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电影《艺术家》影评观后感

电影《艺术家》对外宣称是一部黑白默片,但是看过这部影片之后笔者认为电影本身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默片,导演更多的

是借助默片这一电影形式和概念进行故事的表达,即“默片”的

工具意义重于形式意义。

首先,在默片时代“默片”就是电影呈现的唯一形式,当时

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技术的

进步默片逐渐被抛弃,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存在。不管是在默片时代还是之后,无声电影里都不会出现与

影片场景设置或者人物动作同步的声音,这一点在《艺术家》里产生了颠覆。在这部影片中除了音乐之外涉及两处声音的运用,一

处出现在影片第31分钟男主角的梦中,一处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在男主角的梦里出现了来自周遭环境的声音,影片结尾处剧中人

物甚至可以开口说话,这些都是在真正意义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这两处声音的运用使《艺术家》有别于默片时代因为技术问题所拍摄的影片,所以《艺术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无声电影,这种默片形式并不纯粹。

其次,导演通过影片中两处声音的运用让“默片”工具化。

第一处,在男主角的梦里身边的一切都是有声音的,有椅子倒地

的声音、有狗叫的声音、有电话铃声、有舞女的笑声,唯独男主

角是不会说话不会发声的。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这个梦对于

观影者来说其实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因为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

导演就刻意营造出一种默片的氛围,他在影片中设置播放默片的

场景以及影片所采用的默片形式都在向观影者传达一种信息:默

片是什么样子的,《艺术家》就是这样一部默片。但是,男主角梦中出现的声音却将导演之前刻意营造的默片氛围打破,瞬间让影

片变得滑稽可笑却又扣人心弦,让人不禁担心之后的剧情会向着

怎样的方向发展。这是导演采用默片形式的直接结果,这种结果

让我们明白并非导演无法实现声画的同步,只是导演不想实现罢了,导演是要借助于默片的形式增强影片的表现力,达到他想要

的某种电影效果。影片的最后,导演彻底放弃默片的电影形式,

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声音,男主角也可以说话,这更是对影

片之前部分的颠覆,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家》中“默片”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电影形式,导演要借助默片这种形式来表达些

什么。

既然“默片”成为了导演的一种表达工具,那么在《艺术家》中,导演通过这个工具都表达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向默片以及默片时代致敬。《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斩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我想最成功之处是它采用的默片形式。因为

这部影片的故事、叙述方式其实都缺乏新意,尤其是它讲述了一

个大明星由风光无限到落魄难堪再到重拾信心的故事,在这个过

程中男主角经历了打击、感受了背叛、最终收获爱情和事业,这

样大圆满的故事很俗。但是这部影片大胆采用了默片的形式,这

种默片的形式与影片所要表现的男主角(一个默片表演艺术家)的定位相符合,与影片的时间设定(1927年到1932年的默片时代的没落期)相符合,加之影片的黑白风格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影片很怀旧,艺术气息很浓。使这部影片在当前电影纷纷追求3D、IMAX等高科技、高感官的形势下别树一帜,表现了对传统的回归,对经典的致敬。

其次,就电影本身来说,默片是种隐喻,它暗指艺术家的生活,导演借助这个隐喻表现艺术家生活方式的荒谬,从而更好地

为影片主题服务。影片的主角是一个著名的默片表演艺术家,在

默片辉煌的时期他备受推崇,他自信骄傲,他甚至有些狂妄有些

目中无人。这样一个艺术家天真地以为自己的表演方式、默片就

是电影的永恒形式。当有声电影横空出世时,沉浸在自己的价值

观里无法自拔的艺术家会表现出内心的恐惧,即噩梦的出现。为

了表现这种恐惧,导演适时地抛弃默片形式,梦境中开始有声音

出现,这是对于影片一开始就营造的默片氛围的颠覆,更是对于

艺术家价值观的颠覆。而在这个梦境之后,艺术家的生活再次陷

入到了“默片”模式,他的生活是“无声”的,他的表演依旧局

限在默片的框架里,观影者所看到的影片又回到了梦境出现之前

的状态——默片。我们以噩梦为节点来分析,在噩梦出现之前,

导演就已经赋予“默片”以更加深刻的涵义——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导演用“默片”来隐喻艺术家的生活,因为无论是大荧幕

上还是生活中,艺术家的一切都是“无声”的,前者是客观上的,后者是导演有意为之,即导演用默片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正常生活。导演似乎要告诉我们,对于艺术家而言,生活是艺术的延续

而非艺术是生活的延续。噩梦之后,导演的这种隐喻更加明确,

关于这一点可以用影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在影片的42分钟处,

艺术家的妻子质问他说:“为什么你不愿意说话。”这当然是妻

子对于艺术家在家庭生活中保持沉默的不满,另一方面暗指艺术

家不去接受新兴的有声电影,恪守默片的表演方式。这样就把默

片这种电影形式与艺术家的生活进行了巧妙的结合,这种隐喻更

加清晰直接。随着有声电影的走红,默片逐渐被人遗忘,与此同

时被遗忘的恐怕还有艺术家和他固执的价值观念。

第三是强化了观影者对于故事人物命运的感受,同时传达出

导演对于电影发展的一些思考。在影片的最后,艺术家终于看清

了电影的发展形势,终于放下了所谓的自尊,放弃了对默片形式

的坚守,开始迎接有声电影的到来。和艺术家的这种“放弃”与“迎接”相呼应的是影片导演再一次放弃了默片的电影形式,它

采用有声电影的方式去结束这个故事,这样的结尾方式很耐人寻味。当艺术家最终放弃了默片而选择有声片后,他重新获得了认可,与此同时,影片回归正常的形式,观影者的感官感受也终于

恢复正常。这使得有声片和无声片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

比可以强化观影者对于艺术家所经历一切的感受,即观影者更深

刻地感受到艺术家在落魄时期的难堪、在重新找回自我时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