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整体解读
2018届高三物理复习备考之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选考部分: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单位制、实验;选修3—4:机械振动与 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实验
模块
主题 质点的直线运动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指导思想转变对命题的影响
第一,试卷整体难度设计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试题既易于入手,又层次分明 ,难度梯度合理,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试题能够 兼顾少数与多数、优秀与一般,优秀学生可以凸显,多数学生能够有个性的展现 。即使是理科压轴题,也可以通过明确给出切入点内容和改善难度梯度,让不同 层次考生答出相应水平的步骤。 第二,试题要有“走大道、求大气”的风格。试题素材选择应甄选名家名作和科 技前沿的内容,贴合时代主旋律;试题要考查主干知识、核心能力,考查教学和 复习中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不回避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问题,但要引导学生理解 普遍性背后的深厚内涵。题目的内容要让学生似曾相识,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 感觉似乎不难,但仔细琢磨,又比较有味道,得到高分也不容易。
成过程、互相联系和结构关系的掌握情况,呈现综合性特点;加强基础考查更
不意味着模式化,而是注重设计新颖情境,加强题目创新,考查学生知识的迁 移和运用能力。
增强基础性
2017年高考命题是如何考查“四性”的?
体现综合性——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 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 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 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 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试题整体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试题整体评析物理:注重科学素养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提升命题质量,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发展素质教育。
聚焦主干内容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以主干的、学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设计试题,避免超纲、过难过繁的内容。
试卷必考部分主要涵盖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静电场、电磁感应等重要内容为主线,选考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主要内容。
各套试卷中考试内容比例和分数权重,高中物理主干内容都是重点。
各套试卷中较难的试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主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凸显学科特点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物理考查的五种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比如,全国II卷第16题利用我国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所发现的毫秒脉冲星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匀速圆周运动等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
全国III卷第19题利用竖直矿井中装矿石的矿车在两次提升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考查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作出推理判断的能力。
(完整word版)2018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及答案完美版.docx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 16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在核反应方程24 He + 147 N178O + X 中, X 表示的是A .质子B.中子C.电子 D .粒子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 .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 P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 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 0.60 mB. 0.30 m vC. 0.20 m P QD. 0.15 m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1 页(共 9页)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 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1考试大纲
2018《考试大纲》12月15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公布。
按照以往经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那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的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这也是在全国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
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计算题2个、选考题二选一。
在备考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考试总纲中描述的对学生下列几个能力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力。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1.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考生要想在理综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考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准确定位备考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以尽快适应全国卷新颖、灵活紧密联系实际和生活的特点。
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
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
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
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
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2018北京高考考试说明物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目标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物理高考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考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2.考试的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知识与能力做简单对应。
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有五种,它们分属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各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情景联系起来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①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与其他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②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
③领会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指根据给定的情景,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归纳和论证,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①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正确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定性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
②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正确地表达出来。
(3)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指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已有条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①了解基本仪器的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
最新-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试
2018年北京理综物理部分解析【试卷总评】【试卷总评】2018年北京卷试题严格按照2018年考试说明来命题,,与往年相比在难度和题型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整体来讲,难度中等偏上一点,没有难题和怪题。
题目变得更加的灵活,而且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
考查内容包括了原子物理、光学、交流电、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恒定电流、机械振动、万有引力、电磁感应和楞次定律、单位制、直线运动加平抛、功率、动能定理和t a 图象所围成面积的物理意义,、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选择题(每小题6分)1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 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 ;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A .5VB ..10V D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A.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与粒子质量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17.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为x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是18.关于环绕地球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全国I卷实验题历年考点分布
• 由上表可知,实验题中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呈 现,但“力+电”的模式基本不变,且电学题分值 较高,这可能是电学实验便于命题所致。
• 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的梯度呈 现问题,分值分散,旨在有效区分不同层次考生 能力水平的高低。
全国I卷计算题历年考点分布
由表格分析可以看出,计算题基本上 是“一力一电” 的模式,文字信息量大,
9、从2017年全国1、2、3卷中看,2017年高考对动量考察的14题 以及原子核问题难度还比较小,但随着考生对整个知识的认识更 加深入,很可能在2018年高考中把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回归到计 算题的考察范围内,并且与运动学及功能关系等知识点综合在一 起考查。应该充分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10、密切关注学情,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与教法,注重教学效果。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 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 的改动和变化,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 格局不变。
二、考试范围
变化
2016年以及之前的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模块为: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4个选考模块分 别为选修2-2、3-3、3-4和3-5。2017年,2018年考 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 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 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由于选考部分我们只学习和 复习了选修3-4,在考纲当中与16年考纲相比选修34模块的变动如下:
物理情境的设计强调与现代生活、体育与 社会的紧密联系,过程复杂,对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保证适当的难 度与必要的区分度,一般涉及2个物理过 程,研究对象为1个或2个,具有较强的选 拔功能。
2018年物理真题及解析_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00分)在核反应方程He+N→O+X中,X表示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粒子2.(6.00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3.(6.00分)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4.(6.00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m。
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0.60m B.0.30m C.0.20m D.0.15m5.(6.00分)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6.(6.00分)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7.(6.00分)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8.(6.00分)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
2018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
2018高考物理考纲解读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张龙海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这也是在全国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
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计算题2个、选考题二选一。
在备考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考试总纲中描述的对学生下列几个能力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要考虑到稳中有进,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新加必考内容属中低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整体难度保持稳定。
2018年高考物理学科着重要考查的能力,着重考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一、复习要求: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基本观念。
包括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能量观、物理价值观。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2018届高考物理考纲解读、考题分析 复习策略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 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 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 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 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 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考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 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 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 和政治使命。 ——姜刚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 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 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 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 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 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 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姜刚
标准化改革(1988—1997 年):突出能力考查。 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深化对高考物理题型功能的认识。 选择题具有评分客观、有利于减少评分误差的优点。通过增加选择 题的题量,可以扩大知识的覆盖面与猜测率接 近,就无法区分考生是凭借能力答对,还是仅凭猜测答对,试题的 区分度将非常小甚至为负,不利于题型功能的发挥。在实践中逐渐 明确,高考物理选择题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鉴 别能力、对一些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等方面。 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用于考查需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分析过程, 最后得出结论的问题。填空题相对来说适合考查一些运算步骤简单 的问题,对评分的准确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计算题要求考生将 计算及推理、分析过程的主要步骤都写出来,不仅能很好地考查考 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较好地看出考生的思考过程,因而对考生的推 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都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特别是计算题能 够考查考生独立地、有创建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
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解析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在2018高考大纲公布之后,2018高考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文都中小学高中物理老师祁月星对2018高考物理大纲考点进行了解析,同学们可以当做复习的参考。
2018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解读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这也是在北京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
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每个选择6分;2个实验题(一大一小),共18分、计算题3个,分别是16分,18分,20分(这里北京卷和全国卷是有所不同的)。
2017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总分:8×6(选择)+18(实验)+16(计算题1)+18(计算题2)+20(计算题3)=120分。
高考大纲对同学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推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备考中也要注意培养自己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8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修订内容
2018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修订内容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修订内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修订内容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日公布。
与2017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
语文、英语、生物学科有所变化。
所有科目都对样题部分进行了微调。
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物理一、修订依据根据北京市中学物理教育的实际以及高校录取新生的选才要求,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要求,修订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二、修订说明1.试卷结构无变化。
2.考试内容及要求无变化。
3.样题方面,按照理综《考试说明》保持总体稳定的要求,原则上保持样题数量不变。
具体调整方案如下:总的来说,调整后的参考样题呈现以下4方面特征:1.联系实际,以熟悉的情境考查考生运用现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STSE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是历年北京物理卷的特点之一。
物理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物理学问题,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思考,不仅能通过分析问题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考生的学科素养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考试说明》包含大量联系实际的样题。
既有联系考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的问题,也有联系学科科技前沿和技术应用的问题,也有结合学科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考,如雾霾、风力发电等问题。
2.回归教材,注重从教材中选取素材;注重实验,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重视从教材中选取素材,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重视教材是北京卷物理试题一直坚持的做法。
如新加入的2017年理综卷第24题中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内容,两个版本教材都有相应的详细内容,甚至试题中的原理图也与教材中几乎相同。
2017年理综卷第19题,通过对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的现象描述,考查考生对能够产生这样现象的条件进行认识和分析的能力。
2018年高考北京物理(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一、选择题1. 在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答案】A【解析】设X为:,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则:电荷数守恒:,则,即X为:为质子,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式,要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从而确定X 的种类。
2.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答案】C【解析】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B、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学科&网C、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布朗运动、扩散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问题;注意布朗运动和扩散都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3. 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 干涉条纹消失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现象,注意只有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像,同时要掌握哪些点是振动加强点,哪些点是振动减弱点。
4.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A. 0.60 mB. 0.30 mC. 0.20 mD. 0.15 m【答案】B【解析】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同时由于PQ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整理可以得到:当时,当时,,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2018年北京高考各科考试修订说明
2018年北京高考各科考试修订说明北京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修订内容:语文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与2017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
语文、英语、生物学科有所变化。
所有科目都对样题部分进行了微调。
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语文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修订,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结合北京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局部微调,继续体现高考语文北京卷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全面综合灵活考查语文能力的特色。
在具体修订内容上,《考试说明》中的“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保持不变,“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及“参考样题”部分略有调整。
一《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具有滋养人的精神品格、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双重作用。
形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和能力,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8年将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继续体现出高考语文北京卷对经典阅读的重视,考查篇目从2017年的6部增加到7部,分别是:《论语》《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二对部分参考样题进行调整参考样题主要说明试题考查的目的,体现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其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以新换旧。
如多文本阅读用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8题取代了2016年第1~8题,微写作则是用2017年第25题取代了2015年第26题。
二是精简样题,删除部分考查点或题型重复的旧题。
如古代诗歌阅读删除2012年第10题、11题,作文删除2002年第26题,此外还删除部分试测题。
参考样题总数从2017年的75个减为69个。
《北京卷考试说明》高考物理解读-word文档
2018年《北京卷考试说明》高考物理解读2019年1月16日上午北京考试说明终于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发布了,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较在试卷结构、题型、题目数量、所占分值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化。
依旧是物理部分试卷占120分,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是3︰5︰2,中档以下题占了80%的分值,难题只占了20%。
但考试内容上相较于其他科目,物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与去年的考试内容相比,物理学科从112个知识点增加到了117个,其中新增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伽德罗常数、温度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共6个知识点,删除了对相对论的考察。
增加的这6个知识点,也就是网上新闻常用的标题“物理新增一本书”,而六个知识点其实并没有达到一本书的内容,最多只能算是选修3-3一本书中所学知识的一部分而已。
对于热学部分知识的考察说是今年新增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这样,北京高考理综在过去十年内关于热学部分的考题出现过5次,分别是2019、2019、2019、2019和2009这五年,可以说在过去的十次高考中有一半都出现了对热学知识的考察,所以说热学知识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北京高考新增的知识点。
同时从考试说明给予的考察要求来看,除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试验外,其余5个知识点的难度要求都是I,而考试说明的对于难度I的解释是: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可以说新增加的这5个知识点只是对基本概念的考察,并不会出现综合应用类问题,所以同学们业不必过于担心。
以离我们最近的2009年第13题为例: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
图中记录的是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答案:D说明:本题取材于课本,主要考察了在分子动力论中,关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论述的实验基础——布朗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整体解读
2012是北京市是实行新高考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本轮课改的最后一年考试。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高考会继续加大课改的步伐,在命题改革与考查范围上作重大调整。
作为第一轮课改的最后一年,2012版《考试说明》相对于2011年几乎是一字不变,所列112个考点以及考查要求也未作调整;可以说在考查范围上的稳定会有利于广大教师与考生的复习备考。
但是我们也可以肯定,在高考改革进入“加速跑”的当下,2012年的命题形式上,一定会又在2011年的基础上作出更多新的尝试。
这也是我们广大复习备考的教师与考生要特别留意的。
以为把最近三五年内的高考题以及模拟题做熟练会高考就“万事大吉”,甚至认为“只要做好基础题就能上名牌大学”,这样的复习观念显然是落后的。
随着高考中档试题的难度整体下降,中档题的区分效果明显下降,能产生差别的往往是那些体现出学生独立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新” 题。
我们看到,其实2011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中的主干题,依然是“熟练”的学生能条件反射般的“解答”的。
我记得试
卷一公布,我们学而思的一位老师就直接给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秒杀”北京高考部分试题“攻略”。
为什么能读完题后就“秒杀”?因为多年对试题作出的“研究”表明:如果试题多年稳定,那么那些“聪明”的老师研究这些试题后,他会发现只要教给学生“简装版“的“高考物理学”针对性
的用以解高考题,必然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功效上成功的多。
比如 2011年北京高考的电路动态分析题,因为高考不涉及“网络”,很多老师就在高考的范围内总结出“串反并同”的解题口诀就直接秒了,根本不需要根据物理原理分析。
还比如当下高考热门的摩擦力问题考查,由于只考查一维上的摩擦力,所以部分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教的口诀就变成了“同向相搓,快助慢,慢阻快;反向相搓,彼此阻碍。
”这样学的话甚至根本不需要学习教材上关于摩擦力的知识。
可以说,高考题的主体还是稳定的,这是人心所向。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课改的命题原则是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科学素养,尤其是明确提出的探究能力。
所以高考复习不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思维的速度与“条件反射式”的答题能力。
我记得几年前北大的几位老教授在《物理教育》等期刊上批评现有高考体制中的问题,最集中的一条就是,命题形式的僵化与固化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最直接原因。
我们现在在高考中不断的调整命题形式,可以说是时不我待,必须为之。
但是
调整的度一定是现有的学生的教师能接受的,比如北大赵凯华教授提出应该允许少量高考题不在高考考纲内出,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激烈反对:“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中国的高考如果脱离了大纲、教材是行不通的,这会给高中教学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
以上我们分析了2012高考的稳定与变革的必然性,那么我们的考生不禁要问:“针对新的命题形式,我们该如何备考,新高考的‘稳’与‘变’对于我们这些可怜的每天埋头做
12小时题的高三考生,究竟有些什么指导?”或者“我们老师应该做什么工作能帮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