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
布鲁氏菌病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度10-20分钟,3%的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可生存数周到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目前在我市主要以羊、牛、猪为主要传染源。
三、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病畜及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四、布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
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
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五、布病的危害:人得了布病后,布鲁氏菌可侵入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各个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者可造成终身丧失劳动能力。
牲畜感染了布病后可导致母畜不孕,另外还可引起怀孕母畜流产或产生不健康幼畜,严重降低繁殖率和成活率。
患病牲畜可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又会使更多的牲畜感染布病。
这不但会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并对乳、肉、皮毛加工带来无穷的遗害,而且还会直接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羊杆菌”。
)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
2、布病有哪些主要传染源?感染布病的家畜(羊、牛、猪等)是人间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人是怎么患布病的?主要是人在没任何防护下接触病畜的分泌物、代谢物、接产、剪毛等、布鲁氏菌可以经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
4、布病对人体有哪些损害?布氏菌侵入机体、能引起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和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等系统损害较为明显。
人患此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
少数患者导至死亡的结局。
5、人患布病后有哪些表现?感染布鲁氏菌后,经过1—3周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起病缓慢者岀现全身困倦,四肢无力、头疼、失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微热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
起病急剧者发病一开始就表现得较为碘型: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骨关节痛、肝、及睾丸肿大。
6、如何判断是否患了布病?对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及全身乏等表现,且用药不见效者,要警惕布病的可能,要及早到县疾控中心检查。
依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凡具备牲畜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有上述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阳性者,即可确诊为布病。
布病病例多不典型,因此易误诊感冒、肝炎、结核、风湿和肿瘤等疾病。
7、怎样避免感染布病?(1)、消灭传染源: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就是自繁自养;必须买入时,要进行严格检疫,检出的病畜已没有治疗和利用价值,应一律屠宰做无害化处理,不得外卖。
(2)、切断传搏途径:要注意饮食卫生,各种乳和乳制品,要加热消毒后食用,切记不要生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从事畜牧饲养、兽医、乳肉皮毛加工、收购人员等、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围裙、胶鞋等,并配有脸盆、肥皂、消毒药品、毛巾等。
布病防治知识
畜产品产量下降
由于布病导致牲畜死亡和 生长发育受阻,畜产品产 量明显下降,影响畜牧业 的发展。
动物死亡率增加
急性死亡
布病可引起牲畜急性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慢性死亡
感染布病的牲畜长期处于带菌状态,不断排出病原体,导致其他健康牲畜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使动物死亡率增加。
畜产品产量下降
牛奶产量下降
地方布病防治计划
各地根据国家布病防治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布 病防治计划,明确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地方布病防治经费保障
各地政府应将布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的及 时投入和有效使用。
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布病诊断标准
制定布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规范性。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宣传教育策略,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三阴交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推拿
按摩方法有推法、揉法等。
04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
畜牧业发展受阻
01
02
03
牲畜繁殖障碍
布病可导致牲畜出现繁殖 障碍,如流产、死胎等, 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生长发育受阻
感染布病的牲畜生长发育 受阻,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
对动物圈舍、饲料、饮水等进行定期 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阻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阳性病例,对病 畜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
散。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减 少病原体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五、如何预防布病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2皮毛消毒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3防止经粘膜感染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已被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二、布病传染源有哪些?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啮齿类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三、患病动物有哪些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生殖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严重病例可引起不育。
患畜常发生腕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肿胀、疼痛。
有关节炎时出现跛行,尤其是后肢多发。
四、布病有哪些危害?对畜牧业危害。
畜间布病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其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患病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母畜不孕、流产、产死胎,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心理,不敢或拒绝食用畜产品进而阻碍畜牧产业发展。
对人类健康危害。
畜间布病可以通过动物原性食品、传播媒介、污染的空气和水源等途径传给人类,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1、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新引进的牲畜必须要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
隔离时间一般为45天。
3、注意个人防护。
饲喂牛羊、接羔、挤奶、清扫圈舍时必须穿工作服,佩戴乳胶手套、口罩等有效防护设备。
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
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
病畜应及时扑杀。
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
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
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布病防治现状•布病防治基础知识•布病防治方法•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布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布病防治工作实例目录01布病防治现状当前布病疫情多个省份出现了暴发流行,其中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疫情较为严重牛、羊等家畜感染率较高,部分地区血清学阳性率超过10% 2020年全国布病报告病例数达到3755例,较2019年增加了约25%布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防控手段有限家畜养殖模式和流通环节存在漏洞,容易造成疫情传播部分地区防控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规范布病防治的紧迫性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可导致长期反复发热、疲劳、关节疼痛等症状布病在家庭、社区等范围内传播风险较大,对当地畜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布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02布病防治基础知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分布广泛: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布病的基本概念呼吸道传播布鲁氏菌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通过吸入感染性气溶胶而致病。
直接接触传播人接触到患病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如接生、屠宰、处理动物制品等过程中未做好防护措施,容易感染布病。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源,或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后未彻底清洁手部而接触口鼻等部位导致感染。
布病的传播途径布病的常见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布病患者常常有关节疼痛的症状,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膝、肘、肩和髋关节等大关节。
关节疼痛布病患者常有肌肉疼痛的症状,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肌肉疼痛部分布病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神经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03布病防治方法对牛、羊等动物及其产品的严格检疫是布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切断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1. 布病是一种由于暴露于布鼠粪便中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或食用被感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
2. 布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肌肉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肺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避免与可能感染布鼠粪便的环境接触,例如清理家中储藏食物的地方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
4. 在野外露营、探险等活动中,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携带防虫喷雾剂、露营地选择远离河流和灌木丛等布鼠密集地,避免食用没有经过充分烹饪的食物。
5. 在布病疫区,其他预防措施包括尽量不要使用被布鼠污染的杂草、草木作为饲料,及时处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等。
6. 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需要及时就
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饮食和接触史。
7.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布病,但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政府和健康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9.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选择正规的餐馆和食品供应商,避免食用生肉、未经煮熟的食物等潜在的布病传播源。
10. 最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布病的症状,例如发热、肌肉疼痛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和接触史,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布病防治知识
工作服、套袖、胶靴(鞋)、口罩、橡胶或乳胶手套、线手套、面
罩等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及消毒,所有防
护装备应就地脱下,洗净消毒,不能穿工作服离开现场,更不能穿
工作服回家。
• 谢谢大家
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3)皮毛和屠宰病畜所污染的场所,也应严格消毒,加强对水源
、粪便、牲畜的 牛、羊奶时,要 ,避免水源污染。 (4)对布病患者的排泄物 后饮用。病畜肉应高温处理,吃涮羊肉时,肉 、污染物也要进行消毒,病人的碗筷,用开水煮沸消毒。 (5)喝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LOREM IPSUM DOLOR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 二、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三、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 四、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
•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侵犯机体后引起的传 染---变态反应性的 懒汉病、羊儿病。 ,简称布病。俗称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二、布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布病的传染源是 兔、猫等。主要经 以及 。 ,主要有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三、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 。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养殖 业、皮毛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群,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儿童、老人及与患病家畜有密切接触更易感染。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 • (1)引进牛羊时,一定要搞好 行严格的 ,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如
果牛羊已经患有布病,就要及时进行淘汰,并对病畜用过的棚圈进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布病是由于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布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了解布病的基本知识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
2. 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等。
3. 布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头痛、乏力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损害。
二、预防布病的措施1. 饮食安全:饮用生牛奶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应选择经过高温处理或消毒的牛奶制品。
2. 动物管理:养殖户应加强动物的管理和饲养条件,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避免感染动物的分泌物。
3. 个人卫生: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4. 定期体检: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布鲁氏菌,以便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三、如何预防布病的传播1. 教育宣传:加强布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加强监测:建立布病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进行疫情分析和溯源调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4. 畜禽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5. 合理用药: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产生。
四、布病的治疗和监测1. 治疗方法: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链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病情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复发。
布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化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汇报人:日期:•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预防措施•布病治疗方法目录•布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建议•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布病防治工作展望与建议01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布病定义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水传播。
传播途径布病定义及传播途径布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症状。
布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孕不育、丧失劳动能力等。
临床表现与危害危害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治疗布病患者,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
控制疫情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布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有效控制布病的传播,有助于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030201防治布病的重要性02布病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公众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布病防治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向公众发放,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传染源建立养殖档案对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记录养殖品种、数量、免疫接种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对养殖动物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确保动物健康,减少传染源。
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规范养殖行为,防止动物粪便、尿液等污染环境,减少布病传播途径。
隔离治疗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
定期检测对养殖动物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医疗救治对感染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检测与隔离治疗03布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布病患者通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氏菌属的细菌侵犯机体后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
2、布病的来源?布鲁氏菌的命名来自于一个外国医生的名字,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该菌的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将其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3、布病的致病菌是什么?致病菌为布鲁氏杆菌,分为6个种:羊种、牛种、猪种、绵羊型副睾种、沙林鼠种、犬种。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4、布鲁氏杆菌的抵抗力?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湿热100℃1~4分钟便可将其杀灭;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1%新洁尔灭、3%来苏儿、2.5%漂白粉溶液均能在5分钟内杀死布氏菌;对抗生素比较敏感。
5、布病流行概况如何?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近几年在我省发病呈上升趋势。
2011年湖北省报告布病16例、2012年11例、2013年45例、2014年至5月底52例。
广水市2012年首次报告布病1例、2013年2例、2014年至6月13日报告13例。
6、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羊(山羊和绵羊)、牛、猪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试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7、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经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8、布病的易感人群是什么?人类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9、哪些人群容易得布病?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人群,有一定的职业性,患病率取决于与牲畜及其产品的接触机会。
养牛、羊的人易患此病。
10、布病的发病高峰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3—8月份。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发传染--变态反映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久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现在已知有60 多个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重要是羊、牛及猪,另首先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亲密,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能够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极少见到。
在普通状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别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输途径在普通状况下,布氏菌能够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因此,布氏菌可从多个途径传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喂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纪、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 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喂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别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布病的监测与评估•布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布病防治的案例分析01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定义布鲁氏菌病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以牛、羊、猪、犬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人类接触感染后可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特点布病的定义与特点动物传播布鲁氏菌病可经由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较弱,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食物、水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表现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影响布鲁氏菌病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布鲁氏菌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流产、死亡等。
布病的症状与影响02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包括对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对可能接触动物的人员进行防护和监测。
传染源控制布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布病需要长期坚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卫生习惯养成等。
预防和控制布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动物健康布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流产、睾丸炎等症状,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畜牧业经济损失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布病导致的流产、死胎、不孕等问题,会使畜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保障人民健康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布病的防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畜牧业是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2、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患布病表现为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足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
3、人是怎样得上布病的?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上的。
我国患病的动物主要有羊、牛、猪、鹿、犬等。
人接触了患病的家畜及其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皮毛、尿、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都有可能发病。
4、哪些人易感染布病?一般来说,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或是生活在疫区与患病家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更容易感染布病。
5、怀疑患了布病怎么办?怀疑患了布病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6、布病的愈后人患布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
但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7、如何预防布病?(1)首先要做好传染源管理: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远离住房,避开水源。
人畜分居,坚决不要在住房内产羔和卧室内养羔。
(2)要对家畜进行检疫,阳性病畜要由畜牧部门统一淘汰扑杀处理。
要对健康畜进行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在接羔、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和被狗吃掉引起布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喝生奶,吃生肉及生奶制品。
从事饲养、放牧、畜产品加工、兽医等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挤奶、接羔、剪打羊毛、收购和从事乳肉加工、屠宰、病畜治疗时,均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等,工作后要洗净双手,清洗用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流行病学分布
• 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 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 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 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 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
•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4月 产羔时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第二个发病 高峰在7-11月,这与泌乳、剪毛、鉴定、 整群及配种有关。牛、羊、猪幼畜感染率 低,随着畜龄增加,感染率逐渐上升。家 畜布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皮肤黏 膜等感染。人间疫情流行特点主要与畜间 疫情有关,畜间疫情高发则人间疫情上升, 但主要是人与牲畜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 病原体的毒力、数量、及潜伏期密切相关, 如果病原体毒力强,数量多则人间疫情的 发病高峰与畜间一致,或者再加最长一个 潜伏期。
• 机体为了清除布鲁氏菌,逐渐发挥了免疫 功能。大量的吞噬细胞集聚到各病灶内, 尤其是在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建立之后, 在淋巴因子作用下,使更多的巨噬细胞聚 集于炎症区域,形成了布鲁氏菌性肉芽肿。 肝、脾和淋巴结等受累器官由于细胞增殖 而发生肿大。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特异 性免疫过程不断形成和完善,通过特异及 非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单独作用和协 同作用而控制了感染,最后多数机体清除 病原体而趋向康复。
• 布鲁氏菌在淋巴结内繁殖到一定程度冲破淋巴屏 障,沿着淋巴管进入血流,形成病原体的血行播 散。此时布鲁氏菌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破坏, 释放出内毒素。在临床上出现菌血症,表现有发 冷、发热、出汗和全身不适等症状。这是布鲁氏 菌的菌血症阶段或称为全身泛化阶段。
• 在菌血症阶段,血流中的布鲁氏菌随着血 流,或被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吞 噬后的布鲁氏菌随着吞噬细胞的游动散及 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属于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的组织器官,如肝、脾和骨髓等,则 引起了全身组织脏器的损害,临床症状也 表现出多样性。此为布鲁氏菌病发病过程 的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八、易感人群
• 人们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 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 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 初或夏秋之间,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 少见。
九、布病暴发
• 布病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 内局部地区或一个单位内发生了3例以上病 人称为暴发。
二、概念
•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俗称 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泌尿 生殖器感染等。
• 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 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 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 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 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因布鲁氏菌病是由 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 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 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其 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 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 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七、传染途径
• 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 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 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 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 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 皮肤、粘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 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 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 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 1、主要侵犯的脏器
• (1) 运动系统:关节肌肉疼痛。出现膝关节、腰、肩、 髋、肘等关节痛。
四、布病的病原学
• 布病的病原学为布鲁氏杆菌,有6个生物种 19个亚型,即:羊种菌(3型)、牛种菌 (8型)、猪种菌(5型)、绵羊附睾种菌 (1型)、沙林鼠种菌(1型)、犬种菌(1 型);它呈球杆状,大小约为0.3—0.6um,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大多数情况下不形 成荚膜,是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五、布病的发病机理
一、布病的危害
• 布病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方面都受损失。 • (一)影响人的健康。人患布病后由于误诊误治
而转成慢性,病情反复发作,肉体和经济双重损 失。 • (二)阻碍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由于患布病而出 现死胎、死产、流产、空怀,繁殖成活率低,产 奶、产肉量下降。 • (三)经济损失。人得病花钱,家畜无害化处理, 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布鲁氏菌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 侵入机体。无论经哪种途径,最终都能引起全身 性感染。侵入的布鲁氏菌首先进入组织间隙,然 后随淋巴系统达到局部淋巴结,在此被吞噬细胞 所吞噬。被吞噬的细胞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成为 病原体的贮存地,从而形成了原发病灶。这一感 染过程称为淋巴迁徙阶段。此期一般不出现临床 表现,相当于布病的潜伏期。
十、临床表现
• 布病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最长可 达数月。
• 布病患者在临床上分为:1-3个月急性期、亚 急性期、3个月以上慢性期、6个月以上器 官损伤性并发症期、反复发作2-3次以上顽 固性期、各器官组织并发症晚期。
• 临床上,在布鲁氏杆菌病的晚期可能出现丧 失劳动能力、卧床不起、神经或精神病方 面的症状.
• 在叙述布鲁氏菌病病灶泛化和康复的过程 中,也不应忽视有一部分感染机体成为慢 性化过程。布鲁氏菌抗原不断作用使机体 致敏,致敏的T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释放 淋巴因子。后者作用于各组织引起变态反 应性病变,此为形成布鲁氏菌病慢性过程 的一种因素。另一个原因是机体抗感染的 免疫功能不能完全控制病势发展,而对病 原体只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转化为慢性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