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部编版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
部编版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起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字词认知学生将通过阅读教学,学习并认知一些常见的字词,掌握它们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句子理解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和解析简单的句子,掌握基本的句子成分和语法结构。
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主题理解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一篇短文的主题,并能够通过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和细节。
4. 阅读技巧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略读和精读。
通过练习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独立阅读和互动讨论等。
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教学,解析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读和理解课文,通过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独立阅读学生将在课后进行独立阅读,通过自主思考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互动讨论学生将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1.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教师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口头评价。
学生将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
2. 书面评价教师将布置一些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书面评价。
3. 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在综合测验中进行评价。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本单元选编了《麻雀》、《茶馆》、《草船借箭》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题材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历史故事,还有现实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教学素材:准备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概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 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2. 通过裙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掌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1.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裙文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对裙文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裙文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1.3.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裙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去阅读和探索裙文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教学重点1. 阅读理解《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
2. 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其历史渊源和传承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裙文作品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2.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裙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裙文作品所传达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激发学生对裙文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和探索裙文作品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三、教学过程3.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视瓶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对裙文阅读的兴趣。
简单介绍裙文阅读的概念和历史渊源,让学生初步了解裙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3.2.呈现中心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阅读《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中所涉及的四篇裙文作品,并结合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和探索这些裙文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关键段落或情节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裙文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3.3.拓展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裙文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阅读教学设计教案小学
阅读教学设计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所学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2. 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课文的基本含义;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所学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2. 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课文的基本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教案,包含课文和相关练习题;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和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词语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2. 预测教师提供课文标题、主题或段落的第一句话,让学生尽可能地猜测课文内容并做出预测。
3. 阅读教师提供课文材料给学生,并指导学生默读一遍,理解基本含义,注意发音和停顿。
4. 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5. 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全面理解,帮助学生寻找关键词、梳理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等。
6. 翻译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7. 回答问题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方式回答问题,并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
8.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点和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复习和讨论。
五、拓展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例如写作、口语练习或课外阅读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六、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并根据问题回答,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小学教案。
该教案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技巧。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听说、写作等方面;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首儿歌或者展示一幅有趣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带领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
第二步:预读(10分钟)教师将题目告诉学生,并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一些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第三步:阅读理解(30分钟)1. 阅读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选择散文、童话、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读文章,并在心里默默思考文章的含义。
2. 学生可以选择默读或者朗读,教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四步:语言运用(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完成一些有关词语理解、句子填空、断句等练习,巩固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观点。
第五步:拓展阅读(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所学文章相似主题的其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这堂课的评价或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如填写阅读理解题目、完成写作或作文练习等,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阅读练习或相关作业,以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同时,建议学生多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本课程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世界神话传说》为教材,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神话传说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定义、起源和基本特征,掌握神话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神话传说中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传说,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神话传说的起源和演变: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挖掘神话传说中的象征元素,理解其深层含义。
3. 神话传说中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神话传说中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道德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世界神话传说》、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神话传说的定义、起源和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界神话传说》,做好笔记,准备讨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话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讲解,分析神话传说中的文化内涵。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板书设计1. 《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2. 内容:神话传说的定义、起源、基本特征、主要人物、情节、主题、文化内涵等。
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撰写一篇读后感或分析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
2. 口头作业:准备一次关于神话传说的课堂分享,每人限时5分钟。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进行解析和剖析,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语文逻辑,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生字词、诗词等语言元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并表达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主旨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预习教材,掌握好教材内容和课文语言特点。
2. 准备相关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本课的主题,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并帮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开始独立阅读课文,老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以下活动:(1)问题导读:老师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细节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疑惑。
(3)课文分析:通过引导学生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 语感培养针对课文中的诗词或富有韵律的表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4. 主题拓展根据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作或创作相关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归纳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通过问题导读、合作探究和课文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韵律表达和主题拓展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意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阅读理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阅读理解练习的文章语文是我们学生必须学好的科目之一,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而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阅读理解练习也不会缺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练习都包含了哪些知识点。
阅读材料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理解练习中,阅读材料包括了长文、短文、诗歌和对话等形式。
这些材料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孩子们可能生活中遇到的日常事物,如春天到了、五一劳动节、我的小太阳等等。
阅读能力孩子们在阅读这些材料时,需要用到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例如,需要准确无误地读出文字中的每个汉字,也需要正确理解每个字的意思。
还要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每个段落的重点意思。
更进一步地,还要从中辨别重点、掌握整个文意、储存知识,并在不断地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蕴。
语文能力这些阅读理解练习不仅是对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也对他们的语文能力素质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每篇阅读材料中,都会不时出现生词和常用词汇的使用,可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语文应用能力。
同时,阅读中还涉及到一些基本的语言规范和语法知识,例如符号的使用、句子成分分析,这些常识都可以在阅读练习中进行体现。
思维和技能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孩子们不仅仅是堆积知识,更是通过思维和技能的锻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阅读材料中,孩子们需要理解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背后的含义,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分析,进一步拓展出更深层次的思维和认知。
总结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语文学习内容。
通过这项练习,孩子们可以从阅读、语文、思维三个维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这些练习还是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祝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群文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本与群文阅读材料;2. 音频设备与相关素材录音;3. 班级分组名单。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群文阅读课。
”2. 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有关群文的知识,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交流。
二、预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四单元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这篇群文阅读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你期待在故事里会出现哪些情节或人物?”2. 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互相猜测故事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三、展示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进行展示。
2.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并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情节和核心观点。
3. 教师鼓励其他小组提问或回答问题,展示群体讨论和合作的精神。
四、深入阅读与理解(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声小组读物的阅读,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一段故事情节,其他小组配合集体朗读剧本。
2. 学生分组完成相关的问题练习,例如:文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故事情节的起伏与高潮。
3. 学生表演完整群文剧本,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出色的口语表达和戏剧表演能力。
五、思考与创新(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道开放性问题,例如: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主角,你会如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或者给这个故事一个新的结局。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思考和创意,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绘画、写作等形式。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例如: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提升?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阅读并复述本单元的群文阅读材料,并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通过阅读教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通过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用词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 积极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并能简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涉及以下几篇课文:1. 《大家都做错了》- 目标: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 活动:小组阅读,讨论问题,展示答案。
2. 《皮皮的花园》- 目标:理解故事,学会描述花园的变化。
- 活动:观察图片,配对词语,描述花园的变化。
3. 《小洞里的太阳》- 目标:理解课文,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
- 活动: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重述故事。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 引入新课文的主题。
-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预活动:-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提出可疑的词语或句子。
- 教师给予解释和帮助。
3. 阅读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并展示答案。
4. 理解活动:- 学生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
-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5. 总结活动:- 回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3. 观察学生合作和表达的情况,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写作、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重庆市人民小学谢宁内容简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教学目标:1.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了解作者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3.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人手一册《童年》全译本教学时间:一个月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发阅读兴趣1.你知道最近学过的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的作者是谁吗?——斯克列比茨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高尔基。
——在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高尔基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呢?2.回顾学过的课文《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的形象——关爱少年儿童3.你想知道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童年》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童年》,老师进行中途指导1.了解阅读进度2.了解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1)同学互相帮助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如:人名记不住,人物关系理不清,故事情节理解困难等(2)互相交流阅读感受和收获,激发阅读兴趣,如:有趣的情节,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作者的生动描写,从中的收获和体会3.引导作业:摘抄精彩描写,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4.学生完成读书笔记,老师进行批改和指导第三阶段:阅读结束,交流阅读收获和感受,激发阅读《在人间》《我的大学》或其它文学名著的兴趣1.故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3.故事中你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4.你如何看待故事中的某个人物?5.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向我们表达了怎样一个主题?6.读后你有疑问?7.你学到了作者的哪些表达方法?交流精彩片段。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五年级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4. 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准确的理解;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辨。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材料的理解深度;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和训练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趣的阅读材料或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2. 预览教师展示阅读材料,并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学生可以自由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格式,并提前猜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答案。
3. 教学阅读策略教师介绍一些阅读策略,如扫描、略读、猜词义、推测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合作阅读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提问与讨论教师可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同时,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6. 模仿写作根据所学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例如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或回答问题的方式。
7. 总结归纳教师在本课结束前,可以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或疑惑。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阅读理解的信心和兴趣。
六、教学评价通过日常观察、小组讨论、个人回答问题和课堂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七、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阅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章的类型和特点,感受文章给人的情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概括文章中表达的意义,理解文章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文章中表达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或趣味性强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
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文,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概括文章内涵。
3.分析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中的不同部分如何构成了整篇文章。
4.评价
学生进行阅读后,可以对文章进行评价,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作者的用意。
5.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作者的用意,体验文章的情感,开发自己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
四、教学资源准备
1.相关课文,包括故事、诗歌等等。
2.标注文章要点的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
3.教师解答或参考材料,利用用于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
五、教学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运用更多的教育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彰显他们的个性特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爱的教育》阅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爱的教育》这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一个四年级学生一学年的日常生活,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和老师讲的九则故事三部分构成。
这部著作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学情分析】整本书阅读是儿童的成长中的一个彩色的阶梯,不同的年龄需要读不同色彩的书。
“整本书”同“单篇短章”相比,知识的容量要大些,思路的拓展要复杂些。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一篇文章、一个片段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我班学生通过多年阅读习惯的培养,已能够主动阅读课外书。
学生大部分能够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许多同学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量比较大,但是也有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却缺少良好的阅读方法,导致阅读力还不够强。
【教学目标】1.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和内容。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会爱、理解爱和付出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会爱、理解爱和付出爱。
【课前准备】课件、共学单【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初识《爱的教育》师: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这么一本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年,这本书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
3.获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4.被译成数百种文字,销量已超过一千五百万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5.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文阅读教学设计2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文阅读:体会场景与细节中的情感------《合欢树》《我的母亲》《母亲》【学习课型】组文阅读课【学情分析】“体会场景与细节中的情感”是组文阅读课型,它是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通过单元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体会场景与细节中蕴含的情感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迁移和运用课内所学方法体会场景与细节中的情感。
【教学目标】1.圈画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写一写自己与家人相处过程中动人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圈画文中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难点:写一写自己与家人相处过程中动人的场景。
【拓展资源】丛书:《合欢树》《我的母亲》《母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学习单、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1.回顾单元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回顾单元语文要素,让语文要素在组文阅读的学习中,始终“一以贯之”。
】二、实践探究,体会情感任务一:自由阅读,寻找场景1.请你快速默读这三篇文章,分别标注出你感受最深的两至三个场景,并画出场景中细节描写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让学生有序梳理,落实单元要素。
】任务二:聚焦细节,体会情感1.品味场景中的细节描写,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方法。
3.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提供学习支架,精读重点语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三、描写场景,学以致用1.总结写法。
2.请你写一写在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中最让你感动、最让你难忘的场景,要注意细节3.同桌分享交流,为同学评分。
4.全班交流分享小练笔评价量表评价内容评价星级选取感人场景。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抒发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将阅读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利用评价表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欣赏课教案——走进送别诗,品味送别请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你们有父母在外打工的吗?生:有(一个个都高高地举起了那胖乎乎的小手)师:那在父母外出的时候,你们去送过行吗?生:送过。
(非常爽快地答应)师:那送行中,在要与爸妈分别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谁敢说说与大家分享呢?生:有一次,我送爸爸,开始一点没在意,可当爸爸的车开动时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哄着我,“过几天就回来。
”在心里有些不高兴。
生:爸爸上车之前说:“乖儿子,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别调皮。
”爸爸上车的时候,我缠着妈妈要爸爸,说着说着,心里就像被一个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嗓门似的说不出话来。
爸爸这时回头看我,也好像突然有些眼红。
生:我有一次去送爸爸妈妈,当着他们的面,我没什么,可当他们一走,转身眼泪就夺眶而出,心里特别难受,说话都有些哽咽。
生:我有一次在春节后,看见爸妈在准备出门的东西,顿时心里一沉,眼泪禁不住就流了出来,说着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没法往下说了。
(这孩子真重感情)生:爸妈走时,给我好多的钱,我当即就说,妈妈爸爸我不要钱,我要你们不离开我,就在家里,我使劲地拽着爸妈的手不放,哭丧着脸,喊叫着:我不要钱,我要的父母的爱。
后来无奈之下,只好放手,说爸爸——妈妈——保重——身体,祝你们——一路平安!爸妈也千叮咛万嘱托:乖孩子,听话,我们会经常打电话的,学习上需要什么,尽管跟爸妈讲,在学校听老师话,认真学习,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也照顾好爷爷奶奶……. 师:家人离别,千言万语,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课外阅读欣赏课:走进送别诗,品味送别请,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短文中的主要内容;2.能够根据短文回答问题;3.能够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能够准确理解短文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短文中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提取。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教具:课件、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展开(1)阅读理解技巧的引导:引导学生注意短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帮助理解和解答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示范解答:根据短文内容,对问题进行示范回答,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个别辅导: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3.课堂练习(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小组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发表回答结果,并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对阅读理解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课外拓展阅读:推荐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回答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困难的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和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讲解、练习、检查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信息。
2.能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课前预习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前可阅读一些好的、简单的故事,做到心中有数,为对下一节课的掌握打下基础。
2.讲示教师针对学生已读的文章,展开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主旨及重点。
3.阅读练习通过多次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的信息。
4.体验活动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境、活动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5.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所读文章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语文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1.课件展示。
2.PPT演示。
3.模拟情景。
4.角色扮演。
5.团队讨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需要教师工作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迎接学习的挑战。
希望各位老师们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出更加系统、有效的教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身心愉悦,成为自信、有能力的语文爱好者。
(部编版 二下4单元)11 整本教材阅读课—阅读指导课教案
(部编版二下4单元)11 整本教材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部编版二下4单元整本教材的阅读内容。
以下是教案的详细安排: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预导入
- 利用图片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
2. 快速阅读
- 让学生快速阅读整本教材,并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体理解能力。
3. 细节阅读
-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注重细节,理解关键信息,并回答与教材相关的问题。
4. 阅读理解
- 提供一篇与教材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5. 扩展阅读
- 提供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扩展阅读,拓宽知识面。
6. 总结归纳
-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
本教案旨在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惯,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与我联系。
2023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雾霭》优秀教学设计
2023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雾霭》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短文《雾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利用短文中的语言和情感描写,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和感受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以及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或教学素材:短文《雾霭》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 学生复印本:包括短文《雾霭》和相关练题的复印本。
- 学生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名领读学生。
- 课堂活动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讨论指导提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起他们曾经在雨天或雾天里看到过雾霭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引入短文:向学生介绍短文《雾霭》并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
步骤二:阅读理解1. 预测问题:提问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猜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尽量理解故事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3. 细节理解: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引导他们找出故事中的关键细节。
4. 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猜词义、推测作者意图等。
步骤三:想象与感受1. 想象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雾霭中的情景,促使他们表达出感受和想法。
2. 情感交流: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象和感受,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
步骤四:合作研究1. 小组讨论: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问题,引导他们围绕《雾霭》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和想法。
2. 学生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呈现给全班,其他学生进行听取和提问。
教学延伸- 通过与其他短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描写方法和效果。
-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短文中的语言和情感描写的技巧,进行创意性写作。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和参与度,并记录相关观察。
- 学生小组呈现和全班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课后练的完成情况,包括对短文的理解和写作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七部分阅读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2、掌握分段(层)与概括段(层)意的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提高阅读理解时的阅读速度教学难点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文体知识的概念与作用,如六要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教学课时六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精讲(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流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二)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怎样提高阅读兴趣首先,从自己喜欢读的书开始读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例如有的人喜欢童话寓言,有人的喜欢科幻读物,有的人喜欢看人物传记,有的人喜欢看文学名著。
选择你最喜欢的书去读,肯定会兴趣盎然,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越读越想读。
其次,带着工具书帮助阅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查字典;碰到书上提到的地名或历史背景,你可以翻地图或历史年表。
阅读的障碍扫除了,读起来顺利了,兴趣也就高了。
第三,在读书的时候尽可能把“读”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
边读书边想象,边读书边思考和联想,还可以把书上的情景画成图,或者把书上介绍的试验、制作,自己学着做一做,这样读书一定会更有趣。
第四,和同学一起读同一本书。
读后互相讨论,交流体会,共同评论书中的人物性格等,有不同看法的不妨开展讨论,争论相持不下,双方回去再看书,从书上找资料、论据,下一次再讨论。
这样相互切磋,不但会使你的读书兴趣大增,而且也会对书的内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读书要有选择当你起进图书馆或书店,面对满架满柜的图书,真有点像驶进茫茫大海的小船一样找不到方向:这么多书,读什么好呢?确实,读书需要选择。
首先,当然是选好书。
所谓的好书,是指思想健康,内容正确,读后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书。
好书引人走正路,坏书使人受毒害。
不过现在社会上毕竟好书是多数,尤其是“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推荐折图书,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去选择、去读;而面对那些摆在地摊上出售的书,你可得小心一点,那儿可能有坏书或不适合你的书。
其次,要选择内容深浅、难易适当的书。
一开始就选很深的书来读,你会因读不懂而失去兴趣,若是选一些内容简单的书来读,又不利于知识的增长,所以,最好是根据你的知识基础选择你所需要的并能够读懂的书。
第三,选择图书,既要面宽一点,又要有重点。
读书的面太窄了不好,如果只读学习参考书、辅导资料,别的书都不懂,你的知识面就会狭窄,不利于进一步提高。
最好文学、艺术、自然、社会各类书都要读一点。
但不是平均使用力气。
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确定自己主攻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择有关的书籍。
第四,社会上还有一些言情、武打类的书,这些书,有的文笔不错,故事情节性也很强。
但要有所选择,例如武打类的书,描写的人物世界基本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幻不实的。
如有兴趣,不妨就选一些写得较好的代表作阅读一下,但不要过于沉湎,以至于整天手不释卷,更不要充当其中的某个角色加以模仿。
言情小说大多品位不高,与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距离太大,读了无益。
如果自己选择图书尚没有把握,还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请他们指导。
另外,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选择图书的经验,这样你选择图书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1) 要养成多读的习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关于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 要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古人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
一开卷,就应该进入到书的情境中去,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
有些学者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读书的习惯,执意到城门口或集市上去读书,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
养成了这样的读书习惯,你就能在各种不利的读书环境中专心读书了。
(3) 要养成努力读懂的习惯在读书时碰到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绝不能随便放弃,而要努力把它弄懂。
你可以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请教,也可以借助工具书,例如查字典等。
(4) 要养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你在读书时要动脑筋思考:书上讲的是否真有道理?为什么会写得如此精彩?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等等。
你也可以找出几个问题,经过思考、联想、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用你的切身体会来赞同书上的观点,或者举出相反的例子对书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这样,你才能真正做书的主人。
(5)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在书上圈圈点点或摘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以眉批形式写上自己的见解、感受,或在读后整理书的内容线索,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
当然,在读书的时候还要勤记忆,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篇章,要多记忆,多背诵,集腋成裘,终有大用。
(6) 要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要善于把在阅读中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学到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使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比翼齐飞。
(三)怎样预习课文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
其实,这还不够。
叶圣陶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
那预习的方法是怎样的呢?1、先将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动手写几遍。
2、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要弄清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心中有个底。
然后再读的时候,就要理解每节讲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句话,并试着给课文分段。
3、以课文提示作参考,仔细想问题,归纳课文的中心并自己提问题。
4、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
(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杨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乍听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到灵车绝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临死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感情。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和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
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共产党的好领导。
(五)怎样给课文分段分段是在文章中划分出意义段,也叫逻辑段。
同一篇课文,往往有好几种分段方法。
给课文分段,首先要认真读,仔细想,搞清楚每个自然段(或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找出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哪一种方法分段,最后才动笔划分段落。
1、按时间顺序分段按时间顺序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这类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叙内容或展开情节,它往往会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作为分段的标志。
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通常在每段的开头,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找出来,再把写同一时间内的内容合成一段。
2、按地点的转换分段参观访问和游记一类的课文多用这种方法分段,阅读时,可先把文章中表明地点的词语和句子(常在每段的开头)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地点的内容归成一段,假如地点变了,就要另换一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记一件事、一次活动或以一件事表现人的文章多用这种方法分段。
这类文章常常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段这种方法多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记几件事以及多事表现人的文章。
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
往往也是事物的几个方面,只不过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或者在结尾有个总结段,或者总起和总结都有。
这类文章分段时要将总起或总结段独立分为一段,中间分为一段。
之外,还有按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分段,按事情的性质归类分段。
但光知道这些顺序是不够的,因为有的文章看不出这些明显的顺序,如果又无明显的提示,该怎么办?这时,就要从文章的内容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