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期末考试参考笔记(赵国祥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图)

1.心理活动过程: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3过程6类

2.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感觉

知觉

注意

认识过程记忆

思维

想象

情绪心理内容结构体系示意图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情感

意志动机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意志行为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性格

个性需要

动机

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的新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

二、大脑半球的分区与功能

1,、视觉区位于两半球枕叶的皮质内。2、听觉区位于两半球外侧的颞叶。3、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的皮质内。

4、运动区位于中央沟之前的皮质内。

5、联合区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选定某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对选定的对象进行清晰的认知加工。

注意的集中性: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或意识能长时间停留在选定的刺激物上,以便对其作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感觉指人脑对当前作用域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二、感觉的特点:感觉反映的是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三、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及其发展——感受性和感觉阀限

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其大小用感觉阀限来度量。每种感觉均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即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阀限。

绝对感觉阀限: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就是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阀限:那种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2.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同一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一个木匠随手将铅笔夹在耳朵上,却着急地到处找铅笔,就是触压觉的适应。在河里游泳,初下水时感到水凉,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这是温觉适应。

感觉的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一灰色放在黑色的背景上显得亮些,放在灰色背景上显得暗些,这是无彩色对比。

后象: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最明显的是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在电灯前闭上眼睛3~5分钟,睁开眼睛注视电灯2~3分钟,再闭上眼睛,发现有一盏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是正后象。随着正后象的出现,将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上,就发现在亮的背景上出现黑点,这是负后象。

四、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但人们总是把其中的少数刺激当做知觉对象,而将其

余的事物当做知觉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易被知觉;受只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知觉经验的影响。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不多属性组成的,尽管各部分、各种属性彼此不同,我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或属性,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对象个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尤其是知识和经验。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知觉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理解和领悟的。

影响因素:经验最重要;言语的指导也有较大的作用;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本身不变,知觉的条件在一定情况下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不变。

视觉范围内的恒常性有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恒常性。

第五章记忆

一、记忆的结构三个不同的子系统

1.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重点)。又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非重点)

2.短时记忆:保持信息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单词、数字、成语。米勒在1956年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的大小既受材料性质的制约,又与个体的知识经验相关。同样的信息,对具有不同经验来说,意义单元的大小是不同的,例如8位数字,如果是相互独立的8个数字,则是8个组块,而如果是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则只有一个组块,数字材料本身的意义特性和个体对自家电话号码的已有经验决定了组块的大小。

3.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动作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逻辑思维——以概括、判断、推理等形式所进行的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是否被清晰地意识到或有明确的步骤,可分为两种:直觉思维——思维步骤和思维过程不明确、不清晰,对某些现象或问题直接地迅速地作出某种猜想、假设或判断的思维;分析思维——明确意识到思维的步骤和思维的过程,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

3.根据思维的方向性和多向性,可分为两种:集中思维——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分散思维)——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分为两种:常规性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维;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三个特点)。

四、问题的种类

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

界定清晰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界定模糊的问题: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

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

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语义丰富的问题: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

语义贫乏的问题: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

1.知觉情境的影响:一般情况,知觉情境越简洁明显,有关的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定势的影响: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准备状态。即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去解决同一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了的程序去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