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梳理-古今异义.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古今异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古今异义四、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义:跑的意思。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文言文古今异义集锦
例 句
古义
今义
1.但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只
但是
2.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景象
观看
3.怜
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爱戴
可怜
4.虽
虽人有百手。(《口技》)
即使
虽然
5.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出师表》)
眼泪
鼻涕
6.寻
寻病终。(《桃花源记》)
随即,
不久
寻找
7.厌
学而不厌。(《论语》)
20.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商店等
开始营
业
21.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感慨而
激动
感谢
22.爷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父亲
祖父
23.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跑
行走
24.郭
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外城
用作姓氏
25.股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古代一
种传授
经学的
官员
学位的
最高一
级
35.是
当是时。(《口技》)
这
表示肯定
的判断
36.谢
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感谢
37.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逃跑
死亡
38.往往
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
处处
经常
39.忠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中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希望大家做好笔记,在平时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 水渠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我精心为您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晏子之晋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呼延赞传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弦章辞鱼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南齐书·孔稚珪传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小主夫人中考政策中考状元中考饮食中考备考辅导中考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知识点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
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
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单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
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例如:天圆地方。
(《淮南子·天文训》)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
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列传》)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九年级文言文古今异义汇总
九年级文言文古今异义汇总21.陈涉世家语,皆指目陈胜1. 旦日,卒中往往..古义:到处今义: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事2.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4.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今义:会面5.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6. 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身,亲自今义:身体22.唐雎不辱使命,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1.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故不错意也2. 以君为长者..古义:德行高尚的人今义: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3. 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4. 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
今义:不弯曲5.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凋落6. 休.祲降于天古古义:吉祥今义:常用作休息7.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8. 徒.以有先生古义:只今义:徒弟23.隆中对今日1. 遂用猖蹶,至于..古义:到达今义: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至于今日2. 遂用猖蹶..古义: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与亮情好日密3. 于是..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承接关系4. 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拜访今义:照顾5. 凡.三往古义:总共今义:平凡6. 孤.不度德量力古义:自称今义:孤单7.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古义:因此今义:使用为援而不可图也8. 此可以..古义:把今义:许可.24.出师表资将军1. 此殆天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兴隆也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圣听4. 诚宜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开始营业5.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6.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7. 臣不胜受恩感激..古义:感动激奋今义: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8.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古义:时今义:指四季中的秋季9. 引喻失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正义,意义10. 陟罚臧否.古义:恶,坏,批评今义:表示否定11. 猥.自枉屈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义:卑鄙下流12. 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今义:众多军事13. 晓畅..古义:精通,熟练今义:通顺14.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古义:偏袒和私心今义:照顾私情,躬耕于南阳15. 臣本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6.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严谨而慎重今义:小心慎重17.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8.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古义:任务今义:效果19. 不效.则治臣之罪古义:实现今义:效果17.公输距子矣1. 吾知所以..古义:用什么(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 虽然..古义:虽是这样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18.《孟子》两章1.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2.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古义: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指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4.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起,指被任用今义:分发5.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被举用,被选拔今义:往上托,往上伸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今义:走远路8. 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用的器皿。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12个/周*6周第一周:(1)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2)从古义:跟随。
今义:①介词。
②跟从。
例:①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3)把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例: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4)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5)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
例: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如是再三。
(《宋定伯捉鬼》)(6)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读fú,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词。
⑤读fú,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礼记·檀弓下》)④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7)君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
②对人的敬称。
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例:①民贵君轻。
(《(孟子)两章》)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8)狱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9)爷古义:名词,父亲。
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10)去古义:①离开。
②距离。
③去掉,除去。
今义:前往,到……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详解,中考语文必背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详解,中考语文必背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1)《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古义中的“识”指的是记忆,而今义中则表示知道、认识。
2)《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居十日”,古义中的“居”是指停留、过去,而今义则是指居住、住所。
3)《扁鹊见蔡桓公》中的“不治将益深”,古义中的“益”是指更加、更多,而今义则多用于名词,表示利益、益处。
4)《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中的“请”是指问询,而今义则表示邀请、聘请、请求。
5)《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望___而还走”,古义中的“走”是指跑,而今义则表示行走。
6)《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故使人问这”,古义中的“故”是副词,表示特意,而今义则表示事故、所以。
7)《两小儿辩日》中的“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中的“汤”是指热水,而今义则是指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两小儿辩日》中的“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古义中的“去”是指离开,___则是指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游山西村》中的“___近”,古义中的“社”是指土地神,今义则是指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过故人庄》中的“青山郭外斜”,古义中的“___”是指外城,今义则仅用于姓氏。
11)《为学》中的“蜀之鄙有二僧”,古义中的“鄙”是指边境,今义则是指品质低下。
12)《为学》中的“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中的“顾”是指反而,难道,___则是指看、照管、注意。
13)《木兰诗》中的“卷卷有爷名”,古义中的“爷”指的是父亲,___则是指爷爷。
14)《木兰诗》中的“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中的“但”是指只、只不过,今义则是转折连词。
15)《卖油翁》中的“___敢轻吾射”,古义中的“安”是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则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宋定伯促鬼》中的“如是再三”,古义中的“再”是指第二次,今义则常用于重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17)《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古义中的“交通”是指交错相通,今义则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71个古今异义词
中考文言文常考的 71个古今异义词12个/周*6周 第一周:(1 )走 古义:跑、逃跑。
今义:行走,步行,离开。
例:①扁鹊望桓侯而还 走。
(《扁鹊见蔡桓公》)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例:①战则请从。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狼》)例:①手 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4 )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今义:①选择连词。
②副词,也许。
例: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③ 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5 )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例:①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②如是再三。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
(《曹刿论战》) (《宋定伯捉鬼》)(6 )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读(2 )从 古义:跟随。
今义:①介词。
②跟从。
(《曹刿论战》) (3 )把古义:动词,握住,拿着,端着。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f u ,句首发语词,句中今义:生活贫困,缺乏财物。
助词,句末语气词。
⑤读 f U,指示代词。
今义:丈夫。
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
②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③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④ 夫战,勇气也。
(7 )君古义:①封建帝王,一国之主。
②对人的敬称。
③(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8 )狱 古义:诉讼案件。
今义:监牢。
例:小大之 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 )爷古义:名词,父亲。
今义:祖父,常重叠用。
例: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10 )去古义:①离开。
②距离。
③去掉,除去。
例:①断其喉,尽其肉,乃 去。
(《黔之驴》)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为学》)(11 )穷 古义:①穷尽,完结。
②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类汇总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类汇总1、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2、危:古义高;今义危险如:唯危楼一座《山市》3、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4、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十九如:死者十九《塞翁失马》5、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如:未尝识书具《伤仲永》6、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7、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如:虽人有百手《口技》9、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如: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10、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1、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如: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2、新:古义最近;今义跟旧或老相对如:二男新战死《石壕吏》13、至于: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如:至于夏水襄陵《三峡》14、略:古义一点儿;今义跟祥相对如:人物略不相睹《观潮》15、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如: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16、东西:古义指代方向;今义泛指人或事物如: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17、会意:古义对书中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今义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如: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18、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19、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20、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如: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21、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如:长跪而谢之曰《唐睢不辱使命》22、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不道德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23、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献十金《公输》24、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如: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5、所以: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如: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7、地方:古义地方;方圆;今义区域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28、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愁什么;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总结1、有朋自远方来。
朋:志同道合的人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一种量器。
3、非独贤者有心也是:代词,这种。
4、一箪食,一豆羹。
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5、发于声。
发:被任用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起用;7、征于色。
征:表现,征给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9、亲戚畔之。
亲戚: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10、入则无法家拂。
入:国内11、饿其体肤饿: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
12、小大之狱。
狱:,诉讼案件,罪案13、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第二次14、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5、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16、又何间焉。
间:参与17、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18、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实情19、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0、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军队。
21、齐师伐我伐:讨伐,攻打。
22、弗敢加也加:虚夸,以少报多。
23、虽不能察虽:即使。
24、必以信信:言语真实。
25、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2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国君近旁的近臣27、明日,徐公来。
明日:“旦日”的后一天28、能谤讥于市朝。
谤:指责别人的过错。
29、窥镜而自视。
窥:照。
30、暮寝而思之。
寝:躺着。
3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
3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33、临表涕零。
涕:眼泪34、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激动35、当奖率三军。
奖:勉励,鼓励36、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37、引喻失义。
义:适宜,恰当38、不宜异同。
异同:差异,偏义复词3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用来……的原因40、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41、陟罚臧否否:恶,坏。
42、猥自枉屈猥:辱,有降低身份。
43、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4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45、晓畅军事晓畅:精同,熟练4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平民。
47、先帝知臣谨慎谨慎:严谨而慎重。
中考课外文言文古今异义
中考课外文言文古今异义中考课外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是指古代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经常出现,考生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及其古今义差异的例子。
1.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到某地去。
古文:吾去此不远矣。
(《桃花源记》)→现代汉语:我不离开这里不远。
古文: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现代汉语:离开国家,怀念家乡。
2.但:古义为只、只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表示但是。
古文: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现代汉语:只听见黄河的流水声。
古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现代汉语:但是愿人们长久,千里共赏明月。
3.若:古义为如果、假如,今义为似乎、好像。
古文:若有所失。
(《论语》)→现代汉语:好像失去了什么。
古文:若不速救,恐为所害。
(《出师表》)→现代汉语:如果不去救援,恐怕会被害。
4.而:古义为表递进、并列等关系,今义为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古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现代汉语: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老师了。
古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现代汉语: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实践,不是很愉快吗?”5.以:古义为把、用,今义为表原因、目的等,译为因为、为了。
古文:以吾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现代汉语:凭借我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移动。
古文:吾所以告其详者,欲其不反也。
(《出师表》)→现代汉语:我之所以告诉他们详细情况,是希望他们不要回来。
6.之:古义为代词,意为它、他、他们,今义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之一。
古文:吾之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代汉语:我的茅屋虽然破了,受冻而死也是值得的。
古文:吾儿之死后,吾乃今将死。
(《祭十二郎文》)→现代汉语:我的儿子死后,我才知道自己也将要死去。
7.其:古义为代词,意为那、那些、他的,今义为代词,意为它的、他的、她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梳理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梳理1.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2.相委而去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4.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
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
5.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6.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7.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8.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9.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新:古义:新的知识;今义:新的10.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11.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12.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 古义:指安静,精力集中。
今义: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1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古义:轻浮。
今义:危险,不安全。
14.淫慢则不能励精慢: 古义:怠惰散漫。
今义:指速度缓慢。
15.一狼径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地方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17.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18.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19.惟吾德馨。
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20.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21.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世俗的音乐;今义:丝绸和竹子22.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弹奏今义:调解23.亭亭净植植:古义:树立今义:种植24.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当然。
今义:合适,应当。
2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向外透,冒充等。
26.一板已自布字自:古义:另外今义:自己27.文理有疏密文理: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28.药稍熔药: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29.有布衣毕昇布衣: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30.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古义:框子今义:规范3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word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的单音词汇集1、去今义: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离开所在的地方。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 有孙母未去,出人无完裙。
(《石壕吏》)2、汤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古义:热水,开水。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3、郭今义:多用于姓氏。
古义:外城。
例: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4、社今义:常用于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
古义: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
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5、乃今义:是、就是、于是;你,你的。
古义: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6、寻今义:找,寻找。
古义:不久例: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7、走今义:行,离开。
古义:跑。
现代汉语中的“走”,在古代汉语中常用“行”“步”“趋”“徙”代替。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 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8、儿今义:儿子。
古义:泛指儿女。
例:百千儿哭。
(《口技》)9、裙今义:专指裙子。
古义:衣服。
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10、致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或悼念的话。
古义:对……说话。
例:听妇前致词。
(《石壕吏》)11、良今义:美好,好。
古义:实在,真。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12、但今义:常用作转折词。
古义:只是、只。
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13、赞今义:赞美,夸赞。
古义: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梳理:古今异
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
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
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
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
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
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
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
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
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
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穷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贫穷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弦乐器蚕丝
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弃委托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到,往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表示判断
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被举荐举起
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出征,征收
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白,了解比喻
豆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豆类名称
就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接近,趋向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诚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确实真诚、诚实
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时四季中的秋季
义引喻失义(《出师表》) 适宜,恰当正义,意义
否陟罚臧否(《出师表》) 恶,坏表示否定
猥猥自枉屈(《出师表》)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庶竭驽钝(《出师表》) 希望,期望众多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案件监狱
师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军队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表动作重复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间隔、空隙,不连接
里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枢密韩太尉书》) 古代居民区名方位词,与外相对
游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 交往现常指游历、游览
池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护城河现指水塘
走几欲先走(《口技》) 跑行走
趋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快步走、奔
跑趋向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助不真
居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经过房子;居住
见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进见看到
鄙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境品质低下
市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购买市场
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强壮,强大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只但是
虽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即使虽然,表转折
固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绝对坚固
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感谢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逃跑死亡
会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适逢,恰巧遇到聚合
怜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怜爱,爱戴可怜,怜悯
或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有人或许,也许
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经常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
猖蹶遂用猖蹶(《隆中对》) 失败凶猛而放肆(注:现代汉语中写作猖獗)
于是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此(时) 表示承接
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的原因常与因为搭
配,表因果关系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低劣
晓畅晓畅军事(《出师表》) 精通,熟练通顺
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平民用布做的衣服
谨慎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
牺牲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可以
交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错相通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和子女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断绝来往隔开,不连接
无论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以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以此为认为
左右楚王闻之,谓左右(《晏子春秋》) 身边跟随的人①表方位;②表估计
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即使这样转折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