.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第二章矿物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硅酸盐矿物。
1.共同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存有哪些?什么叫做克拉克值?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表述:霰石、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存有那些?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第三章岩浆促进作用与火成岩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环太平洋火山带、侵入作用、侵入岩、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系列、不连续反应系、鲍温反应系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1.岩浆存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火山火山爆发的气体产物存有哪些主要成分?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5.试述世界火山原产的规律。
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7.何谓结晶分异促进作用?先行对它的地质意义作出评价。
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系列与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9.何谓火成岩的结构、结构?必须从哪些方面回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结构?10.火成岩分类表。
第四章外力地质促进作用与沉积岩科里奥利效应、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就是什么?你怎样认知它们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2000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2000](https://img.taocdn.com/s3/m/6c3f90d149649b6648d747be.png)
2000级《普通地质学》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在答卷上写正确的选择序号)每题1分;10分1.SiO2含量为56%的岩石是----。
a. 流纹岩,b.闪长岩,c.玄武岩2.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与斑晶成分相同者,称为----。
a.斑状结构b.火成结构c.似斑状结构3.在沉积岩中,硅质岩是通过----方式搬运、沉积的。
a.悬浮质 b.胶体 c.细碎屑4. ----是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a.a.鲕状灰岩b.泥晶灰岩c.竹叶状灰岩5.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于----。
a.有无盆地b.有无火山弧c.大陆架的规模大与小6. 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流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a.前方b. 左侧c.右侧7. 潜水是---------------饱和水。
a.a.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 b.岩石空隙中的 c.围限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8. 溯源作用是使河流向-----方向加长的侵蚀.a.下游b.源头c.谷地9.地壳的平均成分相当于-----------。
a.花岗岩b.安山岩c.玄武岩10.----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强度最大的火山岩带之一。
a.a.喜马拉雅带b.亚洲中部 c.环太平洋带二.是非题(在答卷上写“对”或“错”)每题1分;10分1.群、组、段是年代地层单位.2.标准化石是指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点的化石.3. 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主要埋藏在裂隙断裂中。
4. 康德面是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面。
5. 活动大陆边缘普遍具有很宽的大陆架。
6. 在海水运动时,当水体深度大于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7.干旱沙漠区和寒冷冰川区的岩石容易发生球状风化.8.节理面是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破裂面。
9.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
10.黄土高原主要是风成的.三、填空(在答卷上写正确的答案)每空1分,20分1. 火山喷发主要有二种方式,它们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综合复习二
1.什么是地质思维?地质思维有哪些特点?
2.哪些学者对近代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科利奥里力对哪些外力作用有影响?受科利奥里力影响的外力在进行地质作用时会产生哪些特殊的效应?
4.大陆的平均高度与大洋的平均深度之间为什么会形成两个高程不同的台阶?
5.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石墨、石榴子石、刚玉以及粘土矿物等常见矿物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分别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选其中一、二种加以分析)?
6.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花岗岩、流纹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石灰岩、粘土岩、矽卡岩、片岩、及片麻岩等常见岩石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分别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选其中一、二种加以分析)?
7.砂岩可形成于哪些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中?如何识别形成于不同类型沉积环境中的矽岩?
8.角砾岩按其成因不同可分成哪几大类?如何识别它们?
9.如果判别沉积岩和成层状火山岩的顶底面?作这种判别有什么意义?
10.世界上目前已发现了多少种矿产?我国目前共发现了多少种矿产?在我国已发现的这些矿产中,哪些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哪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1.沉积岩的哪些特征与其形成时多处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12.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上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指地质证据)?
13.地球上共有多少种地质能源?你对各种地质能源的目前开发与利用状况了解多少?对这些能源的发展前景有何估评?
14.内外力地质作用是怎样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推动地质历史发展的?
15.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16.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之间有什么联系?其中占主导地位是哪一种?为什么?
17.在所有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中,有无占主导地位的作用?如有,应是哪一种?为什么?
18.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9.河水、地下水、海水、冰川及风的侵蚀作用极限面是否相同?如相同,这个极限面应在什么部位?如不同,应各在什么部位?
20.如何识别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与冰碛物?
21.在洪积相、河漫滩相、三角洲相、湖泊相、浅海相及浊积相的地层中,哪些可能赋存有石油?
22.外力地质作用可形成哪些矿产?内力地质作用可形成哪些矿产?
23.哪些地质作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哪些地质作用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又有哪些地质作用既可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可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不利的一面?
24.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有什么地质意义与实际意义?
25.地球因具有哪些特殊的条件因而有了生命的起源?又因具哪些条件而促进了生物界随着地质发展得以不断演变与发展?
26.为什么海沟主要发育于太平洋周围?
27.为什么岛屿(包括岛弧)主要发育于大陆的东缘?
28.为什么海沟与岛弧常相伴生?
29.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山脉的走向常与海岸延伸方向平行,而大西洋两岸的山脉其延伸方向常与海岸延伸方向斜交?
30.为什么转换断层会有左行与右行两种不同类型?
31.为什么大西洋周围与太平洋周围会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大陆边缘?
32.哪些原因可导致来地层叠覆到新地层之上?
33.哪些原因可导致相同时代的地层在地表或钻孔中重复出现(以图示之)?
34.哪些原因可导致地层在平面或钻孔中的缺失(以图示之)?
35.北宋学者朱熹在其所著《朱子语类》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昔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在这段论述中至少涉及了哪几个地质问题?
36.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解理、节理、劈理、层理、片理、片麻理。
37.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解理面、节理面、晶面、劈理面、层面、层理面、断层面、流面、康德拉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均衡补偿面、侵蚀基准面、河流平衡剖面、夷平面、古夷平面、剥蚀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整合面、断层三角面、冰溜面、潜水面、轴面、地质剖面、大地水准面、地质纵切剖面、地质横切剖面、地质水平切面。
38.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基岩、母岩、原岩、围岩、正变质岩、副度质岩。
39.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断层带、成矿带、变质带、双变质带、火山岩带、造山带、活动带、褶皱带、接触带、贝尼奥夫带、化石带。
40.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蘑菇石、滚石、转石、风棱石、羊背石、风动石、摇摆石、砾石、卵石、风窝石、条痕石。
41.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流线、地质界线、断层线、地质剖面线、安山岩线、地缝合线、露头线、海岸线、古海岸线、雪线、林线、地形等高线、褶皱轴线。
42.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河成谷、风蚀谷、原生谷、次成谷、峡谷、宽谷、大陆裂谷、大洋裂谷、冰蚀谷、U形谷、V形谷。
43.区别下列名词与术语:地质体、岩体、侵入体、俘虏体、析离体。
44.通常所说的“岩性特征”应包括哪些内容?
45.通常所说的“地质特征”应包括哪些内容?
46.通常所说的“构造特征”应包括哪些内容?
47.从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所引起的反响一度遭到冷落,再度引起广泛重视的发展过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48.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图1中三叠纪地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产状类型()。
(2)写出图2中断层F的走向();倾向();倾角()及产状类型()。
(3)写出图3中C、P地层的走向();倾向()及产状类型()。
(4)如果该图4范围内出露的是寒武系(∈)和奥陶系(О)两个时代的地层,虚线为它们的分界线。
①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图中应如何分布?请将地层代号分别填入其相应的范围内。
②该图所显示的是何种地质构造?
③该构造有哪些特征?
(5)看图5:
①图5中共有()个褶皱(分别以Ⅰ、Ⅱ……等字母表示之);
②写出各褶皱所属的形式;
③写出各褶皱的形态特征。
(6)看图6:
①指出图6中褶皱所属形式;
②指出图6中断层F的性质;
③在α、β两个剖面中画出与平面图上相对应的地质界线。
(7)看图7:
①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写出图7中地层和岩体的形成过程;
②写出各不同时代的地层或地层与岩体的接触关系。
(8)看图8:
①试分析图8中断层F的性质;
②试恢复断层发生以前的褶皱特征。
(9)看图9
①写出图中各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
②岩体与各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某矿层经钻探获得三个不同点的埋藏标高(图10):A点为100m、B点为80m、C点为60m请画出该矿层走向与倾向。
(10)看图11:
①按从上至下由老到新的顺序写出图11中各地层形成层序;
②用─、┈、≈分别表示各地层间应有的接触关系;
③确定岩浆活动的时代;
④了解区内褶皱的个数、各褶皱的组成、形式、形态特征及形成年代;
⑤判别新第三系的产状;
⑥判别区内断层的产状、性质及形成年代;
⑦确定造成区内假整合面与不整合面的地壳运动的名称;
⑧简述区内地质发展历史。
(11)见图12:写出图12中各褶皱与断层的形成时代。
(12)分析剖面图(图13),写出:
①图中哪些是外力作用所留下的痕迹?
②写出图中不同的痕迹分别是由什么作用造成的?
49.震旦纪命名的沿革?
50.中国矿产蕴藏量有哪些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