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复习答案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人文地理学概论》答案
《人文地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1、地理学名称的由来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代表人物:拉采尔3、人地关系“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拉采尔4、人地关系“适应论”的代表人物适应论是人们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一定区域内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协调”思想,即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于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调整,是人类有意识地对人地关系的协调。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巴罗斯5、人地关系“和谐论”的代表人物人地关系:是适应论,协调论的继续。
和谐是指矛盾双方配合得非常默契,又称和睦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协调”思想6、人地关系的“挑战与应战”学说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文明的起源提出了“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三原则7、地理科学的三大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范围原则(比较原则)8、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区域学派:认为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哈特向9、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10、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点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1)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3)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常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而文化的取代是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4)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2、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1)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其适应性(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的(4)在竞争与选择过程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11、文化传播和扩散的形式1、扩展扩散(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二章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四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度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第十章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是旅客的来源地第十一章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简答题: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因此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亦是占重要地位。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因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与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与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的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瘦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针织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当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与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与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合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容繁多,碧玺之间以与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键,如果仅就个别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可能无确理解现象的本质和问细致地分析题的关键。
只有对所有关键因素进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与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Zzz6ZB2Lt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19.
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dvzfvkwMI1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A、汉一藏语系B、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D、科依桑语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得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
阅卷人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分别是:①、②、③、④、⑤.2.
传统农业有、、、四种类型3.
.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可遗传,而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是后天的②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世代传递,而文化的继承则是横向联系,文化特点不仅为该群体所继承,还通过多种方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向该群体以外的文化群体传播,速度比生物传递要快.③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y6v3ALoS89
)家用电器工业比半导体工业扩散与转移的更快.< 5.
.<)6.种族是指在社会文化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7.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8.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首都是一国经济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9.人口文化构成是各种文化指标下的人口占文化总人口的比重.< 10
人文地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常考题汇总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二、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
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二、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
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三、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二、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三、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自然环境- B. 人类活动- C. 地理空间- D. 社会文化2.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 空间分析- B. 统计分析- C. 实验研究- D. 田野调查3.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是指:- A. 由自然因素形成的景观- B. 由人类活动形成的景观- C. 由历史事件形成的景观- D. 由政治因素形成的景观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A. 城市化- B. 人口迁移- C. 气候变化- D. 经济地理5. 人文地理学中的“地方感”主要指的是:- A. 人们对某地的物理特征的认知- B. 人们对某地的情感依赖和认同- C. 人们对某地的地理位置的了解- D. 人们对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区别。
2. 阐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 描述“空间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人文地理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以一个具体的人文地理学案例,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发展。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C3. 答案:B4. 答案:C5. 答案:B### 二、简答题1. 答案: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方法。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被地理空间所影响。
自然地理学倾向于使用物理和生物科学的方法,人文地理学则更多地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2. 答案: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它帮助规划者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需求和文化差异,从而制定出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策略。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人文地理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地理学2.近代各国地理学研究中,()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参考答案:法国流派3.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参考答案:德国4.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参考答案:施吕特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有()参考答案:方法论是研究方法集成或特定的技术6.关于胡焕庸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这是一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_这是一条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分界线_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7.以下关于拉文斯坦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人口迁移趋势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_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_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8.以下关于农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有()参考答案:降水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_在水源供给充足、水网稠密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集中,且规模较大_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往往以寺院为中心9.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参考答案:人文景观10.以下对政治地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小到居民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_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空间现象_国家主权、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组织的势力范围均可能包含政治地理现象11.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外新月形地带()参考答案:英国_澳大利亚_日本12.以下不是近代英国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的是()参考答案:交通地理学13.下面关于结构主义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14.以下学者中,()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文地理学课本课后思考题
7.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P20
第二章
1.关于人地关系有哪几种理论?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P35,36,40
3.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P26
4.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P29
第三章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选题及着手拟定研究方案?P47
2.简述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P50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P55
4.检索并阅读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并作一个综合评述?
1.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吴传钧先生明确指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指出人地关系的重点领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全球化、地区自然资源系统、中国重点区域及农业等方面。因此,人文地理学首先要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3和P18
3.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P1
6.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P15 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总任务的前提下,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必要要求因地制宜具有中国特色,这也要求开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首先要根据中的国情特点,适应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要就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具有明显地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重大问题,要把解决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样既可以满足客观的需要,又具备其实现的可能,同时由于历史发展和客观形势需求的不同,我国人文地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发展最好的,如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今后要求一方面根据形式开展。开拓新的课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以往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总结,还有一些发展差的如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乡村地理学,需要我们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填补空白。最后要本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和使人文地理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要基于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民族特征和文化素质, 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在人多地少, 资源相对不足的特定条件下, 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这无疑将有助于对国硕情的清楚认识, 也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有益于对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认识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文地理学的课后答案。
一、选择题1. 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C. 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D. 地球表面特征答案: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以下哪个学科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A. 历史学B. 社会学C. 经济学D. 生态学答案:D. 生态学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考察B. 文献研究C. 统计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1.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较广。
答案:√(正确)2.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答案:×(错误)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人类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索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通过研究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请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直接数据,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历史和现实情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统计分析是对人文地理学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请论述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略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做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略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 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1)农业经济活动:①强烈的地域性②明显的阶段性2)工业经济活动:①无明显的季节性②专业化与协作化③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④分布集中3)第三产业①产品的无形性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③部门结构的与时俱进性④与第一、二产业关系密切2.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何不同影响因素:①农业经济时代: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②工业经济时代:工业资源、水资源、动力、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劳动力、消费市场;不同: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共同受水资源、劳动力、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对地形、土壤、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这些因素决定该地区适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而工业经济活动需要工业资源和生产动力的支持才能运转,这都是农业经济活动所不具有的。
3.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1)原始农业:①以初级的游牧业和种植业;②劳动效率低下;③对环境具有消极影响(2)传统农业:①以犁耕锄种、手工劳动为主;②对自然有取有予;③会带来农业生态环境问题;(3)石油农业:①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②破坏了农业主要的自给系统;(4)生态农业:①使生产科学化;②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③使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
人文地理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
1、思考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研究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介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这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文化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文化事物(现象)都要扩大它的空间分布范围,文化事物(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就可称为文化区。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3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人地关系1、从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四个方面列表比较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地关系有何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这些省区的人地关系将有何变化?(自己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沿海地区兴建了大量工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地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城建等面积不断增加,人地关系呈现紧张趋势,特别是在资源、劳动力等密集的工业化初级阶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减少等环境生态问题严峻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人地关系的不和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大量基础工业迁往中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过渡,缓和了长期处于农业发展的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也会吸引大批劳动力返回西部地区在家乡就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这样人地关系将会有好的发展态势。
3、社会调查:调查本校所在地区的人地关系现状,并作一幅本地区的人地系统示意图。
(P20:总结:云南师范大学所在地:云贵地区)中国云贵地区峰丛岩溶贫困山区,水土资源贫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快、素质差。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人们不停的毁林开荒种粮,致使这些地区步入毁林开荒→水土流失→粮食减产→再毁林开荒的恶性循环中,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4、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P26——P28)(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1、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D5. C6. D7. A8. B9. C10. D二、简答题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以及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其中最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研究对象,并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数据。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城市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变、布局规划等,以及城市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b. 农村与农业:研究农村地区的特征、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以及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与联系。
c. 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d. 人口与人类活动:研究人口分布、迁移、聚居与城市化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
e. 文化与历史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地理格局与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论述题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人文地理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从而形成对地球整体结构和各个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这种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跳出狭隘的本地视角,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其次,人文地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人文地理学的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们会深入思考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培养起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种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人文地理学总复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两个特定的内核:1.区域和空间这条研究主线;2.人地关系的传统。
对综合性和区域性做具体说明(一)综合性:比如说人口分别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风俗习惯、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地方的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分布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它地区的人民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争先恐后的涌向大都市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历史因素:一个地区居民长期下来对该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应,而不愿意离开去别的地方政治因素:战争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这必然会影响人口的重新分布由于地理学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所以必须综合考虑(二)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因为不同区域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因此离开区域差异的研究人文地理就失去了凭借2.列举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环境学派主要观点:(1)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2)地理环境决定论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
2.区域学派主要观点: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3.景观学派主要观点: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4.人地相关学派主要观点: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3.地理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
人文地理复习答案
(4)旅游与宗教,一方面人们担心宗教圣地会为迎合旅游业而发展。失去宗教的意义。
(5)旅游与语言,有些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来的同化严重威胁着旅游地语言的纯洁性,本民族语言的衰弱会动摇旅游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
(6)旅游与健康以三种方式发生关系:首先,旅游的一个普遍动机是提高健康水平,第二,旅游地的公共卫生标准对旅游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第三,旅游者可能会再某旅游地区患病后把疾病带到所到地之外或患病的旅游者将疾病带到旅游地。
3.论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1)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游业发展之初,旅游地居民无一不以欢迎态度对待蜂拥而至的投资者和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的游客激增,本地居民开始担心自己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会受到冲击。
(2)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3)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建筑外形内部差异大。北方建筑以保湿防寒为主,墙体厚,内部严实,窗开南墙,屋顶坡度平缓;内部多土炕,充分利用做饭余热提高室温。南方墙体用砖,墙体薄,多用石灰涂成白色,可反射阳光,廊檐宽有利于遮阳防雨,增加凉爽活动空间,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通风防热,减轻雨水冲击;内部多木床竹床。
3.人口迁移:指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等目的暂时离开居住的人口位置变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位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前者称人口流动后者称人口迁移。
4.时空棱柱体:传播的一种现象,在一个特定的人口或地理区域的概念或技术,包括基本元素,如距离,方向和空间分集,从而形成一个地理区域的合法权益。为了探求人们日常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问题,瑞典学者哈格斯坦德(T.Hagerstrand)创立了时空棱柱体模式(图12-2),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多项选择题(勾选)√“在正确答案上)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的分析来看,人文地理学是a.横向科学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D.应用科学3。
开创地理学这一术语的西方学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埃拉托塞尼、古罗马的斯特拉博、古希腊的柏拉图、中国最早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之一。
持地理环境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利特尔C.洪堡D.梁启超6。
持有地理学二元论观点的学者a.巴朗斯基b.李希霍芬c.佩舍尔d.拉采尔7.“人将征服自然”和“一个人多么勇敢,多么有生产力”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关系论C.二元论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的空间分布、发展和变化()。
2.人地关系理论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论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顺序包括协调各要素的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包括“数量革命”和“()革命”。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文地理学是一个独特的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和()的特点。
3、名词释义1.现代地理学2.二元论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5.人地关系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新科学理论和方法4.问答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1.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答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学科。
2.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经济活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区域差异、全球化影响等方面。
3.问题:什么是文化景观?答案: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文化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各种形态和特征,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如建筑、道路等)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如民俗、传统等)。
4.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5.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答案: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扩张、移民和难民流动、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问题:简述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产生了重要影响。
7.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差异?答案: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不平等和发展不平衡。
8.问题:简述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分布、城市扩张和地区发展等方面,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人口不平衡和社会问题。
9.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政治体制?答案: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因素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0.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多样性。
答案: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二章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四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度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第十章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是旅客的来源地第十一章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简答题: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因此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亦是占重要地位。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因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
③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差异是人与自然环境做物质交换的方式差异的历史发展结果。
例: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产生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
④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例:孔庙4、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1)文化区(2)文化扩散(3)文化生态学(4)文化整合(5)文化景观8、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答: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可能论强调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地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生态论提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环境感知论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文化决定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和谐论提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的思想。
作用:自从进入人类社会以来,人就不再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在四个要素中,技术、社会组织与人口又都以生物环境所提供的空间与资源为承载。
人口作为社会的人,又是这个文化系统的中心,人地关系既反映了人的主动性,又反应了受自然生物环境的约束性。
12、民族是如何形成与特征?答:形成、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胞族、部族和民族等五个发展阶段。
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民族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
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
特征:1:共同语言2:共同的地域3:共同的经济生活4:共同的心理素质。
第三章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答: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指的是该学科研究中采用并遵循的基本过程。
步骤和计划:一、确定研究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三、收集、整理资料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五、分析研究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最后将研究报告与技术方案送请有关部门审查,进行成果鉴定。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答:1.地理社会调查 2.科技文献资料法 3.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和归纳第四章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的第一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的时间;○2从19世纪初至1930年的100余年时间里,世界人口实现了第二个10亿增长过程;○3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开始了加速增长,到1960年已发展到30亿。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增长的作用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上。
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增长起到相当的作用。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
○4医疗卫生等技术条件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6、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1按其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按迁移时间,可分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3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
9、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烟稀少;成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合理性:(1)自然因素方面:(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从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方面分析)(3)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从历史以及政区及政治中心的变化方面分析;例如:安史之乱)10、种族与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答: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既受环境条件制约,又在环境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种族,经过迁移,由于环境不同,在自然形态遗传基因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才形成了不同的种族。
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亦有影响。
除自然环境外,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之间的交流、融合日益频繁,改变了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及其在隔离封闭下自然选择的模式。
可见,在种族分化的早期阶段,自然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11、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1)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2)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4)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5)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局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6)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7)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第五章2、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答: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是使人类在适应大自然的同时学会了利用和改造大自然,同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从了村落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四大文明古国出现必要条件:地理条件优越,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产量大增,满足生产者的需求,还有相当剩余。
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可以从事其他生产或工作,社会出现分工。
有了剩余的产品就出现了财产的私有;劳动力分工的结果就出现了商品交换。
社会就出现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与国家等。
就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文明。
3、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类型是什么?基本特征:⑴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广泛分布。
⑵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⑶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如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
⑷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⑸农民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少并长期不变基本类型:①旱作农业②水稻农业③地中海农业④游牧业6、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 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农田景观,水田多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地理环境中。
农业景观是地理环境的镜子,能够反映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是农业景观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地理环境在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上的不同差异,影响着不同农业景观的形成于发展。
第六章一.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1、工业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
(1)首先出现的纺织工业,以棉纺织业中纺和织的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普及了机器生产,“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钢铁工业:1709年焦炭铁和水力鼓风机的发明,与1760年鼓风技术的改进,钢铁产量大幅增加。
(3)采煤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采煤工业的兴起。
(4)运输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掀起建设运河的高潮(5)机械工业:蒸汽机制造的不断革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
(6)食品工业:化工的发展又带动食品工业的发展2、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工业生产出现了第二次革命。
动力方面: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
运输业:汽车、飞机等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