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边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边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定义、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分类,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以及全等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来认识几何图形。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线段、角、平行线等,对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以及分类,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2.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能够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4.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5.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图片,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路标、三角形的旗帜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什么是三角形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三角形的边》。

(二)新课教学1. 三角形的定义(1)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三角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全等三角形》篇1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类型,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却还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余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

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的数学意识;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和常量、函数的概念、列函数关系式、函数的图象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函数,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小结与概括,也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意义,然后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最后通过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课本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4、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2.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5、数学思考: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2.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6、解决问题:1.能按要求运用“列表法”和“两点法”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会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7、情感态度:1.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8、、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会用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几何发现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几何的应用美,激发求知欲,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突破方法:1、通过操作,测量、猜想、验证,从而对性质定理的正确理解。

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发现为辅。

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1轴对称》(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13-1轴对称》(第1课时)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知识。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3.巩固新知: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023最新-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

2023最新-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3.1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是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及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由于对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要求严格且步骤繁琐,此时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主要针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行讲解。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将会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求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基础,包括角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

他们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逐渐提高。

但是,在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容易混淆不同的判定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角角边”判定法解决三角形全等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角边”判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角角边”判定法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两个形状相同的纸片,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 提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3. 呈现案例通过投影或黑板绘制两个已知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规律,并总结判定全等的条件。

4. 探究“角角边”判定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将获得几个三角形,通过测量角度和边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是否全等,并记录相应的推理过程。

5. 汇报和总结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汇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判定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角角边”判定法的应用方法,并对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3.3 等腰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三角形》的一个小节,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让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2)让学生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测量其角度,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3)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展示成果。

3.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13-2画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轴对称知识的一个巩固,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尺规作图工具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剪刀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讲解示范:讲解通过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图,画出轴对称图形。

4.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在作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思考如何将轴对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2.性质:……3.作图方法:……4.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3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41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4511.3.1 多边形说课稿45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49《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55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66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68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6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71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77第13章轴对称(14)86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86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92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9613.3 等腰三角形(5)100《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00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107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11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6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20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123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127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129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132《积的乘方》说课稿(一)135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140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144《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149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156《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164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169§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173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177§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181第十五章:分式185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5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8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193 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199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202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204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206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209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21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222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方程知识迁移到不等式中,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迁移到不等式中,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讲解: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解题步骤。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现在给大家说一说当初我是如何跟学生一起学习这节内容的,希望各位多加指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详细介绍:一、说教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

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

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5页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和应用,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概括: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则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学生的多次动手操作活动——用量角器实际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用剪拼和折叠的方法得到平角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本年级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等探究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的特征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过程,并能正确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一、说课概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二、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规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技巧、平面图形的证明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完备性,掌握代数式中的因式分解,以及解决复杂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4.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知:清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新知,提高解题技能。

4.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1、课本内容:我以为可以明白为探索规则——明白规则——应用规则,进一步表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表明、拓展与应用的模式”。

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雷同,以是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规则的历程,会举行简朴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效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便是分式的约分,要修业生能办理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朴的现实题目。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

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

(约3分钟)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猜一猜:;(a、b、c、d表示整数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活动目的: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说课稿是教师将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细节进行表达和解释的一种教学文稿,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逐一分析和说明,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篇1写说课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

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同学们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将引导同学们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同学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

但同学们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4.2.2《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4.2.2《完全平方公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4.2.2《完全平方公式》一. 教材分析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二次方程和几何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二节的内容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实例和推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等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需要建立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才能理解和应用完全平方公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2.让学生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完全平方和平方差公式的知识,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做铺垫。

2.推导:通过实例和数学推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3.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和解答。

4.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完全平方公式的表达式和推导过程,以及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关键信息,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关注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关注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对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方法的应用。

3.实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边角判定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第十一章。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

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学生已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这些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作好了准备。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如两个三角形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完全一样了,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它们,才能学好四边形、圆等内容。

二、本章的知识结构
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
1、全等形的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
11.2全等三角形
的判定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判定定理一(SSS)
2、判定定理二(SAS)
3、判定定理三(ASA)
4、判定定理四(AAS)
5、判定定理五(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HL)
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点:
1、角平分线上的的点到脚两端
的距离相等
2、角的内部到脚两端距离相等
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 {{
{




三、本章的教学目标
本章的学习目标如下: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四、教学重难点
从本章开始,要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这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单元整体的教学思路及课时安排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3.1 全等三角形1课时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课时
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以上就是本章的基本内容,下面我结合多媒体课件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全等三角形》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