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骨髓穿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骨髓穿刺术
一、训练内容及时间分配(共4学时):
2 分钟1、简单介绍骨髓穿刺训练模型。
8 分钟2、结合模型讲授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穿刺点、准备工作。
25 分钟3、老师演示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
5 分钟4、以提问方式讲授其临床意义、注意事项。
160 分钟5、学生2 人一组分组训练,一人为术者、一人为助手,老师现场指导。最后小结,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二、适应证:
1、外周血三系成分和形态异常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骨髓瘤、淋巴瘤、类脂质代谢紊乱病、类白血病反应等。
2、出现经一定检查原因未明或不明的下述体征或实验室改变者:
(1)脾及(或)肝肿大;
(2)淋巴结肿大;
(3)发热;
(4)骨质破坏或骨痛;
(5)血沉明显增高(尤其年龄较大者);
(6)胸腔积液;
(7)高钙血症和皮肤受损;
(8)蛋白尿及肾脏受损(年龄较大者);
(9)紫癜和黄疸等。
3、需作治疗观察和其他检查者:前者如白血病化疗,后者如骨髓细胞培养、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骨髓细菌培养等。
4、其他如寄生虫病(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组织转移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三、禁忌证:
骨髓穿刺的禁忌证很少,除血友病等凝血因子重度缺陷的疾病及晚期妊娠外,均可进行骨髓穿刺。穿刺前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局部穿刺部位有炎症(如褥疮)或畸形应避开。
四、操作前准备工作:
1、操作者清洁洗手,衣帽整齐。
2、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临床上还需准备椅子、痰盂等。
3、模型准备:检查骨髓穿刺模型是否能正常使用。
4、临床实际操作中完成必要的医疗谈话、签字程序。
5、临床实际操作中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6、临床实际操作中对有药物过敏史患者,需先做麻醉药皮肤过敏试验
五、操作步骤(老师演示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的选择与条件
穿刺部位首先要考虑造血旺盛的骨髓腔,其次为容易进行穿刺以及避开重要器官的浅表部位,故在成人最理想的是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胸骨也可以作为选择部位,但不作为常规穿刺,只有当其他部位穿刺不成功时才考虑。小于3 岁可选择胫骨上端。
2、器材消毒
骨髓穿刺包内备有骨髓穿刺针一枚,5ml 和10ml 注射器各一副,6号和9号针头各一个,纱布一块,干棉球若干,孔巾一条,钳子一把。取骨髓活检标本另备骨髓活检针一副。此外,准备消毒橡皮手套,2%普鲁卡因注射液(或利多卡因注射液),2%碘酒,75%乙醇,消毒棉签,载玻片及推玻片等。
3、骨髓穿刺操作步骤:
(1)髂后上棘穿刺:
①体位: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侧卧位时,双腿弯曲,尽量使腰骶部向后突出,但躯干不可向前倾斜。3 岁以上幼儿可取俯卧位,并在腹下垫一枕头,3 岁以下可穿刺胫骨头部内侧。但最近,国内三甲医院儿科大多推荐由熟练的主治医师从胸骨穿刺取材,成功率高,稀释少。
②定位:对瘦的患者来说,髂后上棘定位是容易的,因瘦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时,髂后上棘明显地突出于臀部。然而对稍为肥胖或明显肥胖者来说,则不易显示确切的穿刺部位。髂后上棘部位有明显的凹痕感,以其平面几何中心为理想的穿刺位点。定位后,在穿刺点上用指甲按“十”字形指痕。遇见显著肥胖者可另再选用以下两个位线作定位标志:其一通过髂前上棘寻找髂后上棘,因为髂后上棘与髂前上棘多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当于骶1至腰5的位置;另一是在腰骶骨之间旁开3~5cm 处。
③消毒:整个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穿刺点定位后先用碘酊棉球从内向外进行消毒,然后用75%乙醇由内向外脱碘、消毒两次,消毒的皮肤范围宜大,消毒完毕后带无菌手套,铺上消毒孔巾。
④局麻:局麻剂用2%普鲁卡因2ml(用前应做皮试)或用利多卡因。局麻要点:
表皮和骨膜推注量应多,皮下脂肪组织不推注或推注量应少。先在皮肤表面作一皮丘,骨膜处应以穿刺点为轴心,取左右前后3~4 个点进行推注。在局麻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可大致估计出从表面到骨膜的深度及穿刺点定位是否正确。
例如,一个不胖不瘦的患者,从皮肤至骨膜一般在1~1.5cm 之间。若在局麻时,将整个针头(6号半)进入皮肤而刺不到骨膜时,一般可说明定位有误或局麻时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⑤进针穿刺:局麻后稍待片刻,先固定穿刺针长度,后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左右两侧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呈垂直角度缓缓钻刺而入,达骨髓腔时可有空脱感。成人进针深度约为针尖达骨膜后再刺入0.5~1.0cm 左右。
⑥抽吸骨髓液:继上述操作后,取出针芯接上10ml 干针筒抽吸骨髓液,骨髓液较粘稠,尤其是骨髓细胞极度增生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常需用力抽吸,当骨髓液液体出现于针管时,即停止抽吸。骨髓液中有骨髓小粒,以及抽吸时患者感有瞬间酸痛是骨髓取材满意的指征之一。
⑦抽吸骨髓液后,放回针芯将整个穿刺针拔出。消毒伤口后用消毒干燥棉球压迫伤口止血并敷以无菌纱布或创可贴。
(2)髂前上棘穿刺
患者取仰卧位,髂前上棘后约1.5~2.5cm 处为穿刺点。用指甲按一“十”字形指痕,然后按常规消毒和麻醉,穿刺时操作者用左手拇指与示指固定髂前上棘左右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缓缓钻刺0.5cm~1.0cm,部分患者有落空感。
髂前上棘骨质坚硬,骨髓腔小,若偏位较明显、穿刺偏深均易失败为其不足之取。
此处部位一般用于①不能翻身的重症患者;②X线检查提示此部位有肿瘤转移者;③了解多部位骨髓生长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胸骨穿刺
患者仰卧位,用枕头将上背部抬高,取第二、三肋间的之间的胸骨部位作为穿刺点,并在正中作一标志。然后按常规局部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局麻时可大体估计从皮肤表面至骨髓腔的深度,对确定进针深度很有帮助。成人从皮肤至胸骨深度约0.5~1.0mm(但个体间差异较大),胸骨外板厚约0.95~1.35mm,内板约0.8~1.42mm,骨髓腔约7.5~8.0mm,故一般进针深度约0.8~1.0cm。进针方式,从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以45°(针柄斜向上腹部)缓缓进针。穿刺针固定时示已入骨髓腔。
(4)胫骨穿刺
胫骨穿刺为3岁以下患儿所选择,穿刺点在膝关节下3cm 胫骨初隆处。
(5)定位穿刺
若有局部症状,则可直接穿刺于有症状部位的骨髓腔,如疼痛及骨软化部位,X线摄片所示的可疑病灶部位等,常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内肿瘤转移等。有病变者,如无局部症状,从较易取样的常用部位穿刺。
(6)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