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二、【教材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2. 梯形的定义和性质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a. 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b. 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c. 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梯形的定义和性质a. 让学生观察梯形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

b. 讲解梯形的定义,强调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

c. 讲解梯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拼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加深对这两种图形性质的理解。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思考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2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 (2份打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数感和符号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减法的性质3.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4. 减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课时2. 减法的性质:2课时3.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2课时4. 减法运算定律的应用:2课时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4. 网络资源九、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移与平行】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

二、新课教学1.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品。

【可参照第56页例1图内学生画的直线】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归纳: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不相交。

2.认识“平行”。

【1】出示下图。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永不相交”。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2】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另一根叫b,那么就可以说a平行于b,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混淆,对运算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算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运算;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明确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2/3块蛋糕,小红有1/4块蛋糕,问两人一共有多少蛋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P56~57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能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建立符号意识,能正确表达平行和垂直的关系,体会符号的简洁性。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直线,直线有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还记得吗?【学情预设】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没有端点。

师:如果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画一条直线,你会画吗?咱们先不画,一起来想象一下。

如果画两条呢?你还能画吗?你的头脑中出现这两条直线了吗?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怎样的?想好了,就把你刚才想的画在一张白纸上,咱们比比看谁画得快。

师:同学们都画得很好,可以想一想你们画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板书课题:平行与垂直)二、探究新知1.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交流。

老师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选出能呈现出各种情况的典型作品)(2)尝试分类。

师: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刚刚画的作品,老师选择了其中的几幅展示在了黑板上。

教师将作品有序地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

师:仔细观察这些作品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让大家将它们进行分类,你们想怎么分呢?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1)(2)分为一类,它们没有交叉;(3)(4)分为一类,它们交叉在一起。

师补充:在数学中,我们把两条直线交叉这种情况叫“相交”。

师追问:把没有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案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本第64~65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的特征。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有4条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二、探究新知1.出示本第64页的例1中的图请你说说图片中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请你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生:对边互相平行生:对边也相等2、请你说说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高底4.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5、完成第64页做一做三、动手操作感受新知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完成第65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第二课时课题:认识梯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具体包括: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二是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3.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梯形在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4.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进行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同步备课】第五单元第6课时梯形(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五单元第6课时梯形(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五单元第6课时梯形(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梯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主要学习梯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梯形的定义、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梯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梯形的概念,了解梯形的性质,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梯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梯形的概念,了解梯形的性质,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梯形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梯形形状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梯形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并讲解梯形的性质。

3. 例题讲解: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剪裁等方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梯形的图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梯形的面积,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6. 拓展延伸: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梯形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描绘出一个梯形,并标注出其各边的长度和角度。

答案: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梯形的概念、性质和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梯形的基本知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整数和真分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整数和真分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整数和真分数一、教学目标1.识别正整数、自然数、偶数、奇数。

2.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分类整数与分数。

4.学会将真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形式。

5.发现带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巩固和扩展数学的基本功。

7.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区别。

2.将真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形式。

3.发现带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学生的熟知的商场物品,购买方式和价格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2.听故事、演示和练习的结合教学。

3.思维导图的应用。

4.课堂互动的讨论中心。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10分)通过课前准备好了的商品和价格,引导学生从购买、花费金额的角度来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巩固自然数、正整数概念。

2.分类整数与分数(15分)通过比对了解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分数的概念(20分)利用绘图和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符号。

4.真分数的转化(25分)将真分数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形式,通过练习和思维导图的应用掌握方法。

5.带分数和整数(20分)从实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和区别。

6.练习和巩固(10分)通过评估学生掌握的程度、练习巩固、课堂互动等方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堂体会数学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加强理解和应用的良好平台。

整数与分数是基础,应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探究,减少机械记忆伤害。

课前准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也很重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兴趣爱好也应该尽可能的尊重。

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关爱与学生的尊重,共同理解共谱的美好未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平行与垂直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及其做一做。

●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你会怎样画呢?试着画画看。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一)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学生独立画两条直线,师选择有代表性地贴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

2.讨论:两条直线存在着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借助分类,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可以把这几组直线分分类吗?(2)出示要求:①请在小组内交流如何分类。

②记录你们组分类的结果和标准。

(3)小组汇报。

(4)这么分类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判断两条线是不是相交的?(5)动画演示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明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二)教学平行线1.理解“互相平行”的含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学生研讨后汇报,师可举例引导。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1)出示平行线。

(2)直线a与直线b是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直线a与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不相交。

)(3)讲解: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3.生活中的平行。

(1)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平行的例子吗?(2)出示图片。

从下图中找平行线。

(三)教学垂直1.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1)相交这类中有种特殊情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关系吗?(相交成直角)(2)怎样判定是直角?(3)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垂直的例子吗?2.“互相垂直”的表示方法(1)出示垂线。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

【教学目标】: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难点:对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将两根小棒随意丢在讲台上。

提问:想一想这两根小棒落在讲台上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你能把这些图形画出来吗?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二、探究新知1.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了解情况。

2.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

3.讨论探究。

(1)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可能会按以下几种情况来分类:①②③④(2)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用课件演示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让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板书:相交、不相交)4.构建新知。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出示三组平行线图:图中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然后分小组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平行的例子。

如:电线、窗子、栅栏、门两侧、轨道两边等等。

(3)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角会是多少度?(90°或不是90°)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出示:上图中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线。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同桌或小组中说一说,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第一题。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指名上台指一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个课时)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及教案【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垂直与平行中线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出垂直与平行概念,再学习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先通过画一画,比较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再探究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课程目标描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4.经历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比较、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点并能描述平行与垂直两种位置关系;2.掌握画垂线的步骤并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都相等;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正确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6.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课时划分】本单元预计用6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平行与垂直【教材分析】教材第56页例1及57页“做一做”。

本课与原教材相比去掉了情境引入,简化了活动目标,垂直与平行线分别进行教学,还增加了字母表示、记法和读法。

例1开门见山引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借助画直线活动,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特别要关注的是两条直线从原先的没有相交到延长后相交这一种特殊情况,学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上电子教案(集体备课)第五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电子教案(集体备课)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1 垂直和平行时间:年月日星期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三、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四、教学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审批者签字:年月日5.2 画垂线时间:年月日星期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三、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四、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审批者签字:年月日5.3 画平行线时间:年月日星期第 3 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三、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四、教学准备直尺或三角板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审批者签字:年月日5.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间:年月日星期第 4 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内容,我们都已经学完了,像渔网的网格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这一个单元共学到了哪些知识呢?预设答案:垂直与平行、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高……老师:是的,大家说的都不错,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思路,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再总结一下吧。

(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知识点回顾老师总结知识点: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老师:(出示下图)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

1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老师:可以看出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

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5.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 = 底×高三、对应知识点练习题复习巩固1、请指出下图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2答案:平行线:A;垂直线:B,F2、指出下列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A B C D答案:A、B、D3、找出下图中的底和高。

答案:底为AB,高位为DE4、根据要求将下列图形中加一条线段:(1)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2)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答案: A AB B5、选择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1)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优质教案(含单元备课)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具体包括: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二是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3.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梯形在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4.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进行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知识点。

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对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

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以直线及角的知识作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运动场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

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 平行与垂直........................................................1课时2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一).............................................1课时3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二).............................................1课时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课时1 平行与垂直一课时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

(教材第56、第5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同一平面内”。

教具学具课件、直尺或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口答。

直线有什么特点?2.谈话。

了解学生平时吃饭所用的工具。

想一想:两根筷子在手中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在手中或桌面上摆一摆。

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摆出两根小棒构成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筷子、小棒等可能形成图形的实物引入新课,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习平行线。

(1)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2)展开讨论,认真观察,不同的图形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①②③④⑤生1:①、②属于两根小棒相交。

生2:③、④属于两根小棒不相交。

老师延长两根小棒,然后提问:延长后相交了吗?(仍然不相交)生3:⑤属于延长后可相交。

(3)提示平行意义。

请同学们给不相交的这种直线之间的关系起个名字。

板书:平行(4)举例。

学生列举生活中平行的例子。

如:黑板的上、下边线、课桌桌面上相对的两条边线……(5)提问。

平行线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不相交。

具有这样的特点就一定是平行线吗?投影出示:图一图二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折一下纸。

这两条直线还是平行线吗?为什么?(6)引导学生对比、讨论。

(7)汇报结果。

图一的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是平行线;图二的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这两条直线不是平行线。

提问:平行线还应具备什么特点呢?板书:在同一个平面内(8)完整概括平行线的概念。

板书: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提问:怎样理解互相平行?(9)质疑。

三条或更多条直线不相交,是否也叫做平行线?2.学习垂直。

(1)老师演示操作。

老师拿一段毛线,把它拉直,表示一条直线,贴在黑板上。

老师再拿一段毛线,把它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与第一条相交。

(2)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3)观察一下各是什么角。

师:两条直线的交点不动,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

提问:这时∠2、∠3、∠4变成什么角?为什么?讲述: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练习。

观察下面几个图形,哪个图形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指名回答。

(5)小结。

师:由此可见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要具备两个条件:①两条直线要相交。

②相交所形成的角一定是直角。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不能独立地说哪条直线是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6)举例。

教室里有没有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呢?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是互相垂直的?3.发现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在平行线间画出几条垂直线段。

(2)观察、度量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发现?(3)汇报,通过度量,我们发现这些垂线段长度都相等,也可以说,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结果,直观反映出“平行线”“垂线”的定义,通过让学生对“平行线”“垂线”定义的理解,结合主题图进行理解“同一平面内”,从而得出判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两个必要条件,使主题图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师:我们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或者说是垂线,平行与垂直是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画一幅漂亮的图吧!四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找一找生活中平行和垂直的例子,跟同学说一说。

(考查知识点:平行与垂直;能力要求:认识生活中与平行和垂直有关的现象)B类在这个长方体纸盒中,你能找出几组平行线?(考查知识点:平行与垂直;能力要求:理解平行的定义)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略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二组互相平行;第三组互相垂直。

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一)一课时教学内容垂线、平行线的画法。

(教材第58、第59页)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

2.能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画出垂线。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在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中,垂线段最短。

难点:正确运用三角尺画出垂线。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垂线,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垂线?生: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垂线。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2。

师:你觉得要画垂线需要什么工具呢?为什么?生:应该是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因为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三角尺上有直角,用量角器也可以画出直角。

师:我们可以用三角尺画垂线。

具体该怎样操作呢?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2下面的内容1)学生进行阅读。

师:说说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生: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这样来画就可以保证所画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现在老师又要交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是什么任务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2下面的内容2)分组讨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归纳总结:(1)先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外点上一点。

(2)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3)再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4)再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最后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两种情况在画法上哪些地方相同?生:先把三角尺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并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