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平衡实验.doc

合集下载

动平衡实验报告结论

动平衡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在旋转运动中,通过调整质量分布和位置,使物体达到动平衡的条件,从而减小旋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二、实验原理动平衡是指物体在旋转运动中,各部分质量分布均匀,旋转时各部分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使得旋转系统稳定,振动和噪声最小。

动平衡实验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使旋转系统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器材1. 旋转平台2. 传感器3. 动平衡机4. 质量块5. 钩码6. 计时器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旋转平台安装好,确保其平稳旋转。

2. 在旋转平台上放置传感器,用于测量旋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3. 将质量块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使旋转系统达到动平衡。

4. 启动旋转平台,记录传感器测得的振动和噪声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观察不同质量分布和位置对动平衡的影响。

6. 使用动平衡机对旋转平台进行动平衡检测,验证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质量块位置 | 质量块大小 | 振动值(μm) | 噪声值(dB) ||----------|------------|------------|--------------|--------------|| 1 | A | 10g | 5 | 80 || 2 | B | 15g | 3 | 75 || 3 | C | 20g | 2 | 70 || 4 | D | 25g | 4 | 82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质量块的位置对振动和噪声有显著影响。

当质量块位于B位置时,振动和噪声均达到最小值。

- 质量块的大小对振动和噪声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质量块大小的增加,振动和噪声先减小后增大。

六、实验结论1. 在旋转平台旋转运动中,通过调整质量块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物体达到动平衡,从而减小振动和噪声。

2. 在本实验中,质量块位于B位置时,旋转系统的振动和噪声达到最小值。

3. 质量块的大小对动平衡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如位置显著。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5. 平衡过程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蓝色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与此同时,给出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FFT方法的处理过程,曲线的变化过程。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2.5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2.5.1 实验目的由于制造误差、转子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刚性转子的转动轴线不一定位于中心惯性主轴上,因而在两端支撑的轴承上产生附加的动压力,为了消除附加的动压力,需要找到刚性转子上不平衡质量的大小、位置与方位,寻找刚性转子上不平衡质量的大小、位置与方位是动平衡实验的目的。

同时,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与转子不平衡质量的校正方法,通过参数化与可视化的方法,观察刚性转子动平衡虚拟实验的平衡效果。

2.5.2 实验原理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机如图2.8(a)所示,原理简图如图2.8(b)所示。

当刚性转子转动时,若刚性转子上存在不平衡质量,它将产生惯性力,其水平分量将在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分别产生水平振动,只要拾取左、右两个支撑上的水平振动信号,经过一定的转换、变换与标定,就可以获得刚性转子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应增加或减少的质量的大小与相位。

由机械原理知道,刚性转子上任意不平衡质量m i 将产生惯性力P i ,P i =m i ω2r i ,m i 与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的m i Ⅰ、m i Ⅱ等效,m i Ⅰ=m i L Ⅱ/L Z ,m i Ⅱ=m i L Ⅰ/L Z ;P i 与左、右两个校正平面Ⅰ、Ⅱ上的P i Ⅰ、P i Ⅱ等效,P i Ⅰ=P i L Ⅱ/L Z =m i Ⅰω2r i Ⅰ,P i Ⅱ=P i L Ⅰ/L Z =m i Ⅱω2r i Ⅱ;P i 在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的水平分量分别为P i1、P i2,P i1=P i cos θi L 2/L ,P i2=P i cos θi L 1/L 。

将所有的P i1、P i2作矢量相加,得左、右两个支撑ZC 1、ZC 2上总的惯性力的水平分量分别为∑P i1、∑P i2。

∑P i1、∑P i2在左、右支撑ZC 1、ZC 2上产生振动的振幅分别为x 1、x 2,在安装传感器的位置上产生振动的振幅分别为x C1、x C2,x C1、x C2对应的电压信号分别为V 1、V 2。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动平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平衡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对于理解物理学中的平衡概念、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等概念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平衡位置的测定方法。

实验一:物体平衡状态的研究首先,将一个长而细的木棒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另一端悬挂着金属块。

然后,我们尝试找到木棒平衡的位置。

在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金属块被放置在木棒所在的同一直线上时,木棒保持平衡。

而一旦金属块稍微偏离直线,木棒便会失去平衡。

这说明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求力的合力为零,同时力矩的合为零。

实验二:力的平衡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力的平衡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称量器和一组不同质量的金属块。

我们在称量器的一端固定一块金属块,并逐渐加重,调整到与另一端的总重量相等,使得称量器保持平衡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只有在两端的总重量相等时,称量器才能保持平衡状态。

这说明,在力的平衡情况下,力的合力必定为零。

实验三:力矩的平衡在力矩的平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自由转动的杠杆。

我们在杠杆的一侧放置一个金属块,并通过移动另一侧的金属块,调整杠杆平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杠杆能够平衡的关键是力矩的平衡。

只有在左右两侧的力矩相等时,杠杆才能保持平衡。

这进一步印证了力矩平衡的重要性。

实验四:平衡位置的测定最后,我们进行了平衡位置的测定实验。

我们首先将一个金属块放在一个杠杆上,并在杠杆上选择不同的位置放置砝码,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位置的杠杆对应的砝码质量之积是相等的。

这表明,平衡位置的测定与力矩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验证了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对于物体平衡状态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找到了平衡位置的测定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物理学中的平衡概念以及力学原理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在动平衡实验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研究了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动态特性。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实验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虚拟基频检测仪和相关测试仪器的使用; (3) 了解动静法的工程应用。

二、实验内容采用两平面影响系数法对一多圆盘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三、实验原理工作转速低于最低阶临界转速的转子称为刚性转子,反之称为柔性转子。

本实验采取一种刚性转子动平衡常用的方法—两平面影响系数法。

该方法可以不使用专用平衡机,只要求一般的振动测量,适合在转子工作现场进行平衡作业。

根据理论力学的动静法原理,一匀速旋转的长转子,其连续分布的离心惯性力系,可向质心C 简化为过质心的一个力R (大小和方向同力系的主向量∑=iSR )和一个力偶M (等于力系对质心C 的主矩C i Μ)(==∑S m M C ),见图一。

如果转子的质心在转轴上且转轴恰好是转子的惯性主轴,即转轴是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则力R 和力偶矩M 的值均为零。

这种情况称转子是平衡的;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转子是不平衡的。

不平衡转子的轴与轴承之间产生交变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引起轴承座和转轴本身的强烈振动,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

图一 转子系统与力系简化刚性转子动平衡的目标是使离心惯性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的值同时趋近于零。

为此,先在转子上任意选定两个截面I 、II (称校正平面),在离轴线一定距离1r 、2r (称校正半径),与转子上某一参考标记成夹角1θ、2θ处,分别附加一块质量为1m 、2m 的重块(称校正质量)。

如能使两质量1m 和2m 的离心惯性力(其大小分别为211ωr m 和222ωr m ,ω为转动角速度)正好与原不平衡转子的离心惯性力系相平衡,那么就实现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两平面影响系数法的过程如下;(1)在额定的工作转速或任选的平衡转速下,检测原始不平衡引起的轴承或轴颈A 、B 在某方位的振动量11010ψ∠=V V 和22020ψ∠=V V ,其中10V 和20V 是振动位移(也可以是速度或加速度)的幅值,1ψ和2ψ是振动信号对于转子上参考标记有关的参考脉冲的相位角。

动平衡测定实验报告

动平衡测定实验报告

动平衡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动平衡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实践技术,主要用于修复旋转机械设备中的不平衡问题。

不平衡是指转子轴线与转动中心不重合,导致旋转机械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振动和噪音。

因此,动平衡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了解动平衡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测定一个简单系统的动平衡。

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动平衡仪测量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去除不平衡。

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准备一台动平衡仪,确保仪器工作正常;清洁转子,确保无脏物和杂质。

2. 安装: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仪上,将传感器安装在平衡仪上的适当位置。

3. 初始测试:开启动平衡仪,进行初始测试。

记录下转子在不同位置的不平衡量。

4. 不平衡量测定:根据初始测试的结果,调整转子的位置,多次进行测定,直到找到转子的最佳位置。

5. 不平衡修复:根据测定结果,决定施加适当的修复方法。

可以在转子上添加配重物,也可以通过修改转子的结构来实现修复。

6. 修复测试:修复后,再次进行测试,检查修复效果。

7. 完成:记录实验结果,并将仪器归还至指定位置,清理实验台。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测定了一个转子的不平衡量,并进行了修复。

最终,我们成功将不平衡量降低到了可接受的范围内。

实验结果表明,转子在不同位置的不平衡量差异较大。

通过不断调整转子的位置,我们找到了一个相对较佳的位置,减小了不平衡量。

在修复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在转子上添加配重物的方法。

通过精确地计算和安装配重物,成功降低了转子的不平衡量。

不确定度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也要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仪器误差:动平衡仪的准确度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2. 操作误差:操作人员在安装、调整和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3.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影响也会对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减小不确定度,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并进行定期校准。

动平衡实验

动平衡实验

动平衡实验
一、车轮不平衡的危害
1、高速行驶时会引起车轮上下跳动,影响行车安全。

2、增加各部件所受的力,加大轮胎的磨损和行驶噪声。

二、车轮不平衡的原因
1、质量分布不均匀(轮胎的质量问题、补过的轮胎、胎面磨损不均匀)。

2、轮辋、制动鼓变形。

3、轮毂和轮辋定位误差使安装中心与旋转中心不重合。

三、动平衡机的基本结构(离车式)
1、主要构成部分:显示面板、安全罩、主轴、传感器、测量距离手柄
2、附件:锁紧螺母、专用卡尺(可以测量轮辋的宽度和轮辋的直径两个数据)、平衡块、定位椎体
3、显示面板上各字母代表的数据:
a--轮辋距离平衡机的距离
b--轮辋的宽度
d--轮辋的直径
四、动平衡试验的步骤:
1、将轮胎充到合适的气压,去除轮辋上的铅块,将轮胎花纹沟里的石子剔除干净,将轮辋处理干净。

2、将轮胎安装面朝内装上平衡轴,选择合适的椎体,用锁紧装置将轮胎锁紧,(椎体一定要对准中心孔。

否则可能数据不准)。

3、打开平衡机电源,拉出尺子测量轮辋距离平衡机的距离,轮辋宽度,轮辋直径,并依次输入测量出来的数据。

4、按下开始按键,平衡机开始带动轮胎旋转,测量开始,注意不要站在轮胎附近一面发生危险。

5、平衡机测出数据自动停止。

6、将轮胎旋转至平衡机一侧位置灯全亮(不同机型显示方式不同)在全亮这一侧的轮辋最高点也就是12点的位置敲入相应克数的铅块,另一侧也是如此。

7、重复4以后步骤直到平衡机显示为0(5克以下即可,因为没有5克以下的铅块,平衡机也不显示5克以下的不平衡量)。

8、动平衡结束取下轮胎。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二零一一年四月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摘要:转子在浸漆烘烤、精加工、动平衡后,按常理平衡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即便变也会不会太大或是变回原态。

变化来源有可能是转子线圈发生了形变导致平衡的破坏、有可能是其它配件的装配打破了转子原来的平衡、有可能是设备的测量不准造成的等原因.前言:在其中热态高速后转子的平衡很有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不可逆变化或是随机变化。

这一猜想还有待试验的进一步证明。

对于这一项目验证的目的,是在于弄清转子在热态高速后平衡是否被破坏、是否有必要在第一次动平衡完成后,转子进行再加热做高速后的平衡检验。

方法及步骤:通过模拟电机发电和转子热态时的环境进行动平衡高速运转,尽可能让转子的线圈发生最大的变形,然后尽量让其维持在最大变形状态,最后进行动平衡。

由于一次变形可能没有到位,那么我们再进行第二次热高速和第一次,第二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平衡已做完的转子加热到120度(这里考虑到环境温度,时间差等因素。

实际电机运行时的温度在100度左右),在100度时上平衡机进行高速2分钟,待转子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动平衡其值作为最后数据保存。

在试验进行中的主要进行1500r/min,主要的参考指标是振动值的大小。

在此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出冷热状态下的最大剩余不平衡量及振动值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

实验过程及数据:一:选取转子11—33—0进行实验1.将转子进烘箱加热到100度后转到动平衡(6分钟)2.动平衡上工装、装连轴器、启动(6分钟)3.热态转子直接上到2480r/min 运行2min(10+2分钟)4.冷却后再启动测得振动数据(没有完全冷却约有40度左右)如下表1.(图表中没填的表示没有测量到)5.完全冷却后测得振动值及剩余不平衡量如下表1表1:。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平衡实验的方法,探究物理实验中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学习如何利用旋转测量仪对物体进行动平衡实验,并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

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实验用具,准备实验材料。

2. 将转动测量仪装好,调整仪器,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

3. 将待测物体放置于转动测量仪的平台上,注意调节物体的位置和平衡状态。

4. 通过旋转测量仪对物体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5. 重复实验步骤,改变待测物体的位置和角度,重新进行测量,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数据。

6. 利用物理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物体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得到的结果如下:
位置/角度转动惯量平衡位置
1 0.25kg·m^
2 0.5m
2 0.30kg·m^2 0.6m
3 0.35kg·m^2 0.7m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位置等因素有关。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测量,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结论:
本实验通过动平衡实验的方法,探究了物理实验中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学习了如何利用旋转测量仪对物体进行动平衡实验,并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平衡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位置等因素有关。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测量,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动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1. 平衡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心位置。

2. 一组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

实验原理:
动平衡是指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重力矩和合力矩都为零。

根据力矩的定义:力矩 = 力 ×距离,可以得出平衡的条件为: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重力矩和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合力矩都为零。

实验步骤:
1. 将平衡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2. 将不同质量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平衡仪的底座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4. 使用平衡仪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当物体平衡时,其重心位置应在平衡点上方。

2. 当物体重心位置改变时,需要适当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3. 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对平衡的影响较大,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可能需要不同的调整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并了解了物体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对平衡的影响较大,需要对物体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物体的平衡和稳定。

机械动平衡实验报告

机械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械动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动平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学习使用动平衡机进行机械平衡实验。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机械平衡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机械动平衡是指通过调整机械部件的质量分布,使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得到平衡,从而消除振动,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机械动平衡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动平衡机对旋转部件进行检测和调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动平衡机2. 旋转部件(如电机转子)3. 轴承4. 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旋转部件安装到动平衡机上。

- 确保动平衡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测量初始数据:- 启动动平衡机,使旋转部件达到稳定转速。

- 使用量具测量旋转部件的直径、重量等参数。

3. 进行平衡实验:- 根据动平衡机的指示,在旋转部件上添加或去除配重。

- 重复测量旋转部件的平衡状态,直至达到平衡要求。

4. 数据分析:- 记录实验过程中添加或去除配重的位置、重量等数据。

-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机械平衡的效果。

5.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旋转部件的动平衡曲线。

- 评估机械平衡的效果,确定旋转部件的平衡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旋转部件的直径:100mm- 旋转部件的重量:5kg- 初始不平衡量:0.5g- 平衡后不平衡量:0.1g2. 数据分析:- 通过添加和去除配重,使旋转部件的平衡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 平衡后的不平衡量仅为初始不平衡量的1/5,说明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实验结论:- 机械动平衡实验能够有效提高旋转部件的平衡状态,降低振动,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配重的位置和重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械动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了机械动平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使用动平衡机进行实验。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机械平衡的效果,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1)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1)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试验方法;2.初步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点;3.了解动平衡精度的基本概念;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YYQ—300型硬支承动平衡试验机2.转子试件3.平衡配重4.天平5.胶带等三、实验原理动平衡试验机是用来测量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角位置的精密设备。

一般由机座部套,左右支承架,圈带驱动装置,计算机显示系统,传感器限位支架,光电头等部套组成,参见实物。

该试验机是硬支承平衡机。

根据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总可以在与旋转轴线垂直而不与转子相重合的二个校正平面上减去或加上适当的质量来达到动平衡目的。

为了精确、方便、迅速地测量转子的动不平衡,通常把力这一非电量的检测转换成电量的检测,本机用压电式力传感作为换能器,由于传感器是装在支承轴承处,故测量平面即位于支承平面上,但转子的二个校正平面,根据各种转子的不同要求(如形状,校正手段等),一般选择在轴承以外的各个不同位置上,所以有必要把支承处测量到的不平衡力信号换算到二个校正平面上去,这可以利用静力学原理来实现。

在动平衡以前,必须首先解决两校正平面不平衡的相互影响是通过两个校正平面间距b,校正平面到左,右支承间距a, c,而a, b, c几何参数可以很方便地由被平衡转子确定。

校正平面上不平衡量的计算:转子其形状和装载方式如图示:FL FR图中F L ,F R: 左,右支承轴承上承受的动压力f L , f R : 左,右校正平面上不平衡质量的离心力m L, m R : 左,右校正平面上的不平衡质量a, c : 左,右校正平面至左,右支承间的距离b : 左,右校正平面之间距离r1 r2 : 左,右校正平面的校正半径四、实验步骤1、平衡校测的准备工作(1)调整两支承间的距离并紧固,调整滚轮架高度一致,装好转子试件,紧固滚轮架。

(2)调整好限位支架,防止转子试件轴向窜动。

(3)在转子试件外圆上做黑白标记,调整光电头位置,从上方对准黑白标记。

实现动平衡实验报告(3篇)

实现动平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现动平衡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原理动平衡是指通过调整旋转体上质量分布,使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平稳旋转。

动平衡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测量旋转体的质量分布。

2.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平衡点位置。

3. 通过添加或移除质量,调整旋转体的质量分布。

4. 验证调整后的旋转体是否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器材1. 旋转体(如飞轮、电机转子等)。

2. 磁力测力计。

3. 滑轮和绳子。

4. 平衡配重块。

5. 移动平台。

6. 秒表。

7.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旋转体固定在移动平台上。

2. 使用磁力测力计,测量旋转体在不同位置上的质量分布。

3.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平衡点位置。

4. 在平衡点位置添加或移除平衡配重块,调整旋转体的质量分布。

5. 使用磁力测力计,测量调整后的旋转体在不同位置上的质量分布。

6. 重复步骤4和5,直至旋转体的质量分布达到动平衡。

7. 使用秒表,测量调整后的旋转体在固定时间内旋转的圈数。

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旋转体旋转圈数:100圈旋转体质量分布调整次数:3次调整后的旋转体质量分布:质量分布均匀,无较大质量偏移。

2. 分析:通过实验验证,调整后的旋转体质量分布均匀,无较大质量偏移,达到了动平衡。

实验结果表明,动平衡对于旋转体的平稳旋转至关重要。

在旋转过程中,若质量分布不均匀,会产生惯性力,导致旋转体振动,影响旋转性能。

因此,实现动平衡对于提高旋转体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结论1. 动平衡是旋转体平稳旋转的关键因素。

2. 通过调整旋转体的质量分布,可以实现动平衡。

3. 动平衡实验有助于提高旋转体的性能和寿命。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实验器材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设备1.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西安交大监造); 2.刚性转子试件; 3.平衡块;4.百分表:0.01~5MM 、磁性表座。

5. 平衡块三、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动平衡机的结构动平衡机原理简图如图1、图2所示。

如图1所示,待平衡试件3安装在框形摆架2的支承滚动上,摆架左端固结在工字形板簧1中,右端悬臂。

电机动9通过O 型皮带10拖动试件旋转;当试件存在不平衡质量时,通过转子的旋转,则产生离心惯性力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上下周期性地振动。

通过百分表5观察振幅大小,即测量不平衡量的大小,而不平衡量的相位测量系统由差速器4和补偿盘6组成。

差速器4安装在摆架右端,它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 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 3)与补偿盘固联。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①②③和一个蜗轮(转臂H )组成一(10 H n ,则差速器为定轴轮系,其传动比为1311331-=-==Z Zn n i H即 13n n -= (1)这时补偿盘6的转速3n 与试件的转速1n 大小相等转向相反。

(2)当1n 和H n 都转动时则差速器为速度合成的差动轮系,由传动比公式1311331-=-=--=Z Zn n n n i H H H得132n n n H -= (2)蜗轮的转速H n 是通过手柄摇动蜗杆,经蜗杆蜗轮副大速比的减速后蜗轮的转速1n n H 〈〈。

当H n 与1n 同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仍与1n 反向转动但速度减小。

当H n 与1n 反向时由(2)式可知13n n -〉,这时3n 转向仍不就但速度增加。

因此可见当手柄不动时补偿盘的转速与试件的转速大小相等转向相反;正向摇动手柄(蜗轮与试件转动方向相同)补偿盘减速;反向摇动手柄则补偿盘加速。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加重块5. 天平6. 橡皮泥7. 手工具三、实验原理动平衡原理是通过对转子进行配重或去重,使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振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分析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在适当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将待测试的转子清洗干净,并检查其表面光滑和无损伤。

2. 安装转子: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试验机上,确保转子的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

根据转子的设计要求,确定试验转速。

3. 进行试验:a. 启动动平衡试验机,让转子旋转。

b. 使用传感器收集振动数据,包括振动幅值和相位。

c. 记录振动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分析:a. 利用专业分析软件对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b.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5. 调整平衡:a. 在确定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调整转子的动平衡。

b.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转子的振动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6. 测试验证:对经过平衡调整的转子进行再次振动测试,验证平衡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

数据表明,转子在低转速时振动较大,随着转速的提高,振动逐渐减小。

2. 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振动数据,确定了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3. 平衡效果:经过平衡调整后,转子的振动明显减小,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熟悉了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动平衡实验1

动平衡实验1

动平衡:是指旋转物体的质量重心不在其旋转轴心上,产生偏心力与力距从而造成旋转过程中的振动与支撑承受不必要的冲击力。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动平衡来进行检测,找出偏心重量与偏心距及偏心方位。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加重与减重法而去除偏心量,保证旋转物体的重心在其旋转轴线上,而减小振动保证转动的平衡性。

这就是动平衡。

建议你做曲轴加工还是购动平衡机来做。

自己做动平衡机费事精度不会好。

“操作台”通常是型材(钢、铝)做骨架,加上钣金件。

钣金件通常用冷轧钢板或铝板。

“要求表面涂装防腐、耐磨、不易脱落、美观、无毒、无异味”首先要做好底面的处理——不能有油渍、锈斑及其它污物,否则一段时间后可能产生鼓包、起皮、裂纹...。

正规专业厂应该很清楚怎样处理——必须仔细清理、清洗、刮腻子、打磨。

再要好一些(要增加费用)——铝制品进行喷砂处理,钢制品镀锌——可增强涂料的附着力。

同一批产品,最好同一批一起涂装。

因为不同批次的涂料、不同批次的加工(温度、湿度、气候、手法...),都可能导致色调有些差别。

底材不同,通常不影响色调。

涂料选择——价格差别很大,通常用喷塑(性价比好),也可用烤漆(种类很多、价差很大、偏贵)。

可根据你的使用要求和经济实力选择。

烤制涂料比较符合你的要求!除了颜色,还要考虑漆面效果是“有光”“无光”“半无光”——漆种不同。

希望有帮助。

画针相当于笔,在相同平面上画线使用,比如在一个平面上标志位于正方形四个角上的孔的位置等;画线盘一般不单独使用,需要与平板配合,利用固定在画线盘上的画针与其底面处于高度固定的特性,标志出放置在平板上的工件的“等高线”,从而解决立体空间上准确标注各点位置关系的问题。

1.转子的不平衡是指:由于转子质量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惯性力系不平衡,从而引起振动。

振动的大小与转子的偏心质量,偏心距及转子回转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转速有关)。

2.不平衡的转子当转速达到一定值时就可引起振动,振动反映延后只不过是开始时各部件(如滑动轴承)配合间隙较小,反映不明显但振动总是存在的。

动平衡实验

动平衡实验
将要平衡的试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此时试件不平衡重量可以看成在两平衡平面t和t上的两个不平衡重量产生平衡时先令平衡平面t通过振摆轴线ox当迴转件转动后t面上的不平衡重量的离心力p所产生的力矩为零不引起框架的振动而平衡平面t上的不平衡重量g对振摆轴线的力矩为这力矩使整个柜架产生振动振幅大小可由指针14读面上的不平衡重量大小和相位我们加上一个补偿重径积g使产生一个补偿力矩即在圆盘7和8上各装一个平衡重量g达旋转后由主轴4带动齿轮65因而圆盘78也旋转这时g就构成一个力偶距m框架振动的合力矩为如果合力矩为零则框架静止不动
将要平衡的试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 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此时试件不平衡重量可 以看成在两平衡平面Tˊ和T"上的两个不平衡重量 G0ˊ和G0"产生,平衡时先令平衡平面T″通过振摆 轴线OX,当迴转件转动后,T"面上的不平衡重量 的离心力P0"所产生的力矩为零,不引起框架的振动, 而平衡平面Tˊ上的不平衡重量G0ˊ的离心力P0ˊ M P l cos 对振摆轴线的力矩为
三 。 原理和方法
理论上已阐明:任何迴转构件的动不平衡,都可以认 为是分别处于两个任意选定的迥转平面Tˊ和T"内 的不平衡重量Goˊ和Go"所产生。因此进行平衡实验 时,便可以不管被平衡构件的实际不平衡重量所在 及大小如何,只需要根据构件实际外形的许可,选 择两迴转平面,且把不平衡量看作处于该两平衡面 之中的G0ˊ和Go",然后对G0ˊ和G0"进行平衡就可达 到目的。 本实验用框架式平衡机,它利用补偿重径积法测定 平面中的不平衡重量G0ˊ和G0的大小和相位。
四.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了解并实际操作框架补偿式简易动平衡 机。 2.找出转子试件一个平衡平面上的不平衡 重径积的大小(G0ˊr0ˊ)和方向( ) , 另一个平衡平面上的不平衡重径积求法 相同,故略。 3.观摩其他类型动平衡机(例RYQ-100型) 的动平衡演示。

动平衡实验报告

动平衡实验报告

硬支承动平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控制面板、性能及操作方法。

2.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3.掌握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实验设备:1、硬支承动平衡机2、台式钻孔机、钳工工作台3、线切割滚丝筒4、标定加重螺栓。

实验原理:根据《机械原理》所述的回转体动平衡原理知: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重和(它们的质心位置分别为和;半径大小可根据数值、的不同变化)所产生的离心力。

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ω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和)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和,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2b 2b 22222b 1b 1211ωr ωr ωr ωr G G G G =-=-半径越大,则所需的就越小。

通过平衡补偿回转体达到力和矩平衡,从而达到动平衡。

硬支承动平衡机工作原理简图如下所示:实验步骤:1)将两平衡平面处于原始位置,系统处于静平衡但动不平衡状态,在两支承处加润滑油。

2)按D 参数键,选定转子号,回车;3)进入D1页,输入平衡转速540转,平衡配重的半径R ,回车; 4)进入D2页,输入A,B,C 参数,可测量,A 为第一平衡面距第一支承中心的距离,B 为两平衡面间距离,C 为第二平衡面和第二支承点的距离;输入支承方式HE-1,按存储键; 5)进入显示,测量页面;6)启动电机,启动高速运转;7)待系统稳定后,屏幕上会显示平衡配重的质量和相位;8)按停止按钮,依据显示数值,在两平衡平面上安装平衡配重,并记录相关数值;9)启动系统,重复步骤7),直到平衡配重显示精度标准为止,记录每一步数据;10)关闭电源,拆除平衡配重,结束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零件设计专项能力训练
——回转件的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及转子动平衡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用动平衡机测定回转件动平衡的实验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药架天平。

三、原理和方法
T ׳、
״ 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o ׳、r o ״的两个不平
G o ׳、G o ״所产生,如图8-1所示。


进行动平衡试验时,只需对G o ׳、G o ״进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可以分别测出上述
平衡重径积G o ׳r o ׳和
o ״r o ״的大小和方位,使回转件达到动平
图8-2是简易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8-1
图8-2
如图所示,框架1经弹簧2与固定的底座3相联,它只能绕OX 轴线摆动,构成一个振动系统。

框架上装有主轴4,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电动机14通过带和带轮12驱动。

主轴4上装有螺旋齿轮6,它与齿轮5齿数相等,并相互啮合,齿轮6可以沿主轴4移动。

移动的距离和齿轮的轴向宽度相等,比齿轮5的节圆圆周要大,因此调节手轮18,使齿轮6从左端位置移到右端位置时,齿轮5及和它固定的轴9可以回转一周以上,借此调节φc ,φc 的大小由指针15指示。

圆盘7固定在轴9上,通过调节手轮17可以使圆盘8沿轴向9上下移动,以调节两圆盘间的距离l c ,l c 由指针16指示。

7、8两圆盘大小、重量完全相等,上面分别
装有一重量为G c的重块,其重心都与轴线相距r c,但相位差180°。

被平衡的回转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因此回转件10与圆盘7、8转速相等,当选取T׳和T״为平衡校正面后,回转件10的不平衡就可以看作平面T׳和T״内向径为r o׳和r o״的不平衡重量G o׳和G o״所产生。

平衡时可先令摆架的振摆轴线OX处于平面T״内(如图8-2所示)。

当回转构件转动时,不平衡重量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的力矩为零,不影响框架的振动,仅有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形成的力矩M o,使框架发生振动,其大小为
M o=P o׳⋅l⋅cosφ
这个力矩使整个框架产生振动。

为了测出T׳面上的不平衡重量大小和相位,加上一个补偿重径积G c r c,使产生一个补偿力矩,即在圆盘7和8上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G c。

当电机工作时,带动主轴4并带动齿轮5、6,因而圆盘7、8也旋转,这时G c的离心力P c,就构成一个力偶矩M c,它也影响到框架绕OX轴的振摆,其大小为
M c=P c⋅l c⋅cosφc
框架振动的合力矩为
M=M o=M c=P o׳⋅l⋅cosφ-P c⋅l c⋅cosφc
如果合力为零,则框架静止不动。

此时
M=P o׳⋅l⋅cosφ-P c⋅l c⋅cosφc=0
满足上式条件为
G o׳r o׳=G c r c⋅l c/l(1)
φo=φc(2)在平衡机的补偿装置中G c、r c是已知的,试件的两平衡平面是预先选定的,因而两平衡平面间的距离l也是一定的,因此(1)式可以写成
G o׳r o׳=A⋅l c(3)其中A=G c⋅r c/l
为便于观察和提高测量精度,在框架上装有重块19,移动19,可改变整个振动系统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即振幅放大。

通过调节手轮17和18,使框架静止不动,读出l c和φc的数值,由公式(3)即可计算出不平衡重量G o׳的大小为
G o׳=A⋅l c⋅r o׳
其相位可以这样确定,停车后,使指针15转到图8-2所示与OX轴垂直的虚线位置,此时G o׳的位置就在平面T׳内回转中心的铅直上方。

测量另一个平衡平面T״上的不平衡重径积,只需将试件调头,使平面T׳通过OX轴,测量方法与上述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在被平衡试件上机以前,先开动电机,调节手轮18,使圆盘8与7的重块G c产生的离心力在一直线上,这时力矩M c=0,从主轴下的指针可看出框架是静止状态,此时标尺16所示的读数为l c的零点位置。

2.装上试件,试件的一端联轴节应与带轮接好,以免开动电机时发生冲击。

3.移动重块19以改变框架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状态,这时框架振幅放大,以提高平衡精度,调共振后锁紧。

4.先调节手轮17,即加一定的补偿力矩(将圆盘7、8分开一定距离),然后调节手轮18,即移动齿轮6,使齿轮5与圆盘7、8得到附加转动,当调节到框架振动的振幅最小时不平衡重量相位已找到。

然后再调节手轮18,即调节l c,使框架最后振动消除,振动系统
达到平衡。

5.停机。

读出L c数值,计算并确定所加平衡重量G o׳的大小和方位。

6.在试件上加上确定的平衡重量,再开机,调节观察平衡效果,如果还有振动,需按照上述方法,测出所需配重和方位。

五、思考题
1.回转件动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试件的一个平面已被平衡后,欲平衡第二个平面时,是否仍一定要使第一个平面通过框架的振摆轴线?为什么?
3.平衡试验法用于哪些类型的试件?试件动平衡后是否满足要求?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