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合集下载

《史记》文学常识(2篇)

《史记》文学常识(2篇)

《史记》文学常识(2篇)《史记》文学常识(2篇)《史记》文学常识11、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5、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史记》的五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7、“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8、《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9、《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

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史记》文学常识2刘邦好酒,但是没有钱来买酒,于是便赊酒。

因为每当刘邦来饮酒时,卖出的酒竟是平日的数倍,酒家很奇怪。

喝醉了酒的刘邦倒头就睡,他的身上常有龙出现,令酒家很奇怪,到最后酒账不了了之。

没钱买酒并且赊酒是没有面子的,但是能够一直喝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到吕公家庆贺,身无分文,却诈称“贺钱一万”,明明是吃白食,竟令吕公刮目相待,不但请坐上座,而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刘邦。

要知道连当时与吕公要好的县令求亲,吕公都不同意,却将女儿许给了只有一面之交且是来吃白食的刘季,这是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负责看管城门的老头郦食其来见刘邦,刘邦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其洗脚。

郦食其很不客气地批评刘邦说:“你这样子接见老年人是很不礼貌的!”被人当面批评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人家刘邦马上知错就改,整理了衣服就向郦食其道歉,请其上座。

于是得到了一条重要的计策:袭击陈留,以得到秦军储存的粮食。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详细介绍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而成。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背景与创作《史记》的创作背景是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继承父亲司马谈史学遗志的基础上,历经艰辛,广泛搜集资料,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文学与历史的卓越结合。

二、内容与结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世家”主要用于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列传”则用于记载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史记》在结构上既严谨又富有变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灵动性。

三、文学特点《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式,通过丰富的人物传记和生动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同时,《史记》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使得文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力量。

此外,《史记》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典故和名言警句,如“徙木立信”、“破釜沉舟”等,这些成语和警句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四、影响与传承《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纪传体史书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为后世正史所沿袭。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孔子世家》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孔子世家》专练

《史记孔子世家》专练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遂行。

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完整版)1《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化常识一、《史记》的体例和相关文化常识1。

作者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到“腐刑”。

一度想到自杀,但“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创作。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安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2。

名称、体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12“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是全书的大纲;30“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70“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10“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3. 写作目的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史记》的成就:正史鼻祖,文章大宗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叙事艺术:“互见法”文学性的叙事态度,即“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人物传记富于戏剧性的故事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的特点(2)语言艺术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相关常识“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体例都是纪传体通史),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孔子世家》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孔子世家》专练

史记孔子世家》专练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遂行。

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然哉! 然哉! ”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子曰: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30篇文言文常识

30篇文言文常识
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
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 劝人自强不息。
2、 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 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根据战国史实而编辑的国别体史书。
刘向:西汉史学家。
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中陶醉,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改正,才能修明政治。齐王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10、出师表
8、陈涉世家
《史记 陈涉世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
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雄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和浩大声势。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12、周处
《世说新语》
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本文通过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文学常识(七)《史记》

文学常识(七)《史记》

《史记》文学常识整理1、《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名称:或称《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书》(见书P12)3、《史记》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末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

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分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12篇)、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70篇)、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30篇)、表(列人事系年表谱,10篇)、书(综述典章制度,8篇)五种体例。

(见书P14)【史书体例补充】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班固撰的《汉书》,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自《汉书》着成后,以纪、表、志、传为主要形式,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便成为后世修「正史」的标准形式。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局部,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史记—刺客列传》“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刺客列传》“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刺客列传》“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侥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①庸保:帮工,伙计。

庸,同“佣”,被雇用的人。

①家丈人:东家,主人。

①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都是长子。

史记的文学常识

史记的文学常识

史记的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一部杰出的著作,由中国古代名人司马迁所著,于公元前141年开始编写,完成于公元前91年,主要以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大事件、政治文化、民俗习惯等内容为主,全书分三卷:「上史」、「中史」、「下史」,共200多篇短文,全书叙述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直至汉武帝死后的六十余年。

史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在文学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也是汉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学作品。

一、史记的文学常识1、史记的文学形式史记的文学形式主要是传奇,另外还有记叙、抒情、诗歌等形式。

史记以传奇形式叙述历史事件,其文字间隙中寄寓着神话传说、神仙故事、哲理思想,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学技巧,使历史叙述加入了艺术的情趣。

2、史记的文风史记的文风集中表现了司马迁的思想意识,他崇尚“礼”,追求“义”,崇尚正气,反对恶意,遵循天命,尊重帝王,重视社会道德,追求天道,尊崇朝廷;他的文章充满了豪迈的气势,抒发着他的志向和信念,赞美高尚的人格,抨击邪恶的行径,给英雄英明的褒奖,给恶人的报应批判。

3、史记的文体史记的文体主要是汉文白话,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讽刺、超调、形象等修辞手法,以及上古汉文的诗词形式,使文章生动而有节奏感。

史记的文体也受到《诗经》的影响,将诗经的叙事方式运用到史记中,使之更具有文学色彩。

二、史记的文学价值1、史记的历史价值史记是中国历史史书类的代表作,它以司马迁的独到的见解、丰富的资料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人们记录历史的重要著作,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2、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史书,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它的文学价值体现在语言文字、文体和文学手法等方面。

史记的文字清新自然,格调高雅,文体活泼,文学手法运用得当,使文章既有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又有艺术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3、史记的思想价值史记记录了古代中国历史的变迁,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观念,如崇尚“礼”、追求“义”、重视社会道德等,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对今天的人们也有一定的启发。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

三一文库()〔《史记》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史记》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一、《史记》名称由来《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二、《史记》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三、《史记》取材《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四、《史记》创作过程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文学常识
《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所著,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六朝历史纪实为主,记载了汉魏、晋、南朝、北朝、隋唐历史,同时融入政治情节、历史观点、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是中国第一部依照历史事实编纂而成的类型史文,具有重要的影响。

《史记》文学常识包括:
一、历史事实记载:《史记》以六朝历史纪实为主,记载了汉魏、晋、南朝、北朝、隋唐历史,并借助文言文表达绘景幽情,精彩纷呈;
二、评价伦理道德观念:《史记》既将当时政治和社会现象述说客观,又着重以伦理道德的观点来点评历史人物和事件,古人善恶功过清晰可辨;
三、历史观点:《史记》收录了许多著名史家对历史的评论,使其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四、研究多元文明:《史记》还收录当时其他文明的史实,成为探究多元文明的宝贵资料。

如涉及到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文化,以及日本和朝鲜的史实等。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介绍史记初中文言文

介绍史记初中文言文

介绍史记初中文言文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史记》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首先,《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使得文笔生动、形象、有力。

同时,司马迁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也十分中肯、客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其次,《史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史记》,初中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史记》作为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史记》,初中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文言文《田忌赛马》文学常识

文言文《田忌赛马》文学常识

文言文《田忌赛马》文学常识《关于〈田忌赛马〉文学常识》咱都知道《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可这里面的门道啊,那真是值得好好唠唠。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啊,这《史记》那可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就像一座大宝库,里面藏着无数的故事和智慧,《田忌赛马》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故事里的人物可都有讲究。

田忌,那是齐国的大将,就好比是公司里的一个大主管,有身份有地位。

他喜欢赛马,这赛马在当时啊,就像现在的那些高端体育赛事,是贵族们爱玩的项目。

而孙膑呢,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像一个超级智囊团,他虽然被庞涓迫害受了刑,可本事一点没丢。

他和田忌那关系,就像是诸葛亮和刘备,一个出谋划策,一个负责执行。

再说说这赛马的规则,和咱现在的比赛也有点相似之处。

大家都有自己的马,分上中下三等。

这就好比现在的拳击比赛分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似的。

比赛的时候啊,就是同等马之间互相比赛,谁的马跑得快谁就赢。

可是呢,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比起来啊,要是按照常规的比法,那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儿,就像两个跑步选手,一个稍微慢了半拍。

孙膑出的主意可就妙了。

他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这就像是一场明知会输的战斗,先把最不利的局面给扛下来。

然后呢,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这就好比拿出自己的王牌去对付对方的次强力量,肯定能赢啊。

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又是稳赢的一局。

这就像是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每一步都有算计。

从这个故事里啊,咱能学到好多东西。

这策略啊,在生活里到处都能用得上。

比如说咱们考试的时候,要是有难题有简单题,咱不能按照顺序死磕,先把简单的做了,把该拿的分拿了,再去攻克难题,就像田忌赛马一样。

这是不是很有道理呢?你要是不这么干,就像田忌一开始那样,老老实实地按照常规出牌,那结果可能就不那么美妙了。

再看看这故事里的人物性格。

田忌呢,他是个比较直爽的人,知道自己的马不如齐威王的,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他能听进去孙膑的话,这就说明他是个很有胸怀的人,不固执己见。

《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二年,萧何卒”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二年,萧何卒”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二年,萧何卒”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

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释:①诎( qū ):说话笨拙。

②已:通“以”。

③窋(kū):同“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C.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D.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者”与“而伤长者之意”的“长者”都可理解为“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过秦论》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过秦论》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过秦论》知识点全梳理高考基础知识复习《过秦论》知识点全梳理(一)文学常识:“论”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我国古代论文源远流长。

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韩非子》,实际上都是论说文。

后来人们把论说文划分为若干种类,如论、说、辩、原等。

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论学等内容,重在说理。

从现存的文献看,贾谊《过秦论》是最早以“论”名篇的文章。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过秦论》,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

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1.合从缔交2.赢粮而景从3.外连衡而斗诸侯4.始皇既没5.而倔起阡陌之中6.百有余年矣(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②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2)天下云集响应(3)赢粮而景从(4)内立法度(5)外连衡而斗诸侯(6)南取汉中(7)金城千里(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9)会盟而谋弱秦(10)履至尊而至六合(1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12)过秦论(1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5)会盟而谋弱秦(16)以弱天下之民(17)以愚黔首(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19)因利乘便(20)外连衡而斗诸侯(21)吞二周而亡诸侯(22)却匈奴七百余里(23)序八州而朝同列(2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5)约从离衡(26)流血漂橹(五)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因①因遗策②因利乘便③因河为池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追亡逐北③吞二周而亡诸侯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履至尊而制六合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②振长策而御宇内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②致万乘之势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赵奢之伦制其兵③商君佐之④聚之咸阳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②及至秦始皇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②追亡逐北11.度①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2.遗①因遗策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宽厚而爱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吞二周而亡诸侯14.区区①然秦以区区之地②何乃太区区③感君区区怀(六)指出句式特征(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导读:导语:据说语文科目里,学生最怕三样,作文,鲁迅,文言文。

的确文言文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字交流系统,虽然是文化精华,但也有它晦涩难懂之处,对教学产生了一定难度。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先是一篇文言文,其次才是一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的文学作品。

文言文教学很容易形成两种极端:
一是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二是完全放弃文言文基础教学,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形象分析。

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文言基础与文学内容,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去年的培训中也曾讨论过文言文教学,很多人提出了“文”与“言”并重的观点。

培训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谈到了《史记》的阅读教学,看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录像剪辑,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如何读《史记》。

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方面的目标,讨论人物形象、分析问题,都不能偏离,要始终紧扣文中的语言,要防止“得意忘言”,明白了意思却没有学到文中的语言。

光是要明白故事内容,听故事、看戏剧、读白话史记,都可以做到,但这不是教学这篇课文的根本目
的。

二是第一节课布置作业,教师要要求学生梳理、积累知识,要采取具体措施,不能简单地提一下就放过去。

第二节课如何进行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的检查,还需要考虑。

三是课堂上关于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的练习,是否可以多设想一些别的形式,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词语和知识进行比较。

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有一定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也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尤其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学生可以说是云里来雾里去,因此加重了学生的为难情绪。

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课本的注释及工具书,可以记住一些课内的知识,但是给他一些没见过的文章便束手无策了。

而老师在讲课中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系统的归类传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所以一堂课都是老师那枯燥的声音和学生昏昏欲睡的双眼,这样学生没有看学习的主动性,更别说积极性了。

要知道我们的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还有艺术的欣赏。

对于《史记》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是要从全局入手,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并进。

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1.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
2.文学常识之由《史记》谈文言文-900字
3.《史记》文学常识
4.史记有哪些文学常识
5.文学常识:《史记》中的刘邦
6.文言文《马说》文学常识
7.文学常识解读:史记中的刘邦
8.文学常识之《史记》中的刘邦
上文是关于文学常识:由《史记》谈文言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