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的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学的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

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

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

小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

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

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

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

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

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

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

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

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

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

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

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

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

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

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

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

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

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

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

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

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

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

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

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

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

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

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

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

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

物的完美。所以着

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

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

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

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

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

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

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

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

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

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

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

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

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

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

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

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

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

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

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

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

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

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

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

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

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

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

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

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

解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