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24年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7篇
2024年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7篇篇1一、指导思想2024年,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总体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1. 继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3.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一)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升德育工作水平1.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
制定德育工作考核细则,规范德育工作过程管理。
修订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开展班主任工作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3. 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德育科研活动,提高德育科研水平。
定期举办德育论坛,促进教师德育理念的提升。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1.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师德师风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
2.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制定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3. 树立师德师风典型。
评选并表彰一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无论是什么人,也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性的社会基础。
从青少年德育的角度来看,良好品德的养成不是无条件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时,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道德内在化、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与当代社会环境存在不容忽视的裂解,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更主要的公民的基本文明修养和文化科学素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爱国精神、身心素质等主要是在学校中养成的。
学校在教育、塑造人方面,具有长期、全面、系统、规范的特性,社会上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发展、深化和提高。
对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才能在复杂的的社会环境中、在学校这块净土中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措施1、转变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首先,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
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整体规划。
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摆脱“跟着感觉走”、“围着问题转”的窘况。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还要把创新意识融于其中。
在教育思想上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渗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现主环节。
2024-2024年德育工作第二学期总结7篇
2024-2024年德育工作第二学期总结7篇篇1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坚持“抓常规促规范,以活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同时,学校积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创新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积极工作。
2.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开展班主任工作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班主任,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储备力量。
二、完善德育制度建设,保障德育工作有序进行1.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同时,学校注重计划的执行和落实,确保德育工作有序进行。
2.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
三、丰富德育活动形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1.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围绕“爱国、诚信、友善”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加强实践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1. 举办家长会。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策略。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完整版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完整版一、实施方案背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目标1.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2.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
3. 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2)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如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工作者的选拔和培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 完善德育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2)将学生德育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5.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协同(1)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长教育素养,促进家校共育。
(2)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德育活动,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四、组织实施1.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德育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 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4. 加强对德育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五、保障措施1. 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德育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计划及规划8篇
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计划及规划8篇篇1一、引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总体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 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具体工作安排1. 德育课程体系建设(1)合理安排德育课程,确保每学期的德育课程占有一定的课时比例。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如道德讲堂、法治教育等。
(3)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
2. 德育实践活动(1)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公德心。
(3)举办德育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德育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
(2)组织德育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理念和技能。
(3)建立德育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
4. 校园文化建设(1)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建立校园宣传栏,宣传优秀学生事迹和道德模范,发挥榜样作用。
5. 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德育工作顺利推进。
2. 建立德育工作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德育效果。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4. 建立德育工作档案,做好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五、规划展望1. 短期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德育工作总结:营造良好环境 培养良好习惯
德育工作总结:营造良好环境培养良好习惯一、环境建设概览在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我们通过绿化校园、优化教学设施、提升校园文化等措施,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和成长。
我们注重校园环境的细节打造,从每一面墙壁的装饰到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力求体现德育的理念和特色。
同时,我们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二、习惯养成措施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通过学生会、班级自治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引导。
三、教师角色发挥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定期的师德培训和师德评价,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生管理等方式,全面渗透德育内容。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教师德育工作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了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
我们通过定期的家访、家长会、家长信箱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同时,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如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堂等,让家长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持者。
五、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我们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7篇
中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7篇篇1一、德育工作总体情况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目标,以“常规管理创新”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使广大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2)开展了“争做合格教师,争当育人先锋”师德演讲比赛。
在比赛中,教师们表达了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决心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弘扬了教师的职业精神,讴歌了教师的崇高风范,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创新常规管理,提升德育效果(1)本学期,我校继续推行“三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教学楼、活动区、休息区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做到“三区”管理标准一致、人员互通、考核统一。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实行“四勤”(眼勤、嘴勤、腿勤、手勤)和“四心”(爱心、诚心、耐心、细心)管理,做到“四不放过”(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跟踪不放过、有关人员受教育不放过)。
通过推行“三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本学期,我们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产生了新一届学生干部队伍。
新一届学生干部队伍成立后,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干部培训会,对学生干部进行德育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指导。
通过培训,使学生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责定位,掌握工作方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展示平台和锻炼机会。
目前,学生干部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和得力助手。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着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着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仁寿县汪洋镇方正初级中学方正中学地处仁寿县东南部边缘,处于四市四县交界地带。
学校在原政协主席杨汝岱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始建于1998年,年轻的方正中学有着浓郁的育人氛围,独特的校园文化,优雅的办学环境,丰富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文化名片”全面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形象和师生的精神风貌。
走入方正中学,亮丽雅致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欢快昂扬的大课间活动,魅力十足的校园景观,共同奏响了乡村教育的乐章,显示出“勤学、乐学、求真、务实”的勃勃生机。
这一切都得益于学校多年不懈追求的“品求方正,业追精娴”的办学理念。
一、强力打造书香校园,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奠定文化基础。
学校以阅读经典、读书研修、蕴染书香为重点,全力提升师生知识素养和精神品格。
学校图书室每周三向全校师生开放,通过集中阅读和分散阅读相结合为载体,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师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点滴充实知识储备,夯实学识修养和理论功底,为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为了表彰阅读活动开展好的班级,每个学期在开学典礼上我们都将表彰一批优秀图书管理员。
这些常态化、激励性的手段让绝大多数孩子获得心仪已久的读物,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每日英语早早读,校园荡漾着动听的读书声,师生们分享着书香氤氲之气,悄然陶冶着心灵,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立体化育人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积淀内功。
“特色、品位、内涵”是方正中学构建校园文化的目标定位,为此学校着眼于构建立体式育人文化、打造特色文化长廊、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校本课程,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学校50米特色文化长廊,全校十二个班每班一块,一月一次换版,一月一个主题;书画展、运动会、“五星”学生、学优生光荣榜、荣誉栏等各类宣传橱窗无不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历程,这些既是我校德育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又是班级展示和宣传的重要窗口。
2024年二年级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样本(3篇)
2024年二年级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样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它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与其他教育领域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如下:一、德育工作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热爱祖国、人民、劳动、科学及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与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促进其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与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
二、德育工作任务: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向学生传授“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观念及相关社会常识,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人民情怀与爱国情怀。
具体内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
三、德育工作要求:强调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提升“班级管理评分”的实效性。
以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小学生守则》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形成。
注重学习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做人习惯及做事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
四、实施途径: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需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协同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主要途径包括:各科教学渗透德育;校级、班级及各类教育活动的组织;家庭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
具体措施如下:1. 利用晨会、班会等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科学精神培养。
2.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开展规范教育,结合学校礼仪教育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以学生个人日常行为表现为主线,依托德育系列化活动及“班级星星榜”等表彰机制,扎实推进德育工作。
德育管理实施方案(精选5篇)
德育管理实施方案(精选5篇)德育管理实施方案(精选5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德育管理实施方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育管理实施方案1为加强我校德育队伍建设,形成更加高效的德育管理机制,保证德育工作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正常运行,使德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德育处在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德育管理体系1、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亲自指导德育工作。
2、学校设有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抓全校的德育工作,落实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要求,协调全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3、学校德育处设有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4、班主任是学校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学校秩序的好坏,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建有一只较强的班主任对伍。
5、学校建立起德育队伍的思想建设及组织管理的各项措施。
学校建立起学生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以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构建管理运行机制:1、学校建立起以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的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
2、学校建立起以德育处为主的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3、德育副校长要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上级工作精神,了解各部情况,根据实际完善和改进学校各项德育管理制度。
三、完善德育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班主任各项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的量化考核。
2、建立了班主任学习制度。
3、建立起学生入校后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
四、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德育队伍凝聚力倡导学习和反思,以提升干部素质。
要求学校领导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有关管理文章,每两周写出反思或感悟。
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完善工作。
倡导以德修身,以增强德育队伍的凝聚力。
我们特别强调领导的榜样作用。
要求领导干部想在前,干在前,每天安排行政和值班教师。
行政要大公无私,以大局为重,要善于团结教师,容人之能,容人之过,豁达大度。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5篇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5篇篇1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五环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1. 充分利用周一升旗和周三班会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举行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
同时,通过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和优秀教师表彰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 重视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商讨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加强德育常规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1. 规范升旗仪式。
每周一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规范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和时间。
通过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2. 严格规范学生行为。
要求学生穿着整洁、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要求学生使用文明用语,不骂人、不打架;要求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公物;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按时作息。
通过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3. 加强宿舍管理。
定期召开宿舍管理员会议,总结宿舍管理情况,解决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宿舍卫生检查和内务整理指导,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宿舍管理水平。
4.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召开卫生管理员会议,总结卫生管理情况,解决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检查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
5.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校德育活动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活动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主题,以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抓手,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注重和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取得了德育工作的明显成效。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扎实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1. 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实行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逐级负责制。
2. 政教处设专职德育干部,具体负责德育工作。
3. 重新修订了《班级量化评估方案》、《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文明班级评选办法》等制度。
4. 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1.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加强师德修养,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
贯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师德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做到“师心慈而严格,师志专而业成,师行廉而知羞”。
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2.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常规管理。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各项工作和教育教学秩序的保障力量。
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学习《班主任工作手册》,提出班级工作常规要求,使班主任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
在常规管理方面提出了“基础性、全面性、预防性、及时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管理原则。
注重班级日常管理,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的环境。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本学期继续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作用,开展了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活动。
政教处组织学生会成员每天对各班教室、清洁区进行纪律卫生检查;重新对各班板报内容进行布置要求;开展了“黑板报竞赛”活动;各班学生自己动手种植花草树木,让教室花坛与校园花坛相映成趣;政教处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发动全体教师为学校绿化出谋划策;发动全体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盆景摆放;发动学生设计制作标语牌;发动学生写广播稿等。
12月份学校德育工作总结6篇
12月份学校德育工作总结6篇篇1本月,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宗旨,以“博学、审美、诚信、成德”为德育理念,坚持“以德治校”的办学思想,本着“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将本月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率1. 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
本月份,学校德育处共召开了两次班主任例会。
在例会中,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对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进一步规范了班级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同时,学校德育处还组织部分班主任进行了经验交流,通过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本月,学校德育处对部分学生干部进行了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干部的职责、工作方法、沟通技巧等。
通过培训,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自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1. 严格执行学校常规管理量化标准。
本月份,学校德育处继续严格执行常规管理量化标准,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两操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
通过量化管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本月,学校举办了“迎新年”元旦文艺汇演、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冬季运动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校园的凝聚力。
三、感恩教育深入人心本月,学校德育处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以及社会的关爱之恩。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诚信教育常态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月,学校德育处继续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网等渠道,广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营造诚信教育的浓厚氛围。
一校一案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校一案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旨在深化德育工作改革,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学生。
二、工作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强化德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1)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确保课时安排。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3)加强德育课程师资培训,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
2. 丰富德育活动(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2)加强德育工作者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3)发挥党员、团员、学生会等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4. 深化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
(2)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2.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 加大德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4. 强化德育工作评价,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反馈和改进。
五、德育工作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根据本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和年级组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024年学校德育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
2024年学校德育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本年度,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教育工作重点,以“教育创新、德育创新”为指导,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理念1. 落实德育工作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及时总结一周来的德育工作,交流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同时,组织学习德育工作的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 重视班主任的培训。
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理论,各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交流,通过反思、研讨,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同时,鼓励班主任订阅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杂志,提高理论水平。
3. 开展师德师风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师德师风的文件和资料,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1. 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投资近万元对校园进行了美化、绿化,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整洁。
同时,各班积极创建班级文化氛围,注重班级环境的美化与建设,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
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 发挥网络优势。
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网上读书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网上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三、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 开展常规教育。
学校利用开学初的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倡导勤奋、诚信、团结、守法的校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德育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校要激励和支持优秀的德育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积极建设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2024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5篇
2024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文5篇篇1一、指导思想2024年,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工作计划1. 德育课程建设(1)加强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推动德育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德育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3)开展德育课程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 德育活动开展(1)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举办道德讲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教师等为学生传授道德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和学习,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水平。
(2)培养一批德育骨干教师,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建立学生德育组织,如学生会、共青团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4. 德育文化培育(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优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
(2)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自律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 注重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3. 加强交流合作,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2024年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范例(四篇)
2024年小学春季德育工作计划范例本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处在多次外出学习后,总结提炼了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学生为本,不断发挥德育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旨在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使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再提高,具体工作计划如下:一、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育人先育德,育人先育心,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和为美,以创为魂”的办学理念,为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构建以“规则意识”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诚信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体系。
包括养成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蒙古族礼仪课程、综合课程(心理健康、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教育)。
本学期将这些课程整合为德育主题活动课,安排在每周一,以便于系统地形成教育合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
二、营造全员德育氛围。
学校德育首先应从教师开始抓德育。
1、开学所有教师在师德承诺书上签字,内容包括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十要十不准”》等各级各类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行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当然也具体到尊重学生,不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违反三乱规定等内容。
承诺书的签订对广大教师起到提示、警醒、约束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
2、实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按照教育局德育处相关文件开展的活动,做法是代课教师与班内个别问题学生结成对子,导师采用面谈、家访、电话、QQ、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关怀,定期不定期对问题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监督纠正其行为的谈心、辅导课业,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机会,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感情更加深厚。
3、学期末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
如何加强德育建设以及提升其实效性
如何加强德育建设以及提升其实效性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以及品德能力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
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形式,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潜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德育建设:一、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给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还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
”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江泽民同志更充分地指出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针对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将满腔的热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接班人。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杨殿海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9期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一些不良影响,使“问题”学生增多,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因此,必须在继承学校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探索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 坚持课堂渗透主渠道,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因此,应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要潜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
1)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它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政治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工作中,应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中心、五育并举、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德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1)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之间又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点。
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可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一样的要求,应当有针对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针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就不能过多地批评,应该多加鼓励,增强其信心和勇气;而对骄傲自大的学生,就不能过多地表扬,应当注意经常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2)要抓准教育时机进行因势利导。
德育工作者要敏锐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因势利导,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矫治或强化。
发现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现象、风气,应及时调整阶段性教育重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及时引导教育,使之转化为学生品德发展的“转折点”,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但与我们平时的教育有关;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生活、学习的周边环境有关,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基地——学校,不但要在教育上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正规的思想教育,还要充分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教育;还要注重学校内的环境布置,充分挖掘学校内的每一个元素,真正做到使学校的每一物都是教书育人的工具,都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古代哲学家老子“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言论散发出思想的光华,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陶冶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反之亦然,不良的环境则容易使人受其不良影响,长期置身其中,即使优秀者也会败坏思想、涣散斗志、“近墨而黑”,对人贻害无穷。
学校作为传递文化和育人的基地,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从中得到启迪。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忽视校园环境建设的作用,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要创设一流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环境的涵义“环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周围的地方。
②所处的情况和条件。
“校园环境”很自然可以解释为:整个校园和校园里的一切情况与条件。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里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及其他基础设施,可统称校园自然(物质)环境;又包括学校风气、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校园的文化氛围,可统称为校园的人文(精神)环境。
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基础,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健康的文化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纯正的校风,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最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学校良好风尚的形成。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
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1、加大投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校园交通、生活及文化设施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基础。
学校没有旗台、旗杆,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无从谈起;自行车放置没有合适、固定的场所,校园的自行车必定如“游兵散勇”;没有足够的垃圾池(桶),要使学生不乱果皮、纸屑就不那么容易。
作为学校,要搞好德育工作,应该不惜资金,健全校园的基础设施。
①完善生活设施,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要有花坛等绿化设施,修建自行车放置场所,要硬化校园主干道,主干道旁要配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等等;寄宿学校要有标准化的学生宿舍,有足够的水源,有足够大的食堂、洗碗池等。
齐备的生活设施,能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的养成。
②添置文化设施,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校园要有激发师生的奋进的校训,有提示学生注意的温馨标语,有宣传栏等;班级挂有国旗、贴有激发学生勤学奋进、多问多思的条幅,挂有名人画像等。
根据学校的条件添置相应文化设施,如: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和比一比帮一帮的学习区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将教室布置成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场所。
我们还应充分发挥这些静物的熏陶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利用静物适当提醒、诠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就会相得益彰。
2、坚持不懈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不成熟,各方面可塑性较强,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很有必要,也会很有成效。
一方面能使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根据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大过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极少数习惯不好的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
大环境好了,极个别的就很容易教育了。
德育环境建设,要重引导、重督促、重强化,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靠引导。
初一新生刚到校的头一个月,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
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向他们介绍初中生活的有关细节,带他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他们做到“听钟声”、“要排队”、“不乱叫”、“不乱抛”、“有礼貌”、“能谦让”、“防意外”,等等。
为了使学生能抓紧时间、增强时间观念,我们强调学生每天课间操铃响后5分钟能迅速到操场集中待命,年级教导会要求准时集合完毕等。
②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督促。
中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每个学生都难免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就要老师的监督。
为此每天都有领导和学生干部值日。
学生入校、到班、自习甚至作业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督促。
③良好习惯的养成需强化。
良好习惯一旦养成使人终生受益,但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才能养成。
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长期坚持,定期狠抓,适时放松,松弛有度,最终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拓展渠道建设校园文化阵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应立足于纯正的校风、和谐的人风、浓郁的学风的形成。
而它们的形成不能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必须依赖一定的土壤。
为了学校德育环境的优化,我们积极开辟校园文化阵地,形成了多渠道、多时空德育体系。
①突出“一课”、“两会”、“一仪式”的主阵地地位。
每周2~3节的思想品德课、每周1次的班(团)会与升国旗仪式、每天1次的晨(夕)小结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突出它的主阵地地位,认真组织,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准备甚至有创意。
我们要在这个主阵地上使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②发挥“文化长廊”、“学习园地”等的窗口作用。
学校的“文化长廊”、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
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文化长廊”、“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
③开辟文学社、广播站等教育渠道。
以前缺乏师资与资金,创办文学社、广播站是纸上谈兵;现在的学校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文学社、广播站的德育功能,开辟这些渠道,调动全体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其中。
创办文学社、广播台要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④建设“书香校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建设“书香校园”旨在通过倡导师生读书,把师生培养成为“书香校园”里的文化人,让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朱永新先生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学校亦然,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体现为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有赖于构建一种良性的阅读生态。
”这个论断。
它告诉我们,读书,对于人的影响,不仅仅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师生现在读书读得很少,被电视网络挤占了阅读的时间。
教师很少购买书籍,很少阅读教材、教参以外的书籍,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读书的影响。
学生不读课外书,是因为缺乏教师正确引导,是因为学校缺少资金和学生家庭贫困,无力购买。
而教师不读书,却主要是因为长期在艰苦、繁忙的环境中工作,在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只以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不读书的习惯,由此造成教师精神贫乏读书甚少。
中央教科所金保成说:“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从孩提开始”,也有人曾说过“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象他们读书的贫乏”这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以精神成长的视角看“读书”的时候,建设“书香校园”,其实就是营造精神家园。
我们感到,建设“书香校园”,既是落实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有益探索。
⑤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在260名学生中有93人占35.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72人占27.7%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35人,占13.5%。
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87人占33.5%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43.7%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游戏类和聊天面占45.8%,时事新闻、查阅资料类只占31.8%,文化娱乐方面22.4%,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交流聊天的优点所吸引。
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
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
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
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
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
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
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
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
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