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

6千米/时, 1千米/时= 1/3。

6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

2km/h(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

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10米/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117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117张PPT)

相对
竹排
竹排 相对

相对
树木 相对
位置改变

位置没变

位置改变
竹排
竹排是运动的 竹排是静止的
山是运动的
山 位置没变 树木是静止的
(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 不同的物体选择同一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不能选择研究对象 自身,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这 种情况下参照物可忽略不提。)
2、用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 B ) A、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的作用, 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和石 头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C、鸡蛋破了,说明鸡蛋受到的力的作 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C 3、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 该物体第4s内通过的路程(

A、2m B、8m C、12m D、10m
D 例12:关于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随s的增加而增大。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t的增加而减小。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于s和t无关,与s和t的比值有关。
2、s-t图或v-t图的应用
例2:下图所示,判断速度大小关系(


s
A、V甲〈 V乙 C、V甲=V乙
B、V甲 〉V乙 D、无法判断
例3:下列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C )
v
s
s
v
甲 乙
t
① A、①②
t
t

t
t


B、 ③ ④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第三章《运动和力》精选汇总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第三章《运动和力》精选汇总

教版初中科学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需要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能根据物体运动判断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能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 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 参照物 2. 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准备 ppt [引入]毛主席曾经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坐在地上的人 却能够行八万里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 识。 一、机械运动 1. 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 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 有位置的变化。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的? 教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观察课本图 2-17 观光电梯。 思考:为什么对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有不同的看法?
程 止的。 问:地面上的人认为乘客是在运动,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学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树木或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的 位置在改变,所以地面上的人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即参照 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平 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 是存在的。 练习: ⑴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依据的参照物是什么? ⑵说“乌云遮住太阳”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教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电梯里的人,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还 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电梯里的人是在做机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概况

七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第1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1.参照物:⑴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注意: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②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当两者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⑵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快慢发生了。

三、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⑶龟兔赛跑、百米赛跑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2.速度:⑴定义:。

⑵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变形公式或⑷单位:①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②常用单位:,符号:,读作:。

③两者换算:1 米/秒 = 千米/时 1 千米/时 = 米/秒④1m/s意义:。

注意:①单位换算过程:2 m/s = km/h = km/h(过程单位同后)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自行车速度约为;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光速为。

③认识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情况: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在v-t图像中,所围成的面积代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识点2参照物(1)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然后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研究机械运动时,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注: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知识点3 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4 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②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知识点5 速度公式的应用(1)根据速度公式v=s/t可变形为s=vt、t=s/v,如果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浙教版新版 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课

浙教版新版 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课

二、液体压强
1.产生:由于液体受到 重力 的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因此液体内部朝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 深度 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种液体, 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相等 。 3.流体压强与流速 流体(液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 越小 ;流速越小, 压强 越大 。
就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跟接
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 使接触面光滑些 、
、加润滑油、气垫等。 用滚动代替滑动
5.弹力 (1)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时产生的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 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等都
(2)在一只透明的饮料瓶的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万能胶将橡皮膜 粘贴在圆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如图 甲)。将瓶子浸入水中,且瓶内外水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 既不凸出也不凹进(如图乙)。再将瓶子浸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 水的容器中,且瓶内外液面相平,此时橡皮膜变为向里凹(如 图丙)。对丙图现象的合理解是 液体深度相同,盐水密度比 水大,产生的压强比水大 。丙图中,为了使橡皮膜变为向外 凸,则应选下表中酒精(填液体的名称)取代容器中的食盐水。
练一练 4 (1)测一个约6牛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最恰当的是( A ) A.10牛,0.2牛
C.15牛,0.5牛 解析:
B.5牛,0.1牛 D.以上三个都可以
选择弹簧秤时要注意被测量的量不能超过弹簧测
力计的量程,其次最小刻度小些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在把手的末端比握在把手的中间 容易把螺母拧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C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上述三项都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度用___字母表示。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s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v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练习:(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将在该地登陆?(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厘米?(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填空2014.6班级姓名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如果两者的空间位置,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两者的空间位置,则它是静止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内通过的;⑵比较通过所用的。

3、速度: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符号:表示。

4、计算公式:求速度:;变形公式:1)求路程: 2)求时间:(用字母表示)5、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换算:1米/秒= 千米/时,常用单位:,符号:,读作:。

1千米/时= 米/秒6、人步行速度为1.3米/秒。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②改变物体的。

(其中: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都属于改变)。

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同时的。

9、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简称:,符号:。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10、力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测力工具:。

11、弹力: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

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

12、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和。

他们是影响力的的因素。

13、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

(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用符号表示。

14、重力的方向: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

运用:重垂线(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的原理)。

15、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重力和质量成)求重力:;求质量:①m表示物质的(单位:),G表示(单位:)②g= ,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质量为的物体所受的约为。

16、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维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17、没有重力的情况: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也不能用天平测质量,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章节复习(知识点+例题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章节复习(知识点+例题练习)

第一节一、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________,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__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______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4.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运动快慢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运动快慢发生了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机械运动分类可表示为: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典例精析【例1】 (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针对训练1.(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D .“天宫一号”二、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____________;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

【注意】 (1)速度的大小等价于物体运动的快慢;(2)不能说速度的快慢,它跟速度的大小不一样。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7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计算出第三个量


s = vt、t =

1)

2. 注意事项
1)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 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 2 节 力的存在
A.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2.
C.
弹簧测力计
1.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
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 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用”
,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
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
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公式:通常用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 v 表示速度,即

v=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或 m•s-1(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 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3.6km/h
E.
速度公式的应用
1. 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变形公式:v =
2)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壳摩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本章知识点清单概念归纳练习 第3章 运动和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本章知识点清单概念归纳练习  第3章 运动和力

本章回顾(三)本章知识清单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及分类: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的变化。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________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

2.参照物: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

3.速度和平均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是指物体在__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__。

(3)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4)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 =s 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5)速度的单位换算:1 m /s =________km /h 。

(6)一般人的步行速度约是6 km /h ,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存在4.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________的作用。

5.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____________。

(2)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改变物体__________________和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

力的图示法起点(或终点)→作用点长度→大小箭头→方向力的示意图⎧⎨⎪⎩⎪⎧⎨⎪⎪⎩⎪⎪第三章 运动和力一、机械运动1、物体空间位置发生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了空 间位置的改变。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先确定要研究的物体,然后选定参照物,判断要研究的物体与 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认为是运动的;如果没有改变则认为该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 变速直线运动。

在初中阶段,我们往往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反应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为v =ts ,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 6、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叫匀速直线运动。

日 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有限的,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更具普遍性。

7、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变速 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进行计算,切不可取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二、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想产生力,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一个物体或者没有物体,都不产生力)。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形变。

(如果有力的作用,我们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形状必然有一个发生了变化。

反之,如果该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就认为没有力的产生与作用。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以及两者共同改变。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5.2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复习提纲 5.22

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资料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⑵6、速度:。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计算公式: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常用单位:,符号:,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 千米/时, 72千米/时=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10m/s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 m/s,自行车速度:4 m/s,汽车速度:30 m/s,光速:3×8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②(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是否改变和物体的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N,一个苹果重 N13、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为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比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调”:;“读”:读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10米/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

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1节、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择的标准叫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标准不同,则对同一物体的描述的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_运动的路线_不同,可将物体的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根据_运动快慢是否变化_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②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计算公式为V=S/t,速度常用单位有米/秒和千米/时。

③单位换算:1米/秒= 3.6千米/ 时;54千米/ 时= 15米/秒; 2.5米/秒=9千米/ 时④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物体速度是10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练习:1、甲.乙的时间之比是1:2,路程之比是3: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12、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铁桥.列车全部通过铁桥所需时间为50秒,铁桥的长度是多少? (400米)第2节力的存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见产生力的条件是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的作用下缓慢开出车站,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将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墙对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测量: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字母为N。

②测力的工具为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首先要使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轴线的方向,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③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弹力。

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秤就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大的原理制造出来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七下第三章知识要点姓名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①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称为运动。

②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称为静止。

③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不同。

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

2、根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点,可分为: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运动快慢改变。

3、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①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速度和平均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v=s/t(注意:①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②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1米/秒 = 3.6千米/时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力的作用效果1、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改变(快变慢、慢变快).(2)物体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另一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挤压气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10米/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15、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8、作图步骤:①线段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箭头画在线段的末端。

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摩擦力用f)。

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程,质量不能作图。

第三节、重力19、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

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0、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器。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

②重心位置不随物体放置方式及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22、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m=G/g g=G/m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②g=9.8牛/千克,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每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牛③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

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23、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维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24、假设没有重力: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25、质量与重力的比较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2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7、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8、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推理实验第五节、二力平衡的条件30、二力平衡的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3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两力大小相等,②两个力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在下图中,A: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B:受平衡力;C:作用力大小不同;D:没有作用在同一受力物体上判定两个力是否平衡,既可以用二力平衡的定义,也可以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3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和区分注:①判断一对平衡力的方法:同一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判断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法:两个受力物体(圈出受力物体),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第六节、摩擦力3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

①滑动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光滑表面的滑动摩擦力为0)。

②滚动摩擦:两个物体之间因相对滚动而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

③静摩擦: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又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叫做静摩擦(只要物体保持静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随推力变化而变化)。

注①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 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东西与桌面不具有相对运动趋势就不具有静摩擦 35、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摩擦力,就看它们有无运动趋势。

右图: ①物体B 受到向右的拉力F 而向右开始运动,则物体B 受到地面给它的摩擦力向左。

②物体A 原本静止,而B 开始向右运动,则A 由于惯性保持原本的静止状态,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A 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右图:物体静止,它有向斜下方运动的趋势,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上 右图:皮带轮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注意,物体与皮带轮之间是相对静止的,故要用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而不是它们的运动方向。

共同点 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 同 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个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两个力作用的效果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两个力分别产生各自的效果36、摩擦力的测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二力平衡。

37、影响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无关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相同时)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8、有益摩擦:鞋底花纹、防滑垫、拉弦、皮带轮运货有害摩擦:滑梯、机器转轴、旱冰鞋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加压力③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第七节、压强39、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1)、在相同受力面积上比较压力。

(2)、在相同压力时比较受力面积。

40、压强: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1、压强公式: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F表示压力,m)。

单位:牛(N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米2(242、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 帕=1 牛/米2, 1000 帕 = 1 千帕。

注:①压强的单位帕斯卡非常小,一张对折报纸对桌面压强约为1帕。

②计算时:行走,算一只脚面积;站立,算两只脚面积;汽车,四个轮胎面积;坦克,两条履带面积。

③计算时必须注意先化单位m,压强为Pa),再带入计算。

(压力为N,受力面积为243、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

44、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刀刃、钉鞋、啄木鸟的喙),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坦克履带、沙发、骆驼的脚趾),减小压力45、液体的压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液体内部也存在压强,且同一深度,液体在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6、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

(深度:某处到液面的竖直距离)47、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原理:当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玻璃管左右两管内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

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

比较下图可得结论:ABC: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CDE:同一液体,不同深度,越深压强越大,EF: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

48、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液体密度,g:9.8牛/千克,h:液体深度)49、例题分析:下图1:A的液体体积比B的少,但同种液体同一深度,AB两处压强相同。

下图2:容器倾斜后,相同的液体液面会下降,深度变小,压强变小。

下图3:液体内部越深压强越大图1 图2 图3图A:橡皮膜向上凸(越深,越向上凸);图B:橡皮膜向下凸(水越深越向下凸)图CDE:相同液体,相同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底部压强相同。

又由于底面积相同,根据 F=PS ,压力F也相同。

图FG:G的底部受到的压强要大(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密度不变,高度变高,故压强变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