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整理.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10,名词解释4,简答3,判断2,论述1,分析1。
四种文学观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四要素:
琵界
1,世界一文学: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
模仿说:将文学解释为对世界的再造或复制。
亚里士多德:①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不同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文学应该描述可能发生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不排斥想象和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
作用。
感物说:中国古代将诗歌创作解释为对生活感受的抒发。
认为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文学,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东西方不同诗学范式的原因:一方认为真理主要来自独立客观的外在现实,另一方则认为真理乃出于读者或作者内在的情感。
2,读者一文学: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读者的角度去认识文学,不是现代接受理论意义上的文学观,而是从文学在读者层面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来反观文学的特性。
)
①“实用说”的文学观是从功能角度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
②文学实用性的突出表现是“寓教于乐”。
实用说的文学观尽管侧重文学教化民众的功能,但也同时强调了
这种教化是以“乐趣”和“快感”引导而来的,与一般的说教式的教育相区别开来。
③例如: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
3,作家一文学:表现说的文学观
①看重作家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强调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
(即使以外部世界做主题,必须通过诗人
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才能变成诗)
②不仅重视主体和情感,而且还突出了个性、天才、想象等因素在文学构成屮的作用。
③举例: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具有表现论的内涵;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观点,是西方“表现说”文学观的正式宣言。
4,文本一文学:客观说的文学观
①重视形式、技巧、语言和结构等因素在文学构成中的作用,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文本Z外的任
何因素都是次要的。
强调文本的自足性,排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的审美性: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义,关注人的价值的特点。
审美性使文学具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感性的、形象的世界。
第二个层面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2,审美性的体现:文学是人学——审美就是审视“人”;文学的价值在于发掘隐含在生活之中的人性和人生的意义。
①就文学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②就文学表现对象而言,文学为读者展现了唯有文学才能表现的生活经验和人的世界。
虚构:生活材料脱离其原有的联系,被作家置于作品设置的关系屮,形成了新的内容、意义。
文学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事实。
文学的真实性:文学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判断的三个测度:
1, 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必须來源于生活。
文学的想象与虚构都不能没有生活
基础一承认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必然受现实生活的制约,这是艺术真实最基本的要求。
满 足对
理解生活的需要
2, 表现测度:创作主体是否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
3, 心理测度: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体裁和语境对接受心理的影响。
满足读者接受
的需要
综上,文学从根木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 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作用:
作为虚构性的意识形态,文学借助想象表现了人类的愿望和理想,材料源于现实,但艺术虚构的目的在于 超越现实。
文学Z 所以要超越现实,根本上源于文学的审美性。
只有通过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 审美关系乂是虚构的基础,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而不会沉溺于个人欲望的幻 想。
虎构的意义在于以“孤立”的方式,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屮有价值的东西。
虚构和想象能够提升现实经验。
因为过分依赖生活经验会限制文学创作。
形象性
1, 文学形象含义:凡是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 象,
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类型可分为语象、形象和意象。
2, 文学形象的特点
① 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以概念符号的 形式
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② 心象性:文学可以借助语言符号,把那些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情绪、情 感、
思绪、感受等等,转化为可以感知的艺术形彖。
③ 概括性: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又必须包含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文
学形彖的概括性是艺术概括的结杲,通过对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 即个性化概括的结果。
④ 符号性:文学形象不仅是文学的表现形态,而且也是文学传情达意的“语言符号”,有助于我们理 解
文学形彖的隐喻性和彖征意义。
语言
艺术种类划分:
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的影响:结构、话语、互文性
言意矛盾:意的丰富性和言的有限性(意丰言寡,意新言IH );意的不可言说性;语言遮蔽意义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表演艺术舞蹈音乐 语言艺术文学
综合艺术影视戏剧
线条、色彩为媒介 节奏、
形体动作为媒介 语言为
媒介 综合使用各种媒介
语言艺术的特点
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审美把握人生的巨大容量。
2,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3,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语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文学表现的障碍,但语言艺术家却可能通过技巧和手法,挖掘和开拓语言表现的潜能,强化语言的表现力)
文学不同于哲学
文学: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來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艺术样式。
①哲学依赖于知性和逻辑,无法感知和把握人的内部经验,即人的内在的、流动变化的、非逻辑性的心
理感受。
而文学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感受着人生的现实。
表现的是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 对人生意蕴的追寻和感悟,都发生在心理经验的直观层面上。
②哲学作为科学,以客观事物本身作为认识对象的,要求尽可能客观地把握对象,将意识中的主观因素
视为一种干扰。
文学现的是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对人生意蕴的追寻和感悟,离不开主观情感和想彖虚构。
③文学是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作家的意图,更为生动明了,同时也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祈学是
通过概括、简练、抽彖的语言来说理,较为晦涩。
创作个性:
是指体现于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中的个人特征,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1,形成:
①作家的个性。
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
关系复杂,
町能文如其人,也町能反面影响他的创作(心理补偿)。
个性与创作个性的区别:
a.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兴趣、气质、天赋、能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和,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 形
成与人的社会化过程。
每个人都有。
b.创作个性:并非每个人都有。
②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一个作家在关注人生、感受生活、虚构想象以及艺术表现等
创作环节上所具有的个人特点。
一一实践性
2,主要表现:
①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切入生活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対生活材料的理解。
②艺术形彖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创造什么艺术形象,表现什么主题、意蕴(最能体现)
③艺术表现C体裁样式,语言操作方式,修辞造句,某种句法某些用词。
创作风格:
是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其系列作品中所呈现出來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风格既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也会成为其创造性的局限。
形成:
a.主观因素:作家自身的条件所决定的因素,最核心的是作家的个性和创作个性,以及形成个性和创作个性的种种生活条件,如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等。
b.作品的语言形式:作家对语言的应用,包括特定的词汇、语法、语气等。
创作动机
文学接受:
1,文学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挥多种多样的社会作用。
(认识、教育、娱乐、心理补偿、审美)2,文学文本意义实现与接受有关的原因
(1)文学的特点使其具有发挥多种社会功能的可能。
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形象话语的开放性、文本蕴意的多义性
(2)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决定着文学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度。
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动机与目的(期待视野)、接受语境(吋代)
3,意义:
①读者发现文本的意义
②创作与接受关系具有互动性
③文学性质与特点的形成,要受接受活动的影响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