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一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入射光线:照射到物质分界面的光线OA5、折射光线: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6、法线:过折射点OC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光的折射的几点说明:1、光折射的条件是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垂直射入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变。

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重合,折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2、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在界面也发生反射现象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同。

4、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光折射的特点:1、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叙述时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但角度变化不成比例。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当光从空气射向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无论光从空气中射入其它介质还是从其它介质中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度总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度。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都不是物体本生,而是物体的虚像。

2、星光闪烁是因为大气层疏密不均又经常变化,因而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大气层后,折射光线时常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摇摆不定。

所以看见“星光”不停闪烁。

3、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景物的倒影是靠反射光进入照相机被拍摄下来的,反射光的能量要小于入射光,所以观赏水面风景照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些。

4、在水岸边看见水中一个静止物体,要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时,根据光的传播途径的可逆性,我们只要对准物体照射即可。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 第四章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源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是不同种或不均匀的,光线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了它,就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靠近地面附近大气稠密,越到高空越稀薄,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如图所示。

②能传播光的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如水、玻璃、空气等。

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3、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a.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b.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

△当物体到小也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子的形成: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阴暗区域即影子)。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习题】1.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别和联系影子小孔成像不同点“影子”是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形成的黑暗区域。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相对于物体呈倒立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状态或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但通常以物体接触面的方向作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推、拉、支撑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可以分为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

•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即力的合成为零。

•不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不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不为零,即力的合成不为零。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

•力的合成为零:根据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力的合成。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变化。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两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

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物质种类: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八上第4章知识点整合

八上第4章知识点整合

八年级上第四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荷与电流一、电荷及其相互间的作用物体内两种带电的粒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以上现象为摩擦起电,物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电流与电路电流:导体内部电荷产生定向运动,形成持续不断的电流.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带负电的电子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电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导线:输送电能的通道;开关:控制电能的输送;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量属性是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通路:电路连通,用电器和电源正常工作.短路:电路中断,用电器和电源均不工作.短路定义:电源或者用电器两极直接连在一起.电源短路:导致电源烧坏,用电器不工作.短路开关短路:电源常通,开关的通断不起作用.用电器短路:导致用电器不工作也不会损坏,可能导致电源或其它用电器的损坏.三、电路图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整个电路只有一条主线,没有分支;各串联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断电;若有某一用电器损害(断路)则全部电路布工作.2.并联电路干路:从电源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部分支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头电路并联电路特点:整个电路分干路和支路,有分支;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可以控制各支路用电器.第2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方向:正电荷移动到方向;电子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电流强度:衡量电流大小的物理量,单位:安培(A)1A=103mA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表的使用要求:①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②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用电器旁;③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极.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①串联电路中,在a、b、c、d接入电流表,可得到结果:I a=I b=I c=I d,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②并联电路中,在a、b、c接入电流表,可得到:I c=I a+I b,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节变阻器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导线经常使用塑料进行包裹,是为了防腐蚀、防止漏电、短路.2.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盐溶液导电的微观解释:溶液内部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越大,电阻越大.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导体的电阻非常小.电阻的单位:欧姆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1)材料,不同材料导电能力不同,导电能力最强的依次为:银、铜、铝(2)长度,长度越大,电阻越大(3)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温度,一般来讲,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温度越低电阻越小,低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特殊地,玻璃的温度升高,导电性增强.4.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变阻器改变的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上面两个接线柱和下面两个接线柱各接一个第5节电压的测量1.电压:衡量电路中自由电荷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伏特(V)(1)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2)电压的测量:使用电压表,○V.(3)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①正确选择量程.如不能估计,则先选择大量程,采用试触法决定;②电流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用电器旁,或并联在电源旁;③电流应从“+”极接入,从“-”极流出.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结果:U=U1+U2,即: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压之和.②并联电路中,在L1和L2两端接入电压表,可得到:U=U1=U2,即: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我们首先要分步进行研究:(1)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关系.实验: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结论: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关系.2.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研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1827年得到以下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用字母表示:I=RU 标准单位:电压(V );电流(A );电阻(Ω)3.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测量导体的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2)闭合开关S ,读出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入表格;(3)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再次读书,记录;再重复一次;(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计算出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一般来讲,不能使用小灯泡来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因为温度差异过大,电阻值会变化.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图一图二上面这个表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右面两列,经常能够简化解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知识点四、光的折射1、定义(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4章全章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4章全章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整完美精品打印版

最新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第四章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月亮不是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一、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docx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docx

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光沿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

3、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4、应用:激光准值、战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三、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能传播,并且传播速度最大,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速的大小:V空气>V液体>V固体2、光年: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1年所经过的距离,它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四、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2、特点:倒立的实像。

3、形状:与物体(光源)形状相同,与小孔形状无关。

14、大小:光屏不动,小孔与物体(光源)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物体(光源)不动,光屏与小孔距离越远,成像越大。

五、光直线传播中的延长线作图法1、确定光源:将所给光线反向延长,交点即为光源的位置。

2、确定像:物、孔、像在一条直线上,连接物孔,然后延长,延长线与屏的交点即为像的位置。

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现象人眼能够看见本身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二、光的反射定律1、入射点O(也是反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

2、入射光线AO:从光源入射到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

4、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5、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二、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光路的可逆性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五、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六、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4、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5、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笫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它的单位是安培(A),符号是I。

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路的基本要素:电路包括电源、导体和负载。

电源提供电流,导体传输电流,负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 静电场和静电力: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它与电荷之间的距离和电荷的大小有关。

静电力遵循库仑定律,即静电力正比于两个电荷的乘积,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4. 电阻和电阻率:导体中电流的流动受到阻碍,这种阻碍称为电阻。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用电阻率来表示。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U/R,其中I代表电流,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一条路径依次通过各个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通过分支,再汇集在一起。

7. 电功和功率: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或传递,它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以时间。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电功,它等于电功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瓦特(W)。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理解电流、电路的基本要素、静电力、电阻和欧姆定律等物理概念和原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快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5.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光速比声速快。

光年是长度单位。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5、夜晚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八年级上物理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四单元知识点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1.自然光源:巨大火球太阳、活动的夜光——莹火虫、胶质物——水母、海洋鱼类——灯笼鱼2.人造光源:烛光、油灯、霓虹灯、白炽灯、激光器(月亮不是光源)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线的画法:3.光沿直线传播应用:(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激光引导挖掘机直线前进(4)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瞄准目标。

4.日食: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日全食、部分日食)5.月食: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月全食,部分月食)6.光速: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x108m/s二、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虚线2.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r )一点,两角,三线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i=∠r)、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三线共面)4.光线垂直入射:入射角=反射角=0°三、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1)湖面倒映出的景色(2)车后的尾灯(3)潜望镜的原理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会射向不同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1)白纸3.黑板光滑反光怎么办?建议: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使黑板表面粗糙一些。

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可以叫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5)像和物左右相反3.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4章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

本章介绍的知识点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为我们理解光学现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平面障碍物时,光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弹回来的现象。

我们经常见到镜子是因为镜子能够对光进行高度反射,从而形成我们熟悉的影像。

光的反射有三条基本规律:
1.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反射平面上的法线上垂直。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平面三者共面。

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夹角。

二、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光速不同,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偏转的现象。

光线折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设备,例如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光的折射也有三条规律:
1.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折射界面上的法线方向相同。

2.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三者共面。

3.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中的光速比。

三、光在三棱镜中的作用
三棱镜是由两个平面镜之间夹着一个三角形棱的四面体。

光在三棱镜中穿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分光等现象。

三棱镜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谱分析,即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线。

光线在穿过三棱镜时会被折射,而不同颜色的光线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偏转角度,根据颜色的不同便可分开。

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以及光在三棱镜中的作用。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光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
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1. 光的传播方式:
- 光是一种波动,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 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约为300,000 km/s。

- 光可以直线传播,但也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
- 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则发生反射。

- 入射角是光线与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反射角是光线与法线反方向的夹角。

- 光线与界面垂直相交时,不发生折射,称为全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
- 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 光线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个关系式:n1 * sin(入射角) = n2 * sin(折射角)。

4. 镜子的成像:
- 平面镜反射出的光线会保持原来的方向,所以物体在镜子中的像与实物是等大、等距离的,只有左右方向相反。

- 弧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反射出的光线会发生变形,物体在镜子中的像大小和位置与实物有差异。

5. 光的颜色:
- 光的颜色是由其波长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看起来是不同的颜色。

-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的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

- 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决定了它的颜色。

这些是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必背知识点一、光源1.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 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油灯等。

需要注意的是,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 光源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热光源与冷光源、点光源与平行光源等。

其中,太阳光属于平行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 基本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现象与应用: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时的三点一线、学生排队等。

3.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接近此值。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三、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3. 分类: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如平静的水面、黑板反光等。

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应用如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平面镜成像1.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即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成的是虚像。

2.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 应用:成像(如镜子)、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五、光的折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折射规律: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不等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具体取决于光从哪种介质射入哪种介质),光路可逆。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反射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透明的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s m c /100.38⨯=。

4、光年:路程的单位。

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太阳光是平行光。

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排队、挖掘隧道、打靶瞄准、木工刨木头)(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皮影也是。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7、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实验重要)(1)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反射类型:①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②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④实例: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第四章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第四章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什么是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③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等。

(两角不等)注意:空气中的角大④光线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是,传播方向不变。

(垂直不变)⑤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可逆)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 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上(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4.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异面焦点。

(两个虚焦点)(2)过异面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且它还随物距的改变而改变。

2.物近,像远,像变大;3.一倍焦距处,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

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有胶片。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佩戴合适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4.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佩戴合适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1.通常的简易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人眼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四章光现象01知识梳理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________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________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光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m/s.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________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分类: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它们都________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1)原理:光的________.(2)特点:像与物大小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3)应用:一是改变光的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4.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海市蜃楼、水面断筷等.5.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2)光的三原色:红、________、蓝.(3)红外线、紫外线:光谱中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紫光以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_光.02知识对比1.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形成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光路图特点像是光线在光屏上实际达到的区域,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影子是光线被物体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物体到光源的距离和物体到光屏的距离有关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第 1 页共 1 页。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DOC范文整理】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DOC范文整理】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排队看齐;射击瞄准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特点: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影子的形成: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判断月食: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判断日食: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0.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s。

1.光年: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

二、光的反射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分类: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

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小孔成像;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排队看齐;
射击瞄准
立竿见影。

小孔成像特点:
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

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s。

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

二、光的反射
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

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面镜分类
平面镜
曲面镜:凹面镜、球面镜、凸面镜
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五、光的色散
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遥感。

0.紫外线的应用:
杀菌;
防伪;
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