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特选参考)
卫星遥感细颗粒物(PM2.5)监测技术指南HJ 1264
卫星遥感细颗粒物(PM2.5)监测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遥感细颗粒物监测的方法、结果验证、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区域卫星遥感细颗粒物监测工作,作为地面监测手段的补充,用于掌握大范围细颗粒物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817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气溶胶光学厚度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从地面到大气层顶垂直路径中整层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总和,量纲为1。
3.2像元PM2.5浓度 pixel PM2.5 concentration卫星观测1个像元范围内的近地面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计量单位为μg /m3。
3.3行星边界层高度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PBLH)行星边界层也称摩擦层或大气边界层,是对流层的最下层,一般自地面到1 km~2 km高度;行星边界层高度是指从地面到行星边界层顶的高度,表示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能被热力湍流所扩散的范围。
3.4地理加权回归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一种用回归原理研究具有空间(或区域)分布特征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在数据处理时考虑局部特征作为权重。
4 总则4.1 监测原理根据PM2.5质量浓度与AOD、吸湿增长因子、密度、半径、消光效率因子及行星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转化关系计算PM2.5质量浓度。
基于遥感技术旱涝灾害监测新方法
基于遥感技术旱涝灾害监测新方法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监测领域,遥感技术以其快速、准确、实时的特点,成为监测旱涝灾害的重要工具。
1.1 遥感技术的核心特性遥感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地表区域,不受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 信息获取速度快: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地表信息,为灾害监测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 多时相观测:遥感技术可以进行连续的时相观测,有助于分析灾害的发展趋势。
- 多光谱分析:遥感技术通过不同波段的光谱分析,可以获取地表的多种物理和生物特性。
1.2 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遥感技术在旱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旱情监测:通过分析地表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指标,评估旱情的严重程度。
- 洪水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面积的变化,判断洪水的发生和扩散情况。
- 灾害预警:结合气象数据和地表信息,预测旱涝灾害的发生,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二、基于遥感技术的旱涝灾害监测方法基于遥感技术的旱涝灾害监测方法,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灾害特征提取、分析和预警的过程。
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1 地表温度反演地表温度是旱涝灾害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可以评估地表的热状况,进而判断旱涝灾害的发生。
2.2 植被指数分析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在旱涝灾害监测中,植被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旱情和涝情的指示。
2.3 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湿度是旱涝灾害监测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可以评估旱情和涝情对土壤的影响。
2.4 水体面积变化监测水体面积的变化是洪水发生和扩散的直接表现。
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水体面积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洪水的动态。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宣传册)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智慧环保 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治霾 精准治污近年来,我国多地区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空前关注,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促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进步,2017年12月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对道路行驶机动车排放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采取“环保取证+公安处罚”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移动污染源监管。
针对城市道路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尾气污染日益凸显、管控压力不断加大的现状,结合城市高排放车辆筛选与整治、黄标车淘汰等工作要求,融合尾气遥感监测、重型柴油车黑烟视频抓拍以及道路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为城市机动车污染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实用高效的监测技术保障和充足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撑。
监测效率显著提升超标车辆重点管控实现尾气污染在线监测审查污染排放控制效果大数据挖掘污染贡献率长期连续监测分析规律系统概述建设目标智慧环保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总体框架平台层道路空气质量实时监控机动车污染物实时监测黑烟车辆智能识别车流量规律统计分析传输层感知层系统分类三种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方案三种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方式固定垂直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01本系统将遥感监测设备安装于每一条车道上方,可同时监测到每一辆车的排放数据。
系统采用先进的光谱吸收技术监测机动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CO)、一氧化2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不透光烟度等参数。
X全新的反射技术实现立体机动车尾气的光谱监测,测量光源呈扇形向下投射,通过铺设于路面的反射装置反射到探测器。
该种监测系统可满足多车道同时监测,互不干扰。
固定垂直式机动车尾气综合监测系统,主要由机动车尾气遥测子系统、黑烟车自动抓拍子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系统中心平台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目录1、适用范围........................................................................................................................................... - 1 -2、编制依据........................................................................................................................................... - 1 -3、术语................................................................................................................................................... - 2 -4、内容和指标....................................................................................................................................... - 3 -4.1内容.......................................................................................................................................... - 3 -4.1.1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解译.................................................................................. - 3 -4.1.2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实地核查.................................................................................. - 3 -4.1.3全国(省、区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析 .......................................................... - 3 -4.1.4全国(省、区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评价 .......................................................... - 3 -4.2指标.......................................................................................................................................... - 3 -4.2.1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类指标.................................................................................. - 3 -4.2.2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指标 .............................................................. - 4 -5、数据来源与处理............................................................................................................................... - 5 -5.1数据源...................................................................................................................................... - 5 -5.1.1遥感数据...................................................................................................................... - 5 -5.1.2保护区边界数据.......................................................................................................... - 5 -5.2数据处理.................................................................................................................................. - 5 -5.2.1遥感影像处理.............................................................................................................. - 5 -5.2.2矢量边界处理.............................................................................................................. - 6 -6、方法................................................................................................................................................... - 7 -6.1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解译.............................................................................................. - 7 -6.1.1解译方法...................................................................................................................... - 7 -6.1.2人类活动信息统计...................................................................................................... - 7 -6.1.3敏感人类活动斑块中经纬度提取.............................................................................. - 7 -6.2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实地核查.............................................................................................. - 7 -6.2.1核查组织...................................................................................................................... - 7 -6.2.2核查方法...................................................................................................................... - 8 -6.2.3核查内容...................................................................................................................... - 8 -6.2.4室内修正...................................................................................................................... - 8 -6.2.5精度要求...................................................................................................................... - 8 -6.3全国(省、区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分析...................................................................... - 8 -6.3.1分析方法...................................................................................................................... - 8 -6.3.2分析内容...................................................................................................................... - 9 -6.4全国(省、区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评价...................................................................... - 9 -6.4.1评价方法...................................................................................................................... - 9 -6.4.2权重确定...................................................................................................................... - 9 -6.4.3影响程度分级............................................................................................................- 10 -7、专题图制作.....................................................................................................................................- 10 -7.1制图要素................................................................................................................................- 10 -7.2图例........................................................................................................................................- 11 -8、报告编制.........................................................................................................................................- 12 -8.1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解译报告....................................................................................- 12 -8.2全国(省、区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报告 ....................................................- 12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提升全国自然保护区综合监管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林业遥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林业遥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林业监测手段存在着信息获取不及时、成本高昂、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
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林业监测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本项目旨在利用遥感技术,建立高效的林业监测系统,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
二、项目目标1. 建立林地遥感监测数据库,实现对林地资源信息的全面记录和管理;2. 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对林地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森林火灾等因素的实时监测;3. 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内容1. 遥感数据获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林地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包括多光谱、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以及激光雷达数据等,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多角度观测和全方位监测。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镶嵌拼接等,得到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然后,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变化检测、特征提取等分析,获取林地资源的相关信息。
3. 林地监测系统建设基于获取的遥感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林地监测系统,实现对林地资源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模块,为相关部门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指标,制定遥感监测方案;2. 获取林地遥感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建设林地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和展示功能;4. 进行系统测试和调优,确保系统稳定可靠;5. 完成系统部署和使用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和管理系统。
五、项目效益1. 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项目保障1. 确保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林地资源的合法权益;2. 确保林地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数据异常;3.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遥感科学与技术(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081202二、学科门类:工学三、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7年学位:工学学士四、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能够从事测绘、城市建设、地理国情监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面向测绘及城市建设需求,依托学校建筑类学科优势,强调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测绘、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应用,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多元化培养。
五、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1.掌握遥感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独立钻研科学知识、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2.具备测绘行业基本技能,具有航空航天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现代摄影测量等数据获取、处理与基础测绘数据生产的能力,能够从事测绘项目设计与管理的实践工作;3.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具有专题信息提取、遥感建模与信息反演的初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开发遥感软件的能力;4. 了解行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测绘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5. 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6. 具有初步的遥感专业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六、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干课程1.主干基础课程(6门)(1)测绘学概论(2)数字地形测量学(3)地图学(4)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5)摄影测量基础(6)地理信息系统原理2.主干专业课程(9门)(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2)航空航天数据获取(3)数字摄影测量(4)近景摄影测量(5)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6)激光雷达测量技术(7)微波遥感(8)城市遥感(9)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实验(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可视化语言(IDL)程序设计2.主要实践环节(1)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2)地图学实习(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4)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习(6)数字摄影测量实习(7)近景摄影测量实习(8)遥感图像解译实习(9)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10)微波遥感实习(11)摄影测量基础实习(1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习(13)可视化语言(IDL)程序设计实习(14)综合实习(15)毕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2学分,且每学期最低修读17学分。
卫星遥感建筑物动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卫星遥感建筑物动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二O一九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方案综述 (2)1.1项目建设背景 (2)1.2现状及发展趋势 (3)1.3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3)1.4系统特色优势 (4)第二章系统详细设计 (5)2.1系统框架 (5)2.2系统构成 (5)2.3系统数据库建设 (8)2.4系统主要功能 (9)2.5系统工作流程 (12)第三章系统应用方向及成效 (17)第四章结论 (18)第五章相关国家卫星介绍 (18)5.1资源一号02B星 (18)5.2资源三号01星 (19)5.3资源三号02星 (19)5.4天绘一号卫星 (20)5.5高分专项卫星 (21)第一章方案综述1.1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区位优势凸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违法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对新的规划观念、管理方法及工作方式产生诉求。
规划监察主要采取城市网格化管理,常规的手段是人工巡查,发现规划违法行为,获取与分析,耗时费力,效率低且不能保障全覆盖,建立违法建设动态监测系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具有全面及时准确,同时可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分析,做到“监测有手段、执行有依据、事后有跟踪”,达到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工作目标[1]。
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建立违法建设遥感动态监测系统,采用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建设变化监测,并且与GIS、GPS、移动技术相集成,利用基础空间数据、总规、历史及最新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检测变化、自动和半自动人工比对、空间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建设的监控,第一时间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精确的辅助决策。
既可掌握被督察城市规划的总体情况,如规划管理水平、规划审批情况、违法建设的类型及规模,还可以监督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绿地、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规划执行情况。
DB37T 45182022河湖水域岸线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数据准备及处理2
5.1数据准备2
5.2遥感数据要求2
5.3遥感影像处理3
5.4工作底图制作3
6信息提取3
6.1基本要求3
6.2解译标志建立3
6.3河湖建设项目和生产活动信息4
6J河湖水体信息4
6.5质量要求4
7数据复核5
5.2.3时间分辨率应根据遥感监测需求,选择满足监测时段要求的多时相遥感影像。
5.2.4同等时空分辨率和影像幅宽条件下,晴好天气宜优选光学卫星影像,多云多雨天气宜优先选择
雷达影像;目标地物难以辨识或重点区域宜选择低空航摄影像。
5.2.5选取的遥感影像应易于区分河湖建设项目、河湖生产活动、河湖水体信息等。
5.2.6遥感影像选择质量要求:
——光学卫星影像宜选择时相一致或接近的影像;所选影像应层次丰富、清晰易读、色调均匀、
反差适中、无噪声和条带缺失;融合后的影像色彩应接近真实自然,色彩均衡,无明显偏色
与拼接痕迹;影像选择质量要求参照GB/T15968和SL592执行;
——雷达卫星影像宜选择获取方式一致的图像,如拍摄模式、入射角、极化方式等相邻轨道图像
内水陆相交的带状区域。
3.2
河湖水域岸线遥感监测remotesensingmonitoringofwaterIinezonealongriversandIakes
利用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对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范围内的河湖建设项目、
生产活动、河湖水体信息等进行解译和分析。
3.3
河湖建设项目constructionprojectsofriversandlakes
新疆8种典型药用植物分布面积遥感调查监测方案设计
新疆8种典型药用植物分布面积遥感调查监测方案设计郭宝林;郑江华;谢彩香;石明辉;孙志群;孙成忠;李晓瑾;贾晓光【摘要】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区之一新疆,设计了8种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和检测的遥感技术方案.方案综合考虑了遥感技术新进展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影响,在确立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路线图后,提出了包含三个组成部分的8个新疆典型物种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检测的具体技术方案:1)面向适用性的差异化影像数据定制;2)室内解译与野外工作密切结合的工作机制;3)计算机自动解译为主的综合解译方案.【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3(015)008【总页数】4页(P629-632)【关键词】新疆;8种药用植物;遥感;普查;方案【作者】郭宝林;郑江华;谢彩香;石明辉;孙志群;孙成忠;李晓瑾;贾晓光【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前中药领域的热点,确定和掌握中药资源蕴藏量是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而资源调查以获得资源的真实数据是前提和基础。
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新技术手段,目前已经集成应用于中药资源调查,通过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中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
多尺度农作物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然而,农作物长势综合遥感监测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限制。首先,遥感数 据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精度要求。其次, 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成本较高。 此外,遥感监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品种等,因此需要建 立更加完善的模型和方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方法论
多尺度农作物遥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低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获取农 作物及其生长环境的信息。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图像校正、植被指数计算等, 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准确性。
3、特征提取: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与农作物生长相关的特征信息,如叶 面积指数、生物量等。
3、时空分辨率限制:尽管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但在某些 情况下,可能存在时空分辨率的限制,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细度。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多尺度农作物遥感监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区域选择:选择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农田进行实验,以检验该方 法在不同地域和作物类型下的适用性。
3、降噪:采用滤波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降噪处理,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和 干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4、特征提取:从经过处理的遥感图像中提取出与农作物长势相关的特征信 息,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参数。
5、模式识别:利用提取的特征信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实 现对农作物长势的分类和识别。
在特征提取阶段,我们需要分析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取与病虫害相 关的特征,如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等。在监测算法构建阶段,我们需要利用机 器学习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预测究中,我们选取了小麦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遥感的病虫害监测 实验。首先,我们收集了多个小麦地块的遥感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在 图像处理阶段,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小麦叶片的精确 分割和特征提取。在监测算法构建阶段,我们采用了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并通过对不同特征的组合和优化,实现了对小麦锈病的准确识别和分类。
中红外激光TDLAS技术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方案
中红外激光TDLAS技术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红外激光基于TDLAS技术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实时、准确地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浓度;2.能够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远程测量,无需接触检测;3.可在车流量大的道路上实现高效监测,实现大规模尾气排放排查能力。
二、方案架构:本系统方案采用了中红外激光谱吸收(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通过波长可调谐的激光器对机动车尾气中的气体进行吸收和测量。
其主要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激光系统:选择工作波长在中红外波段的激光器,如CO2激光器。
激光系统要具备稳定、高功率和可调谐的特点,以实现对各种尾气成分的测量。
2.探测系统:包括吸收光谱探测器和光路系统。
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经过光路系统后,与尾气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一部分光被吸收,剩余的光束经过吸收光谱探测器进行强度测量。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的特征,可以得到尾气中各种成分的浓度信息。
3.数据处理系统:对探测到的光强信号进行处理,并结合各种吸收谱的特征进行气体成分的浓度计算。
4.通信系统:将测量结果传输给远程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
5.安装系统:将系统装置于交通干道的相应位置,以便有效地测量车辆尾气排放。
三、关键技术和优势:本系统采用了中红外激光TDLAS技术,具有以下关键技术和优势:1.高精度:中红外光谱吸收光谱具有明显的吸收峰,能够实现对尾气中各种成分的高精度测量。
2.远程遥感:无需接触汽车,通过激光测量技术即可实现对机动车尾气的测量,降低了测量难度和成本。
3.高效监测:采用了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车流量大的道路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高效监测。
4.大规模尾气排放检测:通过将多个测量系统部署于城市道路的不同位置,能够实现对大规模尾气排放的快速监测和排查。
四、需求分析:根据方案目标,我们对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尾气成分的浓度测量需要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以便准确评估尾气排放水平。
遥感建筑监测方案
遥感建筑监测方案遥感建筑监测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对城市建筑监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有限,因此,开展遥感建筑监测成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监管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建筑监测方案。
二、方案内容1. 数据源本方案将主要采用卫星遥感数据作为建筑监测的数据源。
卫星遥感数据具有全球覆盖、定期更新的特点,可以提供较大范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建筑信息。
2. 数据获取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拍摄,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数据。
常用的卫星有Landsat、SPOT和Sentinel等,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进行数据获取。
3. 数据预处理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去噪、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为后续建筑监测提供可靠的基础。
4. 建筑提取在预处理完成后,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影像中的建筑进行提取。
常用的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特征提取等。
通过建筑提取,可以得到目标区域中的建筑物边界和轮廓信息。
5. 建筑分类将提取出来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类型。
通过建筑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6. 建筑变化检测利用多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建筑变化检测,可以监测出建筑的新增、拆除和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变化信息,可以及时发现违规建设和不合理规划,为城市管理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7. 建筑属性提取通过建筑监测,可以获取到建筑的属性信息,如建筑面积、高度、层数等。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建筑用途评估、建筑能耗计算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等方面。
8. 数据可视化通过将建筑监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建筑分布、变化和属性信息。
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方便用户对城市建筑信息进行查询和分析。
三、技术支持1. 专业软件建议采用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Erdas和ArcGIS等,以支持建筑监测的各项处理和分析功能。
全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共23页)
附(Fu)件:2021年度全国地盘(Di)变动查询拜访与遥感监测实施方(Fang)案为准确掌握2021年度全国地盘操纵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全国地盘查询拜访〔以下简称“二次查询拜访〞〕成果现势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盘打点法、地盘查询拜访条例及实施方法,在二次查询拜访成果根底上,采用卫星遥感、地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开展地盘变动查询拜访与遥感监测工作,更新地盘查询拜访数据库。
为包管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Yi)、工作目标通过开展(Zhan)全国地盘变动查询拜访与遥感监测工作,掌握2021年度全(Quan)国31个省〔自(Zi)治区、直辖市〕土(Tu)地操纵变化情况,更新地盘查询拜访数据库,保持二次查询拜访成果的现势性;适应“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的国土资源打点新形势,满足地盘打点日常业务的现实需求,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进一步扩大查询拜访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地盘根底数据资料的社会化效劳程度,有效保障地盘有效参与国家宏不雅调控,满足经济社会开展的迫切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遥感监测。
国家统一采购2021年8月至2021年1月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数据,组织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21年二次查询拜访尺度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阐发,提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将2021年遥感正射影像和监测图斑等信息,分期分批分发处所,为处所开展年度地盘变动查询拜访提供根底资料。
〔二〕地盘变动查询拜访。
各地操纵部(Bu)下发的遥感监测成(Cheng)果,结合本年度建设用地审批、地盘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以2021年12月31日(Ri)为统一时点,按照地盘变动查询拜访的有关要求,实地(Di)查询拜访并填(Tian)写地盘变动查询拜访记录表。
全面查清2021年度内全国各类地盘操纵变化情况,重点掌握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耕地等变化情况;结合当前新一轮地盘操纵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新底子农田上图成果,掌握年度的底子农田现状情况。
遥感技术案例
遥感技术案例包括但不限于:
牧区羊群数量统计:利用遥感技术对牧区进行监测,通过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统计羊群数量,提高了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城市扩张监测: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监测城市扩张的区域和程度,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农业估产: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结合农学模型估算农作物产量,为农业生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森林资源调查: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森林覆盖范围、树种组成、林龄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污染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上的信息,确定污染源和污染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预警: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地质活动和地形变化,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及时发出预警,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文物古迹的细节信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军事侦察: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敌方军事部署、武器装备等信息,为军事决策和作战提供情报支持。
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大量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支持,为各行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遥感卫星监测服务方案
目录1.方案概述 (1)2.服务内容 (1)3. 农作物遥感监测 (1)3.1种植面积监测 (1)3.2长势监测 (2)3.3土壤墒情监测 (2)4.经济作物遥感监测 (3)5. 农业遥感监测服务系统 (4)I1.方案概述农业关乎国计民生,及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至关重要。
**省地处热带边缘,光温、雨水充足,光合潜力高。
粮食作物是**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作物,同时**水果种类繁多,热带经济作物资源丰富。
发挥卫星数据覆盖范围广、影像信息丰富、时效性强的优势,利用科学化、精准化遥感分析手段,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系统,实现**省农业主要作物的周期性监测,辅助相关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提升**省农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2.服务内容结合**省作物实际种植情况和**省农业农村厅实际业务需求,本方案涵盖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服务2)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监测,长势监测,土壤熵情监测服务;3)橡胶和甘蔗经济种植面积监测服务;4)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的建设服务。
3. 农作物遥感监测3.1种植面积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的基础工作是对地表农作物进行分类,主要从农作物反射光谱差异、空间种植区域差异和物候特征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利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根据不同作物类型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可对农作物类型进行识别;利用DEM数据提取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特征,根据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辅助农作物类型的识别。
根据农作物遥感分类结果,统计农作物种植面积。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提供产品如下:1)农作物种植结构分布图;2)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报告。
3.2长势监测作物生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生理过程,受光、温、水和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是建立在绿色植物光谱理论基础之上,是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
根据绿色植物对光谱的反射特性,即作物在可见光部分(被叶绿素吸收)有较强的吸收峰,近红外波段(受叶片内部构造影响)有强烈的反射率,形成反射峰,这些敏感波段及其组合(通常称为植被指数)可以反映出作物生长信息,进而判断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大面积作物长势的空间差异,进行作物长势的监测。
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实现
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实现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实现摘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在遥感监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方案、方案实施、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具体步骤。
通过整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监测;数据融合;研究方案;创新发展1. 研究方案1.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进行研究,提升遥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研究内容1.2.1 调研已有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案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2.2 确定数据融合技术根据调研结果,确定适用于无人机遥感监测数据融合的合适技术和算法,例如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数据的融合算法、多源数据融合等。
1.2.3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根据研究目标,设计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方案,包括飞行路线、传感器选择和安装、数据采集频率等,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满足研究需求。
1.2.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融合和模型建立等,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1.2.5 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无人机遥感监测数据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已有技术。
2. 方案实施2.1 数据采集工作根据设计好的数据采集方案,组织实施无人机的遥感监测数据采集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飞行安全、数据采集时间和传感器参数的设置等。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和校正等。
然后,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数据融合,得到综合的监测结果。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土壤湿度是描述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参数,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方法通常依赖于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这些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大范围、实时性的监测。
近年来,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土壤湿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研究的现状、技术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具有许多优点。
微波信号对水分子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可以准确反映土壤水分状况。
微波遥感技术具有穿透性强、不受云层和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的特点,可以实现全天候、大范围的监测。
然而,目前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受土壤类型、地表覆盖物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以及缺乏统一的定标方法和数据产品标准。
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原理主要基于微波的传播、反射和吸收特性。
当微波信号遇到湿润的土壤表面时,部分信号会被反射回来,而另一部分信号会穿透土壤并被土壤中的水分子吸收。
通过对反射和吸收的微波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可以反演得到土壤湿度信息。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盐量和质地等成分也会对微波信号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土壤湿度监测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文选取了农田、森林和草原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实验,以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微波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湿度的影响。
实验中使用了X波段和Ku波段的微波辐射计对土壤表面进行测量,并收集了同步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样本。
数据采集:在每个土壤类型中选取5个典型点进行测量,每个点连续测量5次,以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在每个测量点收集同时段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
还采集了每个点的土壤样本,用于实验室分析。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微波辐射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滤波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利用反演算法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测量点的土壤湿度值。
卫星海洋遥感论文[方案]
卫星海洋遥感一、目的进入21世纪,我国先后发射了海洋-1A和1B两颗海洋探测与监测卫星,用于海洋污染监测,海冰预报,海岸带特征调查、海洋资源探测等。
随着地球资源卫星中分支出海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洋卫星在海洋监测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两颗卫星获取的海洋基础信息在发展我国海洋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技术海色传感器卫星ADEOS — 1 发射部门日、美、法传感器海色温度传感器 OETS 发射时间1996SEASTAR 美海洋宽视场传感器SEAWIFS 1997 EOS-AMI 美中分辨率成象光谱辐射计MODIS 1998 ADEOS-2 日、美、法全球成象仪GLI 1999 ENVISAT 欧中分辨率成象光谱仪MERIS 1999 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NOAA-10,11,12,,14,K 美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AVHRR 1991-1998 ERS-1 欧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TSR — 1 1991 ERS-2 欧沿轨迹扫描辐射计ATSR — 2 1995 ENVISAT 欧高级沿轨迹辐射扫描计AATSR 1999 微波高度计ERS-1 欧高度计1991TOPEXPOSEIDON 美、法高度计1992ERS-2 欧高度计1995ENVISAT 欧高度计1999JASON-1 美、法高度计1999合成孔径雷达ERS-1 欧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1ERS-2 欧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5ENVISAT 欧改进型合成孔径雷达 SAR(C) 1999微波辐射计 DMSP美多波段微波辐射计 SSMI 1999从卫星探测海洋动力参数主要依靠微波传感器,其中高度计 (Altimeter,ALT)最为成熟。
ALT 通过对海平面高度、有效波高、后向散射的测量,可同时获取流、浪、潮、海面风速等重要动力参数。
卫星高度计还可应用于地球结构和海域重力场研究。
继 Skylab、Geos—3 以及 SeasatA 卫星之后,美国海军于1985 年发射了 Geosat 业务化卫星,它为科学家们首次提供了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卫星高度计资料,从而揭开了卫星海洋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崭新的一页。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模板一、引言。
遥感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多时相、多要素的地表信息。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是指对于特定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制定的监测方案和实施计划。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遥感监测实施方案的模板,帮助相关人员制定和实施遥感监测方案。
二、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
1. 监测对象,明确监测对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地理位置、监测要素等。
2. 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包括科研、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
三、监测方案。
1. 遥感数据获取,确定使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获取途径,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等。
2. 遥感数据预处理,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
3. 监测指标提取,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指标并进行提取,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
4. 监测数据分析,对提取的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监测结果并进行解译。
四、监测实施计划。
1. 实施时间,确定监测的时间范围和频次,包括监测周期和监测频次。
2. 实施地点,确定监测的地理范围和具体监测点,包括监测区域和监测站点。
3. 实施人员,确定监测的实施人员和相关配备,包括监测团队和监测设备。
4. 实施步骤,确定监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
五、监测结果应用。
1. 结果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并进行发布。
2. 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关决策和应用,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
六、总结。
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是对遥感监测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本文档提供了一个遥感监测实施方案的模板,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需求的监测方案。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遥感监测工作有所帮助,推动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遥感解译技术实施方案
遥感解译技术实施方案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进行地物识别、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在现代社会,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硬件设备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获取设备、多光谱遥感图像获取设备等。
而软件支持则包括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这些设备和软件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解译的精度和效率要求。
其次,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解译流程。
解译流程应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特征信息提取、分类识别等环节。
在数据获取环节,应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并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
在数据预处理环节,应进行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在特征信息提取环节,应结合地物特征和遥感图像特征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
在分类识别环节,应利用遥感图像的光谱、空间、时间等多维信息进行地物分类和识别。
再次,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化处理。
不同领域的遥感解译应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化处理。
例如,在农业领域的遥感解译中,应重点关注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监测等问题;在环境监测领域的遥感解译中,应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水体污染监测等问题。
只有将遥感解译技术与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最后,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需要进行实地验证和精度评价。
在解译结果得到后,应进行实地验证,以验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进行精度评价,对解译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确定解译的精度和可信度。
只有经过实地验证和精度评价,才能确保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效果和应用效果。
总之,遥感解译技术的实施方案需要从硬件设备、软件支持、解译流程、定制化处理、实地验证和精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的内容为2014年北京市1期冬小麦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2期玉米(春、夏玉米)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4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4年秋季露地菜面积监测。
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
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业务需求与
统计制度
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
数据
采集
及预
处理
综合信息数据库
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
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
信息
提取
及修
订
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
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
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
成果
精度
评估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
成果
整理
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
分析反推修订
达标
未达标
分
目
标
,
分
区
域
,
分
数
据
,
分
技
术
标
准
规
范
与
质
量
控
制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
“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
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
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2)精度评估技术
为了检验小麦、玉米专题生产成果的精度,确保满足市农业局指标统计的精度,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精度评估技术体系。
该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专题精度是否达标的问题,并对未达标的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反推。
该精度评估技术体系是建立统计学抽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小麦、玉米现势数据或历年数据,以村为统计抽样单元进行分层抽样评估。
成果的精度评估将通过遥感面积和反推的实际面积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确保小麦、玉米成果市域的统计精度能够满足市农业局的业务要求。
(2)设施农业监测
设施农业主要监测设施占地面积,设施农业的类型主要分为大棚,中、小棚,温室三类, 2014年每季度监测一次,共4次,遥感影像以各季度内影像为主进行监测,具体的监测技术路线如下:
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和设施农业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前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遥感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了一套基于人机交互解译,集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于一体的地块级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方法。
该方法首先分析不同地域的设施农业种植规律、采集解译知识信息,再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外业调查进行地块级信息提取,提取中按照地域注意设施农业与其他易混淆地物类别的区分,最后采用抽样技术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
下图为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和精度评估技术体系的总体技术路线图:。