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管理理论作为电子政务实践的基础,探讨了政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公民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政务的定义、发展历程、目标与原则、关键技术等内容。

2. 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它以电子化的形式,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

3.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

政府机关建立了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了办公效率的提高。

3.2 第二阶段:电子政务服务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提供在线公共服务,如电子税务、电子建设许可等。

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办理政务事项,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推动政务数据的整合和互通。

政府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政府内部的信息流畅与协同作业。

3.4 第四阶段:全面电子政务在这个阶段,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政府全局各个领域,涵盖了政府决策、政务服务、政府监管等方面。

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实现了全面的信息互动和交流。

4. 电子政务的目标与原则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增强公民参与和推动政府的治理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电子政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4.1 公开透明原则电子政务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公正、透明,提供公民和企业对政府决策的评估和监督的机会。

4.2 服务导向原则电子政务要以满足公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4.3 整合共享原则电子政务要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第2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第2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孙宝文 王天梅 主编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10
电子 政务
一、环境问题
6.基础条件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基础条件薄弱, 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 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我 国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已有很大的 提高和转变,但总体上看,许多政府机关管 提高和转变,但总体上看, 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原始,基础数据缺乏, 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原始,基础数据缺乏, 很难实现政府从低层次的感官管理模式迅速 转变到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想状态。 转变到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想状态。
电子 政务
孙宝文 王天梅 主编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3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电子 政务
第一节 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及运行机制 第三节 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方法技术框架 本章小结
孙宝文 王天梅 主编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国家“十一五”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孙宝文 王天梅 主编
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8月 年 月 中央财经大学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 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学习目标 • 了解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掌握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方法技术 框架搭建的目的和意义 •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概念模型,以及 重点掌握电子政务概念模型, 电子政务理论技术方法框架涉及的 主要内容
孙宝文 王天梅 主编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及理论技术方法框架
11
电子 政务
二、建设的总体效益问题

《电子政务》课件(第二单元)

《电子政务》课件(第二单元)

(2)“金关”工程:海关联网工程
核心模块: 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 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电子口岸中心”) 主要应用系统 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 进出口统计系统 出口退税系统 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
(3)“金卡”工程:金融电子化工程
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实用的、比较完整的电子货币系统,形成和完善符 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卡业务管理体制,在全国400个城市覆盖3 亿城市人口的广大地区,基本普及金融卡的应用。 VISA、MasterCard和Uionpay介绍:
《电子政务》教材说明及课程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教程》由赵国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 赵国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 民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 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专家委员 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部分 电子政务的基本实践 (实践探索)
第二单元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第2章)
上一单元内容回顾: 上一单元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内涵,以及与电子政务 相关的一些概念,并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和基本模式作了比较深 入的阐述,同时,还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概 况,并揭示了这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对我国电子政务 建设的启示。
“ 1999 年,我们以手工方式为主对工商银 行和建设银行进行审计,全国共组织了 2.3 万名 审计人员。而 2003 年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工商银 行进行审计时 ,全部参审人员仅为 1999 年的 1.1% ,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却是 1999 年的 38 倍。” —— 原国家审计署署长 李金华(审计风暴)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概述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不仅改变了政府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一)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二)特点1. 高效性:电子政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间。

2. 透明性: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3. 互动性:电子政务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决策,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

4. 安全性:电子政务涉及大量的政府机密和公民个人信息,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三)分类1. 政府对政府(G2G):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协同。

2. 政府对企业(G2B):政府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如行政审批、税收管理等。

3. 政府对公民(G2C):政府为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三、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该像企业一样,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电子政务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政府服务的高效化、便捷化和个性化。

(二)治理理论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合作,共同治理社会。

电子政务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三)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9.8)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9.8)
电子支付系统 采购中心、采购商、评 标专家使用 电子化招投标系统
面向社会公众
政府采购网站
企业应向政府 缴纳的各种税 款,按政府要 求应该填报 的各种统计 信息和报表。
参加政府各项 工程的竞、投 标,向政府供 应各种商品和 服务。
如何创造良好 的投资和经营 环境,如何帮 助企业发展等 提出企业的意 见和希望。
造,是政府创新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 子 政 务 相 关 概 念 辨 析
“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是指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管理服务的现代政府
机构。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务
管理与服务的行为。
联系: 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
电 子 政 务 相 关 概 念 辨 析

政府管理成本方面
对比项目
政府机构存在形式 政务办理方式 政务办理时间 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管理方式 政务生效标志 政务处理程序 政府工作重心 政府主要议事方式
传统政务
物理实体存在 面对面 严格时间限制 金字塔型垂直结构 集中管理 公章等 前后串行作业 以管理、审批为中心 会议等
电子政务
网络虚拟化存在 跨越地理限制 7*24方式 网络形扁平化结构 分权管理 数字签名等 协同并行作业 以服务、指导为中心 网络讨论
为了这件事,我
得跑N个部门,每
个部门至少来回3 次,我得跑多少 回?
个人
信息时代的政府工作模式
上级领导
双向交流,便于监督 统一门户
部门1 部门2
部门 n
资源共享
部门4 部门3
无缝沟通 实时服务 企业
双向交互,规范透明 足不出户,方便快捷
这下好了,网 上办公,跑 1~2次就成, 省了跑好多冤 枉路!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其优势与挑战。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电子化、网络化的手段,提高政府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方便获取。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体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电子政务包括政府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三个层面。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机关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政务信息化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1. 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通过整合、互联政府机关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平台。

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加强了政府工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同时,电子政务还提供了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政府高效决策和科学管理。

2. 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通过建设和完善政府在线服务平台,提高了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在线办事,如网上申报、网上缴费、网上查询等,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3. 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对社会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建设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通过建立社会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社会管理手段,如犯罪预防、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电子政务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实现了政府机关之间和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电子政务理论基础1.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改进政府机关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的一种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

2.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目标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的开放性、透明度和效率,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一步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包括:•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强化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加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优化政府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效能和决策的科学性;•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 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3.1. 信息化理论信息化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2. 智能化理论智能化理论关注和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它认为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府服务,提高政府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3. 开放数据理论开放数据理论强调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它认为政府的数据资产应该以开放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以促进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

3.4. 电子治理理论电子治理理论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关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政策制定、决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 电子政务的关键技术4.1.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提供了信息传递、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2.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整合和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第一课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一课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A) enhance the access to and deliver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to the public, other agencies, and other Government entities; 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promoting growth by cutting red tape.
This is something which anyone who has spent hours waiting in line in a government building can appreciate.
(B) bring about improvements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 that may include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service quality or transformation;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2、加利福尼亚洲政府 在California-egov-strategic-plan中对eGovernment有如 下定义:
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案例之金财工程

电子统计 各个政府部门向国家统计部门提供分级、分部门的历年
政府统计数据,便于有关领导和统计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国 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三、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2、G2E Government to Employee 政府部门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为公务员提供服务的一种 电子政务形式。
第一课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第一课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二、为什么要发展电子政务 三、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

电子政务的理论与实践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逐渐成为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来开展政务活动、提供公共服务、传递政府政策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1. 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和数字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们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活动进行革新,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过程。

数字化是指政府机构将纸质文件和数据转换成电子文件和数据的过程。

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并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平台。

2. 公民参与和电子治理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政府机构内部的信息化改革,还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的参与作用,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模式。

电子治理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政策决策、公共参与和问题解决的管理方式。

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平台等手段,可以实现政府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和公正性。

3. 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政府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并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电子政务的实践与应用1.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它可以提供政府相关部门和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发布政策文件、提供在线申请服务等,而公民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政府信息、在线办理业务等。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构建起一种协同发展的模式。

2. 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是指政府机构通过电子方式向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在线申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等。

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政府相关业务,减少公民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

电子政务理论概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逐渐被各国广泛采用。

电子政务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并增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本文将对电子政务的理论概述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核心概念、发展趋势以及现实应用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核心概念1.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进行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不仅包括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也涉及政府与公众、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并为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2. 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建立在电子政务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政府组织形态。

电子政府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电子政府注重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的渠道,在促进民主、提高政府责任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电子治理电子治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全面改革。

电子治理旨在提高政府决策效能,推动政府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并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电子治理,政府可实现数字化的政务信息管理、智能化的政策制定、精确化的社会调查和反馈,从而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政务正朝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前进:1. 跨部门整合与协同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各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标准,政府可以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孤立的现象,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数字化和在线化。

政府应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将各种政务活动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并提供线上服务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

电子政务基本原理1. 引言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

2. 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信息化政府管理模式,通过电子手段实现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通过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供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3.1 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这包括电子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等各种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库、安全保障系统等各种软件支持。

3.2 数据资源整合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二是整合政府的各种数据资源。

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人口信息、财政数据、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互通,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降低信息孤岛。

3.3 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三是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民可以实现多个政务服务的整合,无需跑多个部门办理业务。

例如,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在线申请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等各类证件,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3.4 透明化与公开性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四是实现政务的透明化与公开性。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可以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让公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监督能力。

3.5 安全与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的基本原理之五是确保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大量信息交流需要进行安全保障,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因此,电子政务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措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模型2013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模型2013

/
企业 Business
政 府 / Government /
公务员 Employee
1.政府对公民模式(G2C)
• 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信息服

电子就业服务
网络招聘逐渐代替传统的招聘会形式,突破传统 的人才交流会、人才交流中心之类的时空障碍,随时 随地都可以进行人才交流。 • 网络招聘,也被称为电子招聘,是指通过技术手 段的运用,帮助企业人事经理完成招聘的过程。即企 业通过公司自己的网站、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机构,使 用简历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等工具来完成招聘过程。
政府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的过程是在网上公开的,便于接受有关部门及公 众的监督,减少暗箱操作、节约招投标时间、减少招投标成本,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 美国政府70%的政府采购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德国要求从 2006年1月起,联邦一级政府的所有通用货物和服务必须通过 政府统一开发的电子平台采购。韩国已形成了由电子招标、电 子订货、电子合同和电子支付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电子化政府采 购系统,目前,每年交易数量大约为46万宗,总额达5万亿韩 元,据估计所节省的费用达3万亿韩元。 /
社会公众G2C 企事业单位G2B 政府机构G2G
法 律 法 规 与 标 准 化 体 系
服务体系,惠及全民 管 采集更新 公开共享 理 协同、跨部门优先支持业务与应用系统 体 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 制
政务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二、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公 民 Citizen
G2G模式指的是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政务。政府与公民、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广泛互动是建立在政府自身的互动基础上 的。 电子公文 内容 电子档案 电子财政

第二章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第二章电子政务理论基础

二、数据库与信息资源
报道3:中国正积极筹建国家级地名数据库 。。。。。。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介绍说,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有24个省 级、307个地级、2061个县级行政区建立了本级地名数据库, 20个省级、272个地级、1872个县级地名数据库完成属性数 据录入,7个省级、24个地级、229个县级地名数据库完成图 形库建库工作,全国共采集地名数据约1000多万条。
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机构跟外界的联系,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之 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 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机构能够协调地 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 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 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二)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 1.信息的收集 2.信息的存贮 3.信息的加工 非数值应用又包括数据处理、 知识处理,例如信息系统、工 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 庭自动化 、专家系统、模式 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数值计算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 算机更好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包括连续系统离散化和离散形 方程的求解,并考虑误差、收 敛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同时,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地名信 息化服务方式,逐步展开了电子地图、声讯问路、地名网站、地 名触摸屏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服务。全国共开通地名网站636 个,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266条,设置地名触摸屏2500多台, 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交往和经济社会活动。

李立国表示,全国省级以下地名数据库将在2010年基本建 成,同时将完成全国地名数据汇总,并建立地名数据更新制度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输出
输入
信息系统 (数据处理)
反馈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 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 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 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电子政务基础知识第2章电子政务的基础理论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国际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

同时也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促进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网上办公平台,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提高政府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电子政务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所谓建立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空间中运行——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

这种新型的管理体系就是电子政府,其核心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计算机程序在网络上实施,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重新确立其职能。

2.1 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应用基础是网络,它是建立在网上的一个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内部,也包括其它政府部门、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

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信息,既有信息的接收和发布,也有交互式的处理。

2.2 电子政务的范围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

由于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所以它的内涵和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所下的定义。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而狭义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目前在探讨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更多地是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协、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同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同样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

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要远远超出政府系统的范围。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将采用狭义的政务概念,即政务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与“政务”一样,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都能被称为电子政务。

例如,政府部门通过传真来传递信息,就不能算是电子政务,因为电话在这里充其量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对政务活动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

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在技术上才成为可能,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具体地说,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

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交互式网上办公、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

图1表明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 完整电子政务系统结构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为此,有些专家认为开展电子政务主要是应用推动而不是技术推动。

2.3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和业务内含电子政务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政府信息发布。

各级政府在Internet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条文、政府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

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联系。

2、对外网上办公。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办理诸如申办企业、申报纳税、传递报表、项目审批、咨询服务、出国、报关等有关事务。

3、内部办公自动化。

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无论工作人员在何处,只要他的计算机接入网络,就像他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旁,可以迅速了解工作动态和分配给自己的各种任务。

他不仅拥有处理事务的权力,还可以取得相关制度、指示、流程等文件,查阅已处理文件及相关处理信息。

使用内部网络电话、通信薄、计算器、标记、词典、日程安排等工具。

如果需要,可以通过知识门户,进入专家系统和知识库,查询有关内容,以便快速准确决策。

4、电子商务。

在以电子签章(CA)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资料交换技术(EDI)进行通信及交易处理。

5、电子采购及招标。

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联线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6、电子福利支付。

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作业,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受益人。

7、电子邮递。

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8、电子资料库。

建立各种资料库、并提供人们方便的方法透过网络等方式取得。

9、电子化公文。

公文制作及管理电脑化作业,并透过网络进行公文交换,随时随地取得政府资料。

10、电子税务。

在网络上或其他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格,提供人们从网络上足不出户报税。

目前,我国部分部委的网上典型应用包括: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数字园区”及网上办公系统;人民银行的网上支付;海关总署的报关单和外汇核销系统;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提供企业数据库;国家旅游局的网上订房、订立网上旅游线路;教育部的网上教育;卫生部的网上医院;国税总局的增值税发票稽核系统和电子报税;外贸部的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网上发放;水利部的防洪信息发布;地震局的地震监控网;新闻出版署的图书出版发行和网上电子报刊新闻网;劳动部的就业信息网等。

其他如网上政府公文采用电子签名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网上政府采购等,都是很好的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

2.4 电子政务转变政府的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是完善现代政府管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管理措施,是政府运作管理机制模式的转变。

政府管理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

新经济形势要求政府必须削减旧经济时期膨胀起来的许多不必要的权力,把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自行管理。

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把握全局,进行宏观管理,有利于大幅节约政府管理成本,转变政府作风,防止腐败现象。

这是进一步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信念,注重信息产业的易用性,注重对非IT 专业人员驾御当代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需求,在技术、产品、方案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关注用户的资源条件、使用环境和文化水平。

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所引起的政府动作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以下方面:2.4.1 变革组织决策方式1、决策权的分化信息时代,环境的复杂度、效率要求和权威的知识性,决定了决策权的分散化。

2、提高决策准确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者能得到充分的信息。

通过对信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决策与执行的界限模糊化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决策与执行是严格分开的,这与信息掌握的不充分有关。

在信息时代,现场管理者可以获得决策所必要的信息,无须再请示与汇报。

4、提高决策民主化在组织内外,工作人员、专家和社会公众都可以方便通过互联网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会大大提高。

2.4.2 推动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型1、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信息时代,各种组织的管理建立在知识和能力之上,只有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绩效。

因此,领导者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重视人才和知识作用的发挥。

2、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传统的领导方式强调规章制度建设,而信息时代的领导注重组织文化的建设。

组织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软管理和领导方式。

它通过构筑共同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来保证组织职能的实现。

它维系着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组织行为的一致性。

在信息时代,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并引导组织文化不继发展。

3、注重创新管理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多样化的管理需求,不断创新成为信息时代领导方式的主旋律。

2.4.3 政府建立在与外界的互动基础上1、推动与外界的信息共享通过政务信息上网,社会和公众可以便捷地得到政府的管理法规、政策和服务信息,政府也可以得到有关信息反馈,并利用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改进管理。

2、推动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管理在传统社会,政府管理活动更多的是行政人员单方面意志的体现。

而在网络社会,政府的管理和决策将更加关注民意。

公众可以参与对政府的各种讨论,并对政府保持监督。

3、政府运行具有更大开放性和协调性网络政务不仅鼓励在系统内部各个组织之间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更注重对外在环境的反应和协调。

2.5 电子政务的模型2.5.1 发展模型可以从以实施技术难易程度和体现电子政务复杂程度的交互性,以及和以满足公众需求的“电子政务成熟度”三个维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型。

下图为认识电子政务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

纵坐标代表政府提供服务所需要技术的功能难易程度; 横坐标反映了政府提供的服务性质和质量对交互程度的要求。

交互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复杂程度。

初级信息提供者,其交互程度较低; 政府提供的服务可监督程度越高(包括内外监督),涉及的外部接口越多,则交互程度就越高。

斜坐标则代表电子政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同时也表明电子政务越来越能为公众提供贴心的满意服务。

在实践中也是这样来进行的,政府先是在互联网建立一个网页,然后发展成为网页,进行静态信息发布,最后实现与社会完全交互、能够进行网上办公的电子政务系统。

由小到大,功能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

技术 实现 难 易 交互程度 低 高2.5.2 发展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政府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划分:第一,从信息系统发展角度分析,经历了结构化单项事务处理(IPS)、结构化综合事务处理(MIS)、集成信息系统(ERP、IIS)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