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中考精题演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雾凇.(sōng)沆.砀(hàng)D.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拥.毳衣/蜂拥.而来B.客.此/客.死他乡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4.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C.人不知而.不愠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人教版(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精讲精练A卷
人教版(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精讲精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又安敢毒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加横线的两个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B.“今齐/地方/千里”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句中“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D.“何陋之有”“其如土石何”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2 . 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 . 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B.四时俱备(四季)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同)C.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D.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良多趣味(甚,很)5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为佣耕(你)谓为信然(说)B.被坚执锐(武器)秦王色挠(屈服)C.宜枉驾顾之(拜访)请广于君(扩充)D.今亡亦死(死亡)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二、字词书写6 . 请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细心地给加点注音。
摩挲(_____)逶yí(______)喑(______)哑商贾(______)qiǎn(_______)绻狡xiá (_____)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人教版九上《湖心亭看雪》基础题+中考真题训练答案
《湖心亭看雪》答案一、宗子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二、(1)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3)惟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4)莫说相公痴三、1、(1)白气弥漫的样子(2)全(3)还(4)痛快酒杯(5)还2、(1)焉:代词,哪里,怎么五、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6.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六、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七、(一)【答案】1.B 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5.家国之思;自然之乐。
【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一:全,都/数量词,一;B.之:助词,的/助词,的;C.是:这/判断词,是;D.折:折断/曲折;故选B。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
(2)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
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
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
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
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
[注释] ①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 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②强:尽力。③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 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④客此:客居此地。⑤舟子:船夫。⑥相公:旧时对 士人的尊称。 [句式] 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见余大喜:省略句,省略了主 语“两人”,即“两人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省略句,在 “而”与“别”之间省略“与之”,即“余强饮三大白而与之别”。 [评析] 叙述湖心亭中奇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是日更定矣 . B.上下一白 . C.是日更定矣 . D.湖心亭一点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长堤一痕
答案 D 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B.名词,白色/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 酒杯。C.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副词,还。 D.数词,一。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简洁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张岱的小品文,文字简洁而又隽永,叙事直白而有情韵,读之亲切喜人。 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又不乏雅趣,其炼字炼句之功, 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 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 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如写“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 粒”,都是用白描来写意传神的。作者曾盛赞宋代米芾的“云山戏 墨”,可见如此写景,也是他在艺术上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
答案 C “与民同乐”的说法不恰当,文章中并未体现这一情怀。
3.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 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 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的思想感情,你 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B.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课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写雪景的语句是:(2)课文中表示知己相见意外惊喜的语句是:(3)文中表现舟子俗人之见的句子是: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
B.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流露出作者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
C.“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
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D.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
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2.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答:三年模拟全练拓展训练1.(2019山西大同矿区恒安一中月考,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尤:特别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D.饮少辄醉辄:就2.(2019山东滨州五校第一次月考,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2019浙江杭州周浦中学等四校期中,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
B.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湖心亭看雪》(原卷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5.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答:(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答:(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5)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答:8.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是日更.(gēng)定拥毳.(cuì)衣炉火B.崇祯.(zhēn)五年雾淞沆砀.(dàng)C.余拏.(nǎ)一小舟与余舟一芥.(jiè)D.铺毡.(zhān)对坐莫说相公痴.(ch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挐.一小舟[撑(船)]B.是日更.定矣(更多)上下一.白(全)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大雪.三日(雪花)拥.毳衣炉火(裹、围)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4.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文笔简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口口口”“口口口”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
(用原文句子填写)二、能力提升全练1.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2.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于茫茫天地间的深沉感慨。
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3.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作者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课堂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
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 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 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 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 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 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 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
《湖心亭看雪》真题演练(五套)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的思想感情。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12*湖心亭看雪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提升练习
( B )
6
5.【2016·山西中考】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 C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 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
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翻译下列句子。
其中 / 往来种作
其丈夫 / 方担粪灌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8
拓 展 阅 读
7.【2016·福建南平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7
6.【2016·山东德州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 D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
“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
5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余拏 一小舟 . C.军 霸上 . A.杂然而 前陈者 .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 C.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 D.邻有敝舆而 欲窃之 . B.客 此 . D.名 之者谁 .
人教部编版2018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12课湖心亭看雪一、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二、选择题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余拏一小舟B. 雾凇沆砀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 是金陵人,客此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 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6.莲花洞①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四部丛书》)【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湖心亭看雪》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崇祯.(zhēn)更.定(gēng)拏.一小舟(ná)B.雾凇.(sōng)沆.砀(hàng)毳.衣炉火(máo)C.一芥.(jì)长堤.(dī)更.有此人(gèng)D.强.饮(qiáng)喃.喃(nán)铺毡.(zh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及.下船②过犹不及.B.①上下一.白②长堤一.痕C.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哀转久绝.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1)()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3)()是金陵人,客()此。
4.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翻译。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B.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A.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B.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B.“祟祯五年”是采用皇帝年号纪年,“元丰六年”“丙辰中秋”都是如此。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
D.“相公”是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令尊”“仁兄”“高明”等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6.下列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在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B.第一段通过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一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第二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迷于西湖。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湖南永州(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
(2分)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3分)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2分)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2分)威海市(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
(4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九上《湖心亭看雪》中考精题演练(整理/罗化清)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是.日更定矣()(4)上下一.白()(5)余拏.一小舟()(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是金陵人,客.此()(8)湖中人鸟声俱绝.()(9)雾凇沆砀..()(10)三大白.()(11)拥毳.衣炉火()(12)焉得更.有此人()(13)惟长堤一痕.()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三、内容理解及链接资料。
1.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4.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张岱《湖心亭看雪》)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5.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4分)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是游览西湖,请写出课文和链接文段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链接: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7.根据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写景句子,具体举例说说两段文章在写景用词上的特点。
(4分)链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8.一切景语皆情语,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张岱《湖心亭看雪》)两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分别分析。
(4分)9.张岱云“独往湖心亭看雪”。
请结合张岱生平谈谈对“独”字内涵的理解,并从以下二个句子里任选一句赏析并说说与本文的“独”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4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0.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关于“痴”字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在《红楼梦》开篇,作者曹雪芹写了一首开卷诗《题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比较它和本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在写景手法上的不同。
【链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12.《湖心亭看雪》和《答谢中书书》中都有精彩的写景句子,请你从写景方法的角度点评两者的不同之处。
(4 分)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3.《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链接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1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个“绝”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大雪三日后西湖肃杀的冷寂。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写尽了作者当时孤寂无聊的心绪,可谓一字传神。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明写湖心亭游客,暗写作者,表现他们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引用舟子俗人之见,却暗含作者自赏之意。
15.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 大雪净化了天地,冻结了人声鸟语,也激发了作者浏览西湖的雅兴。
B. 借用舟子的话,表明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痴迷。
C.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浓郁沉痛的故国之思。
D. 文中写景用白描手法,简练的笔触就勾勒出雪后西湖的迷人景色。
1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但张岱依然用“崇祯”纪年,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浅的笔端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之一二。
B.作者一个人选择“大雪三日”“人鸟声俱寂”“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个“独”字传达出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料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三人畅饮可见彼此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
D.舟子说作者“痴”,虽是俗人之见,却也评价了他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也暗讽了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17.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伏笔。
B.“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18.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陶庵,号宗子,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B.本文大量采用错落互见的手法,显得文章言简意丰,曲尽其趣。
比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
C.本文以回忆方式,淡雅的语言,记叙了一次赏雪往事。
文章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
同时也包含了淡淡的故国之思。
文章从概括式描写、全景式描写和集合式描写等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后西湖独特的美。
D.文中的“痴”,可以理解为钟情独自看雪以及与人豪饮的“痴行”,陶醉于雪后西湖之美的“痴景”,沉迷于故国之思的“痴情”。
1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高兴地离开。
D.文章结尾引用周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20.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和遇到知音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也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作者在夜晚乘一叶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一个“独”字,充分表现出作者性格孤僻,与人不合群的性格特点。
C.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痴”实际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山水之乐,痴迷世俗之外的雅致雅趣。
D.湖心亭巧遇重在于抒情,因意外遇到知音而惊喜,短暂的相遇令人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又不免伤感,但因遇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人释然。
湖心亭看雪中考演练参考答案一、(1)下雪(2)勉强;尽力(3)这(4)全(5)撑(船)(6)哪能(7)客居(8)消失(9)白气弥漫的样子(10)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1)鸟兽的细毛(12)还(13)痕迹二、(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5)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6)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7)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上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8)(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自己说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三、1.使用白描手法。
(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2分)2.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2分)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5.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大意相同即可)6.《湖心亭看雪》描写了湖心亭幽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2分)。
《初至西湖记》表达了作者的以自然山水为乐,和友人共赏美景的愉悦(2分)。
7.两段文章写景的用词精妙,《醉翁亭记》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发”指春天花开,“秀”指夏树繁茂、“霜”抓住秋天的特点,“落”和“出”写出了冬天水枯石出的景物特点,《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等,用一个比一个小的数量词,表现了作者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展示了一个微妙变化的意境。
(两个文段各举用词的例子并分析各2分)8.同: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1分),与知音共赏美景的愉悦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