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6(个性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它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

3、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着(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4、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者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5、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6、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7、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8、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和障碍。

9、爱情: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的爱慕恋念的感情10、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1、简述婴儿依恋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个月到6个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2、简述幼儿同伴关系/交往的作用: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再者,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此外,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3、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抽象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的仍然不多。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5~6岁 数量 百分比 2049 57.5 725 20.4 382 10.7 225 6.3 70 2.0 40 1.1 25 0.7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9页
4、消极词汇和主动词汇消长
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了解但不能正 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了 解。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5页
未来出色人才,可能是现今“神童”, 而每一个“神童”都首先是一个“记忆神 童”,没有一个好记忆能力,是极难在任何 领域有所成就。
世界上99%“神童”都是父母辛劳结晶,
是经后天父母实施了耐心而又得法教育和训
练。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6页
不一样年纪阶段记忆能力经教育训练后发展水平
幼儿抽象思维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 类型改变和概念形成特点上。
儿童提问类型由大量“是什么”转变成 大量“为何”。
儿童早期取得概念几乎都是以经典事例 为依据。
幼儿掌握概念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 以后才发展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9页
(三)幼儿期认知发展过程
1、由近到远。
2、由表到里。
特征:1、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含有主要意义。 2、儿童游戏随年纪增加而改变。 3、儿童游戏含有社会性发展特征。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3页
(二)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意义
1、游戏是年幼儿童特殊生活活动方式;
2、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事物特征主 要活动;
3、发展各种心理活动主要路径;
4、自我实现主要伎俩;
5、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个最正确方式;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
3 专业咨询和测试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测试手段,对儿童个性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儿童个性发展的正常范围
个体差异 适应性 健康发展
儿童个性会存在差异,正常范围包含多样性的 个性表现。
儿童的个性应能适应环境和社会要求,能与他 人和谐相处。
儿童个性的发展应符合身心健康的发展轨迹。
儿童个性发展的异常情况
焦虑障碍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 展
了解儿童个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发展心理学至关重要。本次演示将介绍儿童发 展的定义、个性的组成要素、发展阶段等相关内容。
儿童发展的定义
基本概念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身体、 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的逐渐成长和变化。
长期过程
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而渐 进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 都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
多维度
儿童发展涉及到身体、智 力、情感、行为等多个方 面的综合变化和成长。
儿童个性的组成要素
1 遗传因素
儿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遗传性格特征、智力等。
2 环境因素
儿童个性也会受到家庭环境、社交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3 发展经历
儿童个性的形成也受到个体的发展经历和学习经验的影响。
儿童个性出现过度焦虑、担心 和恐惧的表现。
行为问题
儿童个性呈现攻击性、挑战性 和不顺从行为。
情绪障碍
儿童个性出现情绪低落、沮丧 和兴趣减退的问题。
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展现出独特的兴趣、倾向和行为模式。
2
学龄期
学龄期是个性发展的进一步巩固和稳定阶段,儿童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3
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性发展的挑战期,儿童在身份认同、价值观等方面经历较大的变化和探索。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第6章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1.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逐渐能够协调感知和动作,通过感知和动作来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细分为六个子阶段,详细描述了婴儿从对世界毫无目的地探究世界到有目的的探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皮亚杰认为,婴儿刚生下来并不认识世界,也不会有目的地探究世界,但是循环反应为他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特殊手段。

重复发生的反应,即循环反应。

3.客体永久性指当一个物体离开婴儿的视线后,婴儿能够意识到其持续存在。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4-8个月,初步获得客体永久性,能够寻找自己丢弃的东西。

8-12个月,能够寻找藏起来的东西,出现AB错误1-1.5岁,不再犯AB错误1.5-2岁,完全获得客体永久性,即使没有看到物品被藏起来,也会寻找。

第二节婴儿和学步儿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一、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2.高振幅吮吸法:让婴儿吮吸一个镶嵌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吮吸动作,研究婴儿对环境的感知。

3.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4.习惯化方法用习惯化方法测试婴儿分辨两种不同刺激物的能力时,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一种刺激物,使婴儿习惯化,然后呈现第二个刺激物。

如果婴儿能做出区分,便会便显出去习惯化——即婴儿密切关注新刺激物,同时呼吸或心跳频率改变。

二、知觉的发展(一)听知觉的发展新生儿对人类的语音特别敏感7-10个月的婴儿,更喜欢听分句与分句之间自然停顿的句子,不喜欢听非自然停顿的句子9个月,对符合母语的重音规则的口语更感兴趣,听的时间也更长(二)视知觉的发展1、图形知觉0-2个月的婴儿,更喜欢看那些他们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即中等复杂、对比度高的视觉图形,尤其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运动着的图形。

2-12个月,婴儿的视觉系统迅速成熟,逐渐能够辨别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形,并且能够进行整合以知觉到完整的视觉形状。

发展心理学第六节 个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六节 个性发展
第六章 个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硕士 儿童心理咨询师
庞美云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始于婴儿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看护人之 间建立的情感联系。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 婴儿形成和外界独特的互动模式,这将成为他 一生与他人交流的基础。
影响婴儿的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依恋关系, 教养方式,生活环境等。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宝宝依恋类型测试结果解释
以上题目分为三组,1、4、7、10、13、16、19是测试安全型 依恋的题目;2、5、8、11、14、17、20是测试回避型依恋的题 目;3、6、9、12、15、18、21是测试矛盾型依恋的题目。将三 组题目的得分各自相加,哪组得分最高即代表宝宝属于哪种依恋 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别的小朋 友分享玩具,友好地在一起玩耍,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回避 型依恋的孩子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比较强、经常 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别的小朋友等。矛盾型依恋的孩子 容易出现内隐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 和探索欲望等。
的小朋友一起玩。 13、能在妈妈身边独自玩耍,不时会向妈妈微笑或与妈妈说话。 14、与妈妈在一起时,很少关注妈妈在做什么,只顾自己玩玩具。 15、与妈妈重聚时,紧紧缠在妈妈身边,生怕妈妈再次离开,怎么安慰都没
有用。 16、在妈妈的鼓励下,能比较放松地在陌生场合表演节目。 17、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妈妈的拥抱,或与妈妈亲近。 18、哭闹时,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平静下来。 19、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和陌生的成人玩耍或说话。 20、不怕生,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就能自在玩耍。 21、与妈妈重聚时,有时会表现出生气、反抗、踢打妈妈的行为。
4.“痛苦”的宝宝
这类宝宝常常容易紧张,总是

发展心理学6(个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6(个性发展)
到6-8个月) 第三阶段: 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
者的接近,6-8个月到18个月) 恐惧出现
标志性事件: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到2岁)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 学习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认知发展理论: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 习性学理论:人类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一种
愉快的行为量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 2.困难的 3.慢慢活跃起来的
气质是否可以改变?
教养方式
生物学因素——体貌与体格
体貌、体格: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 重及身体的比例。
间接的影响个性发展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P75 2、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青少年期:
1. 使用更多的心理词汇
机敏、有创造性、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开朗
2. 能进行抽象水平更高的自我描述;
富有智慧、个性随和
3. 在不同的情境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往往会 产生矛盾
在面对父母、朋友、同学、老师时的自我描述是不一 致的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自我意识——自尊
发展心理学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
• 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活动水平、态度、 价值观等
• 本章内容
– 个性发展 –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1902-1994)
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 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个性的发展PPT课件

2021/8/2
15
第15页/共159页
4 勤奋对自卑(6-11岁)
•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人格的变化是以弗洛伊德的潜伏期为基础的。虽然弗洛伊 德理论不再被广泛地接受,但具有积极经验的儿童会带着平静的自信,即弗洛伊 德所谓的潜伏特性,进入学龄期。他们的能量从假装游戏重新回到现实成就上来。
2021/8/2
2021/8/2
17
第17页/共159页
勤奋感
• 埃里克森所谓的勤奋感综合了儿童中期的几种发展成就:积极而现实的自我概念,完成任务的骄傲和自豪 感,更多的道德责任感,与同龄伙伴的合作。
2021/8/2
18
第18页/共159页
发展任务
•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021/8/2
19
• 同一性混乱
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形成清晰的牢固的自 我同一感。
青少年出现暂时的混乱可能是正常的。
2021/8/2
28
第28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是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去作一些试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摒弃不合适的,发现适 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1/8/2
6
第6页/共159页
培养措施
• 应使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节律和规律,要让儿童 产生期望并使期望得以实现。即父母养育方式的 一贯性、可靠性和可预见性对于儿童形成基本的 信任感很重要。
• 不仅要重视育儿的技术,更要重视育儿时亲子关 系的性质。信任是双向的,要使婴儿信任父母, 父母必须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方式于自己的 儿童是有益的”。婴儿对于母亲有一种特殊的身 体上的移情。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会感到 焦虑;反之,也是如此。总之,父母对儿童、对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程 第六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6、7-12、13岁儿童处 在小学学习的时期。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 还具有明显的幼儿心理特 点,而小学高年级儿童则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 渐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 时期被称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 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 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 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小学儿童数学概括能力的五个等级
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 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Ⅱ级:具体形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儿童进入了“整数命题运 算”,掌握一定整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Ⅲ级:形象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处于从具体形象概括向抽 象概括发展的过程中,这阶段由于儿童的数表象的丰富与数 的实际意义的扩大形成了数概括的新特点 Ⅳ级: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的运算水平,即初步代数的概括 运算水平。 Ⅴ级:代数命题概括运算水平。儿童根据假设进行概括,完 全抛开算术框图进行运算。只有极少数小学儿童能达到这一 水平。
(二) 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儿童在这种特殊 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受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 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 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 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 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3.学习活动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在共同的学习中,儿 童发展了交往技能,提高了社会认知水平,培养了合作、互 助的集体精神,掌握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发展了各 种良好的品德。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的一个最重大变化就是开始了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为他们心理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充分地吸收着各方面的知识,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发展着各种社会技能,使他们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小学是指儿童从6、7岁到12、13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人学校,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主要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二、基本特征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为了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习活动与游戏活动有很大不同,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儿童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但又是必须学习的。

与游戏相比,学习具有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和强制性。

(二)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幼儿阶段时,口头言语和具体形象思维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儿童进人小学后,书面言语成为儿童学习的专门对象。

由于书面言语的掌握,扩大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发展了儿童各种心理过程,促进了儿童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都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逐渐发展起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和发展了良好的品德。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好分数,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为了个人前途学习等。

6 发展心理学笔记

6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来尔(W. Preyer)。

他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6、观察法(应用)7、访谈法和临床法(应用)8、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理解)9、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10、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11、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应用)1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理解)13、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理解)14、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解)15、遗传机制(识记)16、遗传机制缺陷(识记)17、第一个发育高峰期(识记)18、第二个发育高峰期(识记)19、儿童身体发展的非匀速性(理解)20、身体发展遵循“首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识记)21、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理解)22、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理解)23、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的发生(识记)24、婴儿早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

早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

早期动作的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

(识记)25、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识记)26、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识记)27、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

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

(识记)28、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理解)29、习惯化范式(识记)30、优先注视范式(理解)31、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应用)32、婴儿知觉的发展(理解)33、视崖(识记)34、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一、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个性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幼儿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幼儿个性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家族遗传特征会在幼儿身上显现出来。

2.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社会环境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其个性发展产生影响,社会风气、同伴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个性特点的形成。

三、幼儿个性发展的阶段特征1. 初生婴儿期(出生-1岁)在这一阶段,幼儿主要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心和依赖性,此时幼儿的个性特征还在形成中。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对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和反应。

3. 学龄前期(3-6岁)在这一阶段,幼儿的个性开始趋于稳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同时,社会环境和学习经历也会对其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1.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应一刀切地对待。

2.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满足幼儿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善于引导教育者应该善于引导幼儿,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

五、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意义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幼儿教育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幼儿,有效地促进其个性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关于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影响因素、阶段特征、教育方法以及其意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个性发展

发展心理学-个性发展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04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03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
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02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01
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依恋发展的阶段
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 ) 出现忧伤-安慰序列(distress-relief sequences)和面对面嬉戏(face-to-face play)
依恋发展的阶段
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到6-8个月) 在忧伤-安慰序列和面对面嬉戏中,①习得互动规则:在社会互动中,伙伴轮流作出行为和反应;②习得影响:婴儿意识到他们能以一种一贯的、可预测的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③习得信任:婴儿对特定个体可靠性的认识程度,可能影响他们之间依恋关系的稳固性。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儿童气质的维度
活动水平(Activity level) 节律性(Rhythmicity) 分心(Distractibility) 探究和退缩(Approach/withdrawal) 适应性(Adaptability)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Attention span and persistence) 反应的强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反应阈限(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心境的性质(Quality of mood)
先天气质 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Rothbart & Bates, 1998)。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幼儿个性发展心理学
独立性和责任感提高
学龄期儿童逐渐表现出独立性,能够承担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责 任感得到提高。
同伴关系和社交能力发展
学龄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社交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
学龄期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接受更为系统和深入的 教育,学习兴趣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应对方法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幼儿情感需求的重视。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处于困境中的家庭提供帮 助。加强法律法规对虐待和忽视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护幼儿的权益。
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
01
总结词
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可能是幼儿个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 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02 03
详细描述
学习困难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或数 学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攻 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社交和日 常生活。
提供多种感官刺激
02
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
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
பைடு நூலகம்03
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一起玩耍、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
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
允许幼儿自主选择玩具、游戏和活动, 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纵向研究
长期追踪研究将更深入地揭示幼儿个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和影响因 素。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基因和环境如何共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实践
01
02
03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最早使用描述物体特征的形容词,其次是描述动作 和人体外形的词,最迟使用的是描述情感及个性品 质的词。 讨论: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 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3.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 4.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
7、量词
儿童量词的掌握特点与认知发展有一定关系 , 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 公式 。
4岁儿童已能运用这一公式 ,但只使用量词中的 高频词“个”、“只”,并表现出对个、只的高 度概括 ,在任何名词前都加上个或只作为量词。
∆ 5岁左右儿童虽已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但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搭配方法。
二、语音产生
反射性发声阶段:5周后,婴儿的哭声逐渐带有条 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叫声。 牙牙语阶段:牙牙语就是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 那些音节的重复。牙牙语的作用不在于通过牙牙语 掌握特殊的感觉运动技能,也不在于具体的发某个 音以便以后使用,而是通过牙牙语学会调节和控制 发音器官的活动。
语言产生的准备
∆ 儿童到6岁时才能较好理解常见的被动语态句,11 岁时对各种类型的被动句都能理解。
∆ 儿童4岁前已经能理解简单的否定句,但对基本的 双重否定句则要到6、7岁才能理解。
∆ 儿童对各种复合句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国内一 些研究表明,4岁儿童能理解并列复句,6岁儿童 基本上能理解递进复句,不过还不能理解选择复 句。稍后,他们能理解条件复句和因果复句。让 步复句要到7、8岁时才能理解。
∆ 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 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说话语用技能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发展心理学总结

发展心理学总结

教材:《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富熹,方格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框架①总论〔包括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理论、方法等〕②产前期和新生儿的发展③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等〕④幼儿/学前期的发展〔同上〕⑤童年中期儿童的发展〔同上〕⑥青少年期的发展〔同上〕⑦成年期的发展〔同上〕一、发展心理学概述〔结合课堂内容和考研大纲〕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从产前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人生八阶段:胎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动物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能形成明确稳定的条件发射是动物心理发生的标志。

动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3)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指人类作为一个动物种系的心理发展。

意识的产生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2、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3、毕生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观点:①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②发展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

a)发展既有生长,也有衰退;b)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个体毕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会改变其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高度可塑的。

④个体的心理发展受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a)跟年龄相关的事件;b)社会历史事件;c)非标准事件。

5、个体心理发展八阶段:产前期、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6、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林淑德〕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7、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材的第三章〕(1)横断研究(2)纵向研究(3)聚合交叉研究(4)双生子研究8、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教材没有,考研大纲〕〔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进性了研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阶层和种族变量 经济地位低的家庭更加a,强调顺从和对权威的遵从; b,更多的限制性和专断性,更多使用体罚管教策 略;c,较少与孩子讨论;d,较少温暖和关爱。 经济困难导致个体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和烦恼, 使得低收入成人更为急噪易努,各种消极时间对他 们的伤害也更大,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 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强调自我、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2、同一性渐成说 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 发展任务 8个发展阶段,解决8对矛盾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 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 等)。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 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
印地安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强调共同而非 个人目标,他们比白人父母更重视与亲属保 持亲密的联系,更注重孩子安静、规矩和礼 貌的行为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亚裔美国人父母更强调自我约束和人际和谐, 表现得更为专断,但孩子的学校表现很好。
3、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调整 自主性:在没有他人帮助下完独立地作出决定、控制生活事物 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熟和健康的 自主性。 随着青少年坚持自己的观点,父母逐渐放松控制,亲子关系会 发生微妙变化,父母的主导地位遭到破坏,和青少年的地位 更为平等。 如果冲突多,不如由家庭外成人支持,但对家庭成员保持亲密 依恋的人,良好的亲密依恋会使他们逐渐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形成最好的心理社会适应模式。
简评
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强调家庭关系和早 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义,尤其是提供了 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他是第一个强 调早期经验对后期发展意义的心理学家。 局限: 第一,该理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某些方面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 意义,如恋母情结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就没有; 第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但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 的理论。他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备受质疑。
二、体貌与体格 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因为体貌 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具有社 会价值与意义,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之 一。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如父母、 老师对儿童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 貌与体格对个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 差异; (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 的反应,从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 (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这 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孩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接纳/反应 高 低
权威型 高 合理的要求 命令 一致的强化 敏感对待、接纳 孩子 /控制 纵容型 低 较少的规则和要 求 其父母给予孩子 很多的自由 专断型 许多的规则和命令 对孩子的需要和要求 的极少解释和不敏感 未参与型 很少的规则和要求 父母不管孩子且对孩 子的要求不敏感
权威型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a,权威型父母总 是温暖和接纳的;b,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实 行控制,会在考虑孩子观点的同时谨慎解释 自己的观点;c,要求是公平合理的孩子会自 愿服从而不是抱怨或发起挑战;d,权威型父 母会根据孩子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调整要求
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是关于自己是谁, 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 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 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 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 有直接关系
3、三种自我 霍妮(K.Horney)提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 有三种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所希望达到的 自我状态,现实自我是现实情况下的自我, 而真实自我则是个体通过努力,可望达到的 自我状态,又称为可能自我。理想自我与真 实自我之间通常会有较大的距离,而这二者 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还代表着一 个建构的过程,是动态的。 首先,它们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如同 一性实现过早,也可能会限制个体的发 展,使个体失去尝试多种目标和新体验 的机会。 第二,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有可能经历 这四种状态。只有经历过探索,才能达 到同一性实现状态。 第三,这四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同一性状态(Identity status)的研究 玛西亚(J.Marcia) 根据探索(exploration)和投入(commitment)这两个维度将同一性分为 四种类型 同一性实现(Identity achievement):经过对多种选择的探索,个体 确立了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和目标。他们有一种心理上的幸福感、时间上 的同一感,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 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探索)(Identity moratorium):延缓达成意味着 迟滞。青少年还处在探索-收集信息和尝试各种活动的过程之中,他们 期望在这一过程中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指引未来的生活。 同一性拒斥(Identity foreclosure):个体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 目标,仅仅是接受了权威人物(通常是父母,但有时也会是老师、宗教 领导人、恋爱的对象)已经为他们选择好了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探 索。 同一性混乱(Identity diffusion):个体既没有致力于某种价值观和目 标,也不去努力追求。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探索过,也可能是曾经试图这 样做,但是发现太困难了而选择了放弃。
(一)父母的管教活动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1、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接纳/反应性,命令/控制(Maccoby&Martin,1983) 接纳/反应性:指父母对孩子提供支持、对孩子需要敏感的程度以及当孩子 达到期望时乐于提供关爱和表扬。当孩子作错事时,接纳、敏感的父母 会严厉地批评孩子,但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 励孩子。 命令/控制性:指父母对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命令/控制型父母会制定规 则,希望孩子遵从,并会密切监控孩子的活动以保证孩子能真正地遵守 规则。较少控制或不命令的父母则会较少限制,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要 求,给予孩子相当多追求自己兴趣的自由,并同意他们对自己的活动独 自作出决定。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
一、家庭 家庭系统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 定的。 家庭系统是一个嵌套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 社会系统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系统,随着儿童的发展,家庭成员的 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他会影响父母的行为和教养方式, 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2、人格发展的阶段
力必多作为一种能量, 需要选择某种渠道释放 引起快感的部位称为性感带(erogenous zone),随着性感带的转移,产 生了相应的发展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性别认同、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青少年期)
(二)兄弟姐妹及其关系的影响 较小孩子的出生,会出现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 而且会加剧,甚至会造成后期的行为失调。
积极作用: a,提供情感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b, 哥哥和姐姐经常照顾年幼的弟妹 c, 年长的: a,相对较高的自尊和成就动机水平 b, 比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更顺从,较高的智力能力; c,更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中国独生子女智力和社会性状况良好,反而是非独生 子女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悲伤。
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在1956年发起的、持续30多年的追 踪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 简称为NYLS)是迄今持续时 间最长、研究最全面的气质研究。托马斯和切斯从九个维度来研究婴儿 最初的气质结构,通过父母访谈得到婴儿在这九个维度上的信息。 活动水平(Activity level) 节律性(Rhythmicity) 分心(Distractibility) 探究和退缩(Approach/withdrawal) 适应性(Adaptability) 注意广度和持久性(Attention span and persistence) 反应的强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反应阈限(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心境的性质(Quality of mood)
二、离婚 离异家庭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 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在于:a,要适应新的强加的生活方式;b,离婚父母因种种压力而显得 紧张、焦虑、沮丧等会影响亲子关系和正常教育;c,儿童自尊心受损影 响学习、交往等。 适应的两个阶段:危机期、适应期 影响作用:对男孩的影响要大于女孩,年龄越小所受消极影响越大,困难 型气质类型孩子所受影响大 离婚的长期影响:冲突迭起的婚姻对儿童的不利影响要大于离婚的影响; 来自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的犯罪更为普遍,离婚家庭的孩子更害怕自己的 婚姻不幸福
自我的发展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和过渡: 从一体化自我向冲动性自我的过渡; 从冲动性自我向唯我性自我的过渡; 从唯我性自我向人际性自我的过渡; 从人际性自我向法规性自我的过渡; 从法规性自我向个人间自我的过渡。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一、先天气质 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 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 的个体差异(Rothbart & Bates, 1998)。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大部分幼儿归为以下 三种类型: (1)“容易护理的”(the easy child) (2)“困难的”(the difficult child) (3)“慢慢活跃起来的”(the slow-towarm-up child) 40%,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