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汇总.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

冠状动脉解剖及病变
困难,尤其是RCA高位时
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多个开口
• RCA和圆锥支独立开口于右冠状窦或LAD和LCX独立起源 常见,是一种良性的起源异常
• LAD和LCX独立起源发生率约0.41%
LAD、LCX独立开口
RCA和圆锥支独立开口于右冠状窦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单一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CAF)
• 20岁以前19%患者出现症状,20岁以后 有63%出现症状
• 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时出现, 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但出现年龄早得多
• 可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晕厥/甚至猝死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冠状动脉弓
• 罕见 • 可见RCA和LCA沟
通,而无冠状动脉 狭窄
左房支(LA)
• 左房前支开口于左回 旋支的起始段向后发 出,供应左房,分布 于左房前壁和心耳部
钝缘支(OM)
• 由LCX的近端发出, 沿心脏钝缘向下行至 心尖,分布于钝缘及 相邻的左心室壁(左 室后壁)
• 该支较恒定发达, 可有1~3支,是冠 状动脉造影辨认分支 之一
右冠状动脉(RCA)
•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走行于右房室沟内,在 肺动脉起始部与右心耳之间向右下行走,通过心脏右缘至心脏膈面
左冠优势(8%):后降支 和左室后支起自左回旋支( LCX)
均衡型(7%):后降支起 自右冠状动脉和左室后支起 自左回旋支,或者来自左右 冠状动脉的并行分支
PART 01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 常的分类
起源、走形、终止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高位起源
• RCA或LCA起源于冠状窦与窦嵴联合区之上的升主动脉 • 发生率约6% • 通常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可引起冠状动脉造影时插管

acs临床分类

acs临床分类

acs临床分类
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的急性缺血引起的病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这些病症都属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范畴,临床上对其进行分类和诊断非常重要。

1.不稳定型心绞痛(UA,Unstable Angina):
•UA是ACS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胸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较长或在静息时发生。

UA患者可能没有心肌梗死的生化标
志物升高,但仍存在冠状动脉血流不足的风险。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NSTEMI是ACS的一种形式,与UA相比,NSTEMI患者的生化标志物如肌钙蛋白或心肌肌钙蛋白升高。

在心电图
上可能没有ST段的明显抬高,但可能存在ST段压低、T
波倒置等变化。

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STEMI是ACS的严重形式,通常伴随着心电图上ST段的明显抬高。

这种情况表明患者的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需要
紧急介入治疗,例如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或溶栓治疗。

这三种类型的ACS在临床上的分类有助于医生确定患者的风险水平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STEMI患者,尽早进行介入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UA和NSTEMI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药物治疗和其他措施来稳定病情,并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状态。

冠脉病变分级

冠脉病变分级

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

但<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管壁光滑管壁不规则————钙化程度无或轻度中重度————闭塞程度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病变部位非开口部开口部————分支是否受累无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血栓形成无有————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脆性退行性病变成功率>85% 60%-85% <60%危险性低中等高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

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孤立性短病变(<10mm)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对成性病变偏心病变瘤样扩张非成角病变中度成角(>45。

但<90。

)重度成角(>90。

)近段无弯曲近段轻至中度弯曲近段严重弯曲管壁光滑管壁不光滑非完全闭塞完全闭塞<3个月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非开口病变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未累及大分支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不存在血栓少量血栓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冠脉不同类型病变的判读

冠脉不同类型病变的判读

A BC
AB: 斑块最薄值 D CD: 斑块最厚值
偏心指数(EI):CD/AB
EI>2.0为偏心性病变;EI<2.0为向心性病变
偏心性病变
Mintz G S et al. Circulation 1996;93:924-931
偏心性病变
常规体位血管似乎正常
偏心性病变
特殊体位暴露病变
夹层病变
在冠状动脉动脉壁存在或不存在自身病变的基 础上,并在一系列可能外因(如PCI术等)的作用下 导致冠状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入冠 状动脉壁中层,造成冠状动脉中层沿长轴分离,从 而使冠状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状态
偏心性病变
➢ QCA: 受投射角度影响大,单一投射角度所带来的 血管三维立体结构重叠遮挡、信息丢失
➢ 3D-QCA: 对于偏心性病变的判读显著优于2D-QCA ➢ CTA: 无创,相对价廉 ➢ IVUS: 金标准,能准确测量偏心指数(EI) ➢ OCT: 能提供比 IVUS 更详细的病变信息
偏心性病变
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即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 50%且<70%, 也称为中等程度狭窄
临界病变也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处理临界病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To do or not to do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2012》
临界病变
临界病变的评估需从两个方面: 1.其是否可导致心肌缺血 2.其是否为易损斑块
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
Ⅰ型
Ⅱ型
≥2.5mm 分支狭窄≥70%
≥2.5mm 分支狭窄<70%
<2.5m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支DES 分支DES 只占15-20%
主支DES 分支PTCA (对吻) 必要时DES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方法(全文)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方法(全文)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类及介入治疗方法(全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领域中,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目前具有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

冠状动脉分叉部位血液形成湍流且局部剪切力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冠脉分叉病变占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总量的15%-20%[2]。

冠脉分叉病变解剖结构千变万化,且治疗过程中也会随时改变,目前尚无适用于所有分叉病变的手术方法。

尽管近年来进展非常大,其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

通常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六类:(1)单支架技术(one-stent technique,OST);(2)支架球囊技术(stent with balloon technique,SBT);(3)支架对吻技术(kissing stent technique,KST);(4)T支架技术(T stenting technique.TST);(5)支架挤压技术(crush stenting technique,CRT);(6)Cullotte支架技术(Cullotte stenting technique,CUT)。

与简单冠状动脉病变的PCI治疗相比,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再狭窄率及手术费用较高, 而临床预后较差、手术成功率较低[2]。

因此,冠脉分叉病变最合适的策略、最优化的技术策略不只是要达到最佳的即刻临床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最佳的长期预后效果:较低的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等。

1.分叉病变的定义冠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一对角支病变,其次为回旋支一钝缘支病变、右冠状动脉远段病变和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I)是指分叉部位2支血管均有>50%的狭窄病变,且病变累及分支(side branch,SB)血管开口。

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冠心病冠脉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心脏冠状动脉的情况。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分级标准:
1. 阳性结果:
- 单支病变(Single-vessel disease):一条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双支病变(Double-vessel disease):两条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三支病变(Triple-vessel disease):三条心脏冠状动脉都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 主干病变(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状动脉主干有明显狭窄或闭塞。

2. 病变程度:
- 轻度狭窄(Mild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

- 中度狭窄(Moderate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至70%之间。

- 重度狭窄(Severe stenosis):冠状动脉狭窄程
度大于70%。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冠脉造影的具体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医疗机构、专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此外,除了冠脉狭窄的程度,还需考虑病变的位置、分布和形态等因素,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

因此,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血管专家或医疗机构,了解他们采用的具体冠心病冠脉造影分级标准,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

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与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与诊断

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伴随着血管壁的异常,如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等。

然而,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与诊断并不简单,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估。

病理学是病理诊断的基础,通过对组织的形态和构造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病变的本质。

在冠状动脉病变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血管壁的异常增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和缺血。

这种增厚主要发生在动脉内膜层和中膜层,其中内膜增厚是病变最早出现的征象之一。

内膜增厚是由于内皮细胞的异常再生和过度增生形成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物质的聚积。

此外,宏观上可见的斑块形成也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斑块是由血管壁的细胞和胆固醇等物质沉积在动脉壁上构成,通常分为黄色斑、纤维斑和复合性斑等。

其中黄色斑是最为常见,其主要由胆固醇晶体、脂质单质和巨噬细胞等组成。

尽管病理分析可以揭示病变的本质,但是往往需要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

与传统诊断方式相比,现代医学的影像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心电图、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其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之一,其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内在情况。

CT检查可以通过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程度来获取血管图像,从而准确地检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病变相关的影响因素。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病因。

高血压可以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动脉壁应力过大,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而高血脂会导致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在血管内聚积,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流减少。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总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与诊断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估。

病理分析可以揭示病变的本质,而影像学检查则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缺血病变可导致 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 管造影术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率变异性 自 主神经 系统
心率变异性 ( R ) 反映 自主神经功能 的指标 H V是 之一 。冠心病患者 H V下降 ,R R H V显著 降低 的冠心 病 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可能性大 ,本文主要探讨 H V R 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 程度及部位的关 系。
比较 . ▲P(00 .5
2 冠状 动脉病 变不同狭窄程 度与 H V的关 系 . 2 R 轻度狭窄、重度狭窄两组 H V均 明显低于造影正常 R 组。 重度狭窄组 H V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 。见表 2 R 。 2 冠状动脉不同病变部位与 H V的关系 左冠状 . 3 R 动脉病变和右冠状动脉病变两组 H V显著低于造影 R 正常组 , 差异有显著性 。 右冠状动脉病变组与左冠状动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 院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 . 行 动态心 电图检查 的患者 11 ,其 中男 7 例 , 2例 6 女 4 例, 5 平均年龄 (72 1 ) , 5 . ±l. 岁 剔除心肌病 、 4 心衰 、 心房颤动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糖尿病等影响 H V因 R 素。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 : 造影正常组 5 例 , 2 单 支病变组 1 , 9例 多支病变组 5 例 ( 中双支病变 O 其 组3 , O例 三支病变组 2 例 ) 单支病变组为右冠状动 O 。
动脉病变所在不 同部 位分为左冠状 动脉病变组和右 冠状动脉病变组。 1 方法 采用美 国 P 公司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及 . 2 I H V分析检测 2 心电信号 , R 4h 由专人分析 , 以人机对 话方式 由计算机 自动分析系统进行 H V分析。时域 R 指标 : 全部窦性 R R间期的标 准差 (D N , S N ) 全部 窦 性 RR周期差值 的均方根 ( SD)相邻两正常窦性 r S , M R R 周 期 差 值 大 于 5 s的个 数 所 占 的百 分 数 . 0m (N 5 ) P N 0 。频域指标 :F 低频 , 段 O 4 01 H ) L( 频 . ~. z, 0 5 H( F 高频 , 频段 01~ . z 。 . 0 0H ) 5 4 1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 以 s . 3 ± 表示 , 作 检验 。

冠状动脉AS及冠心病

冠状动脉AS及冠心病

透壁性心梗 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典型心梗类型: 累及心壁三层,常呈片状,较 大。未累及全层,仅深达室壁 2/3以上→厚层梗死
01
部位
02
常见:近心尖部、左室前壁、室间隔
03
前2/3(前降支供血区)
04
LV后壁、室间隔后1/3、右心室
05
(右冠状A供血区)
冠状动脉猝死 (sudden coronary death)
诱因:饮酒、过劳、吸烟、运动。 部分病例→死于夜间 病变相应心肌病变 少数病变轻,可能与合并冠状A 痉挛有关
病变: 贫血性梗死,黄色or灰红,干燥,形状 不规则, 梗死后6小 时肉眼才 能辨认, 梗死后2小 时出现镜 下改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单击添加大标题
4.生化改变: GO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氧酶,GPT和 CPK↑对诊断有帮助 5.合并症 ① 心脏破裂: ◆急性心梗严重合并症,多1-3天或1周 内(2周内均可发生) ◆好发部位: 左心室下1/3处,室间隔乳头肌 ◆后果: 左室前壁→急性心包填塞 间隔→左室血→右室→右心功能不全 左室乳头肌→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分型
专注医学2020-03-18 19:21:39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可通过肉眼观察、定量冠状动脉测量(QCA)冠脉内超声(IVUS)等方式进行。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比或者狭窄面积减少百分比来表示。

肉眼评估时多用直径减少百分比,即以相邻狭窄段近端或远端的“正常”血管直径作为100%,直径减少1/2称为50%狭窄,减少9/10称为90%狭窄,完全闭塞则为100%狭窄。

直径狭窄50%相当于面积狭窄75%。

大于50%的直径狭窄和大于75%的面积狭窄通常认为可以在运动中诱发血流量下降,大于85%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静息时血流量下降。

如果一根血管有数个程度相同的狭窄,其对血流的影响呈累加效应。

如在前降支只有一个50%的狭窄,可能没有较多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有2个以上的50%狭窄,则其临床意义与90%的狭窄相同。

在一条血管上有数个程度不同的狭窄,应以最重的狭窄为准。

如果狭窄程度相同,长管状狭窄对血流的影响大于局限性病变。

根据ACC/AHA建议,冠脉病变可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其中B型又分为B1和B2型(仅符合一项B型病变特征的为B1型,符合2项或两项以上B型病变特征的为B2型)。

冠状动脉
ACC/AHA冠脉病变分型建议
冠脉造影。

冠脉病变评分

冠脉病变评分

冠脉Gensini 评分【1】
狭窄程度评
分病变部
位评分
01 %~
25 % 1
左主干 5
26 %~50 %2 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段 2.5
51 %~75 %4 左前降支中段 1.5
76 %~
90 % 8
左前降支远段 1. 0
91 %~
99 % 16
左回旋支中、远段 1. 0

闭 32
右冠状动脉 1. 0
小分
支0. 5
注:每处病变的积分为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每位患者的积分为所有病变积分的总和。

Gensini 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首先根据冠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狭窄直径<25%计1 分,≥25%~<50%计2 分,≥50%~<75%计4 分,≥75%~<90%计8 分,≥90%~<99%计l6 分,99%~100%计32 分,再根据不同冠脉分支确定相应系数,分别为:左主干(LM)病变×5;左前降支(LAD)病变:近段×2.5,中段×1.5,远段×1;对角支病变:D1×1,D2×0.5;左回旋支(LCX)病变:近段×2.5,钝缘支×1,远段×1,后降支×1,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1。

以每一冠状动脉的狭窄基本评分乘以该病变部位的系数,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各病变血管得分总和即为该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总评分。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

段压低,常伴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2.卧位性心绞痛
指平卧时发生的心绞痛,因卧位时心脏 静脉回流增多,心脏容积及肌需氧量增 大,此时如有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减 低,即可发作心绞痛。
3.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发生在休息或睡眠时的胸痛,持续30分-1小时 以上,但无急性心肌梗塞的证据。为介于不稳
二、体征
不发作时,无特殊表现。 发作时,常呈焦虑状态,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心尖部第 一心音减弱,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此由于左心
室功能减低,舒张末压增高,心房收缩力增强而产生。
乳头肌缺血时,暂时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可听到中、 晚期收缩期杂音。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减弱,其收缩时间
2.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局部
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可有严重的长时
间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休克、心力衰竭
和心律失常,并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和血清酶增高,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或陈
旧性心肌梗塞。
3.猝死型
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电不稳定,突发心室颤 动或窦停而引起猝死。原发性心脏骤停较多 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心绞痛,偶有以 本病为首发症状出现。
痛的放射。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疼痛是心绞痛的重要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常有 以下特点:
(一)诱因 (二)部位
(三)性质
(四)持续时间 (五)缓解方式
用英文SAVES总结心绞痛:
S:Sudden onset A:Anterior chest pain V:Vague pain E:Effort and/or excitement pain S:Short duration pain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1. 无病变:冠脉造影图像中未观察到任何病变或异常。

2. 临界狭窄:狭窄程度小于50%的局部性病变,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3. 中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介于50%至69%之间,可能引起轻度血流动力学改变。

4. 重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达到70%或以上,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症状如心绞痛和短暂心肌缺血等。

5. 完全阻塞:冠脉管腔完全阻塞,血流无法通过,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病症。

6. 血管闭塞:冠脉完全闭塞,未见任何血流通过。

7. 术后:已经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区域,在造影图像中显示移植的血管或支架的位置。

8. 支架内再狭窄:原先植入的支架出现再次狭窄。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实际评估和分级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冠脉病变分型标准

冠脉病变分型标准

冠脉病变分型标准一、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是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根据加拿大心脏协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的分级标准,将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四级:1. 无狭窄:冠脉管腔无狭窄,正常或小于25%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管腔狭窄小于50%。

3. 中度狭窄:冠脉管腔狭窄介于50%至75%之间。

4. 严重狭窄:冠脉管腔狭窄大于75%。

二、病变数量病变数量是指冠脉存在病变的支数,单支病变指仅有一支冠脉受累,多支病变指两支或以上冠脉受累。

三、病变部位病变部位是指冠脉病变的具体位置,常见的病变部位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LAD)、右冠状动脉主干(RCA)和左前降支(LAD)。

四、血管重建情况血管重建是指为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而采用的各种血管重建措施,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BG)等。

血管重建情况对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缺血程度是指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程度。

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可将心肌缺血程度分为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六、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肌梗死病史包括既往心肌梗死史、心肌梗死家族史等。

七、家族史家族史是指患者直系亲属中是否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家族史阳性者提示存在遗传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八、其他相关因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合并症等。

这些因素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及严重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冠脉病变分型

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2007-11-14 39健康网社区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 3 级血流。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

(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CK-MB)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

已有研究证实CK-MB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

不伴有Q波的CK- 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

(3)临床成功: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 A型病变 B型病变 C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45。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4
影像记录
记录造影过程以及病变形态、位置等详细信息。
5
导管拔出
安全地拔除导管,观察患者状况。
冠脉病变类型的解读
斑块
斑块是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 类型,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和阻 塞。
狭窄
狭窄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形 式,血液供应障碍可能引发心 肌梗死。
动脉瘤
动脉瘤是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扩 张,可能存在破裂的风险。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方法及 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检查方法,通过揭示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有助于准确诊断、评估并指导治疗。本演示将介绍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步骤、病变类型解读、病变评估指标、风险与并发症,以及它在实际临床应 用中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
导管引入
通过血管插管技术把含碘造 影剂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 以便观察。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使冠状 动脉显影,从而获得血管病 变的信息。
影像记录与分析
通过适当的影像记录和系统 分析,可以对病变部位、范 围、程度进行评估。
冠脉造影的步骤及程序
1
麻醉与消毒
确保患者舒适和手术区域清洁。
2
导管插入
通过茎动脉或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其导向心脏。
3
造影剂注入
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显影病变部位。
冠脉造影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 造影将变得更加安全、准确和便 捷。
患者护理
未来,冠状动脉造影将更加注重 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全方位的护 理。
研究进展
对冠状动脉病变机制和治疗方法 的研究将推动冠状动脉造影的发 展。
冠状动脉造影的风险与并发症
血管损伤

冠脉病变SYNTAX_评分

冠脉病变SYNTAX_评分

冠状动脉病变SYNTAX 评分体系(附图)一、冠状动脉树注: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1. 回旋支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2. 中间支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2a. 第一钝缘支4. 右冠-后降支 12b. 第二钝缘支16. 右冠-后侧支 13. 回旋支远段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 14. 左后侧支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 14a. 左后侧支a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 14b. 左后侧支b5. 左主干 15. 回旋支-后降支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心尖段9. 第一对角支9a. 第一对角支a10. 第二对角支10a. 第二对角支a二、各节段的权重因数冠脉节段右优势型冠脉左优势型冠脉1. 右冠状动脉近段 1 02. 右冠状动脉中段 1 03. 右冠状动脉远段 1 04. 右冠-后降支 1 /16. 右冠-后侧支 0.5 /16a. 右冠-后侧支第一分支 0.5 /16b. 右冠-后侧支第二分支 0.5 /16c. 右冠-后侧支第三分支 0.5 /5. 左主干 5 66. 前降支近段 3.5 3.57. 前降支中段 2.5 2.58. 前降支心尖段 1 19. 第一对角支 1 19a. 第一对角支a 1 110. 第二对角支 0.5 0.510a. 第二对角支a 0.5 0.511. 回旋支近段 1.5 2.512. 中间支 1 112a. 第一钝缘支 1 112b. 第二钝缘支 1 113. 回旋支远段 0.5 1.514. 左后侧支 0.5 114a. 左后侧支a 0.5 114b. 左后侧支b 0.5 115. 回旋支-后降支/ 1三、病变不良特征评分血管狭窄-完全闭塞 ×5-50-99%狭窄 ×2完全闭塞-大于3个月或闭塞时间不祥 +1-钝型残端 +1-桥侧枝 +1-闭塞后的第一可见节段 +1/每一不可见节段 -边支 -边支小于1.5mm +1三叉病变-1个病变节段 +3-2个病变节段 +4-3个病变节段 +5-4个病变节段 +6分叉病变-A、B、C型病变 +1-E、D、F、G型病变 +2-角度小于70° +1开口病变 +1严重扭曲 +2长度大于20mm +1严重钙化 +2血栓 +1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 +1/每一节段四、SYNTAX评分系统SYNTAX积分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得出。

冠脉病变及报告书写

冠脉病变及报告书写
病变处夹角>45
溃疡及偏心病变
病变斑快偏向血管一侧
迂曲病变
严重钙化病变
钙化病变
血栓病变
夹层病变
次全闭塞
完全闭塞病变
SVG病变
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分型
分叉病变 — 铲雪效应
对吻球囊 Kissing Balloon
冠脉侧支循环

1. 冠脉间侧支循环:侧支来自同侧或对侧血管, 行逆行性供血
RCA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LAD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LCX 闭塞后的侧支循环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1. 对冠脉病变狭窄评估的局限性 2. 对冠脉病变性质和形态学特征评估的局 限性 3. 指导介入治疗的局限性 4. 识别小血管病变时的局限性 5. 影响冠脉造影精影结果书写

2. 桥状侧支循环:侧支来自病变血管段(严重狭 窄或闭塞)的近端,行前向性供血 良好的侧支循环的供血相当于病变血管狭窄 90%
侧支循环分级


Rentrop 分级 0级:无 1级:勉强见侧支循环,心外膜血管不能显影 2级:部分侧支循环,造影剂进入,不能使靶 心外膜血管完全的显影 3级:完全灌注,心外膜血管完全显影



一级:正常直径 二级:轻度狭窄 三级:中度狭窄 四级:重度狭窄 五级:次全闭塞 六级:完全闭塞
无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小于30% 狭窄介于30%~50%间 狭窄介于50%~90%间 狭窄程度大于90% 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狭窄形态特征

A型: 局限性 Discrete
AHA/ACC 狭窄病变分型



B型:管状病变 Tubular

冠脉病变分型

冠脉病变分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2007-11-14PCI 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 6 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 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3 级血流。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

(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 CK-MB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

已有研究证实CK-MB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

不伴有Q波的CK- 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

(3)临床成功: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

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 6 个月以上。

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1988年美国ACC/AHA艮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

其中 B 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 1 1988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 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病变特征 A 型病变 B 型病变C 型病变病变范围局限性,v 10mm管状,10-20mm弥漫,>20mm病变形态同心性偏心性————是否容易接近容易近段血管中度弯曲近段血管极度弯曲是否成角不成角(V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病变类型
厦门市海沧医院心内科
聂志华
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


CAG(冠状动脉造影) IVUS(血管内超声) 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热成像
血管内MRI 血管镜
近红外分光镜
血管内激应图成像 拉曼光谱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

OCT和IVUS对钙化病变的评价作用比较 IVUS显示的钙化病变特点为靠 近管腔处呈像较亮的钙化组织,其后声影被完全遮挡(左图箭头所 示);OCT可准确判定钙化病变的存在及其面积(右图*所示)。脉气栓
冠状动脉溃疡
冠状动脉穿孔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瘤及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心肌桥

MB最早于1737年由解剖学家报告 1922年,Crainiciana首先论述了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存在 1960年Portsmann及Iwig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一例左前降支收缩期狭窄的19 岁患者,首次引入“心肌桥”的概念。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