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之叙事性作品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文学概论第四章 叙事作品课后习题

概念1)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2)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所谓的”故事时间”是故事中时事件持续的长短和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的长短和前后顺序。

3)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4)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5)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

6)事件:就是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及其后果,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7)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

8)情景是由人物的行为和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就是用于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组织成的具体情境。

9)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

当这种单一的性格特征反复出现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某一类人物的特征时,这种扁平人物就称成为类型人物。

10)表意型人物是不具有性格内涵而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这种人物可以划入扁平人物一类。

11)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12)性格人物是特指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中所说的”性格”,即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的人物。

13)行动:是人物的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14)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15)叙述逻辑是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16)叙述动作是指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这个概念包括了叙述者、接受者以及讲故事时的声音情态这样三个方面。

17)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真实的作者就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

隐含的作者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是作者的”第二自我”。

18)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隐含的作者则是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

文学概论第5章叙事性作品

文学概论第5章叙事性作品
• •

叙事,就是讲故事。 叙事理论,研究如 何讲故事。
叙事学,是在结构 主义理论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叙事理论。

文学叙事,以虚构 的话语讲出“故事”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 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的产生
(二)情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75) •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福斯特
公 主 与 王 子 的 故 事
(三)人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分。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 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流血复 仇的情绪笼罩全篇。三条线索以哈姆雷特的复仇 为主线,其它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 分明。)
(二)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 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 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C. Lé viStrauss,1908~2009)
(四)场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 环境组合成为场景。没有场景的作品尽 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在读者的 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 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 染力和审美价值。(例:《红楼梦》中 的场景艺术:红梅映雪、月夜联诗等 等。)
二、结构
• 结构,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 “托罗洛夫等结构主义者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与 语言的句法可以类比,……一个单一的句子和一个 完整的叙事文本在句法结构上可能是大致相同的, 因为人们往往依赖相同的结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经 验,一篇叙事文本的结构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句 子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4,113) • 在语言中,一个句子存在着两个结构,一个是句子 的表层结构,一个是句子的深层结构。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叙事作品之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不雅察、分析叙事活动。

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识表记标帜。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彼此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挨次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摆列挨次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不雅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傍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识表记标帜: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

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鞭策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

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不雅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必然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

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挨次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摆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挨次的整体。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历年真题整理 - 个人版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历年真题整理 - 个人版

导论文学理论:(导论)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以美的艺术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第一章文学概念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第一章第一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文学:(第一章第一节)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再现说与表现说:(第一章第一节)再现是强调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表现是指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第一章第一节)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实用说与独立说:(第一章第一节)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独立说: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等。

客观说与体验说:(第一章第一节)客观说:认为文学文本高于一切,它一旦产生,就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体验说:强调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如接受美学。

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第一章第二节)广义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指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或对象化的劳动的结果;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各种社会制度;精神文化:指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狭义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文学概论二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二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

文学概论〔二〕期末重点一、选择、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P200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根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

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展逼真的描绘。

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根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梦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大、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根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广泛,难以用单一确实定意义去概括。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现实型文学以逼真叙事写实为主,理想型文学以抒情和表现理想为主,象征型文学常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重在寄寓某种意蕴。

它不像现实型文学重用逼真描写,也不像理想型文学用抒情方法。

象征型文学常对对象进展变形化、拟人化处理,常常淡化时间与空间,以追求广泛的象征性。

如?刻舟求剑?,暗示人们要用开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2.散文〔自己补充〕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构造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根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构造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填空题]散文就其表现形式,可分抒情、议论〔论说〕、表达〔叙事〕三类。

3.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本文章内容皆为文学概论老师所提到的考试重点,希望同学们将其复制下来,存到自己手机中,以便于高效复习和查阅。

2.本日志由于字数太多,共分两篇,请注意3.请勿将其带进考场,做舞弊工具,以免被查处,不好过年。

文学概论绪论一、文学理论的对象和学科归属1.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统称。

性质: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统称有称为文学理论基础。

文学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时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3.文学学的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4.文学发展、批评、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先秦:①.《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说:②.孔子的“兴。

观。

群。

怨”说。

③.孟子的“以意逆志”文学观念:儒家的“文以载道”道家的“审美中心说”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个初具规模的有着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①.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论文。

②.陆机的《文赋》③.刘勰的《文心雕龙》④.钟嵘的《诗品》3.唐宋时期:诗词成就辉煌,诗歌理论研究也相继发展。

皎然《诗式》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诗话》4.元明清时期:研究小说的理论著作也出现李渔《闲情偶遇》王夫之《懂斋诗话》叶焚《原诗》王国维《人间词话》5.西方: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主义、伯拉图《文艺对话录》亚力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黑格尔《美学》6.文学的构成:宇宙、作品、读者、作家第一章文学的社会属性第一节文学史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在社会结构总的位臵1.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学的元问题。

2.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3.文学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二、文学史社会能动的反映《1.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 2. 社会心理是文学反映生活的中介环节》㈠、文学源生活有高于生活①、从理论上讲:文学作为意识活动的产物,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自由诗等。

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分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和白话小说,等等。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概论第11章

文学理论教程
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叙述内容实现
的根本途径。这里着重讲一讲行动的内在逻辑。 所谓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 律。包括两个层次:1.任何故事所共有的逻 辑;2.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故事本身特有的逻 辑。
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
文学理论教程
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
深层结构
文学理论教程
深层结构存在的根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 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 话语字面的内在意义关系。 深层结构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 往往呈现为暧昧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 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 常常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
行动
叙述者与声音
文学理论教程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 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 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 音”。
从叙事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 达内容意义,然而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 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 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叙事的基本特征
文学理论教程
㈠ 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 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 感情,而是外在的社会存在。
㈡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 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 所指对象不同。
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理论教程
场景
文学理论教程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 场景。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 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 其环境显现为生动、个别的形象。 场景在作品中的安排并非千篇一律。一般叙事作 品中场景的详细叙述同概略交待交替出现,二者 形成叙述速度的对比。

《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

文学概论 小说PPT课件

文学概论   小说PPT课件

③审美创造——典型的艺术魅力
别林斯基:“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其 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 凭它所特有的生命在生活着。”
由于典型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又含有深刻复杂 的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它不但与读者的感性状态的 生活体验相一致,而且还帮助我们把对生活的体验提 高一步,帮助我们更深地把握生活的本质。所以,典 型自然就具备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激动,让我们拍 案叫绝,终生难忘。
然而这颗心仍出自肉眼凡胎支配的世俗环境, 便给这颗心打上了历史的社会的烙印。这使她既 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 弱和小性儿。这就使她的恋爱史,几乎成了不断 的拌嘴、误解和流泪的历史;使她的叛逆和反抗 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 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 的反抗。然而林黛玉灵魂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 无疑又增添了林黛玉性格的悲剧美,表现了性格 的多侧面,以其性格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 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 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②普遍意蕴——典型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
艺术典型要真实地描写社会关系,要含有“较 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表现人物 从“历史潮流汲取来的”行动动机,展示生活的 “某些本质方面”。
人类之所以创造典型这种艺术至境形态,用黑 格尔的话来说,是想“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 中,“认出他自己”,是为了“观照自己、认识 自己,思考自己”。
情节与结构:
结构即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包括人物的 配备、情节的处理、环境的安排;
链式结构
线式结构
树式结构
水系式结构
网式结构
立体性结构
情感价值高于实用价值才能增加情节的感染性。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
1.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
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用了移情理论。
文学与历史文化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知识点名称
内容
文本与文学文本

1.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大体就等于文学作品了。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经验与体验

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
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体验与文学
★★
1.作家的体验的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情感是体验的核心。③感受的个性化。2.里普斯提出“移情说”。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句中运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名词解释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对艺术概括的理解:1从个别到一般(类型化)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论述:试论述艺术真实的特征一首先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一)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形象尽管荒诞,然而其遭际却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

(二)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虚拟性,艺术情景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外部特征。

如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景的假定性。

浪漫型和理想型的艺术情景假定性显而易见。

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景也是虚构的、假定的。

但无论怎样假定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科学真实的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一)主观的真实。

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和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真实的生活体验。

(二)诗艺性的真实。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的出发点不是使读者相信白发真的有三千丈,而只是表现其真实的愁怨之情。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1、中国古典诗论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首次使用了“意境”的概念。

2、文学接受的动机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

3、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导致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第二文本”与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之间出现异变的原因有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个人经验、文化欣赏能力。

5、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可以称为“零聚焦”叙述,而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故事则是“内聚焦”叙述。

6、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具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二重性特点。

7、高雅文学有时候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

8、西方的现代语言学批评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

9、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给作家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

10、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乱龙》中创造了“意象”这一概念。

11、波兰学者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片化面貌和再现客体。

12、审美意象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两类。

13、叙事性作品的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4、抒情话语的主要修辞方式有比喻和象征、倒装和歧义、夸张和对比、借代和用典。

15、相对高雅文学,大众文学的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16、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照文学接受主体的状况来划分,包括个性期待视野和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7、在文学接受的发展过程中,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第二文本”往往会发生的作品形象异变、情感的异变以及思想观念的异变。

18、文学批评的一般实践包括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五个要素。

1、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23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 列维-斯特劳斯就这样地分割、编配并解读神话的 “意义”!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分析,我们不 必惊异;因为在结构主义看来,艺术的本质就是 “秩序”,艺术活动就是创造“秩序”的活动, “毫无疑问,美学作用应该理解作一种秩序化的 活动。……任何美学现实都是对混乱的制服”。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 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 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A
4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 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第一个是卡达摩斯之妹欧罗巴被天帝宙斯骗走,他于是 四出寻妹,途中杀死一条毒龙,龙牙长出的斯巴托人互 相残杀,后在那里建立忒拜城。
第二个是底比斯主人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而 杀死狮身人面兽,成为忒拜国王,后发现自己无意中铸 成大错弑父娶母,便刺瞎双眼,外出流浪。
第三个是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厄特克勒斯与波吕涅克斯 为争夺忒拜国王位而相互残杀身亡,妹妹安提戈涅不顾 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
A
24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 列维-斯特劳斯以管弦乐的总谱为喻来支持他的分析
方法:要发现和声,我们必须既“历时地”也“共
时地”阅读管弦乐队的总谱,因此,阅读俄狄浦斯
神话也可以如图如示地分析和阅读。如果某人想要
讲故事,他就会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地读,但如果
想要理解神话,就可以像他这样一栏一栏地在“关
应举
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后果
C:不幸
D:幸运
落第
龙女向舅姑哭诉丈 解下衣带叩社橘入水 龙女被罚牧羊
夫的行为
见龙王
龙女得还
洞庭君把爱女受难 的事向暴躁的弟弟 钱塘君保密
A
15
表层结构
结构
❖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 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简 化为叙述句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语
A
16
救风尘的故事结构性
❖ 1.妓女宋引章嫁给了花花公子周舍; ❖ 2.宋引章在周舍家受虐待向母亲求救; ❖ 3.赵盼儿诱骗周舍写休书救了宋引章; ❖ 4.赵盼儿在公堂上争讼斗败了周舍,宋引章
A
22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 这则神话被认为“提供了一种逻辑手段,这一手 段把人是由一个(土地)所生,还是由两个(男 与女)所生这一原始问题与人是同一还是不同亲 缘关系所生这个派生的问题联系起来”。神话存 在的价值,就在于讲述神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 解人们的无意识的愿望或焦虑与另一方面他们有 意识的经验之间的紧张。这样,人们通过对神话 的讲述,就或隐或现地表达出人的生存的基本矛 盾并对这种矛盾和焦虑状态逐渐适应。
第八章 叙事性作品
A
1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A
2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A
3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系”和“差异”中阅读。另: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
Ⅲ纵列讲怪物由土地所生,人要杀死怪物才能生存,
所以其“共同特征是对人类由大地起源的否定”,
相反,Ⅳ纵列暗示人类从大地深处出现时要么不会
走,要么行走极不灵便,所以其共同特点是“坚持
人类由大地起源”。 A
25
《柳毅传》的深层结构
行为
A:循常规行事 B:脱离常规的行 为
A
20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A
21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 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分解为句子(神话素),从历 时和共时两方面加以排列,画出图表。
❖ 梳理出四栏两组对立要素(Ⅰ和Ⅱ:过高和过低估 价亲属关系,Ⅲ和Ⅳ:否定和肯定人由土生),进 而使其最终归纳为人由二(男与女)或一(土)所 生的二元对立关系模式。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 事性文学。
A
5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 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 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 其意义。
A
6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 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 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 生距离。
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福斯特
故公 事主
与 王 子 的
A
13
人物
故事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争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 么”;“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 “怎样做” 。
A
14
场景
故事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 组合成为场景。
A
7
《西游记》的艺术世界 无须符合史容:被讲述的故事 ❖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A
9
鲁迅《孔乙己》
叙述内容是穷酸文人孔 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 作是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 “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 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身份和 态度,使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 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 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 正在于此。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丰子恺绘) A
10
第二节 叙述内容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A
11
事件
故事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中 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西


A
12
情节
故事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
嫁给了书生安秀实。
A
17
深层结构
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 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A
18
列维-斯特劳斯(C. Lévi-Strauss)
❖ 法国人类学家和结 构主义理论家
❖ 结构主义神话学 ❖ 《结构人类学》
A
19
斯特劳斯解读俄狄浦斯神话
❖ 俄狄浦斯神话包括三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